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9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韵儿再次摇头,显得左右为难。

    恰在此时,官驿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哄闹和喧哗声,然后又是欢呼雀跃,鼓乐喧天,非常的热闹。

    谢韵儿指了指外面,小玉很识相,径直而去,留下个声音:“夫人莫急,我去看看!”

    不多时,小玉回来,带回一个让谢韵儿不知所措的消息:“……夫人,刚刚官府报喜的人前来,说咱家六少爷,中了福建乡试举人!”

第1512章 沈元中举() 
沈家第三代中的六郎沈元中举了。

    这在宁化县又是个轰动的大消息,虽然本届乡试宁化县同时有两人中举,但显然沈元中举的风头更盛一些,毕竟沈元是六年前大明连中三元、如今身为正二品左都御史挂兵部尚书衔的沈溪的同宗兄长,沈元将来的仕途,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一帆风顺。

    谢韵儿听到这消息,也有些震惊,她没想到沈家居然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两名举人。

    沈元年岁说大不大,不过十九,比沈溪年长一岁,沈元跟沈溪这样的少年英才自然没法比,但若是跟同龄人相比,那绝对是出类拔萃。

    小玉道:“夫人,这会儿很多人要来官驿报喜,怎么办?”

    因为沈家现在分崩离析,沈元估计还在从省城回宁化的路上,前来报喜的人到了汀州府,压根儿不知该往何处去,因报喜的人听说沈家两个宅子都已经变卖,报喜总不能送到别人的家门口吧?

    没辙,那些报喜的人听说沈家五房的人住在官驿,知道沈家五房是宁化县乃至整个福建绝对的“豪门大族”,不赶紧送信到官驿,可能连赏钱都拿不到。

    谢韵儿道:“弄的好像是我们五房又有人中举一样,出去先打发一下报子,告诉他们四伯家的地址,再去周家,跟太爷和老夫人说一句,让他们去四伯那里。这件事不能耽搁,我们五房如果不早些过去道贺,会被乡亲议论!”

    沈家虽然现在已没了掌舵人,但五房权威依然,毕竟沈溪在外当官,周氏和谢韵儿又是朝廷敕封的三品诰命,早就跨入士族阶层。

    外人说及沈家,不自觉便会联想到沈溪和他所在的幺房,现在既然四房那边也出了举人,幺房这边必须要有所表示,这是增加沈家名望的好办法。

    等谢韵儿安排妥当,这才带着小玉出了官驿大门,外面道喜的人已经聚集不少,见到沈家正主出来,一群人围拢上来,也不管认识不认识,都齐声道贺,想讨一点喜钱回去。

    谢韵儿摆摆手,示意让人群安静,但这会儿所有前来官驿的人都见钱眼开,根本不听从指挥。

    朱山冲出来,拿着棍子在地上一杵,大喝一声:“官驿门口,谁敢造次?”

    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人吓了一大跳,全都侧头看向朱山,心里嘀咕哪里来的恶婆娘,这个时候居然跳出来挡人财路。

    如果是汀州府城百姓,那这一幕肯定会觉得非常熟悉,六年前沈溪中举时,便是朱山出来当门神,将报喜之人拦在门外,自那之后,朱山便在长汀县城落下个“女煞星”的绰号,只是她自己不知道罢了。

    谢韵儿见现场安静下来,趁机说道:“诸位父老乡亲,这里并非沈家新科举人的居所,不过是我们沈家五房临时借住的官驿,诸位要去找沈家新科举人的尊堂和宅院,大可往城西而去……我们这边也打算一起过去,诸位同行,可好?”

    宁化县的居民这才弄清楚,很多人还以为是沈家幺房刚出个状元旋即又出举人,现在才知道原来沈家六郎和七郎是不同父母所出。

    有谢韵儿在前带路,再有车马帮弟兄帮忙维持秩序,民众也就不再闹腾。

    一行人火急火燎到了城西,这边也聚集大群人准备讨喜。

    沈明新夫妇从未应付过这种大场面,他们自己没仆婢出来撑场子,很多事情需要他二人亲力亲为,沈明新的小儿子九郎年纪尚幼,看到这么多人上门来吓得哇哇大哭,显然被眼前的景象吓着了。

    不过谢韵儿到来后,一切便变得井井有条。

    见到幺房这边派人前来,沈明新和冯氏夫妇简直觉得来了救星,谢韵儿让人准备了十两银子的碎银和十贯钱铜板,分别给报子和前来讨喜的人,总算把场面给压住。

    报喜的人兴高采烈:“沈家六老爷讳,高中福建乡试第三十二名,特进举人,连登皇榜!报喜啦……”

    “哦!”

    一群人跟着起哄,其实很多人没听懂究竟是怎么个意思。

    沈明新夫妇对于儿子沈元在乡试中考多少名不在意,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儿子中举了,而且三十二名的名次属于比较靠前!

    毕竟福建乡试每三年大约会有六七十人中举,三十二名哪怕排位不算高,但也属中游水平,再加上考试写文章,未必说这次考得不好,到考进士时会跟现在一样。

    一篇文章在不同的考官和读卷官眼中,会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在常人看来狗屁不通的文章,或许在某些人看来就是惊世之作,在科举场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这次沈元能中举,除了体现出他的学问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只能说遇到欣赏他的内帘官。

    “挂喜榜了……”

    县衙的人帮忙主持,沈明新将人请进屋子里。

    这还是谢韵儿第一次到四房人居住的院子,到了地头才知道原来四房只是租住了一个小院,面积很小,连正堂也不过是由餐厅临时改出来的,甚至连个窗户都没有,距离灶台很近,显得又黑又暗。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谢韵儿对四房简陋的家居没什么轻视,反而多了几分尊重。

    人家四房就算日子过得辛苦,也要跟沈家划清界限,就是因为四房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沈明新有手艺可以养活妻儿,儿子又中了秀才,正在考举人,回头再买几亩田地,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现在沈元中举,沈明新夫妇总算是熬出头了,一个举人带来的经济收益非常可观,而且沈明新夫妇还能指望沈元继续考会试,指不定会一榜中进士。

    等喜榜挂起,外面已经开始燃放鞭炮……却是县衙那边特别准备的。

    正在放鞭炮时,沈明钧夫妇终于赶到。

    他二人似乎比沈明新夫妇更受欢迎,人才刚抵达,一群官差和百姓已经迫不及待地围拢上去,又是第二轮道喜,最后还是车马帮的弟兄帮忙开路,几名丫鬟向四周撒喜钱,才让沈明钧和周氏穿过重围来到沈明新夫妇身边。

    周氏上来便笑眯眯恭贺:“四伯、四嫂,恭喜恭喜,六郎中了举人,这是娘在天有灵啊,沈家列祖列宗应该欣慰了……”

    冯氏也是喜极而泣,拉着周氏的手,刚想说几句谦虚的话,却不由低下头,伸手抹起了眼泪。

    以前沈明新夫妇铁了心要自己过日子,现在沈元中了举人,他们就必须要考虑沈家上下一心的问题了,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沈元中了举人,在官场上也没什么前途,因为到弘治年间,举人当官已经是非常稀罕的事情,但若有沈溪在朝中帮忙的话,沈元可说前途无量。

    有现成的官场资源不用,白瞎了沈溪在朝中那么高的官位,沈明新夫妇现在就算低声下气求幺房,也要把关系维持好,毕竟涉及到儿子将来的前途和命运。

    举人这位置,说低不低,但说高,其实也没多高,举人能当官的少之又少,沈明新夫妇不敢奢求儿子将来能中进士。

    他们觉得,能考中举人,已经是一辈子努力的极限。

    沈家四房和五房一团和气,其实也是在跟宁化县的民众表明一种态度,那就是沈家上下一心,并无隔阂,让宁化人看到沈家团结的一面。

    沈明新请沈明钧夫妇到正堂,周氏环视一圈,摇头道:“咱在这里算怎么说?沈家人就应该有沈家人的面子,既然六郎中了举人,要光宗耀祖,还是要在老宅庆贺……”

    冯氏道:“弟妹,老宅不是被别人占了吗?”

    周氏挺直腰板:“听我的,住进去就是,今日是我们沈家大喜的日子,看谁敢阻拦,把他的锁直接撬开!”

    “对,撬开!”

    人群中有人跟着帮腔。

    在沈元中举这么个时间段,仿佛沈家人做点儿不合法度的事情,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就连官差也跟着起哄,他们清楚地知道,沈家现在的地位非同凡响,一家出两个举人,其中还有个状元,如今已是朝中正二品大员,就算杀人放火,估摸也不用担太大罪责。

    百姓习惯了想官官相卫的事情,他们觉得当官不用私权,这官做得也忒没滋味了。

    一群人,在沈家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往沈家老宅而去,到了老宅门口,周氏一指大门,喝道:“砸!”

    后面的百姓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就砸门,这可是状元娘亲口下的命令,他们不需有任何顾虑,只需用力砸门便行了。

    周氏一副不是自己的不心疼的姿态,谢韵儿在后面看了却有些发怵,婆婆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居然让人砸自家的门,回头修门还得花一笔银子,感情是婆婆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全要她这个儿媳费心。

    等门打开,周氏拉着冯氏的手:“四嫂,还等什么,快将喜报贴到大堂前,再将娘的灵堂摆起,要让列祖列宗和娘知道,我们沈家儿郎的志气!”

    冯氏开心地道:“好,一切听弟妹的安排!”

    ************

    ps:天子求一波订阅和月票!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1513章 宁化沈家() 
周氏在沈家,几乎是胡作非为。

    她在谢韵儿帮助下,刚拿回沈家大宅和老宅的控制权,回头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威,直接让人把自家的大门给砸了,让谢韵儿好一阵心疼。

    可这还不算,为了庆祝沈家六郎中举,周氏执意大肆操办一场庆贺宴,让宁化百姓都过来吃流水席。

    再加上周氏之前送给娘家一笔银子,谢韵儿这边都快有要吐血的感觉了。

    按照之前的规划,原本一家人很快就要上路,此时大操大办,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如此看来周氏已不打算在预定时间启程前往武昌府。谢韵儿好说歹说,但周氏依然坚持留下来,作为儿媳的谢韵儿不能不顾孝道,自行带人走,只能跟着留下。

    周氏如今在宁化风光无限,将沈家大房压得死死的,就连沈元中举,大房也没人出面……沈明文和沈永卓父子都感觉羞惭异常,沈家原本将所有希望寄托他父子身上,可现在,率先中举的反而是五房和四房的人。

    沈家必将因沈溪和沈元的存在强势崛起,这时他们只能灰溜溜躲在谢韵儿出钱帮他们租下的一个小院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房那边有什么事要传报,通通由沈永卓的妻子吕氏完成。

    此时吕氏俨然成为沈家大房的代言人。

    但不管怎么看,沈家都展现出一幅阴盛阳衰之像,沈家各房均以女人出来说话,男人的份量明显降低,也是因沈家男人普遍撑不起场面,也就沈明新有一定能力,但他还属于那种实干家的类型。

    ……

    ……

    闽省省治福州。

    沈元参加完鹿鸣宴,刚中了举人的他,意气风发,准备趁着中举的档口,拜见一些地方名士大儒,为下一步自己进京赶考做准备。

    今年乡试,会试就是来年二月。

    大明会试举行的时间比较早,而福建到京城山长水远,这会儿已经是九月下旬,沈元准备在拜见名士大儒之后,先回故乡宁化,见过父母亲人,便立即动身北上京城,准备来年年初的会试。

    他对此自信满满。

    本以为自己中举,要拜见地方上的名士大儒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沈元在投递诸多拜帖后,无一例外都没了下文,没有任何一名名士或大儒邀请他过府,甚至曾经跟他关系不错的同窗,此时也跟他没了联系,他想参加文会也不再受欢迎,甚至汀州府士子举行的文会,也跟他没什么关系。

    “这是怎么了?我中了举人,怎反倒不如我尚是生员的时候?”

    沈元非常奇怪,为什么自己考中举人,好像突然变得不那么受欢迎了?走到哪里都好像被人刻意回避。

    直到跟他一起参加本届福建乡试的宁化老乡,而且在这次乡试中同样中举的张彦宁说了一句中肯的话:

    “之平老弟,你难道不知道吗,全因你在朝中的一位同宗,他如今的地位……让你如今很尴尬啊!”

    沈元周岁十九,虚岁已经二十,在这次他奔赴福建乡试前,沈明新特地给他起了表字,名为“之平”。

    沈元很争气,只身一人来省城福州应试,没受任何人的恩惠,他跟沈溪和沈明文到省城赶考住客栈不同,住的是简陋的民宅,甚至八月乡试完毕后便搬到了庙里,用省下的银钱准备在省城多停留一段时间,增长见闻。

    沈元以前少有离开宁化的机会,一旦出来,他懂得把握时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个有志气的年轻人。

    沈元从没想过沈溪在朝中的地位会影响他的科举之路,直到张彦宁挑明,他特别留意了一下,才知道外面正风传,说他之所以能中举,全是因主考官看在沈溪的面子上,特别予以拔擢,很多人甚至非议沈元的才学,认为他写的八股文晦涩难明,不似“正经文章”,这些流言对沈元打击不小。

    沈元决定拜访一下内帘官,问明真相,却得知内帘官已回乡。

    大明除了两京外其余布政使司的乡试,用的都是地方上的大儒作为内帘官,这些人没有官位,社会地位不高,这也是明朝一直存在乡试外帘官影响内帘官的最重要原因。

    正因沈溪地位卓然,新近又以左都御史挂兵部尚书衔在西南领兵,而且福建和广东还是沈溪曾经的辖地,尤其现在福建和广东地方上正在推行沈溪制定的新政,使得地方上的学子认为,是外帘官想巴结沈溪,所以暗中唆使内帘官,将沈元提拔起来。

    沈元拜访内帘官不得,便想亲自去求见名士大儒。

    结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