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9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任和宠爱。

    云柳问道:“大人,这么晚了你还要去批阅公文?”

    沈溪笑了笑,拍拍云柳的手背:“我说过,我是夜猫子,等明天白天再休息。我们大约会在临桂城外驻军一段时间,暂时不用考虑太多事情,对于消灭叛军一事可以缓缓,料想他们不敢来袭营,不若趁机放松身心。”

    “这时候可以放松身心?”

    云柳理解不了沈溪的心态,她跟沈溪处在同一个时代,但思想却迥异,沈溪在意的是心理上的调节,懂得劳逸结合,而云柳则给了她自己太多太大的压力,一切都围着别人转,为自己考虑得却不多。

    沈溪帮云柳盖上被子,站起来:“睡吧,明早记得换上男装。你从我寝帐出来,没人敢说什么。你最近的表现很出色,所有人都认为你是我身边不可或缺之人,自打出征到现在,你立下的功劳最多,只是我无法给你表功罢了!”

    云柳有些羞怯:“大人谬赞了!”

    沈溪板着脸,不满地瞪了一眼,喉咙中发出“嗯?”的声音,云柳这才反应过来,恭敬称呼一声:“老爷!”

    这称呼出口,她已经羞怯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微微闭上眼,头耷拉着,这种跟沈溪黑夜相处的感觉让她心跳加速,一种难言的快感袭上心头。

    沈溪道:“这才对嘛。我知道你心中在想什么,你是替熙儿感觉到不值,但我想说的是,你跟熙儿很多方面都不同,在你们俩中间我更欣赏你一些,所以我先收了你,至于何时收熙儿,那就看造化了,唉!”

    “我现在暂时没想明白一些事,对于家庭,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不想牵扯更多的人和事,你先把自己照顾好,不必对熙儿抱有负罪感!”

    云柳神色中略带迷茫,不知该说什么,只能微微点头表示听到沈溪的话了。

    沈溪没有再继续说话,趁着夜色离开寝帐,往中军大帐而去,趁夜处理公文。

    ……

    ……

    沈溪驻兵广西省治所在的临桂城郊,在这里,沈溪暂且不用担心叛军偷袭,又不着急领兵进城,整个人一下子轻松许多。

    对他而言,朝廷派遣的差事基本完成,他不会考虑把所有叛军都彻底消灭这个不实际的问题,给他十年八载,也没法将西南所有少数民族部族解决,那不如从开始就以绥靖为主来处理事务。

    毕竟沈溪生长在闽西,那里的少数民族就不少,百姓为了防备民族纠纷,成就地方上一些独特建筑,诸如土楼和土堡。

    沈溪抵达临桂的第二天,三司衙门仍旧派人出城接洽,这次送来的慰劳军士的物资相对充裕了些,但桂林府原本就处在围城结束后的调整期,物资匮乏,能送来一些已很不容易,不敢奢求太多。

    苏敬杨和王禾前去接收,回来后都跑到沈溪这里叫苦,有个非常棘手的事情,就是军中物资急剧消耗,因江西和湖广到广西的补给线较长,沈溪得不到广西地方支持,要养兵难度不小。

    “……大人,再这么耗下去,怕是军中粮草坚持不到十天,士兵们饿着肚子可没法上战场!早知如此的话,多运一些过来就好了!”苏敬杨出言抱怨,他属于事后诸葛亮,从不考虑实际情况。

    沈溪道:“运?怎么个运法?难道湖广和江西就有粮草物资供应我们?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筹措资金用于西北修缮破损的长城和城垣,能有口饭吃就算不错了。跟士兵们知会一声,既然现在不行军,口粮酌情减一些,白天可以组织下河捕鱼上山打猎,以补充消耗。”

    “军中不得有任何浪费现象,若有违背,一律按军法处置!”

第1502章 第一五〇二章 粮食危机() 
缺人的问题好解决,但若缺粮食,要解决就只有明抢了。

    但抢谁的,这是个问题!

    抢地方官府的粮库,显然不行,围城数月说不得府库早就空空如也,沈溪去抢落人口实不说,说不一定还会被诬陷一把,平白背负责任,实在是得不偿失。但若抢老百姓的,造成民怨沸腾,叛军有了响应说不一定会死灰复燃。

    思来想去,似乎只有抢叛军最合适,但叛军哪里有那么多粮食供他抢?现在叛军逃到何处尚不知晓,就算能攻陷一两个山寨,抢回的粮食也屈指可数,出征一趟耗费却更大,也不实际。

    一连几天,光是为粮草问题,沈溪就开了几次会,他没有说出具体解决的方案,结果一到升帐议事,众将以及张永、刘瑾便开始献策,苏敬杨和王禾等人倒是真正想解决问题,但张永却连讥讽带嘲弄,好像已经算准沈溪又要因粮草不济吃大亏,已做好看笑话的准备。

    “……沈大人,您不是很有本事吗?怎么现在不行了?连军中急需的粮食都弄不到,这样下去将士们吃什么,穿什么?总不能大冬天穿着夏衣饿着肚子上战场吧?沈大人,陛下对您可是寄予厚望,如果您消灭叛军未尽全功的话,只怕朝中人对你会很失望!”

    张永别提多得意了,前几天沈溪还让他吃瘪,现在他可以堂而皇之在沈溪面前耀武扬威。

    中军大帐里也就张永得意,因为他已知道叛军确实退却,临桂城周边地区安全得很,这次战事他的小命保住了。

    张永冷嘲热讽,沈溪懒得说话,军队中需要一些异样的声音,在他看来,算是对自己的警醒。

    张永趾高气扬,而旁边的刘瑾则帮忙说和:“张公公别着急,咱这不是为三军将士好吗?实在不行的话,干脆从临桂城里借点儿粮食,大不了从湖广和江西征调一批过来偿还就是!”

    王禾有些不满:“刘公公这话不对,我们出兵帮广西平叛,他们供应粮食责无旁贷,为何要我等归还?”

    沈溪摇摇头:“别想先借再还,从湖广和江西调运粮食,一路翻山越岭,光是路上的损耗就会高达三成,得不偿失。但据我所知……再过些日子,就有一批粮食调运过来……”

    听到有粮食,在场人等都瞪大眼,感情担心了许久,在沈溪这里已解决了。

    他们暗忖:“怪不得沈大人如此镇定,原来早就有所准备……但不知这粮食从何而来?”

    张永有些诧异:“沈大人,你可不能空口白牙说瞎话,既然您说湖广和江西运粮来得不偿失,那你这粮食又是从何而来?难道是大风刮来的?”

    沈溪打量张永,皱眉问道:“张公公的意思,本官信口开河啰?”

    因涉及主帅威信问题,张永就算有再大的疑问,此时也要放下,挑衅沈溪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平时冷嘲热讽几句可以,但若涉及到主帅尊严,那就是跟三军为敌。

    连张永都不说话,在场没人敢再说什么,沈溪道:“用不了多时,粮食便会运过来,你们等着吧……只是这批粮食跟平时所用有些不同!至于如何个不同法,你们不必过问,等粮食到了后,你们自然就知晓了!”

    在场将领和监军太监都不明白沈溪这话是什么意思,粮食不外乎就是大米、面粉、高粱米、黍米等等,怎么会有不同?

    他们不知,沈溪所说的粮食,其实是他在闽粤之地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和番薯,现在已到番薯和玉米收获的季节,大批粮食将从广东和福建通过西江、桂江运过来,只是将士们没吃过这些东西,沈溪需要提前打预防针。

    粮食是有,但跟你们平时吃的不同,但绝对吃不死人,这东西以后会成为你们的主粮。

    想吃好的,也行,那要凭真本事,能吃上白米白面的人,自然不屑于吃粗粮,但你先达到吃上白米和白面的条件才可,具体到军中将士,必然是军功排名前列之人,才能享受到白米白面。

    ……

    ……

    如今宋小城和惠娘都不在东南沿海,但地方上车马帮势力做大,连惠娘一手建立的商贸体系也日趋完善。

    在新作物连续收获五六季后,沈溪为稳定东南沿海新作物价格,让宋小城和惠娘的势力在东南展开一次大规模的收购行动。

    沈溪的本意是制定一个“官方指导价”,通过大规模收粮,保证百姓利益。

    百姓一看新粮食能吃饱饭,还能将多余的粮食卖出去换钱,小日子过得更好,自然就会加大种植面积。

    之前在谢迁和刘大夏等人争取下,东南沿海官粮征缴,已经可以用玉米冲抵,可惜不易保存的番薯暂时还不能作为官粮,只能用于百姓温饱。

    百姓开始把番薯推向市场,这比起米、面便宜大半的东西不仅可以果腹,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可以为农民创收。

    惠娘跟随沈溪南下,无法调度钱粮,如今宋小城承担重任,此时已亲赴闽粤之地。为了让他将新作物收购上来,沈溪让宋小城带了四万多两银子过去。

    以新作物一斤不过一文钱的价格,四万多两银子要养活沈溪麾下这批军中将士,实在太容易了,平均到每个人身上足足有八两银子,即便分摊到民夫,每人也有五两,能买回四千万斤新作物,让他们吃两年都吃不完。

    当然沈溪给出的四万多两银子,收购回的新作物,不全是为供给三军将士用度,还要保证将新作物推广到他现在提调军务的西南六省。

    加上之前的福建和广东,江南大部分地区都将推广新作物,他开始用手头的政治便利,逐步影响和改变南方百姓的日常生活。

    三军在临桂城外驻扎的第九天,宋小城已派人送信到军中。

    宋小城在福建、广东大肆收购粮食,然后装船从近海直驱珠江口,再从西江逆流而上,由水路运送到临桂。沈溪推算了一下时间,就算宋小城紧赶慢赶,待粮食送过抵时,三军已经断粮四五日。

    为弥补这四五日粮食缺口,沈溪必须要做点儿事情……他准备让广西地方出出血,几十万斤粮食没有,十几万斤总是要的,加上民夫在内共八千多人,就算节约一天的消耗也近万斤粮食,沈溪初步准备让地方上给十万斤,即便以目前腾贵的粮价,地方上出的粮食价值不过一千两银子,沈溪想不出这数字对一省省治有多大影响。

    沈溪叫来苏敬杨和王禾,对二人详细交待军务,然后谈及自己准备进城商谈要粮事宜。

    苏敬杨担心地说:“大人,广西地方官府的人,对您似乎大不敬,您到临桂近十日,但三司正官却无一人前来拜见,如此境况你还要进城,这些人若给您一个下马威,岂不是折损大人您的面子?”

    王禾也不赞同:“大人还是莫要去为好!”

    沈溪笑道:“我不去,难道请他们来?要讨粮食,不能跟府库早就空了的地方官府要,而是跟士绅,但若无官府穿针引线,本官如何见得着士绅的面?所以这事,还是必须用到地方三司衙门。”

    “这样吧,本官过两日再去,毕竟现在通过捕鱼和打猎,军中粮草尚能多坚持些时日,本官先修书到城中,若地方官府能从中协助最好,若不从本官只有亲自进城一途,就当是去联络一下人情!”

    王禾跟苏敬杨无法理解沈溪的思维。

    作为武将他们不需要考虑官场上的是非曲折,其实他们自身便是都指挥使,位高权重,若非沈溪,换作别人,他们不会如此尊敬,现在他们心里暗中替沈溪不值,觉得受到莫大的侮辱。

    但对沈溪来说,眼前面对的不过是基本的官场套路,他没觉得有什么委屈或不甘,本来文官集团就喜欢搞内斗,如果不能将广西地方三司衙门的人彻底镇压,那这些人是不会配合他做事,甚至推广新作物也会诸多阻挠。

    沈溪再交待:“本官走后,营地中大小事务便以你二人决断,不得听从监军调遣,你们要恪尽职守,不得有任何懈怠!”

    苏敬杨和王禾二人行礼:“喏!”

第1503章 第一五〇三章 帮忙和拆台() 
沈溪抵达临桂城之前,就已发现军中缺粮这一现实问题。

    很快,讨要粮食的奏本便通过八百里加急呈递京城,谢府多了沈溪的求救信,谢迁知道自己的孙女婿在西南遇到麻烦了。

    换作以前,谢迁一定很不爽,毕竟沈溪又遇到大麻烦来求助他。但这次却不同,他得到这消息后竟有喜出望外之感……终于可以在沈溪面前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了!

    高兴归高兴,但马上他又开始发愁了。

    缺粮食是个棘手的大问题,他在京城可无法给沈溪变出粮食来,沈溪要什么,他这儿没有,而且他这里之前也尝试跟马文升和刘大夏沟通过,甚至还跟户部打过招呼,但却没有任何结果。

    谢迁琢磨,到底从哪里给沈溪找粮食应急?

    沈溪讨要的粮食不是很多,却也有一万石,按照大明的度量衡,也就是一百多万斤粮食。

    以沈溪麾下人马数量来说,要一百多万斤粮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但此番谢迁却觉得沈溪这次“狮子大开口”简直要了他的老命。

    “想在沈溪小儿面前表现一下,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小子没事就喜欢给我出难题,我上哪儿去给他找如此多粮食?这小子在西南也不给我省心!”

    谢迁看起来很愤怒,但心里却有些窃喜,总算沈溪在西南遇到一点麻烦,这说明这孙女婿还没完全成长起来,需要他的栽培扶持,他尚有体现自己存在价值的时候。

    到了年老后,谢迁的心态逐步发生转变,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想法。

    若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谢迁会很懊恼,甚至带有一点厌世的情绪,这主要是刘健和李东阳二人在朝中对他的排挤,以至于他现在在内阁中的地位,甚至不如临时增补到内阁办事的王华。

    ……

    ……

    九月十五,朱祐樘在生病多日后,终于准备重新召开朝会。

    此时太皇太后周氏的丧礼已完成,李东阳回到内阁,谢迁在内阁中的地位急剧降低,不过他已不是那么在乎。

    这次朝会,谢迁就一个目的,那就是在皇帝面前帮沈溪争取足够多的军粮,在他想来,这是自己当前唯一能做的事情。

    说好的时辰到了,皇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