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9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担任知县已经不易,如果不是因江夏附郭省城,怎么都轮不到周致来担当,毕竟不管从哪个角度说,江夏都算是大县,在湖广地位不低。

    好不容易送走黄铭和周致一行,沈溪进到总督衙门院子,马九道:“老爷,这些官员好像都有事相求……”

    沈溪不以为意地说道:“九哥尽管把心放回去就是,我现在乃正二品右都御史和两省总督,远非当初那个背着督抚之名却只有巡抚权限的三省沿海督抚。现在这些人表现得如此热切,说白了就是我手上有权,这几年在地方,你们不用太在意官员们的举动,把自己手头的事办好便可!”

第1338章 闹心事() 
沈溪本来想到湖广后高枕无忧当个甩手掌柜,结果到了武昌府才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三月初一,沈溪抵达武昌府的第三天,就有人找上门来。

    跟之前地方官员和士绅上门送礼不同,这些人登门的目的不是给沈溪好处,而是“讨债”。准确地说,是湖广境内的藩王来讨回他们应得的俸米、俸禄,以及这些年被朝廷克扣的三节两寿赏赐。

    如果是地方官,沈溪大可把人拒之门外,但朱姓藩王在地方上行为还算检点,代表的又是皇家的脸面,如果置之不理,别人会说他这个两省总督不会做人,御史言官都可以参他一本。

    首批登门的是兴王和雍王的家人。

    兴王朱祐杬,未来嘉靖皇帝的老爹,弘治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如今封地是湖广安陆州,距离武昌府不远。弘治帝对这个四弟还算照顾,没事总喜欢赏赐点儿东西,但他似乎忘了国库空虚,以至于允诺的赏赐最后都记在账面上,等着兑现。

    另一位雍王的情况差不多,雍王朱佑枟乃是弘治皇帝的八弟,册封地乃湖广衡州府。

    这两位是弘治皇帝的直系亲属,没那么多顾忌,听说新任总督到了地方,没等沈溪抵达便已经派人上路,如此沈溪前脚刚到武昌府,后脚就有人上门来要账。

    总督府大堂,一名姓宋的书吏上前道:“沈大人,若不好应付,只管把人交给藩司衙门,这是之前郭参政亲**待的!”

    沈溪的总督衙门按例需配备二十名书吏,沈溪抵达前,总督衙门只有两三名书吏维持基本运转,管理总督衙门房交接,沈溪来到后尚不及更替这些人。

    沈溪眉头一皱,道:“我也是这么交待的,但不知为何,他们非找我讨要。哦对了,为何迟迟不见郑藩台?之前听说他在家养病,不会到现在身体还未见好转吧?”

    自从沈溪到武昌府后,出面接待他的便是左参政郭少恒,其实就算左布政使马天禄未到任,也应该是右布政使郑昭具体负责。沈溪听说藩台衙门那边有所准备,自然想知道为何郑昭会神龙见首不见尾。

    宋书吏尴尬一笑:“沈大人说笑了,小人位卑言轻,哪里知道这些事?”

    沈溪的确不想见藩王府的人,但兴王和雍王派家人来了,他总得以礼相迎,当即把马九叫了过来,简单交待几句,让马九前去接待兴王和雍王的家人,告之自己这个总督初到地方,什么都不清楚,一切找藩司衙门即可。对方走的时候送点儿东西,就算是应付过去了。

    马九不辱使命,出去不到一炷香时间,就把兴王和雍王的家人打发走了,这效率连沈溪都有点儿不适应。

    随后消息传来,兴王和雍王府的家人并没有前往藩司衙门就离开武昌府。沈溪猜想,他们没有把财货讨要回去,下一步就是两位王爷亲临。

    沈溪正在琢磨怎么应付,郭少恒匆匆忙忙到总督衙门求见。

    “沈中丞,您怎能对兴王和雍王的家人,如此怠慢?”

    郭少恒这话乍一听像是诘责,又好像是在替沈溪着急,“年前朝廷议定,由地方先行垫付藩王和勋贵府中日常用度,之后等税赋征缴上来,再补上余数,中丞大人您应该先问一声藩司这边的意见!”

    沈溪皱眉:“我已经吩咐人叫他们去藩司衙门接洽,人家不听我的有什么办法?再说了,既然郭参政早知道这些,为何不亲自迎接兴王府和雍王府的人到藩司衙门?本官刚到地方,连公文都未看全,更何况这等陈年旧账!”

    郭少恒摇头苦笑:“这不是还未来得及跟沈大人您细说吗?”

    沈溪腹诽不已,这哪里是没来得及细说,根本是想看我的笑话……不会是布政使司衙门的阴谋吧?

    也许是这些年经历的尔虞我诈的事情多了,沈溪对湖广三司衙门很不放心,涉及到利益分配,布政使司想把地方行政权攥得紧紧的,无可厚非,但沈溪不喜欢这种主动上门找茬的举动。

    沈溪道:“郭参政,这里是总督衙门,你身为承宣布政使司参政,应该清楚规矩,如果下次再如此莽撞,别说本官对你不客气。”

    “来人,送客!”

    沈溪话音刚落,在门口值守的两名侍卫上直军的小校出来,准备架着郭少恒离开。

    郭少恒宦海沉浮多年,最近十多年在湖广官职基本没变过,算得上是地头蛇了,临到快要致仕却遇到个做事不拘常理的总督,让他头疼不已。

    郭少恒苦着脸道:“中丞大人既然不领情,下官这就告辞。估摸之后兴王和雍王会亲临,这两位乃是陛下的亲弟弟,此事便交给中丞大人您处置了!”

    说完,郭少恒灰头土脸离开总督衙门。

    “真他娘的晦气!”

    沈溪忍不住骂了一句。湖广可是大明最主要的粮食产区,就是这些地方官员不作为,不仅不能如数把粮食上缴国库,还拖欠藩王和勋贵俸米俸禄,现在却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实在太可恶了。

    回到后堂,云柳早就为沈溪准备好姜茶,云柳将茶水送到沈溪手边,劝慰道:“大人消消气。”

    沈溪喝下茶水,抱怨道:“本官到地方来原本是想清静一下,准备无为而治,谁想刚到地头就被人算计,这是逼我出手啊!”

    云柳想了想,建议道:“即便两位王爷前来,大人也无须向他们应承什么,毕竟这拖欠是藩司衙门的事情,大人身为两省督抚,哪里需要理会如此琐事!”

    云柳知书达理,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识广博,可以就具体事情向沈溪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沈溪只是心情烦躁之余随口宣泄,以他的智慧,如何应付地方藩王和勋贵,早就有定案,在南下的路上他已经考虑得很周详了。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耀在庭院里,景色美不胜收。云柳给沈溪添过茶水,问道:“大人今夜可要出去?”

    沈溪喝着姜茶,抬头打量云柳一眼,问道:“有什么事吗?”

    云柳见沈溪心情不好,有些事不敢当面提出,沈溪却一语揭破:“你是想给熙儿说项吧?让她好好歇息两天,本官这几日很忙,有些事暂且先放下。回头你安排人手,帮我送两封信回京……再加上一封家书!”

    沈溪抵达武昌府后,给朝廷的奏本还没上,倒是先写了几封私信。

    有给谢迁的,有给谢铎的,最后才是家书。

    家书大意是让谢韵儿带着家人尽快南下,指出若谢恒奴行动不便,可以让其在京城再休养半年,其余人可先行到湖广。

    至于沈溪给谢迁和谢铎的信,只是讲述南下途中的见闻,没有在信中参杂主观臆断,至于什么“宁王造反”等事情他选择了装聋作哑。

    现如今沈溪尚不知马天禄是怎样的人,对于其到地方后会不会配合他工作一无所知。现在看起来,湖广和江赣地方衙门,对他手中的权势还是有所畏惧的。

    经过深思熟虑,沈溪最终决定把马九留在身边办事,他已经去信广州府,让惠娘和李衿起行,争取早日到湖广。

    ……

    ……

    京城,谢府。

    谢迁送走沈溪后,一直觉得心里空空落落,他以前认为是惦念小孙女所致,现在才知原来是担心沈溪。

    这天刘大夏和马文升联袂到谢府拜访,三位朝中重臣坐在一起唠嗑。

    “……这小子,去了地方,不会再整出什么幺蛾子吧?”谢迁提到沈溪,一阵头疼。

    马文升宽解道:“于乔何必担心?佛郎机人、鞑靼人、东南盗匪堪比豺狼猛兽,沈溪不照样将其灭了?湖广和江赣的地方官,能更凶猛?”

    谢迁眯着眼反问:“听马尚书之意,派沈溪到湖广,就是为了让他打地方上那些豺狼猛兽?”

    马文升没有回答,刘大夏道:“陛下让沈溪履任湖广,目的是让他接受一番历练,地方部族叛乱年年发生,不得根治。若沈溪能平息地方,再立新功,下一步征调沈溪回朝则名正言顺!”

    这话说出来,谢迁不爱听了,当即反驳:“那意思是,沈溪征调湖广,不是名正言顺而是咎由自取?”

    马文升和刘大夏对视一眼,二人能察觉谢迁心中的怒火。

    谢迁近来脾气之所以不好,不是因为沈溪的事情,而是他被文官集团的核心——刘健和李东阳等杯葛,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第1339章 不省心的太子() 
京师。

    紫禁城,撷芳殿内。

    朱厚照捧着沈溪专门给他撰写的武侠小说,一看就是十几天,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终于,熊孩子把沈溪续写的武侠小说全部看完了,觉得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沈溪给的这些武侠小说,许多都是之前让熊孩子看得牵肠挂肚的作品的完结篇,比如《侠客行》、《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终于不再跟之前一样有头没尾了。

    “原来故事结尾是这样子的啊,石破天这傻小子,连大字都不识一个,却傻人有傻福,不仅学会了侠客神功,还勾搭那么多美女……郭襄虽然暗恋杨过,但杨过最终还是跟他姑姑团聚,还成为天下五绝之一,可歌可泣……令狐冲没有选择仪琳小尼姑,而跟魔教妖女任盈盈好上了,真枉费了仪琳的一片痴情……段誉跟神仙姐姐在一起了,钟琳和木婉清也有机会嫁给他,以后的日子一定很开心,原来他自己才不是段王爷的儿子……那个谁,赶紧给本宫找把重剑回来,从今往后,本宫就是神雕大侠了!”

    朱厚照受武侠小说荼毒很深,半大的小子对于世界正是好奇的时候,沈溪的武侠小说营造了一个又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这可比宫里面的生活生动有趣多了。

    通过这些小说,朱厚照明白了什么是侠义精神,大致了解社会百态,明白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意义,这对他来说,才是最弥足珍贵的。

    当熊孩子把武侠书全都看完,回头又翻看几遍,几乎许多情节都倒背如流后,又开始失落起来。

    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结束了,而现实生活则还在继续,朱厚照面对四面宫墙,发现自己相当于被囚禁在这一方狭窄的天地中,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愈发想要到外面走走。

    “沈先生也是,要去湖广,为什么不带上我一起?若是能跟着去湖广见识一下地方风土人情,那该多好?我记得书里郭大侠和神雕侠守卫的襄阳,好像就在湖广境内,不知道那里是不是跟沈先生书中所描述的一样,有没有剑冢、绝情谷等所在?”朱厚照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浮想联翩。

    虽然现在出宫到京城走动对于朱厚照来说基本不费什么力气了,但他却没有机会出京城,不知道京城外的世界究竟如何。

    此时,弘治皇帝朱祐樘对于自己儿子的管束不像之前那么严格了,或许是想到太子年岁已长,在京师保卫战中又立下汗马功劳,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朱祐樘的病反反复复,对于儿子学业上的督促没之前那么严,让朱厚照有了更多的机会逃课。

    当然,这也跟王华、梁储、王鏊、杨廷和等几名东宫讲官对太子的纵容有关。

    无论刘健和李东阳这样的大臣对朱厚照态度如何,詹事府这些翰林官对朱厚照的态度基本一致……朱厚照乃是大明储君,是未来的帝王,就算太子有过错,身为臣子也只能适当去规劝,而不能过分苛责,就算朱厚照无心向学,他们也只能放任,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进行引导。

    而张苑,现在逐渐学聪明了,尽量不出现在朱厚照身边,免得老是做错事挨罚。

    朱厚照把手头的武侠小说又翻了一遍,吩咐人把张苑叫来,板起脸道:“张公公,你以前是在宫城外生活的,对吗?”

    张苑不知道朱厚照为何突然关心起他的私生活来,战战兢兢回道:“回太子殿下,是这样……”

    朱厚照满意点头,又问:“你是哪里人啊?”

    张苑有些惧怕,暗自琢磨,莫非是太子知道了我的出身有问题所以出言询问?

    不行不行!如果被人知道我是寿宁侯送进宫来的细作,我的下场会非常悲惨……这个秘密一定要保守住!现在我妻子尚在寿宁侯控制中,我一定要小心谨慎应对!

    张苑结结巴巴回道:“奴婢……奴婢乃是南直隶江阴人!”

    朱厚照不满地说:“怎么不是湖广?或者你是闽省人也好嘛!我还想听听那些地方的事情……唉,算了,你知道从京城,怎么去湖广吗?”

    当熊孩子嘴里问出这问题时,已经动了出京城前往湖广的心思,但因为对路途不熟,以朱厚照那点儿小聪明,自然要找人问清楚,免得在路上迷失方向。至于他要投奔的对象,除了沈溪也没谁了。

    以前熊孩子就算有心,但在很多事情上却无能为力,想跟着沈溪出去闯闯也没那胆魄。

    但自从京师保卫战中朱厚照亲自带着人杀上城头,临阵斩杀鞑靼士兵,并且坐镇指挥守住西直门和正阳门后,如今的他自信心爆棚,觉得跋山涉水难度不大,可以轻松克服。

    朱厚照聪明睿智,天生带有冒险精神,只是他没把其用在正道上,在乎的不是江山社稷或者黎民百姓,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和虚荣心。朱厚照一门心思要去京城外面长见识,丝毫不理会他是弘治皇帝仅存的儿子,大明王朝储君,而且绝对无人能撼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