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 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苦恼的时候,秦川在翻滚时借着手电的光线瞥见左侧桌上摆了一个烛台,于是脚下用了点力改变了翻滚的方向……

    “绷”的一声,两人撞到了桌脚,烛台在桌子的震动下翻倒并掉在了地面上。

    秦川没有多想,伸手抓起了烛台就连着其上的半根蜡烛一起扎向对方……

    一声惨叫,秦川感到手里的力道弱了些,但秦川不敢掉以轻心,依旧抓着烛台一次又一次的朝对方扎去,直到对方抓着军刺的手已经完全没了力气。

    秦川气喘吁吁的从地上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个烛台,蜡烛早已碎裂,用来插蜡烛的尖端正不断的往下淌着鲜血。

    看了看周围目瞪口呆的官兵,秦川随手把烛台往旁边一丢,就发出一阵“铿铿锵锵”的声音。

    “少校!”三连连长赶忙走上来,紧张的说道:“抱歉,是我的失职,没有发现……”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上尉!”秦川打断了他的话:“继续你的工作,下一次不要再犯这个错误了!”

    “是,少校!”三连连长挺身回答。

    三连连长是个叫弗格曼的上尉,也是秦川属下连长中最年轻的一个,军校毕业安排到第一步兵团来担任连长的。

    从某方面来说,秦川不喜欢这种军校毕业出来就做军官的人,因为这样的军官没有多少战斗经验,另一方面是德国的军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全都停办了(因为《凡尔塞条约》),直到1935年后才陆续开办,这样一来能教给学员的军事知识就十分有限甚至有可能是落后的一战知识。就比如之前秦川看到的培训狙击手的教材。

    不过很幸运,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弗格曼上尉身上看来这些,除了偶尔会犯一点小错之外……只不过这次的小错差点把秦川害死了。

    秦川不知道的是,这件事的重点根本就不是这些,而是秦川那种让人无法想像的思维上的敏锐。

    以至于警卫把事情传出去的时候还一阵阵感叹:

    “你认为……少校是有意撞到桌子拿到烛台的吗?”

    “不,这不可能,要知道那是生死关头,一把军刺在面前随时都会要了他的命,而他却会想着把烛台撞下来成为他的武器?”

    “不管你信不信,我们是亲眼所见!”警卫回答:“少校改变了翻滚的方向,撞下烛台,然后就抓起烛台扎进那个布尔什维克份子的眼睛里……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任何停顿!”

    “是的!”另一名警卫说道:“我认为少校是有意这么做的,当时我们所有的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另外,屋里光线很暗,如果少校不是有意这么做的话,根本就不会知道从桌上掉下来的是可以做为武器的烛台!所以只有一个可能……他事先看到了烛台,然后有意识的这么做!”

    “难以想像!”听到这事的德军士兵们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不是杀死几个人的问题,而是在生死关头能够抓住任何机会,甚至没有机会也为自己创造机会的问题。

    德军士兵们自认在那种情况下都无法抓住或者也可以说创造这个机会让自己活下来。

    秦川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或许,这就是一种生存的本能吧。

    接下来的战斗,就完全在德军的控制之下,第一步兵团的三个营从三个方向夹击火车站仓库。

    在几个废置仓库里休整的两个团的苏军士兵被封锁在仓库里无法逃跑,最后只能一个举起双手投降。

    另一方面,仓库里缴获的物资又再次充实了德军的军备……这其中主要是第1山地师需要补充弹药,因为曼施泰因已经联系了位于刻赤的空中力量,为了保证第一步兵团的战斗力,他们在空投补给时主要空投MP43的弹药。

第六百一十七章 巴库() 
    第11集团军在火车站缴获了150辆汽车以及大批的枪支弹药……正如之前所说的,外高加索拥有一定的工业能力可以自行生产枪支弹药,所以这里实际上还为顿河防线及哈尔科夫一线提供军火。

    曼施泰因一声令下,就将这150辆汽车全都装上枪支弹药,甚至还在汽车后拖挂上火炮接着就朝巴库推进。

    外高加索方面军指挥部在这时就得到了相关情报。

    “秋列涅夫同志!”新任政委斯里诺夫神色慌张的拿着一封电报对秋列涅夫说道:“德国人已经占领了火车站,此时正在往这里迅速推进的!”

    “占领火车站?”秋列涅夫大将不由疑惑的问道:“我们在那有两个团的预备队,他们都去哪了?”

    “他们被德国人包围,大部份被俘了!”斯里诺夫回答,后面的声音压得很低,因为此时苏军士气低落,如果知道后方预备队被俘,只怕会对他们造成另一次打击。

    秋列涅夫大将难以置信的望着政委。

    政委小声解释道:“秋列涅夫同志,我们认为翻越高加索山脉的不是敌人的小股部队,而是德第11集团军的主力。也就是说,德国人在正面和里海方向的进攻都是假的……我们很可能上当了!他们真正的主力在朝我们推进!”

    秋列涅夫大将闻言不由站在原地愣了好久,这对他来说反差太大了,原本还自信满满的准备痛击德国人走向人生的颠峰,没想到德国人一个手段就将他打回了残酷的现实。

    想了想,秋列涅夫就下令道:“命令第406步兵师,第242山地师马上撤回巴库,还有第417步兵师和坦克第52旅……把它们也撤回来!”

    秋列涅夫认为他还有机会,巴库失守不要紧,几个师的部队把巴库包围起来歼灭德国人再夺回巴库……同样也能取得胜利。

    这时一名参谋就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说道:“秋列涅夫同志,德国人占领了巴卡尔防线,并点燃了防线的汽油!”

    秋列涅夫大将脸色唰的一下就毫无血色,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希尔凡方向的几个师都撤不回来了。

    但秋列涅夫的命令没有改,依旧按原样发布了下去,因为他知道此时的他已经没有选择只有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秋列涅夫同志!”发布完命令后政委又问了声:“我们呢?”

    “什么?”秋列涅夫问。

    “秋列涅夫同志!”政委重复道:“德国人正在朝我们推进,半小时左右就会打到这里了!”

    秋列涅夫咬了咬牙,下令道:“撤退!”

    撤退对苏军指挥部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因为这在苏军看来就是一种逃跑,尤其是在斯大林下达了第227号命令之后……指挥部的撤退就会变成一种讽刺。

    所以,第227号命令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提振苏军士兵的士气,但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它同时也会使苏军丧失灵活性,甚至有时还会起到反效果。

    比如现在,秋列涅夫的指挥是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

    不撤。

    可以想像,指挥部就会在巴库等着被德军生擒活捉。这不仅会对士气造成打击还会使外高加索方面军失去指挥。

    撤。

    虽然能保存指挥部,但在苏军士兵眼里就是另一回事了……第227号命令强调“苏军士兵不准后撤一步,否则就是祖国的叛徒,苏联母亲不会收留这些叛徒”,但为什么指挥官可以撤退而基层官兵就不行呢?!

    所以,撤退的决定会严重挑战第227号命令同时在军队中影响士气,尤其是那些刚征召入伍的新兵。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其中尤其是第242山地师,他们在按命令往巴库撤退的时候就越想越不平衡,再加上他们大多是本地人对高加索的地形熟悉,于是就边撤边逃,赶回巴库时都已经逃得差不多了。

    远的不说,巴库城内的苏军也同样如此。

    不过这倒不能说是受到指挥部撤退的影响,因为秋列涅夫等人撤退的消息根本就没有散布出去,驻守在城内的苏军不知道这一点。

    他们的情况是没有准备而且无人指挥形同一盘散沙,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德军是从哪个方向进攻的。

    苏军能做的,就是在街道中堆上一些沙袋希望能阻止德军的进攻。

    然而,这样简陋的工事对德军显然是没用的。

    原因是德军手里有火箭筒,这种用于直射打坦克的装备同时也是摧毁敌人工事的利器……

    火炮其实也可以摧毁敌方工事,只不过它们在这方面都有很明显的缺点:

    迫击炮弹道弯曲,很难直接命中工事,而且就算命中工事也是自顶而下的命中。

    反坦克炮、榴弹炮之类的,则是机动不便而且自身目标太大,用它打敌人工事反而会遭到敌人炮火的覆盖。

    火箭筒就不一样了,首先它是直射武器没有迫击炮的问题,其次是它目标很小,几乎可以说是一款单兵武器,步兵携带着抵近了在掩体中瞄准敌方工事,然后“轰”的一声,就将其炸毁一角。

    最大的优点是,步兵可以携带多枚火箭弹进行多次攻击:没有一发火箭弹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来两发。

    这一点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手里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

    事实上,不只是抗美援朝战场,在其后的越战等战争中美国佬往往都这么干,也就是用火箭筒或无后座力炮猛轰志愿军工事,直到把工事打烂了再进攻。

    因此志愿军把这些玩意称作是“阵前炮”,也就是阵地前打工事的炮。

    这会儿德军当然也不例外,他们先用迫击炮对苏军进行压制和掩护,然后带着火箭筒一个接着一个的将苏军的沙袋工事摧毁并突破。

    前后不到一小时,德军就全面占领了巴库。

    接着,德军又继续朝城外的油田挺进,那里其实才是德军要占领并依托其防御的重点。

第六百一十八章 输油管道() 
    巴库油田的大力开发,其实还离不开现代所有人对其都熟知的一个瑞典化学家……诺贝尔。◢随*梦◢小*。lā

    875年诺贝尔在他的秘书的劝说下放弃了开发军火生意而选择了在巴库投资油田,于是原本还处于原始阶段的巴库油田很快就有了输油管道、炼油厂以及运送到世界各地的油轮。

    诺贝尔也正是因为拥有这里油田的产权,才能够积累下巨额财富设立诺贝尔奖。

    此时的巴库,油田和炼油厂就比诺贝尔时代要多上几倍,而且密集的分布在巴库周围……占地5平方公里的地区就有十几个油田、900口钻井及五个大型炼油厂。

    德国第集团军就推进到这些钻井、油田和炼油厂前并将它们占领。

    占领他们并不是件难事,这一方面是因为苏军兵力空虚根本无法阻挡德军,另一方面也是因秋列涅夫大将还抱着能将巴库夺回来的希望所以并没有下令炸毁这些炼油厂和油井,否则别的不说,要炸毁炼油厂却并不是难事。

    “少校!”埃伯哈德看到这一个个炼油厂和油井就带着疑惑问着秦川:“我认为这里并不是防守的好地方!”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一连连长里夏德接嘴道:“敌人随便一发炮弹都有可能引起大火甚至爆炸,可我们却在它们附近驻防!”

    “或许这才是少校选择在这里驻防的原因!”库恩回答:“苏联人要是走进这片区域的话,他们也知道自己面临的会是什么!”

    秦川点了点头,回答道:“这些是苏联人的东西,他们会抱着把它们抢回去的希望所以投鼠忌器!”

    “但是少校!”三连连长弗格曼上尉说道:“如果他们最后发觉得不到这些炼油厂,还是会选择炸毁它们的!”

    “是的!”秦川回答:“所以我们才要对它们进行应急保护措施!”

    在占领炼油厂后,德军第一步做的就是搬空炼油厂里的汽油。

    “可是我们要怎么抵挡苏联人的坦克?”弗格曼上尉问:“这里一片空旷!”

    “我们用汽油!”库恩回答:“炼油厂里的汽油!”

    “不,我们不需要这么麻烦!”秦川朝前方的输油管道扬了扬头,说道:“我们用它就可以了!”

    库恩在方向上是猜对了。

    苏联人可以用火战壕拦住德军的第22装甲师,同样德军也可以,毕竟巴库永远都不缺燃料。

    区别在于苏联人构筑的火战壕工程量较大,德第集团军无法也没有时间像他们那样构筑一道又宽又长的战壕然后把石油、汽油一古脑儿的往里头灌。

    但德军却不需要这么做,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在油田之间构筑防线,也就是用战壕将巴库周围的十几个油田两两连接起来,而这些油田之间又有输油管道……

    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在输油管道附近挖一道壕沟,然后把输油管道拆开让里头的石油尽情的在其中流敞。

    当然,这也是要看具体地势高低进行不同操作的,如果已方地势较低的话那石油就一路回流烧自己了,这就要求德军事先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驻守。

    “为了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秦川说:“我们甚至可以等敌人冲锋时再放油!”

    德军官兵们不由纷纷点头,因为很显然,如果一开始就让苏军士兵发觉这一点,他们就不会选择冲锋而主动将油点燃了。

    这些工作做起来并不困难,毕竟油井和输油管道都在德军的控制中,他们甚至还进行了一次预演以防战场进行时会出错……德军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苏军一个精锐步兵师和一个坦克旅,所以也不敢吊以轻心。

    三小时后,也就是第二凌晨两点,黑暗中隐隐传来了马达的“隆隆”声。

    “少校!”通讯员报告道:“他们来了,距离我们三公里!”

    德军与苏军不一样,他们布下防线后就会在防线前方几公里处布下明哨、暗哨,甚至还有勃兰登堡分队的士兵伪装成苏军的散兵“逃”进他们的队伍。

    所以,苏军的一举一动都在德军的掌握之中。

    “我敢打赌!”维尔纳一边吃着罐头一边说道:“他们至少还要半小时才会进攻!”

    “为什么?”面包师问。

    “因为我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