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缔- 第7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官家!”果然范仲淹皱着眉头望向赵祯,开口提醒道:“契丹人此举在于两害相权取其轻也!东京道本就是我大宋的囊中之物,陛下清楚,契丹人自然也清楚。如今不过是做了最合适的选择,陛下何须动怒?”

    言下之意很简单,本就是赵祯一厢情愿罢了,契丹人又不是傻子,东京道有所损失也是情理之中,只要土地是大宋的就行了,失态反而有损皇者气度。

    赵祯本就有些郁闷,被范仲淹的话一堵差点被气笑了,自己是皇帝不假,可也同样被这身份管的动弹不得,一般的皇帝也就算了,现在的他早已变成了大宋百姓和朝臣眼中的圣君。

    所以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圣君”的标准,以范仲淹为首的文臣恨不得赵祯立刻成神,成圣,而武将们恨不得他成为统一地球的霸主,百姓则是希望他仁慈的如同圣人…………

    但事实上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凡人,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一点,从东京道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自己有时也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傻子。

    苦心经营的东京道居然成为萧挞里的嫁衣,那里有多少财富被带走,有多少百姓被迁徙?

    这是多大的损失?

    可这只不过是自己留下的“馈赠”,契丹人可不会在意自己投入多少的努力,他们只会毫不留情的把自己种下的果实摘走而已!

    为了东京道赵祯开设了榷场,为了东京道赵祯把大宋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西北,为了东京道赵祯甚至不惜秘密派遣商贾给东京道带去了医疗,如此才是保证东京道人口增加的不二法门。

    赵祯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些努力,使得东京道的经济,人口,文化和大宋一般无二,更加容易接手和统治,但当他成功的时候,接手的却不是大宋,而是契丹人!

    萧挞里从他的手中夺走了一切,财富,人口,这最为璀璨的两颗果实,只留下了土地,以及的大量的残垣断壁!

    他赵祯要这些废墟做什么?

    要知道东京道的人口和财富是他征伐契丹的跳板,也是他统治整个辽东的基础,没有东京道,辽东依旧是一片荒芜,虽然现在大宋得到了,但却失去了两大法宝。

    人口可以让大宋获得牢固的统治权,而财富也是连接大宋与辽东的桥梁,有了钱财货物,有了粮食的供给线,辽东和大宋便会稳固的相连,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资源从辽东进入大宋。

    自己的计划不在于连接大宋和辽东,而在于利用东京道的财富和人口节省时间。

    谁知道在自己看到完美的计划却忘记了一个事实,契丹人同样看重这些。

    赵祯忍不住微微苦笑,坐在御座上看着颇为兴奋的范仲淹以及刚刚从伊州回来的杨怀玉,十万对十万,宋军虽然惨胜但胜了就是胜了,并且传来消息,张舟率领宋军攻入了辽阳城。

    但也可以说是契丹人自己放弃了辽阳城,城中的守军在辽阳城外的大军打的难舍难分的时候,他们悄悄撤走了,并且带着所有的财物和补给撤走了,连城中的房舍都一把火烧的干净。

    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废墟,一个大宋不稀罕的废墟。

    当然辽阳城中的皇宫无法拆除,和焚毁,这是对契丹先祖的不敬,虽然是耶律氏的先祖,但没人可以侮辱契丹的开国之君以及他死后的灵位。

    轻轻击打着御座的扶手,大宋的御座并没有什么特别,没有镀金,也没有鎏金,只不过是一张普普通通紫杉木椅子而已,之所以因为它是御座,乃是因为赵祯坐在上面。

    “这么说来朕苦心经营许久的东京道最终还是被契丹人得手,朕除了得到了东京道的疆土之外,只有一座座被契丹人焚毁的城池和残垣断壁?”

    范仲淹笑道:“陛下无需动气,只要有了这片土地便可连同辽东,只需些耐心便可…………”

    赵祯无力的说道:“那需要多久?朕需要的是一个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东京道,我大宋自然有能力经营,但却需要时间。如此也耽误朕的北伐!”

    “东京道海港极多,通商海外可抵海东州,流求,疏流国,又连同辽东,贸易之往来繁盛,只需时日便可重新繁荣!”

    范仲淹的话是没错,可赵祯知道这一拖有需要好一阵的时间,也给契丹恢复国力的时间。

    但赵祯没有办法,他只能承认自己的失败,虽然这种失败在别人眼中不算什么,但却是一个巨大的嘲讽,嘲讽赵祯的自作多情,嘲讽赵祯的精心策划最终成为契丹的嫁衣。

    赵祯知道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范仲淹就是为此而专程留身奏事的。

    东京道需要大量的百姓恢复生产,需要人口填补那里的空缺,也需要驻兵短暂维持只需,以待官员和衙役接手,而最重要的一点,移民必须开始。

    这是刻不容缓的,没有百姓去耕种,土地便会荒废,若是没有商贾货物便不会流通,所以移民是最为重要的,但大宋在这件事上早已是轻车熟路。

    不用赵祯交代,范仲淹等一众朝臣也知道该怎么办,范仲淹看向赵祯开解道:“陛下,虽然失去了一些汉家百姓和渤海人,以及财货之物,但这比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赵祯奇怪的望着范仲淹道:“相公此言何意?”

    “陛下,繁荣东京道乃我大宋之必须,富强辽东亦然,但这些的基础便是一点一滴累计而成,需要的东西也是颇为庞大,朝廷会采购一些,而迁居的百姓自己也会采购,这样一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接下来的话不用说赵祯也清楚,重新建设东京道和辽东会促进大宋的经济发展,也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甚至是连格物都会有所精进。

    还真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更新最快网址: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论证火器的重要性() 
无论东京道的战况如何,这场战事已经结束,姜时兴和张舟的奏疏同时送达神都城,虽然是有所准备,但当赵祯看到损失的时候依旧是心疼不已。

    战死,重伤者达四万之众,这是宋军从未遭遇过的大损失,即便是狄青率军二十万出征黑汗也不过这么多损失罢了,但狄青麾下可是足足二十万人。

    看着奏疏的赵祯心中一度怀疑,是不是张舟的能力不行,是不是他的火器搭配战术不如传统战术来的犀利?可姜时兴的奏疏打消了他的疑虑。

    张舟的战术可堪完美,一举一动都符合军中的规矩,也是最优选择,那么问题就出在了契丹人的身上,萧捷率领的十万契丹人夺取了黑水军的盔甲武器,武装了整整一万人,而这一万人就成为撕开宋军防线的尖刀。

    并且姜时兴着重的提到了契丹人的斗志,他们拼死不退,死战到底,有的人甚至与宋军同归于尽,拼杀惨烈之时,断臂而挥刀杀敌,扑敌之凶狠若噬人之狼也!

    这是姜时兴奏疏之中清楚记载的,契丹人的战意仿佛一下子爆发出来,这种死战不退的精神如同宋军一般无二,强强相对,必有折损,难怪宋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了。

    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更加印证了那句老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但赵祯相信,若是以张舟的想法,宋军全部装备火器,战况和战果会大大的不同,契丹人的战意也会被彻底击垮,因为他的总结之中提到了自己刻意留下的火枪预备队。

    事实上他们才是扭转战局的重要因素,契丹人之所以被击退,之所以选择不战,最重要的便是这支数千人的火枪队造成的威慑。

    赵祯一边看着奏疏,一边命令参谋军事院的官员在沙盘上复盘整场战争。

    宋军作战之时,行军司马会记录整场战争的过程,什么时候主将如何用兵,如何变阵,如何出击,大军又是怎么战斗的,但这场辽阳之战有些出乎意料。

    姜时兴的奏疏记录断断续续,这是因为当时宋军失去了军中的联络,有时候只能各自为战,这一点也会在沙盘上反映出来,并且进行推演。

    大宋的军武院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仅有朝廷的将领,更有如同文官一样系统研究战争的军事文官,他们比较特殊,才学不输与文官,智谋不输与武将,但却不适合领兵作战,还需要勘磨。

    于是这些人便成为赵祯总参谋部的一员,专程负责推演,估算,复盘战争。

    所以赵祯才能真实的看到一场战争的始末,包括狄青对黑汗的征伐也是一样,只是赵祯没有兴趣复盘罢了,毕竟那场战争大宋是一直碾压黑汗的存在,一路上完全没有阻力。

    但辽阳之战是个例外,于是便有了复盘之说。

    可以说张舟最后的火枪队是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契丹人从未见过这种战术,火枪轮射之后,开始刺刀冲锋,赵祯甚至能想象出这一场景。

    数千大宋将士,身着灵活的板甲,蹲立三排瞄准射击,在击发燧发枪之后,前两排的士兵以最快的速度移动到最后一排进行装药,前排士兵继续设计,并且向前移动。

    这是一种行军式的射击方式,因为枪膛中增加了笔直的膛线设计,并且利用了米尼弹这种纸筒吹箭箭矢技术,所以大宋的火枪精准度高的有些吓人。

    连赵祯自己甚至都能打出二百五十米上靶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更别说军中的火枪好手了,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火枪手,精度自然不用说,熟练的程度更不用说,更为重要的是速度。

    这些火枪手所使用的燧发枪全部都是后装燧发枪,枪柄击锤前端是可以掰开的那种,只需要装填纸壳火药以及米尼弹便可设计。

    若是说唯一的缺点,依旧是要清理枪膛,毕竟黑火药依旧不是最理想的发射药。

    即便如此,后装燧发枪无论是从威力,精度还是速度上都比普通的燧发枪要厉害的太多,也使得张舟下定决心在战局最为胶着的时候投入火枪手来逆转占据。

    放下手中的奏疏,赵祯看着沙盘边上的火枪,这火枪的型号和张舟所部使用的是完全一样,乾宇二年造。

    乾宇二年造是一种长火枪,也可以说是长步枪,枪管长度达到了三尺三寸,相当有后世的一米二左右,枪管越长,膛线也就越长,精度越高。

    摩擦着厚重实木的枪身以及锻造出的枪管,铸造虽然方便容易成形,效率高,但远没有铸造来的结实耐用。

    乾宇二年造便是如此,枪管完全是用一块铁敲打出来的,先千锤百炼,祛除杂质,然后边加热边锤卷,每把枪的造价便高达二十五贯钱,完全就是钱砸出来的武器。

    但同样,它的性能也是最为优异的,不用赵祯可以引导,大宋格物院的军械司便自己造出了这种划时代的火器,因为年号而定名为乾宇二年造,但赵祯知道,这其实就是历史上的肯塔基长步枪。

    华夏人仿佛天生就适合使用火器,别说是赵祯,即便是一般的文臣也能很快的上手并且达到相当不错的射击成绩,并且很快就迷恋其中。

    手中这支乾宇二年造便是最为优秀的产物,大宋上下无论文武都会火器充满了激情,赵祯深知其中的优势,而这一战也是证明火枪价值的一战。

    而赵祯知道,火器的可怕不仅在于这里,还在于最为致命的地方,操作简单。

    只需要一根拇指便能完成上膛动作,只需要一根食指就能击发火枪,如此简单的操作即便是傻子都能学会,训练成本降低很多。

    即便是近距离作战,这武器也能成为很好的杀敌利器,一米二的枪身装上刺刀后连上枪托达到了近一米六,虽然和两米有余的长矛相媲美,但却比短矛更加致命。

    长度适中的火枪加上刺刀冲锋起来非常称手,所以张舟麾下的火枪兵在战场上逆转局势。

    赵祯端着乾宇二年造简单的做了几个突刺动作,喃喃自语:“这是在告诉朕火枪的优势啊!这个张舟还真是胆大包天!”

    

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 
辽阳之战的战果很明显,大宋击溃十万契丹援军,拿下了契丹的东京辽阳府,整个东京道除辽州外全部收归大宋版图,至此大宋版图再次扩展,连通了黑水军囊括了整个辽东之地。

    但赵祯所获得的东西更多,契丹的东京道本就是大宋的囊中之物,只不过这次“探囊取物”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些,三万多名将士的战死就是东京道的“成本”。

    在收到前线奏疏的第二天朝会上,赵祯向天下宣布:“自大宋开国至今,疆土之日丰亘古未有!契丹之东京道已尽入朕之彀中矣!

    大宋疆东至海东州,西至恒逻斯城,南至三佛齐,北至白山黑水之地!舆图之广阔历代未有!此乃上苍庇佑,华夏先祖之庇佑也!朕令将作监制碑,置于神都四门,以此碑为点,测距而立之!”

    朝臣们在上朝之前都看见了乾宇殿前的广场上放了四块巨大的石碑,清一色的都用红绸盖住,现在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

    当初的盛唐也做过同样的事情,现如今大宋已经超越盛唐,自然也该宣扬国威!

    每块石碑之高大足有三丈,需要八匹马才能勉强拉动,在朝会之后,赵祯亲自带着文武百官揭开了石碑上的红绸,这是一块放在西门的石碑。

    其实这石碑也就是“里程碑”而已,然而,这块碑上的文字,却低调奢华的令人发指,或者说是“装叉”的有些过分。

    里程碑碑文由赵祯亲自手书,用的正是他最为拿手的“飞白体”上书九个字,即:“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

    但这并不是大宋距离神都城最远疆土的距离,只不过这一块意义非常重大,盛唐时便有了这块石碑,而大宋算是某种意义上对盛唐的继承和发扬。

    接下来便是其余的三块石碑,皆是出自赵祯亲笔手书,巨大的飞白让每个字都出神入化,仿佛展翅高飞,飞向遥远的边疆。

    在朝臣们的赞叹声中,其余的三块石碑被拉开红绸,上面分别写着“东去海东四千八百里”“北去北海四千九百里”“南去三佛一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