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缔- 第6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赵祯看来,背着小皇帝跳海不是无奈之举,而十万人跟着一起葬身鱼腹也不是无奈,但若是有那道脊梁的存在,若是尚武之火不灭,即便大宋毁灭,也要拉着侵略者共赴黄泉!

    汉人的心中从不缺乏热血,也不畏惧死亡,当他们的脊梁硬如钢铁,当他们的身躯充满着力量,没有人能毁灭这头雄狮,更没有人能令它消亡。

    还好,历史不会重演,最少大宋已经领先这个时代太多太多,而要想超越大宋,实在堪比大宋现在就实行登月计划。

    而赵祯相信,大宋的教育,人才,知识不断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赵祯可以拍着胸脯说,现在的大宋已经没有征服不了的土地,只有统治不到的疆域。

    华夏王朝的扩张是如何停止的?这是个问题,在赵祯看来,汉家王朝在扩展战争中太过依赖供给线,也太过依赖交通,即便大宋现在不断的想尽办法延长供给能力,但依旧能力有限。

    尚武的华夏并不能磨灭他们的理智,更难以做出以战养战,随意屠戮当地百姓之事。

    元朝横扫欧亚,那是一种变态的侵略,只为了获得更多土地,而且有些甚至是为了战争而战争,完全不理会当地的资源,人口,等等问题。

    只是希望把蒙古的铁蹄印在多瑙河畔,人蒙古的弯刀出现在欧亚大陆的每个角落,这是一次宣扬武力,蒙古人已经被战胜各个民族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断的向这个世界耀武扬威。

    他们觉得告诉这个世界上所有国家蒙古帝国强大的方式只有一样,征服他们!

    而汉家王朝和草原民族最大的不同便在这个地方,我的强大不在于宣扬武力,而是在宣扬我的文明…………但你要侵略我一个试试?打不死你!

    事实上汉家王朝对抗外来侵略者的战绩是相当可观的,无论是积极防御还是消极防御,总能把侵略者驱赶出去,或是把侵略者耗死。

    对于赵祯这个穿越之人来说,元朝,清朝这些个草原民族的统治最终还是被汉人给推翻了,并且他们成为华夏的一部分,或者该说是“养分”。

    赵祯的仪仗忽然打出,四周的大驾卤薄也围拢过来,接着是背嵬军,龙卫军,马蹄声如同暴雨击打着鼓面,又如狂风呼啸而过。

    赵祯的仪仗什么都有,甚至还有战车代替的御撵,当钢铁洪流组成的一刹那,大宋的官员们惊呆了,他们知道大宋的铁蹄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强大的骑兵,可其中多少人真正见过?

    包括那些文资武将都没见过这些,苏轼呆呆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是从过军上过战场的,知晓大宋军队的可怕,但在现在,却是另一番感受。

    有如此强军,大宋何愁不宁?天下何愁不安?家国何愁不靖?

    所有人都安静的时候,赵祯一身戎装骑在战马上,缓缓走了出来,指着身后的军队道:“瞧瞧朕的铁骑,瞧瞧朕的利爪,瞧瞧朕的威武!诸公觉得如何?”

    “陛下威武!大宋威武!”

    赵祯哈哈大笑:“哈哈哈………好!好一个威武啊!”

    随着赵祯的模样,气氛仿佛也轻松起来,但真正了解赵祯的人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官家越是在这个时候表现出轻松越说明有转折。

    而苏轼此刻早已是两股战战,对一旁的好友曾巩小声道:“事情有些大了,早知就不该来这围场之地参加什么秋狝了!”

    曾巩脸色大变,锤了苏轼一拳:“噤声,什么话都敢说,官家的旨意到了,你敢不来?还想不想娶公主了?再说官家这不是挺高兴的吗?”

    “挺高兴?!”苏轼差点叫出声来,引得四周官员不满的皱了皱眉头,眼下正是君臣和睦的时候,岂能破坏?

    苏轼拉着曾巩,瞧着官家愈发和睦的表情:“哥哥信我,这可不是子瞻的玩笑之语,官家这时候让我等骑马而来,腿上磨得血肉模糊,显然是要整治朝堂的,而在草原上夸赞军队,这又是何意?”

    曾巩有些莫名其妙:“想不明白,子瞻,官家这是何意?你可知道?”

    “我若知道就不会害怕!官家之举往往出人意料又发人深省,眼下这模样怕只是个前奏,最少现在不该是秋狝的开始,还需两日才是黄道吉日。”

    “那有什么,官家总不能生吃了我等吧?你苏子瞻就是想那有的没的,端的没有意思。”边上的官员忍不住插话。

    苏轼瞪了插话人一眼:“你们不信就算,瞧着吧!官家定然是要在咱们大宋朝堂,不,整个大宋提出尚武之说!”

    “尚武?”

    众人稍稍一愣,这话还真有道理,难怪官家让文臣武将,外戚勋贵,宗亲后宫都骑马而来,连皇后也不能例外,而骑马而来参加秋狝说明什么?

    可不就是人人都要尚武嘛!

    “这也没甚的可怕,尚武本就是我华夏之精神,君子六艺还有射、御两术,如今大宋疆域广大,但辽朝依旧在侧,尚武之风兴起,何足为奇?”

    苏轼露出他最欠揍的笑容:“哦?兄台所言极是!只是不知兄台身体如何…………”

    曾巩赶紧打了个哈哈:“苏子瞻,咱们两人闲谈而已,何必牵扯旁人进来?”

    苏轼的这个笑容最让人受不了,因为这笑容在神都城中没少与人大打出手……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汉家的大气魄() 
苏轼的感觉是正确的,赵祯并不打算点到为止,而是要“深入的”,“透彻的”,“大换血”似得改变大宋朝堂的精神,改变大宋的精神。

    当然,这是一场改变,并不是一场谋杀,所以对上了年纪的人,身患疾病的人还是有特殊照顾的,但年轻官员…………一个都别想跑!

    望着文臣武将,望着勋贵宗亲,赵祯悠悠然的来了句:“从现在起,一切以军中法!”

    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从秋狝开始,所有人都要按照军中的习惯和法度进行,无人能例外,也就是说即便是皇后也要如此…………

    苏轼“绝望”的盯着曾巩道:“瞧见没?我就说吧!我就说吧!”

    “这又如何?你不是在军中待过吗?也没瞧见你少了一块肉嘞!”曾巩玩味的望着苏轼,随即脸色一黑,他想起来了,当初在神都城的城门口迎接苏轼的时候,这货好似和现在不一样……

    赵祯的话音刚落,便有数队将士上前,给参与秋狝的所有人配上了横刀,弓箭,弩箭,还有盔甲………虽说是半身的皮甲,可这对于平日里在朝堂之中文质彬彬的文臣来说亦是难事!

    这时候的苏轼反倒是坦然起来,一手一脚的穿上皮甲,边上的曾巩瞧着苏轼的模样,把弓弦包裹起来然后斜挂在身上,接着便是把弩箭插入马鞍上的皮革套子之中,箭袋也是放在马鞍上。

    有些人则是把箭袋挂在了背后,这样看着威武方便,实在是行军之中的无奈之举,箭袋放在背后,便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举手够箭,而在马鞍上顺手一抽就好。

    大宋的弩箭和弓箭都是制式的,所以不分弓弩都可以使用,秋狝是打猎,弓箭弩箭都能用,就看你的水平如何,当然一般的文臣还是喜欢使用弩箭。

    苏轼用刀鞘一把将曾巩手中的棘轮弩怼过去:“弓弩万万不可对着人,即便是未上弦亦不可!”

    发放弩箭的士卒惊讶的抬头望了苏轼一眼,竖起大拇指道:“这位官人倒是在军中待过!诸位官人,手中的棘轮弩乃是我大宋的克敌利器,但也是要命的玩意,一旦失手,以眼下这个距离,射穿一个人不成问题,甚至还能连毙两人嘞!万万小心,万万小心!”

    这话就让众人更加提心吊胆,不是担心手中的弩箭伤人性命,更多的是担心那个不长眼的家伙在无意之中把自己给射穿了…………

    当然,在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往弩箭里装填箭矢。

    赵祯亲自为王语嫣披上铠甲,这是一副相当贴身的板甲,质量轻盈,并不累赘,穿上之后的王语嫣处处透露出一股子英气。

    而赵旭赵昀两人却是互相帮对方着甲,这时候终究是兄友弟恭,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在父母面前,一定要妥帖,他们知道父皇母后事实上最看重的是手足之情。

    赵祯从小就对他们说:“人要先学会爱自己才会爱他人,先学会爱亲人才会爱天下人。”

    赵祯和王语嫣都知道,其实赵旭不是一个暴戾的孩子,相反他受到儒家的教育之后,是一个遵守礼法的孩子,但也正是这种儒家的定式思想让他成为一个墨守成规之人。

    这归根结底还是赵祯自己的错,他当初和王语嫣都想着把赵旭打造成一个守成之君,而什么思想最适合?自然是儒家思想,所以导致赵旭现在被约束在一个框架之中,一个由儒家思想,教条和礼法约束的框架。

    现在赵旭每做一件事都要首先考虑这是否附和儒家的“规矩”,而且他也学到了文官身上所谓稳重,赵旭不是一个天资非常好的孩子,并不是说他笨,他的智慧不输于赵昀。

    只不过他没有作为皇帝所应该有的“天资”。

    待所有人准备完毕,便是赵祯开始首猎,帝王首猎之后,意味着秋狝正式开始,为期一周,当然也只有在赵祯首猎之后,一路赶来的官员才能休息。

    对于赵祯来说这实在简单,这是大宋刚刚圈禁的围场,里面的飞禽走兽不要太多,而且赵祯不打算用火枪狩猎,而是会用刀剑,弓弩。

    这是祖先狩猎的工具,也是祖先每次秋狝的礼器,赵祯自然不会改变,至于在辽朝,辽人的秋狝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谁说汉家男儿就不能如草原汉子那般的弯弓射猎,风吹草第,赵祯策马奔腾,警觉的梅花鹿分散逃走,这是他们生存的本能,鹿儿四蹄飞奔,赵祯紧追其后,箭矢早已搭在弓弦上,瞅准机会就是一箭射出。

    在马上射猎其实并不简单,马的奔跑能力在于持久,而鹿善于机动和爆发,赵祯追逐一会之后,眼前这只梅花鹿的体力不断的下降,这一箭便有极高的命中率。

    随着梅花鹿的翻倒在地,四周将士发出欢呼之声。

    自有军士上前收拾猎物,这是秋狝的第一只猎物,也是祭祀的最佳祭品,秋狝的祭祀向来是用猎物,整只鹿都要放在了祭坛之上,当然一只鹿实在太磕碜了些。

    除了赵祯之外,王语嫣这位一国之母也参与了狩猎之中,只不过她用的不是弓箭,而是弩箭,棘轮弩的上弦并不费劲,王语嫣甚至可以在马上单手完成上弦。

    文武百官都没想到,身处后宫之中的大宋皇后居然有着相当不错的马上功夫,并且射猎也相当不错,当然她的猎物不是鹿,而是一只羊。

    而赵旭和赵昀两人的猎物是牛……

    牛羊本就是祭祀所用的祭品,而赵祯的鹿显然是首猎的祭品,象征着帝王的实力,整只的鹿,牛,羊,被放在祭台上,而所祭祀的是皇天与后土,也祭祀华夏的祖先。

    赵祯带着赵旭赵昀两人在鸿胪寺官员的高声唱诺下缓缓参拜,拜的是谁?是华夏祖先!祭的是谁?是华夏的尚武精神。

    在苍茫的草原上,临时搭建的祭台,帝王着甲佩剑带着子嗣参拜,这种场面不得不说是儒家礼法之中看不到的热血。

    这是一种粗犷美,是一种让人心中澎湃的震撼,原来汉家也有如此大气魄!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来() 
夜晚的草原有着别样的美丽,静谧之中的风声都像是在低语,赵祯坐在椅子上,帐篷的中央是一座小火堆,这场景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只不过眼前的锦榻上躺着的是王语嫣而已。

    这让赵祯想起了那个疯狂的夜晚,也提醒了他,自己的女人还在草原之上,至于辽朝,说不得还有什么事情,最少在他看来,萧挞里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官家,夜深了,早些就寝吧!”

    赵祯放下手中的奏疏,看了一眼王语嫣慵懒的样子微微一笑。

    “你先歇息,朕把这些奏疏看完就好。看来现在的朝臣们也知道,要想维护大治,就需要武力去维护,别的东西都是空谈!虽然如此,可敢于直接说出来的人寥寥无几,都是旁敲侧击之语,点到为止啊!”

    王语嫣笑道:“官家,若是文臣不这么说话,那他们就不是文臣了,陛下还不如直接考校他们策问,如此还更简明直白些!”

    挥了挥手中的奏疏,赵祯盯着王语嫣道:“皇后可想知晓,赵旭赵昀二人是如何作答的?”

    王语嫣微微一愣,随即摇头道:“臣妾可不想知道,知道了只会徒增烦恼,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瞧来的清静。”

    赵祯起身,把一本奏疏放在王语嫣的手上:“你还是瞧瞧吧!赵旭赵昀两人的回答都还不错,但事实上,赵旭的回答更好,更妥帖,虽然他从文臣的身上学到了一些不好的东西,但同时,那份稳重和周全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只要改改性子,登上帝位,朕也就放心了。”

    虽然王语嫣说着不看,但在赵祯的“诱惑下”忍不住拿起赵旭的奏疏观看,确实如赵祯所说,他的回答虽然中规中矩,但却是最为附和大宋国情之答。

    最重要的是,包罗万象,把大多数情况和应对这些情况的办法都写了进去,可谓是考虑周全,如此她便放心下来,最后一点担心都烟消云散。

    赵祯似笑非笑的看着她,把外套脱了钻进被窝,舒服的哼哼道:“你放心,赵旭必继承朕的皇位,嫡长子继位不可变,太子轻易不可废,这是规矩,以免手足相残之事!”

    王语嫣拱进赵祯的怀中:“陛下,可若是后世子孙中就有那不争气的出现该如何?岂不是耽误了整个大宋?”

    赵祯惊讶的望着王语嫣:“不错啊!知晓未雨绸缪了?”

    王语嫣轻轻咬了赵祯一口:“官家,别忘了臣妾可是出生商贾之家,商贾之家自有商贾之家的规矩,虽然不能与天家相比,但手足相残之事可时有发生,同时也要保证家族利益。”

    “哦?那你们是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