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鼎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鼎记-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和与尉迟阿敏怕他看出什么端倪来红着脸相互看了一下,各执弓箭向相反的方向走开了。

    尉迟循寂看已打到猎物,就坐在旁边的石头歇着,一边唱着小曲,一边得意地看着挂在马上的野兔,只到尉迟循毓扛着一只牛犊大小的野猪走了过来,他才站了起来。

    看看挂在马上才两三斤重的兔子,尉迟循寂收起了脸上的得意之色,惊讶地看着尉迟循毓,心想:

    这么大个的野猪,也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打到手的?

    尉迟阿敏在不远处看到一只野兔,正领着一只小兔在吃草,忙搭弓瞄准,看到小兔子围着老兔子又蹦又跳的样子,终不忍心,收了箭,任由受惊的野兔带着小兔子向远处跑去,只到消失不见……

    一顿饭的功夫,尉迟阿敏与安和从松林深处回来,却见尉迟循毓的马前已摆着一只野猪,两只野鸡了。

    尉迟循寂看着野猪、野鸡,羡慕之情溢于外表,不住地夸赞:

    “要说箭法好,还得数大哥,这百骑军的校尉可不是白给的,这箭法真是惊后羿,赛李广,堪比三山定天山的薛丁山大将军了!我看……”

    “你还有完没完?”

    尉迟循毓看他说得有点离谱,就打断了他的话。

    尉迟循寂看马屁没拍成,反倒拍在马腿上,收了笑脸,悻悻而去。

    四人清点了一下战果,尉迟循毓打了一只野猪,两只野鸡,尉迟循寂一只野兔,尉迟阿敏舍不得杀生,却采了一包山菇回来,而安和则两手空空。

    看到了他们都有所获,安和有点不好意思,两手一摊说:

    “不好意思,谁让俺的箭法这么差呢?”

    四人将猎物放在马上,看看天色尚早,并不急着骑马赶回,而是牵着马一边走,一边看风景。

    行到半山腰时,一群穿着青色法衣的尼姑从山下走来,领头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尼姑,手里敲着着木鱼。

    听路边和行人讲,这是长安城内感业寺里的尼姑。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不少高僧大德,多聚于此。

    不出意外的话,感业寺的尼姑们每个月都来终南山清静一日,不吃不喝,念经诵佛。

    山路狭小,尽能容四人并排通过,安和一行四人忙闪在旁边,让尼姑们先过。

    一行尼姑行至过半,一名二十多岁的尼姑几乎擦着安和身子经过。

    这尼姑宽额方颐蛾眉凤目,她的脸上没有笑容,尤其是哪眼神,一半骄矜遮掩着另一半忧伤,虽是青衣青帽,仍掩饰不住她超凡脱俗的气质。

    安和看着她不禁呆了一呆,那尼姑注意到安和在盯她,蛾眉一弯,凤目微亮,随及又暗淡下去,双手合十,平静如水般从安和身边经过。

    安和闻到她身上散发出一种如麝如兰般的特殊香味,再回首,人已远去……

    尉迟阿敏看他一只盯着哪尼姑看,心中不悦,用手拉他的衣角,安和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朝尉迟阿敏笑了笑,却见尉迟阿敏小嘴撅起老高……

    四人牵着马走至山脚下,忽见几个壮汉,坦着胸,露着乳,吃力地抬着一口白木棺材,后面跟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老夫人仰面捶胸,嚎啕大哭,悲痛欲绝。

    安和看此惨景,不禁为老妇人难过,再看旁边的尉迟阿敏,早已泪湿满巾。

    安和突然看到棺材内有红色液体滴下,忙走向前,用手指沾了,放在唇边闻了闻,一股血腥味扑鼻而来。

    死人怎么会流血?

    安和急步上前拦住抬棺的队伍问道:

    “老妇人哭送何人?”

    不料老妇人只管嚎天呼地,痛哭自己的,对安和看也不看,理也不理。

    此时旁边过来一位身背葫芦手拿拂尘的道士,安和看他一头白发像是七十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心中十分好奇。

    道士走上前去安慰老妇人道:

    “老妇人不要难过,棺内之人尚有救。”

    老妇人听说棺内人有救,才停止了哭声,边擦眼泪边说:

    “您有所不知,小女难产,死去已有两天,现在再救恐怕也晚了?”

    老妇人擦干泪眼,抬头一看,惊喜地喊到:

    “您是孙真人?”

    老妇人以为自己眼花,又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定神仔细一看,果然是孙真人,不觉大喜,忙喊抬棺木的:

    “快停,快停!”

    抬棺的人以为老人气糊涂了,传来喊话:

    “半路上不能停棺啊!”

    “停!停!我娃有救啦!孙真人来了!”

    听说孙真人来了,抬棺的人才停下来,将棺木缓缓落地。

    有人小声嘟囔:

    “医生能治病,但治不了命。何曾听说过能把死人治活?”

    老道士来到棺前,让人打开棺盖一看,说:

    “好险啊,贫道若迟来一步,这母子二人可就真性命难保了。”

    随即拿出银针,找准穴位,扎进妇人身内,两指不断地捻提转动。

    众人围着棺木,噔大眼睛,摒住呼吸,盯着棺内妇人。

    稍停,棺内便传出婴儿的啼哭,产妇的**,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老妇人喜极而泣,忙翻身跪倒,连连磕头说:

    “老神仙,您真是俺全家的救命恩人啊,老妇下辈子愿做牛做马来报道您的大恩大德!”

    老道士忙将他搀起: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屠,悬壶济世为贫道平生所愿,份内之事,不足言谢。快快将此母子二人抬回家中,好生调养别再有什么闪失。”

    老妇人一边拜谢,一边招呼抬棺的几个壮汉,抬着棺内的母子向家中赶去。

    孙真人一针救二命,把旁边围观之人惊得目瞪口呆。

    老道士看老妇人一行人走远,一摆佛尘正要离去,却发现刚才用手指闻血的少年,正张大嘴巴一动不动地看着自己,走上前去问:

    “少年郎适才拦那抬棺之人,是否查觉异常之状啊?”

    安和看老道士问他,才回过神来,忙打躬说:

    “不才只是见棺材之中有鲜血流出,因而怀疑棺中之人并未气绝,没想到老神仙一针救二命,在下实在是惊为天人,不知老神仙高姓大名?”

    老道士佛尘一摆回答说:

    “贫道孙思邈!”

    安和差点惊倒:

    这……这老道原来是传说中的药王啊!

    求推荐,收藏!

第七十五章 银针贯穴() 
安和忙深施一礼:“原来是孙仙师,恕在下安和眼拙,未识仙体,”

    孙思邈看了看安和,发现这少年眼中精光闪烁,眉宇之间,英气逼人。又伸出手在安和的胳膊与后脑上摸了摸说:

    “安施主是否在练一种内家功夫,近来,练功途中的是否遇不太顺遂?”

    安和心想:自从上次在永城县自己轻易的掰断脖子里的枷锁、狱中自己的双手能从手镣中随意出入、在松林中竟然能一飞冲天这些迹象来看,自己常练习的竹简与帛书上的功夫的确是一门很高内家功夫,只是自己不知道名字罢了。

    又想到自己体内那股真气老是走到承浆穴就无法运行了,就点了点头。

    孙思邈说:

    “相逢既是有缘人,你我既在终南山下相会,就说明我俩有缘份,贫道倒有些招术在练功方面可助你一臂之力,贫道就在不远处磻溪谷中隐居,如少年郎能信得过贫道,可随贫道至居所,岔道愿以银针刺穴之法,帮你疏通穴位。”

    安和一听大喜,原来这药王也懂内功之术啊!隧一口答应下来。

    尉迟循毓三人看孙思邈能一针救二人,对他充满好奇,也想到他家中看看,四人牵着马在孙思邈的带领下,向磻溪谷走去。

    山路越来越深,这磻溪谷地理位置极低,相传西周的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磻溪谷中隐居,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

    谷中山岭小道阡陌,溪水横出,隐天蔽日,即便正午时分,也若处迷宫,不知南北。

    四人随孙思邈走迷宫似的走了一个多时辰,在将至谷底处,看到在有一处平坦之地,靠山的一角突出一块岩石,以岩石为顶,下边筑一石庐,石庐三面朝阳,大雾不侵,每天太阳可以从早上晒到黄昏。

    空地上种有几畦青菜,青菜四周种有芍药、川乌川芎、天冬、天麻、元胡等各种药材。

    石庐前摆放着一张磨得很光青石板搭成的石桌,四周摆放着用粗树桩做成的凳子,空地周围扎有一圈竹篱,竹篱上爬着一丛丛秋菊。

    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各色菊花争芳斗艳,引来蜜蜂蝴蝶一片。

    好一处世外桃源!

    安和四人不禁赞叹,此处大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四人将马牵于谷内几株松树上,随孙道长进得庐内,石庐内极简陋,一榻、一灶、两桌、四墩、一灶一木桶而已,打扫一尘不染。

    一张桌子上放着各式各样的陶制药罐,其中一个陶罐里插有一束野花,平添了几丝雅致。

    孙道长放下佛尘,用陶碗直接从木桶内舀了四碗水,放在石板上,四人渴极,端碗而饮,只觉得入口清凉,甘冽绵软,极是爽口。

    孙道长说:

    “这水从门口清溪取得,水质极好,可直接饮用。”

    又问安和平时是怎样练功的,安和将平时的练功之法说了一遍。

    孙道长听得仔细,然后对安和说:

    “你所练之法,是道家极深的吐纳之术,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气,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增强功力之目的。

    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胎儿之气通生母之气,生母之气通太空之气,太空之气通太和之气。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

    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段于口鼻,下段于尾闾,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退回,从此太空太和之气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元气,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所以吐纳之术最关键的一部是打通任督二脉,任脉的最顶点在下额的承浆穴,若想打通任督二脉,必须要先突破承浆穴。

    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延年益寿,增强功力。

    打通任督二脉有三种方法,最下层是借助外力强行打通,中层是练武之人用意念自行打通,最上层是修炼先天之气,气满则自通。

    听你所说情况,你属中层,靠自己的意念修练,想打通任督二脉,并非易事,贫道用银针刺穴之法,在修炼之道上助你一臂之力,至于将来能否打通任督二脉就全靠你的造化了。”

    安和心想:怨不得自己每次练功时,体内那股真气走到下额承浆穴就走动了,原来这承浆穴是任脉的最顶端啊!

    孙道长说完示意尉迟循毓、尉迟循寂、尉迟阿敏三人先出去,让安和脱了衣服,平躺在床上。

    从布袋之中取银针十几枚,从安和的会阴穴开始,沿着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等穴位一直扎到承浆穴。

    每扎一处穴位,安和就感觉一阵麻酥的感觉,等任脉上的穴位全部扎完时,安和感觉自己如同电击般全身颤抖,过了一会,哪种酥麻的感觉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如同冬日里泡在热水里一般通体舒坦。

    孙道长让安和屏息宁神,运行体内的真气。

    安和闭上眼睛,意念集中腹下丹田处,哪真气立时腾起,刚开始时就强劲有力,在体内各个部位迅速游走,安和的意念到哪里,它就迅速的游走到哪里,走到任脉中的穴位时,扎在哪穴位上的银针就颤动个不停。

    孙道长看到这种情况也是一惊,没想到这少年小小年纪内功之强,完全出于他的意料,过一刻钟的功夫,孙道长让安和停止运气,安和意念一转,那股真气迅速收回到丹田之处。

    安和大喜感觉这股真气比原来容易控制多了。

    想到上次他在空中抱着阿敏时,自己体内的那股真气突然就消失了,自己情急之下想提那股真气时,丹田之处却毫无动静,看样那时自己体内的直气还不能控制自如。

    刚才张道长扎过穴位以后,自己意念一动,哪股真气就迅速从丹田处腾起,而且一开始就很强,全然不像以前哪样,刚开始时游丝一般,然后逐渐变强,变粗。

    安和有意再试试自己现在能否随意控制体内的这股真气,意念微微一动,哪真气迅速地随着自己的意志向承浆穴游动,正在从安和身体上取针的孙道长手上一麻,吓了一跳,忙缩手,看到安和身上银针又一次急剧地跳动起来。

    心想:这小子当真有点邪门,没想到他功力竟能达到透过银针隔物震手的程度。

    本想着先用银针贯穴之法畅通一下他的任脉,过些时日等他功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助他贯通任督二脉,现在看来,可以给他疏通头部穴位了。

    救您的收藏与推荐票。

第七十六章 尖竹刺鱼() 
孙道长按住安和的头部,将头部的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等一百零九处穴位全部扎上银针,安和的整个头部扎得如同刺猬一般。

    毕竟头部骨骼较硬,哪银针扎的又深,起初有点疼,后来开始变得有点痒,有点麻,好像头部有无数个蚂蚁在爬,感觉头部的血液在各个穴位之间,慢慢地在流动,安和似乎听到了有小溪在草原上流动的声音。

    天空湛蓝,万里无云,极目之处,空旷辽阔,碧草无边……

    慢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