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9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远在汀州府宁化县的李氏病危了。

    周氏听到这消息,没显得多着急,她对坐立不安的沈明钧道:“相公,你别担心,之前不也有传言,说娘不行了,让咱回去看看吗?或许这次又是骗咱回去照顾家里人呢!现在沈家一盘散沙,就等着咱回去收拾烂摊子,你那些兄长没多少本事,一家都指望憨娃儿……”

    沈明钧神色悲恸:“荷儿,你不能这么说,家里不会无缘无故给咱写信说这些,娘或许真的病重,上次咱离家的时候,娘就已经认不出人了,那时娘便长期病卧在床,这次咱可不能不回去!”

    周氏有些不满,刚到儿子的管辖范围,要发个小财,那边宁化县老家就好像知道他们回来了一样,找人顺着江水来通报家里的闹心事。

    李氏病危这件事,在周氏看来,十有八九是沈家人搞鬼,纯属子虚乌有。

第1451章 过问与否() 
无论李氏病危这件事是否系沈家人杜撰,沈明钧夫妇都要回乡探望,因为李氏是沈明钧的母亲,整个沈家辈分最高的人。

    作为子孙,长辈病危,除非是像沈溪一样有特别紧急的军务在身,否则就算在朝为官,也需要回乡探望。

    对于周氏来说,没法在儿子辖地作威作福,却要回汀州府探望李氏,让她很不甘心。

    周氏叫来谢韵儿商议。

    这年头孝道为先,不忠不孝根本就无法在世间立足,更何况如今沈溪已经入仕,作为父母和妻子,更是得注重孝道,否则就会被御史言官攻讦。在不得已的情况,一家人只能调头南下,逆赣江而上,前往赣南赣州府城赣县,再折而向东,在瑞金县的古城镇上岸,往宁化县而去。

    即便武昌府就在眼前,沈氏一门也无法前去享福。

    而此时的沈溪,尚未得到李氏病危的消息。

    其实李氏病危的消息原本是要带给沈溪的,因报讯人正好路过九江,结果探知沈溪领兵去湖广南部了,前往武昌府已无意义,正感彷徨间,忽然知道沈家人到来,大喜过望,于是阴差阳错下,消息穿到沈家人耳中。

    既然得到消息,就算周氏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动身返回闽西老家,不但她和沈明钧要回去,连李氏的孙媳妇谢韵儿、林黛和谢恒奴也要一并前往。

    此时宁化那边,沈家上下六神无主。

    指望沈明文把家撑起来,根本就是奢望,这才大半年工夫,沈家已乱成一锅粥。以前李氏再怎么霸道,至少把沈家财政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至于入不敷出,但现在沈明文夫妇,真把自己当成世家大族看待,吃好喝好,家道迅速败落。

    这会儿谁都希望沈明钧夫妇回来,倒不是说希望沈明钧夫妇主持家业,而是希望他们能送银子回来应急,把沈家外债还了。

    现在沈家不仅把多年积蓄败光,还欠下不少外债,别人看在沈溪是朝中大员的面子上借钱,但光借不还,沈溪这一房又不见踪影,没人愿意再继续借钱了。

    之前沈溪为沈家置办的房产和田地,被沈明文夫妇陆续变卖,到现在已经是坐吃山空,无以为继。

    谁说起宁化沈家,都不由摇头叹息,认定已是强弩之末,若是没有沈溪,根本就不可能再度中兴。

    但那些看衰沈家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点,只要沈溪在,沈家依然会重新站在世家大族之列,但那时的沈家,已不再由李氏主持、由沈明文这一代人组成的沈家,而是由沈溪主持的由其后人形成的新沈家,不过那时沈家将不再是普通寒门,而将成为真正的豪门望族。

    ……

    ……

    当沈溪得知李氏病危的消息时,人已经在辰州府南部黔阳县境,此时大军已渡过沅水,马上就要进入靖州地面。

    对于李氏病危的消息,沈溪未加怀疑,因为他不觉得沈家人会用虚报李氏病况的方式骗取自己和父母回去。

    沈溪拿着沈永卓从宁化县老家写来的信函,一个人坐在寝帐中看了许久,多少有些感慨,惠娘走到他身后,问道:“老爷不准备回去看看吗?”

    沈溪看了惠娘一眼,将惠娘落在他肩膀的手握住,问道:“回哪里?宁化县吗?既然已从那闽西小县出来,作何还要回去?人终归都要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她该做的事情,都已完成,还有何遗憾?”

    惠娘想了想,什么都说不出来。

    沈溪道:“老太太这辈子,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沈家中兴,现在她已看到这一天,我中了状元,如今已是朝廷正二品大员,比之祖上一府同知的官品不知道高了多少,虽然未必能给沈家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好处,但至少沈家子弟会逐渐从那偏僻之地走出来,子孙后代将来想要读书,不再是奢望。”

    “至于沈家子孙能学到什么程度,那就得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在这时代,能无忧无虑拿起书本,本来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们可以藉此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被时代左右……”

    不知不觉间,沈溪把话题说得很深沉,因为李氏病危,对沈溪的心态产生一定影响。

    惠娘道:“相公年幼时,遭遇家里不公正对待,读书都是自己想办法,甚至好几次面临辍学的危机……相公,你就不恨老夫人吗?”

    沈溪苦笑一下,神色中满是感慨:“人一定要清楚明白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定位,可以抗争命运,但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资质和才能。”

    “我的那个老祖母,虽然对我百般刁难,但我并不觉得她有什么错,至少在她的逻辑中,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族中兴这一目的,她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成就一个梦想,这没有错,只是她选择牺牲的人错了……”

    沈溪并未说恨不恨李氏的问题,要说沈溪完全不介意李氏的偏心,那不可能,以前他就想尽办法,让沈明钧夫妇和自己竭力逃脱李氏的束缚,过自己的日子,这样他才有机会读书考科举,进入士绅阶层。

    沈溪道:“这个时代虽然社会等级分明,但只要人们能接触书本,便可以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我可以入朝为仕,改变沈家的地位,让沈家从寒门变成书香门第,全赖于此。”

    “若不是有科举这条路,我未必能出头,这世上,归根结底只有当官才有话语权,否则哪怕再有钱也只是待宰的猪羊。如果朝廷不给下层寒门子弟这样一条通道,寒门子弟只能沉沦,永远都找不到出路!”

    惠娘不再说及沈家的事情,她发现沈溪因李氏病危一事而变得意志消沉,她不想给沈溪施加任何压力,因为她觉得,作为沈溪身边的女人,是要帮他分忧,而不是添堵。

    “也罢!”

    沈溪放下信函,站起身来到营帐门口,往外看了一眼,道,“老太太若真的走了,那以前的沈家就算彻底分崩离析,沈家各房会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沈氏子弟将来能混成什么模样,全靠自己。”

    “但不管怎么样,沈氏族人都可以通过读书谋求出路,要是哪一房对做学问没兴趣,又或者在科举上连续碰壁,只要为人勤恳踏实,我都会帮他们,让他们在衙门里混个铁饭碗,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也可一生衣食无忧……”

    惠娘道:“那老爷就不再问家里的事情了?”

    沈溪点头道:“我会派五哥代表我回去,看看老太太的情况……不过我料想,五哥这次回去也未必能见到老太太最后一面,站在沈家列祖列宗的角度,她是我们沈家的大功臣,她这一生已将她的责任尽完,即便这个时候逝世,沈家列祖列宗也绝不会怪她……即便要怪,也只能怪我,因为我对家庭观念不强,才导致老太太苦心经营的沈家这么个大家族分崩离析,从这点上来说,我才是罪人!”

第1452章 两个沈家() 
沈明钧夫妇一直到八月中旬才抵达宁化县城,进城后第一时间便赶到沈家。

    此时沈家门庭败落,大门两边的石狮子没了踪迹,门上当年沈溪省亲时刷的红漆已掉落,连叩门的铜环都不在了。

    周氏抬头看了眼摇摇欲坠的门楣,诧异地转头问道:“相公,这是咱家吗?”

    沈明钧也好好看了几眼,才肯定地点头:“没错,这就是咱沈家……这不是当初小郎做主购买的宅子吗?后来沈家从桃花村迁回县城,又购买了周边几户人家的房产,才拼凑成现如今的格局。”

    “当初我还参与扩建,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无比熟悉,不会弄错的!”

    一家人乘坐的马车浩浩荡荡,光是运送货物的马车就有十二辆,其中部分是从京城带到南方来的随身用品,此外就是从九江府南下沿途各府县官府送的“土特产”,再加上沈溪内眷、车马帮弟兄和护送的官兵乘坐的马车,车队足足蔓延半里,倒好像沈明钧夫妇才真正代表沈家。

    沈家大院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街里街坊都出来看热闹,等知道是状元郎沈溪的父母回来,别说是街坊,整个宁化县城都轰动起来。

    “沈老爷和沈夫人回来了!”

    不知从何时起,宁化县的人再提及沈家老爷和夫人,说的一定是沈明钧夫妇。

    关于到底是谁把沈溪培养成才的问题,世人已经没什么可争论的了,谁作出的贡献大?那一定是状元郎父母有本事,而不是什么祖母!

    即便那时沈家确实是李氏当家,乡里乡亲也认可,但久而久之,别人要赞扬,说的还是沈明钧夫妇把沈溪培养得好,栽培出了个文曲星,到现在更是朝廷二品大员,整个汀州府甚至福建省的骄傲。

    因为沈溪在朝中快速崛起,沈明钧夫妇回到宁化县,也享受到了这种荣光,众乡里乡亲都跑来看热闹,纷纷想知道当朝阁老家的千金、沈溪的妾侍是何等模样?看看沈溪的正妻如何大方有礼?

    更想看看沈家如今的排场有多大!

    至于平时那个穷得叮当响,甚至要跟人借债的沈家,早就被人给划为别家,好像两个沈家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

    沈明钧一家回来的消息,街里街坊得到消息比沈家人还要快,等沈永卓夫妇代表沈家人出来迎接时,沈明钧真以为自己走错了门,兄长没一个现身,连嫂子都没见到一个,却是一个小辈相迎。

    稍微见礼,周氏问起缘由,才知道现在沈家真正打理家业的已经变成沈永卓夫妇。

    沈家第二代,也就是沈明文、沈明钧这一代,已彻底凋零……沈明文不学无术,挥霍无度,沈明堂庸碌无为,不堪大用,至于沈明新倒是有本事,但人家为了过自己的小日子,分出去单过了,不再跟沈家其他几房有来往。

    即便李氏病重,沈明新夫妇也只是偶尔过来看看,送来些礼物,至于具体事情并不加以理会。

    沈明新夫妇知道,跟沈家这个大家掺和在一起,一定会被拖累,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如果把家业整合到大家族里,那家也就不成其为家了。

    沈明钧见到自己的大侄子,也是沈家长房嫡孙,声音有些哽咽:“大郎,快……带我们进去看过你祖母……”

    沈明钧夫妇,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小儿子,几个儿媳妇,还有孙子辈的人进入沈家大门。

    来到前院,顿时感觉萧索荒凉,周氏不由呢喃:“这个家,跟咱走的时候大不一样,怎的衰败破旧了许多?”

    沈永卓的妻子吕氏望着自己的婶婶周氏,用恭谨的态度回答:“五娘,您走了后,家里没人能撑起来,再加上四叔一家搬离院子,这个家只有公爹和三叔二人打理,自然大不如前……”

    一句话便点中要害。

    沈家在沈溪崛起中兴之前,就是靠四房沈明新和五房沈明钧作为家里赚钱的主力。

    在沈家形式上分家后,沈明新和沈明钧二人都不在,而沈明文之前还能靠每年四两的廪饩银过活,但随着沈明文不务正业,连这四两银子也没了,家里的开销除了收取点儿地租外,完全靠三房沈明堂和小辈诸如沈永卓等人支应,家境自然比不上当初全盛时的风光。

    这会儿沈家上下正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连李氏那边的伙食也下降许多,以前李氏躺在病床上还可以寻医问药,但现在也就是每日清粥小菜混吃等死,身体自然大不如前,逐渐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沈明钧有些着急,问道:“四哥怎么会想着分家过日子?”

    沈永卓和吕氏作为小辈,自然不宜评价这些事,但周氏却不客气,直接掐了自己的丈夫一把,流露出的神色好似在说,咱家都已经跟沈家分了,住在京城,又或者跟着儿子到地方享福。

    这次不过是回来省亲,你去计较你四哥做什么?咱家跟四房保持步调一致也就是了!

    一路往里走,沈明钧夫妇没见到沈家别的人,一问之下才知道今天沈家人去了老宅那边,连沈明文和沈明堂都去了,好像是有什么事。

    周氏道:“大宅里过得好好的,去老宅那边做什么?哦对了,你们现在日子过得不太好,是不是想把那边的宅子给卖了?”

    沈永卓脸色更加难看,道:“五婶……爹娘,还有三叔,带着家里人过去,正是为了卖老宅,现在沈家欠了不少外债,不卖老宅,怕是偿还不了,连祖母平时用药的钱,家里都拿不出来了……”

    这话说出来,周氏嘴巴张了张,再没放声。

    明摆着的事情,说话就要付出代价,如果她不同意卖老宅,就意味着她自己要拿出这笔钱来还债,她可不想当冤大头。

    旁边的沈明钧倒是不客气,直接道:“娘子,老宅不是咱给买回来了吗?”

    一句话就把周氏的火气给引了出来,周氏怒气冲冲道:“谁说不是啊,宅子是我们出钱买的,名却是挂在憨娃儿大伯名下,那是老太太特别吩咐的,你忘了?现在他大伯要卖房子,怎么却不跟咱商议?”

    “不行不行,咱这就找他们去!”

    说着,周氏就要拉着丈夫的胳膊去找大房、三房算账,这下可把沈明钧给为难坏了,连旁边的沈永卓夫妇看到这一幕也很尴尬。

    好在沈明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