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8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溪想了想,第一批的首级,那是跟火绫所部一战所得;第二批首级,是用“马雷”战术,以及云柳、熙儿带居庸关援军抵达土木堡之役中所得。虽然云柳那一战所得首级数量不多,但也斩获首级过百,还有部分未能运到城中。

    对于土木堡之战来说,其实前两战只是开胃菜,真正的血战发生在亦思马因所部抵达土木堡,对土木堡发动的试探性作战以及此后两场倾巢之战上。

    沈溪肯定地回答:“后面……应该还有一些!”

    萧敬听沈溪说还有“一些”,以为不多了,心里终于轻松许多,虽然他早就料到今天的差事不好当,但想到仪式到现在差不多快要结束了,也就泰然处之,准备收尾工作。

    ……

    ……

    皇宫,文渊阁。

    当内阁三位辅政大学士得知弘治皇帝要亲自前往午门参加献俘仪式时,朱祐樘已经乘坐銮驾往午门而去,首辅刘健甚至提前没有得到任何风声。

    刘健带着几分羞恼,奉诏与李东阳、谢迁二人,同往午门参加观礼,同时出席此次观礼仪式的还有在京所有正四品以上官员,基本六部九卿的一把手二把手都到齐了,只是其中没见到马文升、张懋等人,因为这些人已经赶到正阳门监督进城仪式正常进行。

    除了官员外,各藩属国驻京使节也悉数到齐。

    大明京城连续的宵禁以及失败的噩耗,让各国对大明的军事实力产生了一定的怀疑,此番受邀参加,正好一窥究竟。

    等谢迁赶到午门,阵仗已经列了起来,这里本来就是皇宫用来观礼之所,皇帝升銮之后,所有大臣分立两边,这次皇帝没有给大臣们准备座位,所有官员都只能站着参加这次献俘仪式。

    反倒是各国使节受到优待,在朝臣的队列后面安排了座位,可以优哉游哉地观看仪式进行。

    刘健上去跟皇帝奏禀事情,主要是对朱佑樘突然举行这样一场献俘仪式提出异议,至于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则立在观礼台之下,等候献俘仪式开始。

    李东阳皱着眉头,小声询问谢迁:“于乔,陛下突然举行献俘之礼,你可有提前收到风声?”

    谢迁心想,连你李大学士都没听说,我上哪儿听说去?

    “未曾。”谢迁摇头道。

    李东阳又打量观礼台一眼,朱祐樘此时已与刘健交谈完毕,即便是作为文臣之首,刘健也没能留在观礼台上,步履蹒跚下来,李东阳想上去问两句情由,但见刘健脸色漆黑,他也就不自讨没趣了。

    不多时,太子朱厚照过来,这次太子的位置不在台下,而是在台上皇帝宝座旁设置的座位上。

    朱厚照少有地穿上隆重的衮冕礼服,衮服用九章纹,冕为九旒,旒用九玉,袖子上绣有火、华虫、宗彝图案,两肩则绣着日、月、龙图案,后背则是星辰、山等图案,此时的朱厚照,气质洒脱,面相威严,像模像样,怎么看都是一个合格的储君。

    献俘仪式正式开始,先是大明官兵进城。

    但官兵并不会直接开到午门,因为朱祐樘怕沈溪这些手下造反,身为皇帝决不会轻易犯险,所以沈溪所部进京城后,马上会被兵部调配到九城不同城防衙门,等于即时将这路兵马解散,归京营统调。

    至于战俘,也会交由御林军押解,战俘会一律送到大明门到午门间,为了防止战俘闹事,御林军士兵是每二人负责押送一名俘虏。

    朱祐樘刚开始以为最多只有几百名俘虏,所以他调遣的御林军不多,就在他跟太子说话指点该如何应对此等场面时,传令兵已将战俘的具体数字报了上来,朱祐樘听了有些诧异,站起身问道:“鞑靼战俘数量,可有清点清楚?”

    这种问题,一个小小的传令兵可不敢打包票作答,刘健作为首辅大臣,登上观礼台,行礼道:“陛下,还是等战俘都到齐之后,再行决断!”

    朱祐樘看了刘健一眼,这次献俘仪式之所以会举行,主要针对的便是刘健等权臣,目的是震慑朝纲,同时让藩属国对大明保持信心。现在战俘数量比预期的多,对他这个皇帝来说是大好事。

    朱祐樘一摆手,道:“将战俘押解到朕面前!”

    朱祐樘刚回到座位上,朱厚照便忍不住称赞起来:“父皇,儿臣早就说过,沈先生很有本事,他以前教给儿臣兵法谋略知识,儿臣在这次跟鞑子一战中,活学活用,每次都很有效果!”

    朱祐樘对儿子的逞能没过多评价,没过多久,战俘已在御林军官兵的押解下,往午门而来。

第1294章 这只是小数目() 
朝中大臣、勋贵以及藩属国使节组成的观礼人群,开始发出巨大的声响,他们望着远处走过来的庞大队伍,都在眺望。

    对于战俘的数量,他们不太能确定,大明对外交战,就算是去打软柿子一样的哈密人,也没俘虏这么多人回来,如果把那一战擒获的哈密普通牧民男女老幼都算上,数量才大致相当。

    朱厚照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指着远处走过来的庞大队伍,欢喜地说道:“父皇,人来了,您看!”

    朱祐樘此时依然处变不惊,端坐不动……其实他不站起身来,主要是因为体力不支!朱厚照却在旁边抓耳挠腮,兴奋不已。

    但见一众俘虏分别被押送到午门两侧,被迫下跪,人数因为太过庞大,队伍显得异常的嘈杂和混乱。

    刘健赶紧上前奏禀:“陛下,此地所献俘虏人数实在太多,为免生不测,陛下应即刻中止仪式,起驾回宫!”

    太子朱厚照不满地质问道:“刘少傅,您怕什么?这些都是我大明军队俘虏的鞑子,他们从土木堡、居庸关风餐露宿而来,又累又饿,现在又手无寸铁,午门内外又有数千将士守护,他们还能做出什么危害父皇的举动吗?”

    “如今这盛况,真应该让所有京城百姓都来看看,这样也能提升一下大明百姓的忠君爱国之心!”

    朱祐樘虽然不喜欢别人恭维和谄媚,但儿子说的话,在他耳中还是很中听的,别的不说,就说儿子提到的事情,都是他之前脑子里正在想的。

    朱祐樘暗道:“始终只有皇儿,才真正与我心系一处啊!”

    刘健失望地退下,礼部侍郎刘机上前禀奏:“陛下,城外献俘之贼寇,皆已陈列宫门之前,请陛下论处!”

    俘虏被押解到京城,按照之前大明对于鞑靼俘虏的措施,要么是发配为奴,要么是直接斩首……主要是鞑靼人脾气都很倔强,没有大明百姓被俘即失去反抗意识的温驯,这些人很难驾驭,留着只能是白白浪费粮食。

    朱祐樘原本准备直接下旨将所有战俘就地处决,但随即他便想到,要为儿子奠定一个盛世的基础,自然不能以武力来解决问题。

    现如今鞑靼新败,弘治皇帝希望自己和儿子能用“皇恩浩荡”,让四海来朝,此时以杀戮方式来解决俘虏问题,显然非最佳选择。

    朱祐樘突然看向朱厚照,用考校的口吻问道:“太子,你认为,该如何处置这些俘虏呢?”

    朱厚照小眼睛眨了眨,差点儿就要说出个“杀”字,但转念一想,杀了这些手无寸铁之人,岂不是显得我很没本事?

    那还不如把他们都释放掉,再去跟他们好好地拼杀一次,彻底把他们打服!正要开口,朱厚照又觉得有哪里不对……既然我大明军队都已经将人俘虏回来了,为什么还要放回去,让他们继续为非作歹?那不是很傻?

    “儿臣……儿臣以为……”

    朱厚照正支支吾吾,忽然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这些俘虏,当交由驻边守军处置为好!”

    朱祐樘高兴地点了点头,道:“太子所言,正合朕的心意。来人,传旨下去,今日午门献上的鞑靼俘虏,先行关押,等三边总督刘尚书回京后再行处置!”

    原本的规矩,谁抓回来的俘虏交给谁处置,但现在西北兵马大权落在刘大夏手上,朱祐樘为了平衡朝中权力,准备全力收拢刘大夏作为自己心腹之臣。

    将俘虏押解下去后,献俘仪式暂告一段落,后续是运火炮进城,皇帝可不屑于去看这些破铜烂铁。

    趁着午门前清静下来,刘健再次上前奏请:“陛下龙体违和,当早些回宫歇息才是!”

    原本朱祐樘真有回乾清宫休息的打算,但听到刘健的话之后,他感觉有些腻味,反而想强撑着身体在外面多待一会儿,当下摆手道:

    “沈卿家带着兵马出居庸关,只是走了一二百里路,行军拖沓,朝中对他多有非议,可当他领兵归来之时,斩获颇丰。单是俘虏就有两千六百之数,现在朕想看看他收获了多少首级!”

    李东阳奏禀道:“陛下,首级之数,可由礼部和兵部进行清点之后,再行上奏!”

    朱祐樘一抬手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朕想亲自看看,免得有人杀良冒功,欺瞒朝廷,朕也想看看沈卿家到底是怎样的人!”

    弘治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刘健和李东阳自然无法说什么,只能退下去静候,心中却有种不详的预感在滋生。

    ……

    ……

    果然,还没过多久,第一批和第二批的首级就已经运抵大明门内,当朱祐樘听到两批首级加起来的数量已有六千七百时,再也坐不住了。

    朱祐樘畅快地大笑:“沈卿家在土木堡内连续激战下来,俘虏加上夷狄人头已远超其官兵数量,如此功劳,乃我大明开国以来鲜有!”

    谢迁在旁边嘀咕:“什么鲜有,根本是没有!沈溪小儿一共才带了六千兵马出击,结果俘虏加上杀死鞑靼人已然有九千三百,这数字说给谁听,那都是绝对的泼天大功,应该铭记史册!”

    等两批首级运送到午门前时,在场大臣以及各藩属国使节看到后不由作呕,毕竟一颗颗首级,面目狰狞,看上去就让人恶心,加上时间久了,虽然是冬天没有腐烂,但依然发出一股恶臭,让人无法忍受。

    但弘治皇帝还是让人上去查验,倒是没有清点,因为从大致的数量便可以判断出来,下面应该没有虚报战功,差也只是细微的数目。

    等礼部和兵部的人查验完确定都是鞑靼人的人头后,朱祐樘笑着问道:“还有吗?”

    负责押送首级过来的京营将领朱烈,这会儿情绪激动,单膝跪地奏禀:“回陛下,还有几批,正在运送之中!”

    “很好,很好!”

    朱祐樘对最后几批已经没有多少期待了,心想,有这些人头已经差不多了,他的心态跟守在正阳门的萧敬的心态大致相当。

    便在此时,传令兵已经飞奔而来,口中高喊道:“第三批鞑子首级,共一千〇二十六之数,运送进城!”

    朱祐樘笑着说道:“这第三批,还有一千之数,加起之前的人头和俘虏已经上万了!沈卿家也不知如何做到的,殊为不易,不易啊!”

    刘健脸色不善,突然发问:“既然都是首级,为何要分批次进城?莫不是这些首级,还有何讲究不成?”

    朱烈不明就里,抬起头来想回答,但见朱祐樘正在看着自己,他又不敢说话了。

    朱祐樘摆摆手道:“这位将军,刘少傅问你话,你只管回答就是!”

    朱烈憨厚地回道:“回皇上的话,城外的首级……数量实在太多,弟兄们商量了一下,最好分批次运送进城,这样每一批首级有多少,容易统计出来。”

    “这前三批,还都是小数目,容易计算,后面还有大批的首级,可是……车辆太少,不怎么好运送,要一点一点地送来!”

第1295章 筑京观() 
午门之前。

    朱烈面对朱佑樘,就差把自己的心窝子掏出来给皇帝看了,这位八辈子都没机会面见天颜的微末将领,从未想过有机会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自己的风采。

    抱着这种心态,朱烈说话别说是口出狂言了,就算是中规中矩地讲,他还担心自己讲错了。

    朱祐樘指了指远处堆放鞑靼人首级的车辆,诧异地问道:“这……这些还都是小数目?

    朱烈想了想,相比于城外那堆积如小山一样的首级,这些的确不算太多,赶紧行礼道:“回陛下,是这样的!末将不敢在陛下面前说谎!”

    李东阳在旁边笑着问道:“不知这位将军如何称呼?”

    朱烈毕恭毕敬地回答道:“末将姓朱,名……名叫朱烈!不知道这位上官是朝中哪位大人?”

    因为朱烈从未有过面圣的经验,以至于他说话都带着一股土气,少了朝臣那种温文尔雅照本宣科式的规范,朱祐樘一摆手,道:“暂且先不问了,诸位臣僚都先各回各位,静待御林军将贼寇首级运来便是!”

    李东阳本还想替刘健质问朱烈,但听了皇帝的话,心头也有些恼火,在他看来,沈溪麾下这些将领太过无耻,连说谎都不打草稿。

    返回车队旁,朱烈等候下一批首级到来。虽然他嘴笨,但胆子奇大,要是让刘序来面圣准会被吓得战战兢兢魂不守舍,这次朱烈也是代表整支勤王兵马向皇帝呈报事宜。

    李东阳低声问谢迁:“于乔,你信那朱烈的鬼话?”

    谢迁眯着眼反问:“宾之此话,让我如何回你?我倒是不想相信,可始终……那是沈溪小儿带出来的兵将,宾之以为呢?”

    李东阳有些气结,他本以为谢迁会站在内阁的立场上想问题,却未料谢迁在这种问题上推搪,居然偏帮沈溪的人说话。

    正交谈间,外面第三批一千多头颅运送到午门前面。

    礼部和兵部的官员又赶紧上去做简单的查验及清点工作,皇帝见又是几辆载着首级的马车过来,心头很是高兴,自打他登基以来,少有机会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献俘仪式……如今当着文武百官以及各藩属国使节的面,亲眼见证大明将士的赫赫武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

    朱祐樘兴奋不已,周身气血翻涌,忍不住又剧烈咳嗽了几声,刘健赶忙上前奉劝:“陛下当早些回宫!”

    朱祐樘有些不耐烦了,怎么老劝朕回宫?就没其他意见了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