《宋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缔- 第7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祯当然不会愚蠢到让契丹真的崛起后再动手,那时候就不是仁义而是妇人之仁。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放着契丹与不顾,一来契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二来塞尔柱人当初的东征确实让赵祯看到了威胁,至于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赵祯希望草原越来越城市化。

    草原最大的苦难点便在于此,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民族没有多少固定的城池,大多以营帐为主,军事力量分散,极难一次歼灭之。

    最多便是被汉家王朝向西北方驱赶,待休养生息后,待中原没落之时,再次窥伺华夏国鼎。

    而萧挞里犯下的致命错误便是如同汉家王朝君王大多会犯的错误一样,搞起了休养生息,大搞经济发展,类中原之国法,仿汉家之遗风。

    总结一句便是好的不学,学坏的,把汉家王朝的胆小谨慎当作了优点学习。

    可有一点萧挞里不知道,汉家王朝和草原王朝有着本质的区别,双方之间从立国之本上看便完全不一样,之后的国情跟不一样。

    这么做只会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

    不单单是国情不同,连带着人口基数也不一样,大宋有着庞大的人口可以支撑经济的发展,通过国内的市场便可以消化一大部分,而契丹人则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只能通过出口获取财富。

    这就为契丹埋下了一条祸根,大宋完全有能力切断契丹的对外贸易,一旦没了出口的渠道,生产再多的货物都是自寻死路。

    于是大宋北伐的第一战打响,长期驻扎在恒逻斯城一带的狄青并没有班师回朝,而是名正言顺的切断了契丹从西域出发的丝绸之路…………

    

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击鼓,点兵!() 
如果仔细的观察契丹的西域地图,便会很快得出一个结论,契丹人的西域已经被大宋完全垄断。

    从大宋的宁夏路开始,到于阗,再到新疆一个极大的弧度完全把契丹人的西域所包围,剩下的唯一缺口仅在契丹的上京道的粘八葛部。

    但可惜的是,想要从粘八葛部抵达西域要翻过漫长高耸的金山山脉。

    单单是这一点就要了命,金山就是后世的阿尔泰山!山高险峻,路陡道远,稍有不慎便会财货两空,基本上没有商贾回冒险前往。

    这条天然屏障不光能阻止大宋再拿下西域后向北推进,也成为契丹人自己的巨大障碍,只能通过准格尔盆地绕过大宋的新疆地域继续向西出发。

    而这条商道被赵祯看在眼中,只一道圣旨,浩浩荡荡的狄青大军便开赴西域边境等待,切断契丹的商路,使得契丹的货物只能耽误在当地而不得前进。

    随着时间的增加,契丹的货物越多越多,越来越需要资金周转,越来越需要走出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大宋撕破脸,击败宋军。

    可这段时间契丹人对大宋军队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甚至于当地的守军不敢出营于大宋对抗,只能求助朝廷,让朝廷派出更多的军队前来。

    但是问题来了,契丹的朝廷秉持减少摩擦,努力恢复贸易的原则并不愿和大宋撕破脸,一旦双方之间爆发战争,以后能卖出去的商品就更少了。

    契丹人已经通过几年的时间在经济复苏上下了大功夫,完全不原意“一朝回到解放前”的苦日子。

    朝臣们不愿意,做生意的商贾也不原意,这就没有办法了,他们知道契丹被大宋卡住了喉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可若是一旦开战,后果不堪设想。

    越是繁荣的国家越厌恶战争,因为这会耽误所有人赚钱啊!

    萧挞里为了稳定契丹上层,不短的鼓励贵族阶级开设工厂投入到商号之中,也就是说先在的契丹冲女皇到宗室,从宗室到外戚,再到广大贵族都不希望开战。

    因为越有钱他们便越了解大宋的实力,越觉得自己的钱财还没赚够。

    天下的钱财什么时候能赚够?

    没有时间!但契丹人并不知道,或者说并不了解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商贾们为了赚钱,为了弥补损失,只能不断的生产,单纯的希望以高产量低价格弥补损失。

    但这么一来完全是饮鸩止渴,自寻死路。

    契丹人只是一味的效仿大宋,效仿大宋的工厂,效仿大宋的出口,甚至效仿大宋的产品,可却从来没有研究过经济到底时这么一回事!

    从头到尾都把眼睛盯在了别人的身上,而不回头看看自己的问题。

    于是乎商品过剩生产的同时也运不出去,只能想办法以低廉的价格在契丹国内自己消化,而到了这个时候契丹人才猛然发现,自己根本就消化不了!

    没办法,人口实在太少了,而生产出的东西又太多,一家能需要多少的瓷器?够用就行了,能消费多少的布料?够穿就行了!

    至于马鞍之类的东西更是出现了严重的滞销………………

    于是契丹人便在着个时候开始认真的考虑如何对付西域的宋军。

    总不能一直被人家这样卡住脖子,这是要逼死契丹啊!

    出于求生的本能,契丹决定对大宋驻扎在西域的守军进行反击。

    赵祯早就知道这场战争无论如何都是要打的,契丹人已经彻底被大宋封锁,这段时间契丹人都是靠内部消化过剩的东西,现在消化不了当然开始发疯。

    所以从大宋拿下黑汗开始,赵祯便下旨狄青,让他暂不归朝等待时机。

    这一等就是三年之久,军中的将士虽然也能勉强接受,毕竟是皇帝的旨意,但他们不知道,新疆早已被大军如同爬犁一般犁了好几遍,为何还不归朝。

    征伐黑汗的军功赏钱一个字不少全都发了,这让他们心中稍稍有些底。

    但按道理来说论功行赏可是在归朝之后,在大军开拔之前发放算是个什么事!

    谁不想早日返乡和亲人团聚?谁想在塞外之地待这么久?

    都不想,三年的驻扎使得许多将士心中焦急,说难听点这地方两个母猪都没有啊!

    因为担心出征的将士夜不归宿或是和当地女子产生关系而耽误大军的行程,亦或是拍拍屁股走了辜负人家引起地方上的矛盾。

    宋军是不允许随便离开军营,只能由虞侯带着离开,天黑之前必须回营,这就导致多余的精力无处发泄,狄青举办的足球赛已经到了三五日一场的地步,根本没用。

    即便是他自己也很纳闷,官家到底要让自己干什么。

    当来自神都城的皇城司幡子把赵祯的旨意交给他的时候,狄青这才恍然大悟,疯了似的冲出白虎节堂,站在行辕门口大叫:“击鼓!点兵!”

    一阵死寂之后,哄……整个行辕跟着狄青疯狂起来,而传旨的皇城司幡子懵逼的站在原地。

    好半天后才回过神来,苦笑着指了指手中的明黄色卷轴道:“狄帅,您好歹把旨意接了……”

    狄青回过神来接了赵祯的旨意,随便的踢了幡子一脚屁股:“大军即将开拔,速速离去,晚了我怕你走不了!”

    狄青的话没有骗人,幡子很快就发现军中不同了,最少和他看的时候不同。

    原本没什么人的营门瞬间变得明火执仗,一大群人不知从何出而来疯狂的敲击着巨大的牛皮鼓,声音虽然低沉但却传遍四方。

    随着隆隆的鼓声,巨大的高台被假设起来,并且不断的有骑士策马而来。

    很快形成一股潮水把通往中军大营的路全部都占了,这时候皇城司的幡子才醒悟过来,逆向的从中军出去。

    往日里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皇城司幡子今天却成了缩头乌龟,被策马而来的偏将,先锋,校尉,指挥,虞侯一顿呵斥臭骂。

    不是因为他的带来了官家的旨意,而是他在路上没有在快些。

    这就是他娘的不讲理了,幡子欲哭无泪,显然这些人就是想骂自己。

    他那里知道,军中的将士不怕征战,也不怕卸甲归田,最怕的就是等待,在这新疆的戈壁上了无音讯的等待。

    三年没有家中消息,同样的家中也三年没有他们的消息,连是死是活都不自动啊!

    心中怎能不担心,说不定回家之后,婆娘以成他人妇了!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间百万兵() 
之所以前来的人都是军中的军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大宋一直如此,自从当年赵祯对军中进行改革之后,早沙场点兵也都是如此了。

    每个军官无论大小,职务高低都要对自己所部详细透彻才行。

    主帅所需要做的只是把军令传达给他们就好,事实上这些军官才是军中的重要枢纽,在这个通讯并不发达的时代,全靠战争开始之前的部署和计划,一旦战争打响几乎就没有太好的办法保持军队之间联络的通畅性。

    狄青站在不知什么时候立起的高台上,眼前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神,这也难为他们,狄青非常了解这样的眼神,当年他也是其中的一员,只不过站在高台上的不是别人,而是官家。

    狄青清楚,大军等候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别的都还好说,最重要的是没有消息,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现在,鼓声阵阵,点将开始,是归是杀,终究有了一个结果,这些军官的压力可是比他狄青还要大,他们整天都要被追问,整天都要被精神折磨。

    当大军即将出兵向西域进发的消息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时,先是稍稍的寂静便发出激烈的欢呼声,他们沉寂了太久,也安耐了太久,忍耐了太久,现在正是横刀出鞘的时候。

    每军,每营,的任务都被下达下去,事实上狄青也是早已按耐不住,在帅帐的沙盘之类推演了许多次。

    并非是他得到了密诏,而是因为他看出了端疑,一切的一切都太过不寻常,大军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新疆驻扎如此之久,腹地不断的有移民迁来不假,可完全不需要大军维持秩序,当地的官员已经能很好的胜任,至于其他更是和军旅不沾边。

    通过种种“不正常”的迹象狄青分析出了一个惊骇的事实,官家可能是故意把大军留在新疆驻扎,等待时机以便直趋契丹。

    眼下的旨意和他之前的揣测一般无二,一种兴奋和激动的情绪在胸中弥漫。

    北伐契丹,灭其国鼎,这是大宋几代君臣心中的执念,即便曾经被契丹人压制,即便在契丹人面前输的一败涂地,即便对北方民族产生恐惧,但在所有宋人心中依旧有着灭国契丹的执念。

    已经被焦躁情绪笼罩的将士们瞬间爆发,这是一种压抑已久情感的宣泄,今夜无眠,大军躁动的模样作为主帅的狄青清楚的很。

    军令传达下去之后,不用他再费什么心,大军开始按照军中的守则和规矩整装待发。

    随着高亢的号角,四十万大军如同潮水一般涌动向前,越过了宋和契丹之间的边界,进入了西域的土地,这条边界当初是契丹人画下的,意在宣誓主权。

    但在契丹人画下这条线后,大宋却从未有一天承认过,但也没有反对过,一切的一切都是契丹人自己在做和大宋无关。

    对于一条不存在的国界线有什么好担心的?大军随随便便就跨过去了,契丹人又能如何?

    狄青心中抓住了一点,这次用兵是对契丹的总攻,事实上他早已知道大宋已经有了碾压契丹的实力,但之所以官家不这么做必有深意。

    既然时机到来,那就灭此朝食!

    狄青所率领的军队被赵祯赐名天御军,也是大宋最为保守的全兵种军队,军中不光有上四军的禁军,还有之后组建的背嵬铁骑和踏白军在其中。

    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火枪,但也不缺乏传统的兵器,可以说在传统的战争中绝对是稳扎稳打的典范。

    赵祯清楚,要想对契丹用兵,要想彻底灭掉契丹的国鼎,就必须大规模,大范围,大纵深的作战,这不是一场战役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全面战争!

    要么便不打,要打就要彻底打死,这是赵祯对待契丹的态度。

    八天之后身在神都城的赵祯便收到了狄青的奏报,同时也收到了张舟的奏报,和狄青一样,身在东京路的破虏军也开始了行动。

    他们是从东京辽阳府开始,向契丹的上京城发动进攻,与此同时破虏军还得到了由女真人组成的黑水军支持。

    对于破虏军赵祯是寄予厚望的,这段时间里天工坊生产的乾宇二年造已经全部发放给了破虏军,弹药有一部分还在路上,但已经能在破虏军攻伐之前送到。

    六万多的破虏军已经全部换装“乾宇火枪”,赵祯派出骑兵把破虏军补充到了十万人,再加上黑水军的八万女真骑兵,十八万大军已然不在少数。

    狄青原本二十万禁军前往,再加上边军和杨怀玉带去的十六卫共计四十万人,而赵祯手中的兵力远不止这些。

    为了避免契丹人察觉,为了避免北伐突然性的消失,赵祯在背地里早已疯狂的集结军队。

    赵祯粗略的推算过,也和兵部参谋军事院的参知兵事们商量过,眼下最少还需要百万大军才能彻底灭亡契丹,这是在赵祯围剿的大前提下。

    所谓的围剿不是击败,而是让契丹完全没有逃脱和反抗的可能。

    这在草原上是几乎无法做到的战略意图,但赵祯必须实现,绝不能遗留祸患放虎归山。

    大宋有百万雄兵吗?

    当然有,都藏在民间嘞!

    赵祯庆幸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坚持,坚持以役兵和募兵相结合的方式,在大宋民间留下了数百万的退役老兵,也坚持维持他们的操练,即便是不如在军中那般,也比新兵要强上太多。

    大宋为何能有这样的魄力和毅力?还不是因为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它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始终决定着上层建筑。

    招募老兵的事情,当然是由兵部负责,一纸公文下去,大宋的各路,州,府,县都要开始进行征兵,而且只征老兵,新兵一律不要。

    毕竟在战争的同时,大宋国内的生产劳动不能停下,老兵的招募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从退役的时间进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