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缔- 第7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跪倒,没有虚假的“万岁”之声,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敬仰,即便是躬身施礼,也能看出他们的虔诚,这样就够了。

    不明真相的群众自然希望成为吃瓜群众,于是法驾卤薄之后便有许多人跟随,谁都知道眼下绝不会是官家御驾亲征,那如此浓重的盛装出行定然是迎接回朝的大军。

    君父,君父,身君如父!

    浩浩荡荡的队伍抵达了**,跟随卤薄的队伍也愈发庞大,其中不乏朝中的官员,但他们却不敢上前,只是不断派人打听消息,毕竟在大宋,这卤薄如同正轨的军队,没有召见,没有旨意谁也不能随便靠近。

    翻身下马,赵祯亲自步行至城外,向着六辆马车和三名虞侯挥拳至胸,这是大宋的军礼,九名士兵无论高低立刻拜下,声音哽咽道:“启奏陛下,我等率三万两千两百将士回朝!”

    四周的百姓哗然,感情这六辆马车之中存放的是三万多大宋将士的骨灰!陛下如此兴师动众的前来是迎接牺牲将士回朝的。

    瞧着哭的稀里哗啦的九个士兵,四周的百姓多少红了眼圈,人是感性的动物,在如此悲壮的气氛渲染下,即便是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感动。

    连边上的三才都想暗自抽自己大嘴巴,之前的自己怎么能那么冷血?

    赵祯沉默了许久,上前摩挲着车中的帆布袋小声道:“朕接你们回家!”

    白色的布袋上写上了名字,这是每一个战死将士的姓名,九百九十人的卤薄队伍亲自搬运这些布袋,把他们放置在了三辆巨大的华丽马车上。

    长途赶来,那六辆马车已经残破不堪…………

    赵祯封赏了一路护送的九位士兵,并且当众宣布给所有参加辽阳之战的士兵颁发纪念勋章,这是赵祯第一次以大宋朝廷的名义对一支军队的勋章奖赏。

    华夏历史上也是有勋章奖励的,只不过是对大功臣的奖励,比如最为出名的“丹书铁券”。

    但事实上这东西还有许多名字,最初时用丹砂填字便叫“丹书铁券”,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到了大宋,世人皆是称其为“金书铁券”。

    “铁券”颁赐制度其实到了大宋已经很完善了,而且也并不是单一作为免死之用。

    只不过是把当事人的功勋记录下来,同时表彰他的事迹而给予一定福利而已。

    因为这福利能世代相传,所以便显得很高贵。

    当然上面还有皇帝亲自许诺的话,因为皇帝的话就是旨意,就是法律,所以言出法随的同时也象征这东西的权威。

    如果皇帝说了免死之类的话,这东西就真的能免死…………

    赵祯打算把铁券这种已经非常接近功勋章的东西改变成功勋章,并且加以制度化,荣誉化,让赏赐稍稍成为陪衬,让荣誉显得更加高大。

    当然若是没有赏赐,这东西也就没有价值,赵祯深知人心深处的贪婪有多么强大。

    

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虏勋章() 
当天赵祯就亲自设计好了勋章的样式,俩柄横刀交叉在一起,中间是一把硕大的天子剑,而在下方点缀的却是大宋皇宫的宫门宣德门,四周围绕的是赵祯亲自赐名的“太平瑞圣花”。

    勋章的图案一出,别说是朝臣们,就是见惯了大世面的三才都被镇住。

    最为夺目的不是这勋章由白银打造,而是在白银上镶嵌了金灿灿的黄金,虽然只是镀金,但这种银镶金的结构漂亮的令人晃眼。

    当然,赵祯也控制了成本,这块勋章的内部其实就是黄铜,外面包裹白银并镶嵌黄金而以。

    赵祯亲手设计的勋章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只要是瞧见的人没有不赞叹的,甚至连三才都想向赵祯讨一块,但被“无情”拒绝。

    赵祯深知这勋章的意义就在于他的独特性,唯一性。

    除了参与辽阳之战的将士,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获得,这才是它价值的所在,当然在以后,贡献更大的人或是军队都可以获得,毕竟勋章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激励。

    赵祯还给了这块勋章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破虏徽。

    最先制作三万余块颁发给战死将士的家属,在这些勋章的背面皆有赵祯的亲笔嘉奖令,将作监最好的匠人雕刻在上面,给了这些军属相当高的荣耀。

    当然其中也有赏赐,这些阵亡将士的的家属获得了相当不出不错的待遇,地方官府必须照顾他们的生活,尽可能的解决他们家中的困难。

    这是相当于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并且要由当地的官员亲自送到他们的手上,赵祯没想到的是,他的最后一点要求比什么都重要。

    三万块勋章按照阵亡将士脖子上的铜牌可以轻易的找到他们的家属,勋章颁发下去,各州府县的官员亲自把这些勋章送到牺牲将士家属手中的时候。

    四周的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来围观,闪亮的勋章如同一颗珍宝,仿佛寄托了生命在其中。

    大老爷亲自送来的东西,还是官家专门赐下的,背后的字据说都是官家给刻上去的,那还了得?!这东西可不就是金书铁券吗?!

    旁人全部用最羡慕的眼光看着得到勋章的军属,听大老爷说,这些铜牌叫勋章,是官家特意为这次血战辽阳的将士们做的,而且是区分制作的,为的就是眷顾这些战死的将士。

    大老爷甚至亲自开口,若是这些军属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去衙门寻他,在他能力之类,一定给安排妥妥的,不会让英烈的家人吃苦受罪。

    听听这话!多么和蔼可亲,多美平易近人,事实上却是兵部和吏部同时行文,照顾这些军属也纳入勘磨之中。

    一来官员们大多也佩服辽阳血战的将士,二来有了勘磨在头上压着,自然也就当成自己的事情操办起来,效果惊人的好,当然也要称赞官家的圣德!

    一时间勋章风波如同一阵狂风席卷了大宋,人们都知道这勋章的宝贵,连治理一方的知州知府老爷都会照顾,还想怎样?

    最为关键的是发放数量之大前所未有,足足三万多军属获得了勋章,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几乎没有一家向朝廷提出什么,军中子弟的家属自然视荣誉为生命和骄傲。

    即便是再万难也轻易不会麻烦朝廷,更不想因为自己家的事情惊动官家,若是让别人知道,岂不是丢了战死之人用命争回来的脸面?

    敦厚老实的精神几乎是所有军属的特征,这也是赵祯当初为何从农家征召子弟兵的原因。这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了吧!现在这好处展现了出来。

    就在天下传送赵祯的圣明与仁德时,赵祯却在车马奔驰,神都城外的琼林苑中,赵祯骑在马上快速的疾驰着,边上的三才提心吊胆的跟着后面,生怕赵祯掉下马似得。

    这枚多年的征战早已让赵祯在桌上马背的一刻开始就很快熟悉了曾经的一切,掉下马这种事几乎不可能。

    不远处的一棵树下,突然有了动静,显然是被马儿的奔跑给惊动了,出于动物的本能,野兔开始飞快的逃窜,同时也在不断的左右腾挪改变跳跃路线。

    赵祯伸手提起插在马鞍上的长枪,灵巧的在手上翻动一下,猎枪在空中优雅的转了个圆,枪口对准了野兔奔跑线路的前端

    啪当枪声响起的时候,野兔依旧从容矫健的离开,走的时候胖墩墩的小屁股上短短的尾巴一翘一翘的仿佛在向赵祯挑衅。

    三才在边上一句话也不敢说,这时候不是恭维和献媚的时候,话越多反而适得其反,堂堂大宋帝国的皇帝居然被一只兔子挑衅了,这上哪说理去?!

    “哈哈!好!好!好!”

    完全出乎三才的意料,赵祯勒马而立,捧着手中的猎枪双眼放光,而吓得一旁的三才抓耳挠腮,这是怎么了,不就是没打到兔子吗?官家至于如此癔症?!

    但赵祯却是真的高兴至极,甚至有些惊讶,因为他手中的这支火枪是火器营中的匠人刚刚送来的,也是最为先进的火枪。

    赵祯之所以射空乃是因为他用之前乾宇二年造的标准提前预判,但这支火枪的子弹初速非常快,动能也大,也就是说他预瞄的多了。

    一只小小的野兔算什么,被兔子挑衅了又算什么?在赵祯看来他手中的这支火枪才是最为重要。

    摩擦着枪身,赵祯对三才叫道:“今天用膳朕要吃全兔宴!”

    听到赵祯爽快的叫声,三才长松一口气,全兔宴就全兔宴,只要官家高兴就好:“奴婢遵旨!全兔宴!”

    直到打猎结束,赵祯都对手中的猎枪爱不释手,虽说是猎枪,但事实上这就是一支火枪,枪管缩短了一点距离,但更加精良,其中用上了螺旋形的膛线,这是大宋火枪技术质的飞跃。

    出现这种膛线只能说明车床已经出现了,枪管的强度和可塑性也有所增强,再也不是原本直直的膛线了,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便是子弹的运动状态。

    原本的火枪子弹在飞出枪膛的时候因为直线膛线的作用是笔直的飞出,不会有太多的弹跳和翻转,而拥有螺旋状膛线的火枪子弹却是旋转着飞出,更加有利于保持精准。

    超乎赵祯的想象,大宋的火器制造已经跨越了数百年。

    。更新最快网址: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来() 
大宋到火器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惊人的威力,靠的就是完美的做工,并且把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科技力量集中在了它的身上。

    火器不似别到军械,甲胄稍有瑕疵并无大碍,横刀磨的不太锋利也许会在战场上用的不趁手,但却不会致命。

    但在大宋唯独两件东西做不得假,若是让别人发现,军械司的匠人必会倒霉,一者是军中的棘轮弩,二者便是火器营中的火枪。

    赵祯摩擦着枪身,现在大宋的火器已经强悍如斯,不只是领先契丹人,更是领先于这个时代所由的王朝,可谓是一家独大,同时还具有了垄断地位。

    这让赵祯回想起了张舟的那份奏疏,对大宋大多数的军队进行火器换装,同时裁撤冗余臃肿的上四军。

    没错在张舟眼中,上四军的八十万人已经成为累赘。

    这小子走的是精兵强将的路线,对火器充满狂热的他其实最为崇尚的便是强大的力量,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枪炮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便是发射的次数和数量不够多。

    而庞大的军阵和浩浩荡荡的大军并不一定带来正面的收益,也许成为累赘,与其让大军臃肿不堪,步入让他们成为灵活彪悍的精锐。

    为此他甚至不惜请命赵祯用他率领的残部六万多人进行改革,废除大多数士兵,给剩下的士兵全部装备火器,也必须是现役之中大宋最好的火器,乾宇二年造。

    除了火枪手外,军中还必须保留的军种有两个,一是强大无比,近战几乎无敌又可抵挡骑兵的陌刀手,这些陌刀手可是大宋军中的宝贝,每军最多不会超过万人,但这些不足万人的军队却能在危急之时改变战场,扭转乾坤不说,说不定会创造奇迹。

    赵祯觉得张舟有些急功近利,火枪是好,是犀利,但如此急迫的上疏改革,实在是只懂兵事不懂政治的表现。

    两者之间的关系看似对立,其实却是相辅相成,军事离不开政治的庇护,而整治也离不开军事的站队和保护,先在要改变大宋已经定下许久的制度,且不说那些人情上的东西,单单是处理“后事”的问题便有一大堆。

    砍下去的士兵总要安排吧?遣散的费用要给出去,遣散到地方上之后还要安排这些退役的士兵,若是说不去管他们,可不就是隐藏在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吗?

    这还只是开始,什么人该走,什么人不该走,哪些武将该加官进爵,哪些武将该回炉重造?大宋的兵部是不是要开始在军武院中改革课程?培养全新的,擅用火器的武将?

    这对那些已经学习了数年,数十年传统战争形态的武将公不公平?

    总而言之,这厮就没考虑过这些,只是把知己人为最好的改革方案往赵祯的案头一放,接下来他就不管,赵祯甚至觉得自己被人欺负的同时还被人利用了。

    张舟在指挥和用兵上无疑是一个好手,可对与改革于如何改革来所,他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鸡”,但这只“菜鸡”有这极强的自知之明。

    他把自己搞不定的事情交给了整个大宋最会改革的人,大宋的皇帝陛下,赵祯!

    火枪已经成为赵祯必不可少的东西,他有一柄短火枪,这是他亲自参与制作的,用的是最好的枪管和最新的火棉装药。

    火棉火药就是后世的无烟火药,和烈性炸药一样,出自于火器营匠人的无心之举。

    火棉的最大好处便是无烟,即便是有也是少量的烟尘,并且燃烧的干净,极少存有残渣,别看这简单的一点,却大大加快了火枪的换弹速度。

    并且使得火枪的射程和精度都有所增加。

    短火枪其实就是手枪,大宋的制造技术还不足以支持黄铜一体子弹的出现,但一体弹药的概念已经出现,纸壳子弹便是如此,弹头采用了米尼弹的样式,而后面的装药都是放在纸壳之中装弹的速度大大提升,装弹的方式也更加简洁。

    火棉弹药一直被赵祯要求保密,他知道这东西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黑火药,堪比一个划时代的军工发明,而大宋的军工还是襁褓之中的婴儿,没又完善的体制和制度。

    军工业是军事发展的基础,但大宋的军工业还停留在了摸索阶段,这也是赵祯不打算立刻采纳张舟上疏的主要原因。

    张舟的奏疏非常好,内容也非常适合大宋的未来发展,但赵祯知道要想实现他说所的那些东西,大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政治上的麻烦,但看看先在的朝堂,好似还真的没有太大的问题,文人尚武不说,在对火器的热爱上也有着不输与武将的热情。

    他们当让喜欢,毕竟火器是从格物中来的,而格物可是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