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8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首功问题,文官集团内部各派系闹得不可开交,以至于刘大夏回朝这几天,朝廷对于军功议定没有任何结论。

    连个首功都没拟定,后续论功请赏就只能拖着。

    腊月十三,谢迁将沈溪叫到自己在东长安街的小院。

    书房中,谢迁脸上带着几分得意,问道:“沈溪,关于刘尚书谦让首功之事,你知道了吧?”

    沈溪点头,他获悉这件事不是来自朝廷风传,而是源于刘大夏回京当天,派人送来的消息。

    谢迁再问:“你如何看待此事?”

    沈溪好奇地反问:“什么如何看?”

    谢迁没好气地说:“刘尚书愿意把首功让给你,足见对你的肯定。现在内阁就此问题僵持不下,原本一个首功一个次功,无太大争议,以刘尚书的年岁和资历,你根本无从争起,但我现在想问你,对这首功,你要争吗?”

    沈溪很想问,我就算把首功争回来,有什么用?难道可以避免到湖广去履职,还是多发几万两银子犒赏供我和家人开销?

    既然不能封侯拜相,又不能对自己未来的仕途形成太大影响,那是否首功,对他来说就没太大意义。

    沈溪回道:“一切交由谢阁老决定!”他这么说,自然就是不争了。

    谢迁听了满脸不悦,道:“年纪轻轻,那么老气横秋干什么?年轻人要多一点朝气,你若是要争,老夫就尽量帮你。”

    “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刘尚书一再坚持,陛下的态度有所松动,如果我使上一把劲,未必拿不下来!但如果你不想争,那就趁早上疏朝廷,免得内阁和兵部为难!”

    谢迁逼沈溪明确表态,无奈之下沈溪只得幽幽一叹:“学生想好了,争与不争意义不大,还是不争了吧!”

    谢迁皱起了眉头,过了好一会儿才盯着沈溪的眼睛叹道:“这可是你说的,老夫便按照你的意思拟一份上疏,交给刘尚书。只要他能理解你的苦衷,相信这件事没那么多争议。不过,现在无非是刘尚书跟你之间谁主谁次的问题,朝廷亏待不了你!”

    “刘时雍不知道怎么搞的,这次回来非要把首功让给你,实在让人捉摸不定!”

    谢迁不理解的事情,沈溪却看得非常透彻。

    刘大夏为什么要为沈溪争这个首功?其实跟弘治十三年要打压沈溪的功劳目的一样,为的是保持“平稳”。

    当初沈溪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压沈溪的功劳,是为了让三边将士不至于对朝中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心生妒忌,从而做出什么对朝廷不利的事情,维护武将集团的利益。

    彼一时此一时,沈溪现如今靠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土木堡到京城这一线连续打了六七场漂亮的大胜仗,消灭鞑靼人的有生力量,给三边兵马回援京师赢得宝贵时间,还帮助朝廷获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如今沈溪在边军中的声望,跟刘大夏没多少区别。

    其实朝廷最应该给沈溪安排的官职,是让沈溪接替刘大夏任三边总督,统筹三边兵马,完成战后三边以及宣大等地的休养生息。

    如今整个边军都知道沈溪的丰功伟绩,大明军队非常需要推出这样如同神明般的人物,刘大夏为了维持军队稳定,自然得把首功让出来。

    沈溪苦笑着摇头,心道:“刘大夏居首功,这是从文官集团的利益出发,文官认为论功一定要按年龄和官职、资历等因素来排,所以文官非要刘大夏应下这个首功不可。至于我居首功,这是出自武将集团的考虑,武将集团对我的肯定,以及他们对朝廷赏罚分明的渴望,才是刘大夏让功的主要原因!”

    这些话,就算沈溪心知肚明,也无法跟谢迁解说,因为有些话说出来会伤人。

    谢迁身在文官集团,在他眼中,刘大夏是首功的不二人选,所以尽管谢迁嘴上说得漂亮,但如果沈溪真要开口争功,他未必会使力。

    沈溪自己对首功还是次功,根本不看重,因为那是个虚名。

    刘大夏作为兵部尚书,为了服众,必须把沈溪推出来,树立起一个大家都信服的偶像。其实这会儿安排沈溪进兵部担任侍郎,再合适不过了,但因为文官集团的排挤,沈溪连户部都进不去,更别说是比户部更加要害的兵部衙门了。

    ***********

    ps:第二更送上,天子求月票支持!

    另外,2017年4月1日~4月7日期间,本书将在qq阅读客户端户端限时免费7天时间,一点小福利,也算回报一下这么多年来众多书迷对天子的主持,喜欢天子的朋友可以下载客户端看起来~

第1311章 分歧() 
按照谢迁的吩咐,沈溪伏案写下上疏,表明自己无意争功。

    这份上疏谢迁准备先拿给刘大夏过目,希望刘大夏看到沈溪的表态后,不再坚持,那么上疏就不必由内阁票拟再交由司礼监甚至皇帝本人进行朱批。

    但如果刘大夏一意孤行,要为沈溪争首功,谢迁再视情况考虑是否将沈溪上疏呈奏皇帝面前。

    看到谢迁一副热忱的模样,沈溪便知道在文官心目中多在意资历和规矩了,即便是跟他站在同一战线,谢迁依然不会主动为他争首功,更多的还是考虑平衡朝中各方关系,以中庸的心态对待此事。

    既然连身为内阁大学士的谢迁都无心争取,沈溪自然不会勉强,对他而言,拿个次功也不错,即便武将集团替他不值,但始终刘大夏把自己的态度表现出来了,充分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军中人士只会更佩服刘大夏。

    沈溪心想:“我身为文官,却被人打入武将集团的行列,这是否太过讽刺了呢?”

    原本谢迁想挽留沈溪在小院过夜,但沈溪却暗自嘀咕……你这老家伙不会是又想我帮你票拟奏本吧?想起之前因为奏本之事,闹出颇多波折,这次沈溪没有就范,以家中有事为由,匆忙告辞。

    谢迁没有坚持,他很清楚,现在沈家最大的事情莫过于他小孙女临产,他也不希望谢恒奴分娩时,丈夫不在身边。

    等沈溪离开,谢迁在书房看了会儿书,再也坐不住了,干脆趁热打铁去兵部衙门找刘大夏,当面把事情谈清楚。

    在谢迁看来,沈溪推掉首功是个极为明智的选择!

    原本刘健和李东阳等人对沈溪的芥蒂就已经很深,如果再继续强调沈溪的功劳,基本意味着沈溪跟内阁渐行渐远。

    谢迁抵达兵部衙门时,此间正在进行刘大夏回京后的第一次部堂会议。如果是旁人,自然没资格进入议事厅,但谢迁还有一个身份是兵部尚书,虽然这官衔只是挂名,但出入兵部各部门不用跟任何人打招呼。

    谢迁虽跟刘大夏一样是兵部尚书,但他没有实权,只能旁听。

    刘大夏正在主持会议,见到谢迁后,简单行礼,然后便继续。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为边军将领论功,回过头将领再为其麾下将士厘定功劳,谢迁入席坐下时会议实际已经快要结束。

    即便如此,谢迁还是从刘大夏口中不止一次听到沈溪的功劳。

    刘大夏把沈溪推到很高的位置,认为如果没有沈溪阻碍鞑靼国师亦思马因部的兵马,歼灭鞑靼的有生力量,鞑靼人不会在攻打居庸关遇挫,而后在京师保卫战中也不会铩羽而归。

    刘大夏没有检讨自己的过失,因为他还得保持足够的威信来领导兵部,但谢迁却很清楚,战争初期刘大夏连遭败绩,后来又对鞑靼兵马动向判断失误,南辕北辙回师光复延绥镇和宁夏卫,这是导致大明宣府失守和长城内关、京师保卫战处于下风的根本原因。

    如果大明京师因此而失守,刘大夏将承担主要责任,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沈溪挽救了刘大夏的政治生命和在历史上的名声,所以对沈溪推崇备至完全可以理解。

    此番部堂会议上讨论的只是军功厘定,并未涉及具体人士,等会议结束,刘大夏让兵部官员各自回自己的岗位,他也准备回家去看看了……这两天刘大夏忙于公务,一直在皇宫和兵部衙门两头跑,尚未有时间回家。

    刘大夏没在兵部衙门久留,简单收拾后,便跟谢迁一起出了大门。

    刘大夏离京赴西北履职前,二人因为沈溪被委命为延绥巡抚的事情而伤过和气,此时二人间仍有隔阂,单独相处时谢迁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开口。

    倒是刘大夏更为洒脱和大度,边走边问:“于乔,有事但说无妨!”

    谢迁神色间略显尴尬,从怀里掏出沈溪书写的奏本,呈递到刘大夏眼前,随即一语不发。

    刘大夏接过奏本,先好奇打量谢迁一番,这才将之打开,细细阅读起来。等看完,刘大夏幽幽一叹,问道:“于乔,你找沈溪说过了?”

    谢迁点了点头,回答道:“不管怎么样,你都不该让沈溪小儿出来担这首功……你刘时雍乃兵部尚书,战时又是三边总督,麾下兵马数十万,足以担得起这功勋。沈溪不过一黄毛小子,你贸然把他推出来,无异于将其推上风口浪尖,这样做于公于私都不妥!”

    刘大夏想了想,再次提问:“于乔,你可有想过,沈溪之后在朝中以何等身份自处?”

    谢迁不假思索地道:“沈溪小儿出自翰苑,自然应该以入阁为目标。你刘时雍莫不是想为他规划好将来要走的路?那似乎非你之职责!”

    “于乔,看来你还是没想明白啊……之前马尚书去信于我,谈及此事时尝扼腕叹息。到现在这个地步,你依然让沈溪走翰苑这一途,已然行不通。既如此,为何不索性退一步,让沈溪先在兵部过渡一下,将来栽培他成为六部部堂,照样可以安民社稷,镇守疆土?”

    刘大夏提出自己跟马文升共同的想法。

    谢迁心里盘算了一下,刘大夏所提事情,似乎并无不可,但人都是有私心的,他当即回道:

    “你刘时雍当然希望沈溪接你的班,我这老骨头何尝又不是?你尚不知沈溪小儿的能力,他在处置公务以及题写票拟时经验老到,很多主意连我都要自愧不如,如此才学兼备又有名望的后生,不该将他留在内阁,让他为朝廷做更多的事情?”

    刘大夏微微一笑,道:“于乔,你怎能将六部看得如此不值?无论沈溪是在内阁,抑或在六部部堂位置上,都能为大明朝廷做事,如此便足矣。”

    “如今我坚持为他请首功,不过是遵循军中将士的意见,你不知沈溪在边军中的名望,如今军中上下提及他,无不以中丞和军门相称。说实话,沈溪更适合在西北担任戍边要职,只是你于乔不肯放人罢了!”

    谢迁当然不清楚沈溪在军中的名望,他只会觉得这是刘大夏为了换取他的同意,而刻意诓骗于他,当下变换脸色:“无论你如何说,这首功不能给沈溪小儿,你若不答应,我便将这份上疏呈递到陛下面前……你自己看着办吧!”

    刘大夏没有跟谢迁争辩什么,依然不紧不慢地说:“既然跟于乔你说不清楚,你要作什么由着你,但为军中安稳,很多事真不能按照于乔你说的做,至于最后沈溪是否为首功,自应由陛下定夺,而非你我,更遑论沈溪自己!”

    谢迁这才知道刘大夏为沈溪请首功的决心有多高,即便现在他拿来沈溪推辞功劳的奏本也无济于事,有些话实在不知该从何开口。

    “那你便继续执迷不悟,老夫这就进宫面圣,我倒要看看陛下是否跟你一样……就算是为成全沈溪小儿,你们也不能如此,这是要害了他的前程啊!”

    谢迁叹息一声,往皇宫而去。

    ***********

    ps:天子继续调养身体,过两天开始爆发,求月票支持!

    另外,2017年4月1日~4月7日期间,本书将在qq阅读客户端户端限时免费7天时间,一点小福利,也算回报一下这么多年来众多书迷对天子的主持,喜欢天子的朋友可以下载客户端看起来~

第1312章 分娩() 
回到家中的沈溪,并未因为谢迁拂了他的首功而心生怨恨,也没有因为刘大夏要为他表首功而对刘大夏感激涕零。

    谢迁和刘大夏的出发点截然不同。从本心而言,沈溪更为感谢谢迁,不管怎么说,谢迁让他辞首功的出发点,是为了缓和他跟文官集团的矛盾,想让他春风化雨般地融入文官集团,方便日后升迁。

    而刘大夏为他表功,却不是为了彰显他的功劳,只是为了满足武将集团的心愿,彰显朝廷的公平正义。

    说白了,在这件事上,谢迁和刘大夏并不会显得谁比谁更高尚。

    刘大夏看似好人,为他表功,让朝廷肯定他首功大臣的身份,但此举无疑会遭致更多的非议。武将集团倒是是满意了,可文官集团却会将他归为“异己”行列。

    沈溪来到这个所谓的大明“弘治中兴”的“盛世”,才发现大明承平已久,普通百姓生活虽然还过得去,没有出现饿殍遍野的情况,但照样有吃不饱饭的穷人,对此寒门出生的沈溪有着深切的体会。

    朝廷官员乃至许多青史留名的名臣思想食古不化,因循守旧,一切都按照排资论辈来安排职务。身在官场,沈溪只能随波逐流,适应这一套操蛋的原则。

    千百年来儒家思想的束缚,不是沈溪一朝一夕能改变。如果刘大夏继续为他表功,等于是将他彻底推向文官的对立面,短时间内休想奉调回京。

    除非将来谢迁能独掌大权,亦或者刘健、李东阳等人在朝中的势力衰退,否则即便有朱厚照支持,沈溪在朝中也难以立足。

    腊月十四,原本这只是平常的一天。

    但这天子时刚过不久,谢恒奴突然在睡梦中感觉腹部一阵剧痛,失声惨呼起来。

    沈溪在林黛房间的睡榻上被人叫醒,匆忙起身,穿好衣物后到谢恒奴房间详细看过小娇妻的情况,终于确定谢恒奴不是因为腹中的胎儿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要分娩了。

    虽然家里早有准备,但因时间发生在凌晨,很多事情预备得不那么充分,沈家上下乱成一团。

    周氏那边最关心自己能否再添一个孙子,但这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