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9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想想看,一旦这路多达四千余众的叛军彻底解决,那紫阳关、石羊关以南的叛军就会成为惊弓之鸟,自乱阵脚。如此一来,本官无须再花费大力气去平叛,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招抚上!”

    周凌脸上露出些许不屑。

    他可不想招抚那些不服王化的乱民……在周凌看来,对待这些背叛朝廷的“蛮夷”,官府根本不用妥协,他更想沈溪直接带兵南下,将之全部剿灭,让那些“蛮夷”知道王师的厉害,给地方官府撑腰打气。

    对待地方少数民族的两种截然不同心态,造成周凌不能理解沈溪的所作所为,只能用沉默进行对抗。

    沈溪看不惯对方那种倨傲的态度,有些厌烦地摆摆手:“周知府且在楼下等着,待战事结束,本官再与周知府一同前去前方视察战场!”

    周凌拂袖转身,清亮的声音传来:“沈中丞的好意,下官心领了,但下官得回去安抚那些失去家园的百姓,调度府、县衙役维持秩序。战事结束,城中必然一片混乱,甚至有宵小浑水摸鱼,却不知这些事情沈中丞可有考虑过……”

    此时的周凌昂首挺胸,步伐稳健有力,好一副名士风范——他以为自己什么事都比沈溪考虑得周全,但其实只是在沈溪面前卖弄一下,以图在两省总督面前留下个勇于任事、不畏权贵的好印象。

    周知府前脚刚离开,王禾派来汇报战况的传令兵,已到了塔楼下。

    传令兵仰头见到沈溪,扯着嗓子喊道:“大人,冲进街巷的叛军大多已被控制住,剩下的叛军正在向城门退却,王指挥使正在率部追击,他请您派兵打扫战场……”

    沈溪皱了皱眉,喃喃自语:“之前的战场原本就是民居,打扫什么战场,你以为是在攻城略地?”

    突然想到什么,沈溪高呼一声:“来人啊,传本官令,城墙上埋伏于两翼的一千兵马,迅速向南城门进发,第一时间夺回城门的控制权。告诉何鸿何千户,此战务必一战功成!”

    “另外,战前从西门悄悄出城的五百官兵,配合城头上的行动,务必第一时间把城门给我堵上了。”

    “得令!”

    传令兵翻身上马,带着令旗迅速离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消息传出去。

    没过多久,城内响起洪亮的号角声,这是官军发起全面进攻的信号。

    之前只是王禾率领的两千赣军对叛军攻占的街区发动攻击,现在沈溪要将手中所有兵马调动起来,将叛军控制的南门一带区域进一步进行压缩,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股敌人。

    如果叛军回过神来,集合一处,负隅顽抗,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在沈溪的号令下,城里城外所有官军发动猛烈的攻击,叛军一路败退,根本就形不成有效的抵抗,沈溪只能通过望远镜,看到远处闪现的火光和升腾的烟尘,连具体的人影都寻不到。

    不过此时有些城南的百姓,冒死回到自己家中,想拿走一些东西……这些物资有很多是沈溪派出人马安排,邵阳城里的百姓自己的生活也困苦不堪,他们盗取官军的财货,分明是想虎口夺食。

    沈溪无奈地摇了摇头。

    没有能力更无眼光的百姓为了让自己和家人吃饱肚子,做出这样的事情其实是情理中的事情,他摇头轻叹:

    “也罢,这种事虽然在我眼皮子低下发生,但无关大局,只希望这些人别因绳头小利而影响整体战局进展!”

    这点小小的不和谐,未影响到战局,随后府衙、县衙的官差按照知府周凌的吩咐,往城南的街巷而去,他们的任务,在于维持战场后方的秩序,之前混进交战区域偷鸡摸狗的百姓,有的被官差当场拿下,有的则东躲西藏,现场一片鸡飞狗跳。

    但不时有叛军零散士兵冲杀而至,官差看到后一哄而散,那些被拿下的老百姓暗自庆幸,迅速站起来躲进民舍中,再不敢现身。

    沈溪暗自摇头:“江西和湖广官军,毕竟没经历过系统的训练,又无实战经验,短时间内仍不能担当大事,这么铺天盖地冲杀过去,还能有如此多漏网之鱼,表现真是太糟糕了。还好只是南方没多少见识的叛军,如果是大草原上的鞑靼人,这些漏网之鱼或许就会改变战争局势!”

    果然如同沈溪所料,即便有少量叛军躲过官军密集的攻势,也不过是出来吓唬官差和百姓,根本没能力扭转不利的局面,他们更多地是蹿入大街小巷,试着从别的城门逃走,但人没走出多远,就遇到尾随而至的官军,稍微打斗便束手就擒。

    不多时,云柳上塔楼来奏禀:“大人,叛军被分割包围,预计要不了多久便会被全歼。此时南城门已封堵,部分冲出城池的叛军也被我城外兵马歼灭……不知接下来您还有何吩咐?”

    沈溪道:“没什么好吩咐的了,等着清点战果就是!”

    虽然官军成功光复城门,但由于之前有不少叛军逃出城,并未真正做到一网成擒。但沈溪没有安排兵马追击,因为他知道苏敬杨的大军随时会杀回来。

    有苏敬杨守住官道,叛军只能躲进荒山野岭,最后真正能回到南方叛军掌控地盘的人屈指可数,至于把从邵阳劫掠到的财货带回他们的村寨,在翻山越岭的情况下,纯属痴人说梦。

    这场看起来声势浩大,双方似乎旗鼓相当的战事,其实从开战伊始,就已注定最后的结局。

    随后虽然还有扫尾的事情要做,但沈溪已从塔楼上下来,他没有跟之前说的那样带人去前线视察军务,因为这会儿那些刚刚收复的街区没有想像的那么安全,很可能会从某个民户中窜出一小队叛军士兵,威胁到他的生命。

    沈溪宁可先回到设置在府衙附近的临时大营,等候各处将战果汇总。

    云柳和熙儿负责搜集情报,首先是城内的情况,云柳对此最是上心,她非常在意城中乱事是否平息,击杀和俘虏的情况又如何。

    至于缴获多少战利品,沈溪根本就没兴趣过问……叛军只是带着一点儿口粮就杀进城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些叛军士兵最有价值的,仅仅是他们的一条命,如此而已。

第1432章 收获战果() 
临近黄昏时,沈溪的中军大帐外站满了前来汇报战果的将士,这些人满脸都是兴奋激动的表情。

    大多数人第一次上战场就立下大功,一个个都巴不得将这好消息告诉沈溪这个两省总督,为自己和麾下部队请赏。

    但沈溪除了云柳外,其余将领概不接见。

    按照沈溪的意思,有什么事,直接报上,交由云柳带进中军大帐,别人想凑到他身边表功,门都没有。

    云柳将大致战果清点清楚后,仍旧带着几分遗憾,道:“……大人,估摸还有六七百叛军从我们的包围圈溜走,虽半道截住了些,但多数依然南遁。至于苏将军是否能将人拿下,一切尚是未知数!”

    “不用太细究!”

    沈溪将手头案牍一放,道,“这场仗最重要的是没杀多少人,叛军大部分都被俘虏,我们跟地方部族间未完全交恶,仍有转圜的余地。经此一战,叛军上下明白对抗朝廷就如同螳臂当车,或许就会考虑投降一途了!”

    云柳恭维道:“大人此战出奇谋建奇功,一举消灭叛军主力,剩下的叛军必然闻风而逃!”

    沈溪笑了笑,道:“那倒是,从邵阳逃跑的叛军即便撤到紫阳关以南,也未必敢在武冈州久留,只要官军南下,丢失的城池定能一一收复,到年底前……料想也早不到哪儿去,应该能解决湖广西部和南部的叛乱,再把贵州、广西等地的战乱顺道解决,就可以打道回武昌府!”

    云柳不解地问道:“大人,需要那么长时间?”

    沈溪叹道:“这地方上的叛乱不比西北,情况更为错综复杂。主要是这些地方的人都是大明子民,我不想将各个部族分门别类,人为地制造分裂和矛盾。只要不是有心与朝廷为敌,手头又没有命案,便可从宽发落,迅速把地方稳定下来……”

    在沈溪看来,********不能用常规方式解决,要以怀柔和同化的政策为主,等地方安定下来再说。

    沈溪再道:“此番自江赣出发前,我特意通知自闽粤之地运些新的农作物种子到宝庆府来。”

    “等种子运到后,立即进行推广栽种,很多因战乱而荒芜的土地,如果不能在八月前种下水稻、高粱等传统作物,错过农时便会颗粒无收。倒是我带来的新作物,如果能够在中秋前种下,入冬前可以收获一季。”

    现在才刚跟叛军打了一仗,战局尚扑朔迷离,但沈溪已经做好战后重建准备。

    随着叛乱结束,接下来必然要实施一系列安民措施。

    沈溪手头上正好有大批新农作物种子,都是这几年在闽粤等地大面积推广并获得连续丰收后,由宋小城帮忙收购的。沈溪想趁着这个机会,在老百姓对新作物一无所知抗拒栽种的情况下,利用行政手段将新作物强制进行推广。

    南方丘陵和西南山地,是我国主要的玉米和番薯产区,由于这里山地丘陵众多,灌溉不便,却有气候适宜、日照充足等特点,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玉米和番薯,后来的康乾盛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种高产作物普及全国后造成的,短短的一百多年间,人口便翻了好几番。

    云柳道:“大人,那些俘虏……”

    “先好好看押!”

    沈溪道,“一切等苏将军和王将军归来后,再行商议。我不想做出杀戮之事,同为大明子民,连那些海盗我都没杀,难道还会对这些因天灾人祸想有一口饭吃而造反的老百姓下手?”

    ……

    ……

    沈溪南下第一战,就在宝庆府打了一场大胜仗。

    正当沈溪于宝庆府殚精竭虑时,远在几千里外的京城,谢迁等人刚得到消息说沈溪已率军南下。

    谢迁回到京城,经过十天的休沐,回到内阁办公。

    因他在很多事情上不配合刘健和李东阳,即便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仍旧没得到刘健和李东阳的支持,他在内阁的作用正在逐步降低,反倒是王华在一些事上,可以向刘健和李东阳作出参考并被采纳。

    皇帝没有委命王华为内阁大学士,但刘健和李东阳却有暗中培养王华做接班人的打算,就好像当初谢迁对沈溪的态度一样。

    沈溪同样不是内阁大臣,但之前在京时偶尔却可借谢迁之手,对朝廷大事进行决策,相当于隐身于阁臣身后操纵朝政。

    对于旁人来说,很难得知这种内幕,谢迁作为当事人对此虽一清二楚,但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不会主动把内阁三巨头的分裂表现出来,于是干脆来了个退避三舍……不该我管的事情一概不管,宁可装糊涂,反正我对于朝事也不是很热衷,正好趁机偷懒!

    如此一来,谢迁便过上朝九晚五的正常生活,到了傍晚也不问刘健谁留在文渊阁值守便自行回府,比之前他在内阁时轻省不少。

    这天兵部尚书刘大夏得知沈溪在湖广南部用兵后,赶紧到文渊阁找谢迁。

    如果来得稍微那么晚一些,谢迁可能已离宫归家,两人恰好在大明门迎头撞上,略一寒暄便相约到谢迁位于长安街的小院坐一下歇歇脚……

    进入院子,谢迁和刘大夏一起来到书房,相对坐下,很快佣人把茶水送上。

    刘大夏在路上已把情况说明,但这会儿谢迁忙着给自己倒茶,没有任何反应,终于忍不住开口:“于乔如何看待此事?”

    谢迁瞥了刘大夏一眼,拿起茶杯抿了一口香茗,咂咂嘴,这才道:“沈溪论年岁,尚未到二十,之前我跟他说过表字的事情,没得到他的回应,事情就此便拖了下来。”

    “一个连表字都没有的后生,却在官场叱咤风云,接连做了许多朝臣不敢想象的事情,所以是一路升迁,让人瞠目结舌……如今他在湖广那边领军平叛,有什么好稀奇的?之前类似的事情少了?”

    这话答非所问,但在刘大夏听来却很有道理。

    沈溪任延绥巡抚时便选择在宣府跟鞑靼人交战,战果现在回想起依然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土木堡如今已成为西北一大胜地,边军和京营将士往来时,都会前去观摩一番,对于那庞大的坑道城防体系叹为观止,对于沈溪越发地高山仰止。

    现在到了南方,沈溪领军跟叛军打上一仗也没什么好稀奇,关键这一仗不是沈溪主动挑起,而是因地方叛乱扩大到州府一级,按照大明典章制度,沈溪不能不领兵前往平息。

    刘大夏有些忧虑:“不知为何,对于沈溪此番领兵出击,我心中总隐隐有些不安,那地方可不比西北,山路十八弯,各部族盘踞地方多年,对那里的山川丘壑一清二楚,他人生地不熟,且行事喜欢一意孤行,若是他……兵败,将来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名声!”

    谢迁冷笑一声:“你这是为他好,还是盼他倒霉?我倒是觉得,他偶尔遭遇下挫折并非坏事。”

    “以他在宣府和京城保卫战的功劳,即便平叛遇挫,甚至全军覆没,只要他人能平安回来,陛下还能治他死罪不成?革职罢官算得了什么,将来是你不用他,还是别人不用他?终归有一天会起用的!”

    “有麻烦的时候,大家自然会记得这小子可以帮上忙,但天下太平谁都觉得他惹人厌……大约朝廷上下现在对他都是如此态度!”

    刘大夏听到这话,摇头苦笑,对于谢迁这话他无从否认。

    其实在刘大夏心目中,沈溪自中状元以来,仕途太顺,别人五年能在翰林院补个从五品的侍读学士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他现在已经是正二品的两省总督,实在让人无话可说。要是能有机会,让沈溪栽栽跟头,倒是不错。

第1433章 接班人() 
刘大夏沉默好一会儿,才又接着说:“之前陛下召集兵部臣僚商议九边关隘重建事宜,无意中提及沈溪,陛下也觉得他锋芒毕露,言语间希望他能遇到一些挫败,如此方可越挫愈勇!”

    “如今或许便是一个契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