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9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人权力已经快到一手遮天的地步,朝中大小事项几乎都出自他们之手,司礼监形同虚设,主要原因是掌印太监萧敬性格懦弱,不想跟内阁交恶,再加上其能力一般,不懂得利用皇帝的宠信来获取权力。

    反观刘健和李东阳,二人趁着弘治皇帝病重时,迅速将整个文官集团捏合在一起,如此一来,朱佑樘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妥协。

    即便之前弘治皇帝对司礼监施压,逼得萧敬在某些问题上态度强硬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萧敬为避免君臣对立,自觉地把自己手头的权力放了出来,如此刘健和李东阳重新掌控主动权,在朝中说话的分量反而更重。

    到如今,朝廷大小事情,都必须经过内阁,而且必须要得到刘健和李东阳的首肯。

    朝中人事考核,官员的任免和安排,原本是吏部和都察院的事情,但随着内阁权力日益扩大,反而变成刘健和李东阳拥有的特权,即便尚书、侍郎以及地方总督、巡抚、布政使级别的官员轮不到二人做决断,但下面涉及到郎中、员外郎以及地方府、县官员,二人几乎可以一言而决。

    朝中二人声望一时无两,他们对外号称公平公允,但毕竟现在朝事以他二人的好恶和价值判断标准来决定,使得很多事情出现了任人唯亲的情况。

    就好像现在讨论的几个差事,一个户部郎中,两个兵部员外郎,按照惯例应该是三年小考后从各自衙门内部提拔,但二人直接从南京******调了三人过来,因为这三位跟他们关系亲密,之前刘健大寿都送过厚礼。

    在官场上,这种私下里的馈赠稀松平常,刘健并不认为自己是在纳贿,他虽然标榜从不会因为请托送礼而在某些事情上特别关爱照顾,但实际上,他依然不可避免地会把这些作为一定的考量标准。

    谁送礼给我,当时我觉得这是小事,但久而久之看此人就会比较顺眼,觉得此人可以重用。在出现官缺的时候,我就会把他当作补位的最佳人选。

    尽管刘健和李东阳都信誓旦旦地表示问心无愧,但实际上已经破坏朝廷的公允。

    有时候,权臣跟奸臣只是一线之隔,区别是权臣未必会乱国,但实际上,每一个权臣做的事情都为皇帝不容,只是迫于无奈,为大局考虑,皇帝只能暂时容忍权臣。

    而一个权臣的养成,跟朝局变化不无关系。历史上正是唐玄宗沉溺逸乐,疏忽朝政,才让李林甫掌权,而弘治朝末期却是由于朱佑樘长期病重,刘健和李东阳掌握大权,司礼监又不作为,慢慢地便成为飞扬跋扈的权臣。

    刘健把撰写好的奏本合上,交给李东阳:“明早你便将此奏本交给马部堂,让他趁朝会时,向陛下提请!”

    李东阳接过奏本,即便他已知道几个官缺的人选,依然重新看了一遍,这才问道:“刘老,是否先跟马尚书商量后,再行决定?”

    刘健微微摇头:“马部堂年事已高,这几****因病休沐,吏部积压的公务已让他应接不暇,为何还要烦他?”

    “这几位在你我看来,可以说是最佳人选,只要提请陛下通过,便可做出安排。你我都不希望朝廷大小事情,落在那些昏聩无能之人手中,这些官员在南京有过数年六部履职经验,可以挑起大梁……”

    因为言语间并不涉及私人喜好,李东阳挑不出话里的毛病。

    的确,李东阳自己也觉得眼下做出的安排最为合适。

    只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很多事情并非他们觉得合适就行了,朝廷选官应该按照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考核制度来,制定了规矩而不遵从,刘健和李东阳搞一言堂,觉得谁合适谁上,即便别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听,这造成朝廷权柄在一小波人手上倒腾,到最后变成朝臣父子家天下的情况。

    李东阳提出顾虑:“以陛下如今的身体状况,明日朝会未必会如期举行,若此奏本提请上去,司礼监那边恐怕难以通过……”

    “不会!”

    刘健笃定地说道,“之前陛下曾提及,朝事任免,不由司礼监决断,应由吏部综合历年考核进行定夺。若司礼监掌握朝廷人事任免大权,或许会出现汉末以及中唐阉党之祸,陛下在此问题上,素来尊重吏部意见,不会让司礼监干涉!”

    李东阳微微点头,他想说什么,但忍住了。

    很多道理,刘健跟李东阳都懂,为避免阉党之祸,朝廷已经在很多问题上做出改变,比如说人事安排,从来都不是司礼监可以做主的,一向由皇帝乾纲独断。

    刘健和李东阳觉得在这种个问题上,阉党擅权是霍乱朝廷,他二人擅权却能够保证人尽其才,忠心于朝廷。

    但站在皇帝的角度,权力需要制衡,不然谁都可能成为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当初明太祖废黜宰相这个职务便是出于这个考虑。

    留一个权位几乎可以跟天子抗衡的相国之位,不如把这位子直接取消,避免将来出现权相乱国的事情。

    李东阳听刘健如此说,终于不再坚持,将奏本合上,郑重地锁入密匣中,这才道:“那明日一大早,我便将奏本交马尚书!”

    “嗯。”

    刘健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宾之,自去年年底对鞑靼战事结束至今,即便中间出了太子擅离京师的事情,但总算有惊无险,朝廷大小事情就此恢复正轨。尤其于乔自江南归来后,咱们内阁三老终于凑齐,你我肩上的胆子轻松许多。但于乔公私不分,始终偏向他孙女婿,在许多事情上做不到公允。”

    “我们要抓紧时间,提请陛下增加内阁阁臣人选!这件事乃是当务之急!”

    李东阳有些迟疑:“之前我等几次在陛下面前提及此事,但陛下似乎都无意增加阁臣人选!”

    刘健脸色微微一沉:“现在朝廷上下一片和睦,难道只是一个阁臣问题,就能难倒我们吗?宾之,你发动一下,让翰林院、六部和监察院等大臣联名上奏,提出此事,陛下一定会考虑!”

    李东阳点头:“明白了!”

    刘健站起身,道:“如今天下太平,未有任何变乱之兆,即便陛下龙体欠安,断不至于影响朝廷稳定。宾之,你我要有危机感,切不能让这好不容易维持的太平盛世局面在你我手里出问题。切记切记!”

    ***********

    ps:第二更!

    接下来应该还有两章,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1436章 朝变伊始(第三更!)() 
朝中以刘健和李东阳为首的大佬,觉得如今国运昌隆,歌舞升平,以为朝中已无人能撼动文官集团的地位,也不担心朝中会有人跳出来唱反调。

    连皇帝都不是我们的对手,还有谁敢兴风作浪?

    抱着这种心态,文官集团想的是如何将“太平盛世”延续下去,说白了就是找到跟他们政见理念符合之人来接班。

    而这个人,显然谢迁不是那么合适,因为在某些问题上,谢迁会跟文官集团唱反调。

    其实认真说起来,谢迁只是在沈溪的问题上跟文官集团意愿违背,其余时候还是能坚定地站在刘健和李东阳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但只要有一次不合作,刘健便会觉得谢迁在更多事情上可能跟他的意见相违背,就算是二三十年的交情也只能放到一边。

    在政治上,只谈利益,不谈感情。

    就在刘健与李东阳在内阁密谋的同时,张皇后已在乾清宫寝殿跟朱祐樘提请,将东宫一些老常侍太监调回去,让这些人好好教导太子成才,同时她将之前朱厚照要善待宫中老人的言语告知。

    朱祐樘知道儿子有这么一份心,老怀安慰,觉得儿子出去历练一番成熟了不少。

    张皇后一脸喜色:“皇上,之前您总在说,皇儿胡闹任性,可他出去走了一遭,回宫后不但学习用功刻苦,平时说话办事也成熟许多。皇上,看来皇儿确实长大了!”

    朱祐樘咳嗽两声,面带些许欣慰,点头道:“希望如皇后所言,这孩子……从小就在蜜罐中成长,他出宫去见识一番民生疾苦未必是坏事,唯一一点就是他选的这时候……让朕捏了一把冷汗哪!”

    站在父母的角度,朱厚照出去走一圈平安无事归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儿子来说是大好事,他们自然赞同。

    只是皇帝和皇后都担心朱厚照出去游历这段时间,宫中出什么事,一旦涉及皇位传承,小事也会变成大事,让朱祐樘无比揪心。

    朱祐樘再道:“朕一辈子都待在宫里,他能出去走走看看,仅就这一点看比朕强多了。其实朕当初也有出去游历天下的美好幻想,但先皇没给朕机会。如今太子从外归来,说话做事有了一定见地,之前对鞑靼人一战中又立下军功,朕从太子身上看到他睿智勇敢的一面,将来做皇帝一定比朕强多了,可惜朕见不到他未来的辉煌……”

    张皇后赶紧道:“皇上,您正春秋鼎盛,说这些为时尚早!”

    朱祐樘叹道:“朕的身体瞒不了自己,如今已是风烛残年,也不知能坚持多久。只是苦了你,以后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要你多照顾,就当全了你跟朕的夫妻情分!”

    说到动情处,张皇后不由抹起了眼泪。

    对于一个可以合法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皇帝而言,朱祐樘所做所为已是无可挑剔,甚至张皇后在进宫时,根本没料想过自己会获得如此宠爱,她只是普通人家的千金小姐,父亲不过是个监生,身上没有豪门的标签,如果她不是机缘巧合嫁进皇宫,或许会为了家族的前途她得嫁给别人做妾,就好像她几个姐姐一样。

    朱祐樘道:“皇儿既然要善待宫中和朝中老人,朕以为这想法很好,朕就怕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他登基后,若是轻易更换大臣,会造成朝局动荡,进而变生不测。朕身边这一干有能力的老臣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保持这个班底,起码几年内不用担心朝政会出现问题。”

    “朕之前一直未曾有更迭朝中大臣便是如此打算,若是他能做到君臣善始善终,算是给那些服务朕多年的老臣一个交待,朕在九泉之下也会无比欣慰!”

    “皇上!”

    张皇后听到朱祐樘的话,面带悲楚,明媚的大眼睛蒙上了一层薄雾,凄哀地轻唤一声。

    朱祐樘笑着将妻子揽入怀中,道:“也罢,既然太子有这想法,便把以前东宫的一些老臣召回来……对了,这些太监目前应该都健在吧?有没有出宫养老的?萧公公?”

    站在殿门口侍候的萧敬赶紧应道:“陛下,老奴在!”

    因为朱祐樘正揽着自己的妻子亲热,萧敬识大体,自觉地躲到了门外。

    不过皇帝做这种事,其实萧敬完全没必要回避,因为在朱佑樘眼中,萧敬就是个家奴,早没了男性功能,不会有非分之想。若是换作一般皇帝,临幸妃子时床边可能都会有太监侍奉,在皇帝眼里这根本不是事。

    朱祐樘问道:“以前东宫常侍太监都有谁?有去世和出宫的吗?”

    这问题其实是在考验萧敬的记忆力,如果换作一般人,根本不会记得那么多东宫常侍去了何处,但萧敬记忆力却不错,稍微沉思后,回道:“陛下,之前一班东宫常侍都在,刘瑾以御马监太监,外调定海卫守备!”

    “刘瑾?”

    朱祐樘突然听到这名字,感觉有些熟悉,稍一回想才记起来,“刘瑾之前不是太子身边最得宠的太监吗?现在怎么调到定海卫去了?实在够远的,他犯了什么过错吗?”

    萧敬一想,好像刘瑾是主动申请外调。

    当初太子和张皇后决定把刘瑾调离东宫,之后刘瑾便在宫内几个衙门辗转,最后进入御马监。此番外调,刘瑾还在宫里四处打点过,因为地方镇守属于优差,仅仅以年收入论,一个定海卫守备太监可比东宫常侍太监丰厚多了。

    但实际情况就非如此了,东宫常侍陪伴的对象是太子,若太子登基,身边人指不定就平步青云,常侍转眼就会成为司礼监或者御马监掌印太监,可说随时能权倾朝野。

    萧敬道:“未曾犯有过错!”

    朱祐樘微微颔首:“既然无过错,便将他征调回京吧,东宫常侍人选再增加几人,让这些老常侍都回东宫辅佐太子,引导他向学,免得日后再有胡闹之举!”

    这话,弘治皇帝只在自己的家奴面前说。

    如果在朝臣面前,朱佑樘绝对不会提太子“胡闹”云云,他护犊情深,不想自己的儿子在大臣面前失去威仪,但以目前的情况看,儿子在刘健、李东阳等人心目中的确没什么地位,这也是君臣矛盾产生的关键。

    萧敬想到调一个守备太监回京,并非什么难事,当即行礼:“谨遵陛下旨意,老奴之后便安排拟定诏书……”

    作为事件的当事人,朱祐樘、张皇后和萧敬都没意识到这件事会对大明朝的政治走向造成怎样的影响,只单纯想成全太子的仁孝之心。

    甚至朝中文武大臣也不会想到,司礼监只是代皇帝起了一道不起眼的诏书,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调回京任职,将来就会兴起那么大的波澜。

    刘健和李东阳仍旧抱着“天下太平”的心态,等着新的内阁大学士传承他们的治国理念。

    却不知一只豺狼,正准备从窝里蹦出来,而后在朱厚照宠信的情况下,兴风作浪。

    *************

    ps:第三更!今天应该还会有第四更,谢谢大家的厚爱!

第1437章 风光与落寞(第四更!)() 
能够预测刘瑾会祸乱朝纲的,满朝文武除了沈溪外再无旁人。而此时的沈溪对刘瑾的前途并不那么看好,在他想来,只要刘瑾一两年内回不到皇宫,就无法以东宫常侍的身份一步登天,进而兴风作浪。

    刘瑾专擅朝政,作威作福,是趁着朱厚照刚登基,朝廷一切都不稳定的时候。

    文官集团驾驭不了一个满是玩心的皇帝,刘瑾借住朱厚照的宠信迅速上位,然后作为皇帝手中的一把刀,大开大合,迅速帮助朱厚照打开局面。

    刘瑾的名声很臭,但实际上他除了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