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 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苏军的冲锋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伏尔加河另一头依旧还有数不清的苏军士兵往这边冲锋,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头,有些甚至都不等浮桥修好,跳进河里游上一段然后再登上浮桥往沙洲方向冲。

    直到从后方传来了一阵炮弹的呼啸声……久违的炮火掩护终于又来了,这一回炮火来得更猛烈,一通炮弹准确的砸在了浮桥区将它们炸成了几段然后顺着河水漂了下去。

第七百一十四章 油桶() 
    这些炮火是亚历山大紧急召集的,这其中甚至还有一些火炮是苏军的M1910式榴弹炮,由于其射程只有7。7公里,所以不得不冒险将其布署在斯大林格勒为沙洲提供炮火增援。

    它们来得很及时,否则秦川等人驻守的沙洲只怕在这次冲锋下就要失守了。

    “情况怎么样?”亚历山大在电话里焦急的问。

    “很不好!”秦川回答:“我们伤亡了三十三个人,现在只有一百三十二人有战斗力了,更糟糕的还是因为刚才的战斗……我们MP43的弹药就快要耗尽了!”

    这的确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因为秦川等人之所以能以一百多人挡住苏军的冲锋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MP43……它的射程有350米,而东岸距离沙洲只有300多米,这使MP43在近距离高速射杀冲锋的苏军的同时,还可以压制东岸苏军的掩护火力,这使德军占了很大的便宜。如果是换成苏军的波波莎冲锋枪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了。

    顿了下,秦川接着说道:“如果得不到补给和增援的话,明天苏联人再来一拔这样的进攻,我们或许就无法抵挡了!”

    秦川说的当然是有道理的。

    虽然明天德军或许还是可以依靠炮火炸毁浮桥,但问题是苏军可以暂时用炮火将德军炮兵压制住。然后,只要苏军有足够多的浮桥,进行一次、两次……每次只需要消耗掉德军几十人的兵力或是一些弹药,那么用不了几次德军就全军覆没了。

    “可是我们还没有打通至伏尔加河的通道!”亚历山大遗憾的回答。

    亚历山大的意思,是如果德军打到伏尔加河边的话,那么他们就可以渡过伏尔加河增援沙洲。

    但其实这也是不现实的……先不说这个通道没能打通,就算打通了,苏军也会在沿岸布设火力封锁河面,除非德军将斯大林格勒沿岸甚至是中央渡口的苏军都清得差不多了才有可能办到。

    “你们可以使用苏联人的武器,少校!”亚历山大安慰道。

    “是的,我们可能不得不这么做了!”秦川无奈的回答。

    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大家都明白……火力上的差距会使原本就兵力不足的突击队雪上加霜。

    挂上电话后,秦川就看着地图发愣。

    怎么办?既无法得到兵力也无法得到弹药!

    现在苏军之所以不进攻,仅仅只是因为他们的浮桥不足。

    明天,等他们建造了足够多的浮桥后,显然会发起更猛烈的冲锋!

    地雷?

    在这种情况下只怕毫无用处。

    战机?

    它们能发挥的作用只怕十分有限,尤其是苏联人会在东岸布置越来越多的防空火力,德军的战机也无法放心的对目标实施攻击。

    秦川想的是对的,急着攻下沙洲救援斯大林格勒的叶廖缅科甚至还调了一个飞行中队到东岸。

    这个飞行中队并不是想与德空一较高下,而是希望能对德空军进行骚扰以掩护苏军对沙洲发起的浮桥进攻。

    火炮?

    这或许有用,但就算之前所说,它可能会被苏军炮兵压制。

    于是,想来想去,秦川认为想要守住沙洲就只有得到兵力和补给。

    但这似乎又是不可能的……空投很难将物资投到这个面积狭小的沙洲,空降兵同样也是,直升机运输又遭到防空火力封锁。

    陆地就更不可能了,沙洲几乎在苏军的包围之中,除了一条伏尔加河外几乎没有别的缺口。

    等等,伏尔加河!

    想到这里秦川不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马上就让通讯员打通了亚历山大的电话。

    “上校!”秦川说:“我需要你给我派出一支援军!”

    “可是……怎么派?”亚历山大疑惑的问。

    “一直以来,我们炸毁了许多苏军的运输船,尤其是这几天,不是吗?”

    “是的!”亚历山大回答:“确切的说,是你们占领了沙洲的这段时间,苏联人甚至还在上游工业区开辟了几个临时渡口,但都被我们的空军摧毁了!”

    顿了下,亚历山大就问:“可是这与我们的援军有什么关系?”

    “我想……”秦川说:“伏尔加河上肯定会有许多漂浮物,这样一来他们对漂浮物就不会有什么疑心,比如油桶!”

    “嗯哼!”亚历山大反问:“他们为什么会起疑心?我们昨天还炸毁了一艘运送燃油的运输船,你知道的,斯大林格勒还有一部份工厂需要运转,同时苏联人还有几十辆坦克!河面上漂得到处都是油桶……”

    “这就是重点所在,上校!”秦川打断亚历山大的话。

    “什么?”亚历山大还是不明白秦川的意思。

    “上校!”秦川说:“如果装在油桶里的不是油,而是人或者弹药呢?”

    亚历山大闻言不由“哦”了一声,然后马上就说道:“好主意,少校!太棒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马上就去办!”

    说着亚历山大马上就挂断了电话。

    但没过一会儿亚历山大又把电话打了过来,显然他是想起了什么。

    “他们怎么才知道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亚历山大问。

    “我们会发射信号弹!”秦川回答:“另外你们还要粗略的计算下时间,我们也是,然后我们会派人在岸边接应!”

    “没问题!”亚历山回答。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人和补给物资装在油桶里顺流而下漂向沙洲。

    至于在什么地方将这些油桶放下……那当然就是上游德军占领的雷诺克地区了。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巧合,因为在世界的另一端,此时此刻的美军和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发生同样的事: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被美军封锁得不到补给,于是日军就想了一个办法:用驱逐舰运送补给到瓜岛附近,然后将装有补给的油桶抛入海里,潮汐会将这些油桶带到岛上。日军将其称为“东京快车”。

    现在,秦川在沙洲也用了同样的方法。

    区别只是日本人利用潮汐,而秦川用的却是伏尔加河的流速。

第七百一十五章 援兵() 
    油桶运输对补给来说就比较简单,毕竟补给是不需要空气的,只要将弹药和枪械之类的装进油桶里密封上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装太多东西导致它沉到河底浮不起来了。

    装运一名士兵就比较麻烦,问题在于人需要空气,同时又不敢保证油桶在河里始终保持一端向上平衡着在河里漂流……但这个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方法就是在油桶底部装一些弹药并且用隔板固定在底部。

    这样一来即便是人钻进去有些动作,也因为重心较底使油桶就像个不倒翁似的始终竖直的立在水中,然后上方的油桶盖再开几个小孔供呼吸就可以了。

    当然,伏尔加河水流较为平缓也是这方法成功的条件之一,否则在湍急的水流里油桶很有可能会被打翻在水里翻滚。

    不过水流平缓可以说是好事也可以说是坏事。

    好事就是更安全。

    坏事就是从雷诺克飘到沙洲需要更多的时间……伏尔加河平均流速大约每秒2米,雷诺克在河道上与沙洲的距离无法准确计算,只能用雷诺克到斯大林格勒中央渡口的距离21公里计算,一乘一除,最后得到从雷诺克飘到沙洲大慨需要三小时。

    “三小时?”秦川没想到需要这么久,他忍不住问了声:“他们能行吗?”

    “这不是问题,少校!”亚历山大回答:“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个好方法,就像在阵地潜伏三小时一动不动,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秦川点了点头。

    其实秦川知道这任务不会像他们说的那么轻松,这一方面是因为油桶要从敌人眼皮底下漂过,还有许多其它未知的危险,另一方面则是油桶虽然能在水里直立,但却不可避免会打转,这可跟在阵地上潜伏三小时完全不同,没转几下就头目眩了,尤其如果会晕船的人……在油桶里吐出来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只要一个人有动静被苏军发现了,其它人包括补给在内都会有危险。

    但德军士兵的战斗精神和意志那是没话说,他们虽然知道这其中的危险,还是毅然决然的参与到这个计划中。

    第一批油桶在夜里十点被运到伏尔加河中间偷偷放下,一共一百五十桶,其中一百桶里装着人,五十桶里装着弹药。为了方便打捞,这些油桶是每十桶用绳索捆绑在一起,也就是只要勾住一个就会带起一串。

    然后所有人都在焦急的等待着。

    实际上也不能说是等待,两头都着手做了些准备。

    在秦川这边,就是准备好信号弹以及鱼网、长杆之类的东西便于捞起流经沙洲的油桶,秦川甚至还组织了一支水性好的打捞队准备打捞距离较远的油桶。

    亚历山大那边,就派出侦察机在伏尔加河上空侦察,如果发现有苏军渔船的话,马上就派出战机进行轰炸、扫射、驱离……德空军平时也是这么做的,只是今晚特别。

    因为亚历山大担心苏联人发现这些油桶后会对其进行打捞……苏联人很缺油,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所以他们会这么做一点都不奇怪。

    后来才知道的确发生了这样的事,一串油桶被一艘苏军渔船捞了起来。

    只不过很不幸的是,这十个油桶里装着十名德军士兵……渔船上负责打捞的十几个苏联人则是被武装起来的百姓,他们在打捞时步枪都没有在身边。

    于是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德军士兵轻松的占领了这艘渔船并将其弄沉,然后再重新搭乘着油桶继续往下漂……据说他们很想将渔船开往沙洲,但讨论了一会儿觉得这太危险了才放弃。

    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渔船的目标太大了,当它靠近沙洲的时候就会引起敌我双方的警觉,很可能会被敌我双方同时认为是敌人而遭到射杀。

    时间终于到了三小时,秦川下令朝苏军方向打了三发照明弹,同时还打了一通迫击炮,高射机枪和高射炮也朝对面一通乱打。

    这一方面是给漂流在油桶里德军发信号,另一方面也是用枪炮声掩护打捞的声音或者也可以说吸引苏军的注意力。

    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一百五十个油桶捞起了一百三十个……一串装物资的油桶被漏了过去,一串装人的油桶虽然没打捞着,但里头的士兵主动爬出来游到了沙洲。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反倒是运人更容易成功。

    因为他们有主观能动性,能与前来搜索的士兵互动,即便在黑暗中也很容易发现。

    因此,下一批马上就换了一种运送方式,每批运送补给的油箱里混着两个装人的油桶,这样一来就连物资也不会遗漏了。

    这天夜里德军一共用这种方式运送了三批增援,每批都是一百个人加上五十桶物资,没敢多运是因为担心河面上有太多的油桶漂过会引起苏军的怀疑。

    于是沙洲岛的人员和物资马上就充实起来。

    两支友军在沙洲上会师的时候,那情形简直就比亲兄弟还亲……一见面就紧紧拥抱在一起,兴奋之情尽在不言中。

    他们会有这样的心情是很容易理解的。

    对于增援部队来说,沙洲岛上的这些德军都是英雄,是德军的楷模,他们能来到这里并与他们共同作战无疑是一种骄傲。

    而对于原突击队员来说,这些增援部队是解决了他们的生存以及能否坚持到最后完成任务的问题。

    这种生死依存的关系决定了他们之间坚实的友谊,更别说他们拥有同一个目标……斯大林格勒。

    统计完收到的物资清单以及人员名单后,秦川就不由松了一口气。

    虽然接收到的这些人员是驻扎在雷诺克的第115步兵团,他们的素质比不上第1步兵团,但300人的补充却是为沙洲注入了一道新鲜的血液解决了沙洲兵力不足的问题。

    现在秦川等人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士兵尽快学会使用沙洲上一些苏制装备比如高射机枪的操作。

第七百一十六章 叶廖缅科() 
    另一边的叶廖缅科对德军已经得到增援的情况一无所知,第二天天色一亮果然就对沙洲展开了新一轮的进攻。

    理论上说,苏军在夜里进攻会比在白天进攻更有优势。

    因为至少苏军就不用担心头顶上德国空军的骚扰。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事实是苏军素质和组织能力都很差,尤其是还要搭建浮桥,叶廖缅科自认无法组织这样的进攻,或者也可以说,如果在夜里组织这样的进攻所遭受的损失,只怕会比白天冒着敌人战机的发起进攻的损失还要大,于是叶廖缅科就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它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对的也可以说是错的。

    说它是对的,是因为苏军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叶廖缅科是有自知之明。而且从吓廖缅科的角度来说,他认为第二天有足够的把握拿下沙洲,于是就不急于在夜里发动进攻。

    说它是错的,则是因为恰恰是在这一晚,德军就通过油桶得到了增援和补给。

    其结果就是,苏军在第二天发起进攻时愕然发现德军的火力比昨天要严密许多,即便是苏军已经投入了空军与德国空军在沙洲上空争夺制空权或者也可以说是骚扰。

    “叶廖缅科同志!”负责进攻的叶菲姆科夫少将向叶廖缅科报告道:“德国人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脆弱,他们的火力甚至超过了昨天!”

    “你是什么意思?”叶廖缅科反问。

    “我是说……德国人可能得到了增援!”叶菲姆科夫回答,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