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9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吵过架,二人坐下来喝酒,在席间说几句朝中的事情,交换一下心得体会,待夜深人静刘大夏喝得酩酊大醉,谢迁才吩咐人送他回去……

第1461章 规划好的路() 
刘大夏隔三差五就来拜访,为谢迁府上添加了一丝活力。

    以前谢迁很少归家,但现在因为他受到刘健、李东阳等人排挤,在朝中负责的事情大幅减少,不用放太多心思在朝事上,终于有空余时间照顾一下家人,尤其是几个未成年的孩子。

    家里有妻有妾,再加上谢家原本就是大家族,就算京城族人不多,但当官和当差的可不少,这全归功于谢迁内阁大学士那恐怖的影响力。

    谢家这样的书香门第,出几个举人,不是什么稀罕事。

    眼看会试又要来临,谢迁准备把儿子谢丕培养成为新科进士,最好殿试时能进一榜或者考取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如此一来他的事业就有了继承人,先是孙女婿,再就是儿子……不过这顺序总让他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很快,沈溪祖母李氏亡故的消息传到京城,在谢迁看来,这是足以影响孙女婿前程的大事件。

    沈溪的祖母是寡居带儿子、孙子,算是沈家实际上的主事者,之前皇帝敕封沈溪身边女眷诰命,但只封到周氏和谢韵儿,并未论及李氏,但绝不会因此而抹杀李氏的功劳。如今李氏过世,真要较真儿的话,沈溪就得放下手里的差事返乡守孝,以后能否起复是个未知数。故此,谢迁把刘大夏叫到府中商议。

    谢府书房,谢迁神色凝重,向神色迷惘的刘大夏道:

    “……沈溪小儿这几日内想必也会收到消息,或许会影响他在西南领兵,若因此分心,对剿匪大局不利。再者,如今朝中必然有人试图让沈溪卸职回乡举丧,你看如何是好?”

    刘大夏沉思了一会儿,心中有了定计,这才笑着对谢迁道:“于乔现在才想起,我能帮你出谋划策?”

    谢迁冷笑不已:“你爱说不说,就像谁逼你一样。沈溪回宁化举孝可不是好事,难道你认为有人能接替他在西南领兵?”

    刘大夏道:“沈溪连战皆捷,如今湖广南部和西部的叛军已经被官军灭掉了威风,接下来战事的难度不高,朝中能接替沈溪的人不在少数,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沈溪身上,而是陛下是否同意他回乡守制。”

    “以目前情况看,朝中必然有人会以沈溪回乡守制二十七个月为借口,将沈溪调离西南六省,避免他坐大,影响朝局稳固。其实在我看来,即便沈溪奉诏守制也未必就是坏事,可以让他把锋芒收敛一下……于乔以为呢?”

    谢迁破口大骂:“狗屁锋芒,你刘时雍也不看看,沈溪小儿今日今时的地位是怎么得来的?满朝上下都在贬低他的功劳,好似他做的事,旁人都能做出来一般……想想他在东南时的困顿,粮草皆自筹,还打得有声有色,匪寇绝迹;再看看他领兵西北,宣府土木堡之战和其后的京师保卫战,何等惊心动魄?即便这次西南剿灭叛匪,也存在深入不毛之地人生地不熟的困难……但他哪次没有漂漂亮亮地完成朝廷交予的重任?”

    “现在不过是祖母亡故,沈溪又非儿子或者长房长孙,非要以守制的名义剥夺他的官职,那我大明朝官岂非每个人都要辞官回乡守制多回?这件事无成例在前,没有任何商议的余地!”

    谢迁不会让沈溪回福建守制,因为在他看来,这根本不合规矩,毕竟不是沈溪的亲生父母亡故,他也不是沈家这个大家族的长孙,怎么都轮不到他守孝。

    但文官集团却绝对不会放过这个让沈溪卸职的绝佳机会,非要拿李氏孤寡带孩子,且曾立过贞节牌坊这条来说事,谢迁只能坚决地顶回去,他需要找一个政治上的盟友,帮自己说话,刘大夏便是最好的人选。

    刘大夏见谢迁反应如此强烈,皱着眉头思考良久,在心底评估沈溪守制对朝局带来的影响。最后他道:

    “西南战事紧急,我等向陛下据实以陈,陛下自会权衡得失,料想不允沈溪守制,致帅位空缺,剿匪出现变故。于乔,沈家丧事你我装作不知,且看朝中大臣如何应对,你我再行决议!”

    原本刘大夏想的是,沈溪守不守制问题不大,守制的话正好可以让他摆脱地方上的烂摊子,回家修身养性,侍机而起。但由于谢迁脾气执拗,跟刘健、李东阳等人的矛盾日益加深,很可能沈溪没事,谢迁倒先把自己的仕途给葬送了。

    谢迁在朝中的地位可比沈溪高多了,刘大夏需要内阁中有一个政治盟友,为他提供决策上的便利。至于未来沈溪几时能进入内阁,那不是刘大夏感兴趣的,他只知道,以他跟谢迁之间的关系,谢迁在很多事情上必然站在他一边,如此他在朝中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如果谢迁倒下,他在内阁这个权力核心便没了影响力,对于朝局动向一抹黑,只能乖乖地听话办事,这绝非他希望看到的一幕。

    听了刘大夏的话,谢迁冷静下来,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来:“沈溪小儿将来发展如何,那是他的事情,我们不加干涉。但若他在朝中遇到阻力,你我都应该义无反顾扶他一把,若你不帮他是出于要保护他的心思,那便是对他的不公。”

    “你曾说过,少年得志若不加历练,将来或许会走上歧途,但你可曾想过,若他就此沉沦,是否会走上更加极端的歧路?光是打压没有任何意义,我在朝中地位每况愈下,内阁我已逐渐失去话语权,日后助力只会更少。你不帮他我不勉强,但若将来他有什么事,我做鬼也不放过你!”

    想说的话出口,谢迁顿时感觉心中好受许多,不再考虑沈溪前途如何,因为他知道,沈溪有真本事,将来成就必然很高,现在担心纯属多余,不如期望刘大夏等人能和自己一起多帮扶沈溪一把,不至于被朝中文官集团左右进而拉下官位。

    刘大夏苦笑摇头:“于乔这么信任我?”

    谢迁道:“若是换作以前,我作何信你?扶沈溪起来的是你,拉他下水的也是你,要让他多多历练的人还是你……你举荐他作为西南兵马提调,我信你是真心实意帮他,但也别因此而害他!”

    “现在沈溪已经到如此高位,若你不管不问放任朝中之人令他致仕,便是亲手毁去你栽培的对象,令人不耻!你刘某人应该不想让沈溪就此折戟沉沙,在大明历史上连个名都挂不住吧?”

    刘大夏想了想,最后点头:“我的确不想看到沈溪这样的人才就此埋没!”

    谢迁冷声道:“大明朝的规矩,素来五花八门,对高位者来说哪条对己有利就用哪一条。咱们得为后人立个标尺,若有才之人非要被打压,那后来者恐怕都会明哲保身,光想如何讨好上官,不思进取,那时朝堂上就满是阿谀奉承之辈,这绝非你我希望看到的一幕。”

    “你想想看,兵部现在除了王伯安,还有谁堪当大用?难道指望志大才疏立场又摇摆不定的熊汝明(熊绣字)?还是多想想怎么把沈溪培养起来吧!我在朝中时日不多,既然能留下薪火,作何要从此断绝朝堂之志,以至无人继承衣钵?”

    刘大夏未再跟谢迁辩驳,诚恳地说:“既然于乔不肯静观其变,那我便听你的,你说要帮沈溪我就帮他到底,此番守制之事定不会作数,待他在西南领兵一段时间,我便设法调他去南京旧都,让他安心在六部衙门历练几年,锻炼一下政事处理以及官场交际应酬能力,你以为如何?”

    谢迁连想都不想,满意点头:“妥!”

    一句话,二人的矛盾就此化解。

    谢迁和刘大夏为沈溪规划好了将来的道路,先在西南领兵,然后去南京当个六部堂官,至于将来沈溪是入阁还是回朝任六部尚书,现在并未定下来,因为他们各自都有私心,想把沈溪留在自己身边,而不是遵循对方规划的道路走。

第1462章 不容易() 
八月十九,几经辗转,一路颠簸,再加上一场毫无悬念的攻城战,沈溪终于无惊无险带兵进入通道县城。

    通道县知县胡庆陪同沈溪入城。

    进城时,沈溪清楚地感觉到城内的荒凉,这边陲小城居民总数可能连四百户都不到,沈溪看着破坏的屋舍,不由哀叹:“以前觉得宁化县已经小得可怜,可跟这一比,宁化还算是大城了!”

    进城没有举行什么特别的仪式,甚至沈溪进城后,有一大堆孩子堵在城门口玩闹,士兵们想去驱赶那些顽童,沈溪却摆手示意客气些,然后干脆带着队伍从旁绕过。

    最后孩子被闻讯赶来的大人抱走,沈溪骑在马上,打量那些挣扎个不停、显得无忧无虑的顽童,觉得跟他小时候差不多,都好像个灰蛋一般。沈溪不由摇头感慨,时过境迁,当初桃花村的男孩已成长为当朝二品大员,也不知这些孩童中是否有将来的进士,或者成为名人的读书种子?

    胡庆骑马跟在沈溪身后,见总督大人有些分神,好奇地问道:“沈尚书可是在想今日于何处歇宿?”

    沈溪打量胡庆一眼,道:“就在县衙南边的空地驻扎,多余的事情你不用说,本官自然会安排妥当,无需担心。”

    “切记,此番不得扰民,本官不需城内筹措一粒粮食,如果有火药,可以送到军中,衙门库房估摸已被叛军掏空,你主要的任务就是安民,你可以找些衙差,负责帮本官开粥铺赈济百姓,不过料想城内不会剩下多少人了……”

    沈溪吩咐的事情,胡庆一一应下,其实胡庆这会儿心里正打鼓,如果沈溪让他筹措军粮他该怎么办。

    等三军进城,兵马扎下营寨,胡庆偷空回衙门看了看,的确跟沈溪说的一样,叛军早已将这里洗劫一空,什么都没剩下,衙差也逃了个干干净净。

    沈溪则在中军大帐展开入城后的第一次会议,议题是南下怀远这一战怎么打。

    云柳作为情报系统负责人,当着所有将领的面,把她获悉的情况详细说来:“……五开卫的人马,将于一日后抵达通道县城。因广西、贵州、湖广交界地区近日连续暴雨,播阳河水暴涨,再加上泥石流,贵州兵马比预计迟到了两日……”

    王禾跟苏敬杨心中暗自窃喜,幸好五开卫的兵马没提前到来,不然这克复通道县城的功劳指不定归谁。

    “……同样受暴雨影响,我们接下来南下怀远,洵江和福禄江涨水,大军行进和粮草辎重运送或许会受到很大影响。”

    沈溪听得非常认真,因为南下这一路战事容不得出丝毫差错。

    以沈溪所知,叛军现在都在尽量避免跟他率领的兵马正面遭遇。如今叛军已经知道沈溪的大名,干脆来了个退避三舍。

    就好像此番沈溪率部攻打通道县城,叛军主力提前两天就逃走了,只剩下的一些异族老弱病残守城,结果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下就投降了事。

    但叛军主力撤离时,将城里的汉人青壮抓走大半,汉族女子上到年近四旬的妇人,下到十岁左右的女童,也都被劫掠了个精光。

    这一次********总爆发,原本不该涉及普通百姓,但因积怨太深,大明朝廷一向把叛军及其亲眷当成奴隶,随意流放发配,叛军自然也就把汉人壮丁以及女人当成奴隶,劫掠带回山寨。

    等云柳将详细情报汇报完,苏敬杨已迫不及待追问:“云大人,您说了这么多,还没说明叛军主力究竟在何处?现在三军将士都等着跟叛军来一场规模宏大的决战,你查不出这个,光说路上怎样,没意义啊!”

    云柳的身份,在军中一直是秘密。

    但云柳深得沈溪器重,就连正二品的都指挥使苏敬杨见到云柳也要客客气气称呼一声“云大人”,但因云柳平日低调惯了,久而久之,苏敬杨对云柳缺乏必要的敬意,慢慢他就想压云柳一头。

    云柳根本不搭理苏敬杨,因为她只对沈溪负责。

    沈溪替云柳说了一句:“这里山峦叠嶂,想找到叛军主力,谈何容易?现在三军南下的目的,乃是解桂林府之困,暂时不谈其他!”

    ……

    ……

    京城,皇宫,撷芳殿。

    朱厚照拿着本《史记》,翘着二郎腿,悠哉悠哉看着。

    现在是下午未时,原本是他上课的时候,但因朱祐樘这两天病情好转,重新开了日讲,这天弘治皇帝召见日讲官,梁储等东宫讲官都到乾清宫去了,朱厚照得以休息一下午,于是躲在寝殿看书。

    张苑小心翼翼服侍在旁,不停给朱厚照扇风。

    现在已经是秋老虎的末梢,之前连续下了几场雨,天气凉爽不少,但朱厚照毛病多,总觉得燥热难耐,吩咐下来,张苑就得不计辛苦给朱厚照扇风,结果熊孩子身上一点汗都没有,张苑却累得汗如雨下。

    但此时张苑可不敢说什么,最近他能感觉到太子对他的冷漠,现如今太子已虚岁十四,很多事都可以上台面,甚至大多数时候皇帝会带着朱厚照听政,虽然基本上朱厚照只是躲在帘帐后当个旁听者,但皇帝传位之意已经很明显。

    张苑可不想给自己的未来找麻烦,干脆忍气吞声,即便心里有怨恼,也不敢跟太子说明。

    但他不知道,其实他已经被列进东宫常侍替换名单中,甚至这几天东宫就会换上一批常侍,即便他留下来也会********。

    谷大用等人卸下差事就会重新到东宫,这些人可说是非常有能力,完全能将他压得死死的。

    朱厚照突然抬头问了一句:“什么时辰了?”

    张苑终于可以趁机停下来歇歇,他擦了擦汗,赔笑道:“回太子的话,已经到未时末了……”

    朱厚照脸上露出几分笑容,问道:“又到未时了,平时这时间,本宫差不多该散学了……现在本宫要去见母后,你要跟着一起去吗?”

    张苑怔了怔,随即他反应过来,太子在这种事情上根本不需要与他商议,既然太子如此说,其实就表明不想让他随侍在旁,如果非要死皮赖脸跟着,那纯属自讨没趣,还不如安排别人跟着,他可以留下来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