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9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迁道:“陛下,太子出宫,乃是关系我大明江山社稷安稳的头等大事,除东厂和锦衣卫要立即动起来外,还应下令让顺天府连同九城兵马司一起找寻,如今……老臣也苦无良策!”

    张皇后紧张地说:“谢大学士,太子失踪一事影响太过恶劣,不宜太多人知晓,现在能帮皇上的,也只有您了……”

    谢迁摇头苦笑,这会儿他实在是为难至极。

    朱祐樘轻叹:“谢先生,朕也知道如此是为难你,但朕的确不能委信他人,非您担当重任代为寻访不可。”

    “请先生看在与朕师生一场的份上,帮朕这一回,朕感激不尽……”

    谢迁听到皇帝如此说,赶紧恭敬行礼:“老臣不敢当。”

    朱祐樘道:“如今刘少傅和李大学士,对太子平日所作所为多有非议,认为太子年少顽劣不成大器,朕身体不佳,希望太子能早日成为大明柱梁,如此朕即便有个三长两短,大明天下也后继有人,朕心宽慰。”

    “但如今太子离宫,若为朝臣知晓,太子声名必然一落千丈,之前他在京师保卫战中所立下的功劳,也会被尽数抹杀。朕实在不想看太子将来继位时,为朝臣轻慢,那将是大明之不幸……”

    谢迁本来有诸多借口推辞,但听到这话后,终于无可辩驳。

    弘治皇帝现在怕影响太子的声望,让他秘密找寻。

    情况也的确如此,除了他谢迁外,刘健和李东阳都不可能会偷偷摸摸暗地里去找人而不为朝臣所知。

    如此重任,非谢迁莫属!

    ……

    ……

    却说朱厚照离开皇宫,带着被他要挟的刘瑾,一同离开京城,踏上前往南方的旅程。

    朱厚照自小娇生惯养,造就了他生性洒脱好玩乐的个性,如今的他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什么都乐意尝试。

    朱厚照久居深宫,非常渴望见识外面的花花世界,只是在京城的街巷游荡已经无法满足他对这大千世界的好奇心,所以他选择南下,探访大明的大好河山。

    而此行的最终目的,是找到他的先生沈溪。

    沈溪塑造了朱厚照的部分性格,通过武侠小说让他对大明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充满了好奇,促进了人生观、世界观的生成。

    但也同样是沈溪,让朱厚照不想成为笼中鸟,困在紫禁城那狭窄的天地。

    就在朱祐樘在乾清宫委派谢迁找寻朱厚照下落时,熊孩子这会儿已经离开京城,因为刘瑾携有南下担任南直隶守备太监的官凭文牒,朱厚照出城门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没人怀疑御马监掌司太监身边的一名随从,居然是当今大明太子。

    刘瑾战战兢兢,他一边感叹自己大限将至,一边又隐隐约约感觉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机会已然来临。

    如果不能好好把握住这次机会,那将来的刘瑾就只有浑浑噩噩在地方当个守备太监,终生无缘进入京城核心权力层,更不会组建起完全属于他的势力。刘瑾有着强烈的野心,虽然认为帮助太子离开京城无异于刀尖上跳舞,但他觉得自己可以维护太子的安全。

    只要把太子照顾好,太子回京后不揭露自己,那他将来有很大的机会回到京城,甚至被登基为帝的朱厚照宠信,大权独揽。

    所以这一路上,刘瑾对朱厚照极力逢迎。

    只是刘瑾不知道,朱厚照出京的目的,并非是简单跟着他到南方游山玩水,而是要前往湖广,跟着他先生沈溪建功立业。

    在刘瑾的计划中,先把朱厚照带到南直隶,沿途哄得他高高兴兴,等到了自己的衙门口,再想办法找人将朱厚照护送回京。

    刘瑾当然知道太子失踪给朝廷带来的恶劣影响,他如此做简直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但他被太子要挟,朱厚照可说了,如果自己不肯配合,那之前帮助他出宫的事情就会传到皇帝和皇后耳中,照样小命不保。

    一边是小命铁定不保,一边是冒险一博将来有机会在新皇跟前得宠,刘瑾当然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第1342章 坐山观虎斗() 
就在熊孩子朱厚照第一次离开京城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旅途时,沈溪则在武昌府城过上无聊的两省总督生活。

    沈溪到任后,并未即刻对地方官府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甚至连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都鲜有过问,一心等着湖广左布政使马中锡到来。

    作为湖广、江赣两省总督,沈溪并没有具体施政方略,在他的设想中,下一步是把他在闽粤的生意发展到湖广和江赣来,现在手头有了权力,掌握两省军政大权,以前汀州商会没有实现的东西,现在可以尝试着搞一搞。

    后世先进的民主自由等理念,暂时无法带到这个时代,想把大明王朝推翻改朝换代,压根儿就不切实际。

    许多科技上的东西,要在这个时代迅速地铺设开极为困难,毕竟沈溪是文科专业毕业,让他研究飞机大炮原子弹纯属扯淡,但一些基于这时代科技水平的东西可以尝试着做出来,比如在几个世纪后带来工业革命的蒸汽机,这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结晶,是推动交通运输和生产进步的关键。

    但对于蒸汽机,沈溪仅仅知道大致的原理,具体如何进行操作,得交给工匠进行无数次实验才可能取得一定成效,这需要花费无数的金钱还有时间。所以,沈溪首先要实践的,还是推行创立汀州商会时推行的贸易理念,让惠娘和李衿把生意带过来,赚取足够的利润再谈其他。

    自从惠娘肚子里的孩子出生后,沈溪一直没见过这个儿子,心中抱有对惠娘的极大歉疚,怎么说也是他不顾礼法森严的现实,将惠娘强行留在自己身边才得出的果实,现在他必须要给惠娘一个交待。

    ……

    ……

    马中锡于三月二十四抵达武昌府。

    年老体衰的马中锡,在南下途中再次因为水土不服而染病。进城当天,马中锡便来沈溪的督抚衙门请见,做了一些公事上的对接。

    因为马中锡初到湖广,具体的政务他也没有接手,迎接他的仍旧是布政使司左参政郭少恒。

    沈溪在会见过程中,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他所表现出的仍旧是之前的态度,关于布政使司那边,我不问,你们想怎样便怎样,别闹出事来让我给你们收拾烂摊子就行。

    马中锡道:“沈中丞,陛下派您到湖广和江赣来,不知是为平息边民叛乱之事,还是为整治地方民政?”

    刚到地方的马中锡,并不清楚沈溪是因为朝中文官体系的排挤而被“发配”到湖广、江赣,因为他出发前,听说沈溪曾进宫接受弘治皇帝单独召对,认为沈溪履任两省总督的目的不简单,很可能涉及地方民政和军队的大变动。

    沈溪好奇地问道:“马藩台的意思,本官不是很理解。本官总督两省乃是朝廷安排,履职后自然是有事做事,有麻烦解决麻烦,怎么可能只专注于某件事呢?”

    马中锡稍微琢磨了一下,一脸受教的表情,道:“沈中丞年纪轻轻,便领此大任,老朽佩服之至,之后藩司衙门有何事情,还劳沈中丞多费心!”

    原本此时,沈溪应该客气两句,但他的身份不允许他太过客套。另外,一般人看来,马中锡和郭少恒才同心同德,而沈溪则属于地方士绅防备的重点,因为钦差督抚和地方官在利益上存在一定冲突。

    沈溪笑着说道:“好说,好说。本官职责所在,若藩司那边有什么事情,力所能及之下自会相帮!”

    这话语带双关,沈溪是在给布政使司施压。

    既然你们觉得我履任两省总督是专门针对你们的,尽管如此认为,我没有任何意见。但沈溪暂时不会对地方行政动手,因为惠娘和宋小城还没到湖广和江赣来,现在即便他要对地方下猛药进行改革,这蛋糕终归还是要分给别人,不如等宋小城和惠娘到来后,再看是个什么状况。

    马中锡跟沈溪之间看似应承和敷衍,但沈溪却能察觉马中锡身上带着一股文人的执拗和傲气。

    根据离京前与谢铎交流所知,马中锡是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老臣,他到了地方,在沈溪看来,反倒可能率先烧上几把火,让布政使司和士绅们吃一点苦,地头蛇们才会发觉,真正难对付的不是他沈溪,而是马中锡这个朝廷派来的老臣。

    沈溪只需要在旁边旁热闹便可。

    说到底,马中锡才是那个领了具体任务的封疆大吏。

    朝廷对湖广这样的粮食主产区上缴国库的钱粮数目不满意,不是让沈溪整顿地方,因为沈溪是督抚,要整顿地方官府隔着一道布政使司衙门,让马中锡这个名义上的一省主官来处置最合适不过。

    ……

    ……

    马中锡到地方,对沈溪来说是大好事。之前布政使司衙门和地方官绅都在防备他,一旦马中锡对地头蛇展开打击,这些人只会迅速把矛头转向马中锡,也就没时间把精力放在沈溪身上了,那时他甚至可以用高高在上的审判官的身份,坐观地方官府内斗。

    这跟以前沈溪到粤省,地方三司衙门拧成一股绳来针对他完全不同,在心态上更加轻松自在。

    送走马中锡后,沈溪回后院时不禁失声笑了起来。

    跟在身边的马九不解地问道:“老爷,您因何发笑?”

    沈溪笑眯眯地说:“我在想,一向秉公任直的马藩台遇到地方官绅财色贿赂,会作何反应?白花花的银子,一送就是几百上千两,美女一送就是十名二十名……哈,那必然是很有趣!”

    马九一脸迷惑,沈溪这边居然在想马中锡收到贿赂时的反应,之前沈溪似乎都吊儿郎当做事,无心当封疆大吏,而现在越发像是一个市井顽童。

    沈溪随口问道:“九哥,让你张贴告示招募书吏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马九收摄心神:“回老爷的话,告示已经张贴出去了,还向两省地方县府发去了公函,告之总督府衙门此番一次性招募二十名书吏……可要将之前的书吏都撤换?”

    沈溪笑了笑,道:“他们如果愿意竞聘上岗,我不反对,但要想既在我衙门里赚俸禄,就得有真才实学,还不能尸位素餐混日子!”

    “从即日起,你负责把投过来的书帖收拢一下,记好了,只有拥有秀才功名的人才能参加竞聘,同时年岁限定在三十岁以下,跟他们说明白,我这儿不阻碍他们将来考举人考进士,但若谁来我这里混吃等死,趁早滚蛋!”

    沈溪对之前督抚衙门几名留守书吏不是很满意,这次想多招募些人手。

    对于请唐伯虎和夏宽这样的“大佬”作师爷,他如今的俸禄可养不起,干脆就以衙门名义聘请普通书吏,能帮忙处理公函文书,平日帮自己做点事跑个腿便可以,至于唐寅就让他留在琼崖,好好打理盐业生意好了。

    这次选书吏,沈溪采用的是“竞聘上岗”的模式,公开选拔人才,不局限于武昌府本地,可以是湖广、江赣两省的秀才。

    只是此次招募时间很紧,前后也就半个月左右,能得到消息并且及时赶路过来的,一律列在考虑范围之内。

    对于能否顺利选中满意的书吏,得等沈溪亲自组织考核和选拔后才能确定。如果参与的考核的人杰确实很多,人数可以不局限于二十,虽然沈溪这边不养混吃等死的庸才,但可以多招募些人手为未来储备人才。

第1343章 谢老儿不上朝() 
沈溪得意自在,而京城那边谢迁可就焦头烂额,茫然不知所措了。

    谢迁带着东厂和锦衣卫的人,花了几天时间在京城各处找寻朱厚照,他本以为熊孩子玩累了自然而然就会回宫去,结果找了几天,几乎把京城上下都翻遍了,愣是没有找到太子的下落。

    朱厚照竟然失踪了!

    这样的结果让谢迁分外恼火,京城也就那么大,如今鞑子撤出长城一线京城解除了戒严状态,但进出城门依然要有官凭和路引才行,熊孩子离开皇宫能去哪儿?

    涉及大明储君安危,甚至直接影响大明国祚安定,谢迁那叫一个忧心如焚,每日都坐镇东厂和锦衣卫衙门,调查朱厚照的下落。

    由于分析方方面面的情报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如今谢迁连内阁那边都没法兼顾了,他只好向皇帝请了病假,知道其中内幕的弘治皇帝自然恩准,这下让刘健和李东阳的日子很不好过。

    此时刘健和李东阳仍旧不知道太子失踪的事情,但因谢迁不到文渊阁处置奏本,以至于内阁积压的奏本愈发增多,刘健和李东阳一个总以自己年老体迈为由推脱公事,而另一个则喜欢以自己绝后又身体有病为借口不干活。

    以前内阁中就谢迁属于任劳任怨型,现在谢迁忽然不在了,在票拟上刘健和李东阳加起来都比不了谢迁一人做事的效率。

    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刘健和李东阳合计一下,在皇帝没准允新的阁臣人选前,必须先让谢迁请回来将差事给担起来。

    这是没事时把谢迁推到一边不予理会,现在发现内阁运转不灵了,就要厚着脸皮去请谢迁出山当差。

    于是李东阳带着刘健的殷殷嘱托,带着礼物赴谢府登门问病,结果到了地头才被告知,说是谢迁这几天没回家。

    李东阳大惑不解,赶紧回去把消息告知刘健。

    刘健老脸横皱,道:“于乔平日做事并非推诿之人,难道他向陛下撒了谎,故意不上朝来为难你我?”

    到这时候,刘健和李东阳很难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

    他们联手杯葛谢迁,在处理重大事务上从来不问谢迁的意见,而小事则一律丢给谢迁拟定票拟,是个人都能感受出他们准备把谢迁隔绝在核心权力外,这时候谢迁突然告病请假不来文渊阁,摆明是要给他俩施压。

    李东阳感到事情有些棘手,问道:“刘少傅认为当如何?”

    这个问题一出口,李东阳等于承认他自己跟刘健抱有同样的想法。

    刘健叹了口气,道:“于乔始终是阁臣,这几年他兢兢业业为朝廷做事,从未称病推辞过公事……以如今这情形,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