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8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皇后获悉消息,劝朱厚照不要“鲁莽行事”,应对朝中大臣报以信任的态度,熊孩子的第一想法就是:

    “真他娘的扯淡,父皇的江山应该由我来继承,刘少傅主动跳出来争权算几个意思?不行不行,大权岂能旁落?我要带兵打仗……鞑靼人打哪座城门,我就去哪座,看谁敢阻拦我,不管怎么样我也要披甲上阵,一展威风!”

    朱厚照假意听从张皇后的劝告,返回撷芳殿,然后寻找了个机会溜出宫门,带着张苑、马九等人,去京城九门巡查。

    十一月三日下午,朱厚照正在崇文门溜达,恰逢鞑靼兵马袭扰该门,鞑子架桥突破崇文门外护城河后,快速推进到崇文门城下,朱厚照此时距离鞑靼人不到百步,他不但没退缩,还拿起弓箭,对着城下的鞑靼人设计。

    可惜熊孩子的箭术处于“幼儿”级别,箭矢压根儿就没射出去,倒是城下远处鞑靼铁骑疾驰而过,一阵箭雨飞速而来,朱厚照眼睁睁看着身边两名府军前卫的护卫中箭倒下。

    张苑赶紧喊道:“殿下小心!”

    张苑原本想扮演一个忠臣的角色,但他却忍不住整个身子都缩进城垛下面,完全忘记保护朱厚照的安全才是第一要务。

    城外号角声连续响起,城头这边则大鼓齐鸣,双方士兵的喊杀声响彻大地。

    朱厚照虽身处险地,却面不改色,精神出奇地亢奋。朱厚照大喊道:“杀……杀死这些狗鞑子,本宫重重有赏,给我杀!”

    朱厚照挥舞拳头,不断鼓舞士兵推倒鞑子搭在城墙上的梯子,或者是向城下投掷巨石以及发射床弩。

    周边将士见太子都未退缩,自然没有缩卵的道理,即便鞑靼步兵几次杀上城头,但终归还是将鞑靼人赶了下去。

    激战两个时辰后,鞑靼人丢下一百多具尸体撤离战场,朱厚照精疲力尽地坐在城头石阶上,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将士们无不佩服,都没想到身娇体贵的太子,会跟他们并肩作战,虽然熊孩子只是大喊大叫,没做什么实事。

    张苑之前一直躲着,这会儿才出来,关切地前去搀扶朱厚照,问道:“太子殿下,您没事吧?快下城歇息……”

    朱厚照拨开张苑的手,不耐烦地说:“本宫能有什么事?可怜那些牺牲的将士,永远未有休息的机会了,这城头刚刚经历过战斗的官兵,才应该好好休息,本宫现在要陪着他们,战斗到底。”

    “张公公,你现在就回皇宫,跟我父皇和母后说,如果他们不给我兵马出城杀敌,我便留在崇文门,即便城破也一步不退!”

    “好!”

    “太子了不起!”

    “太子真是英雄豪杰!”

    将士们大声叫好,虽然稍显突兀,但这马屁拍得正是时候,朱厚照初生牛犊,最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推崇,一时间眉飞色舞,他站了起来,豪气干云地向将士们挥手致意,再次赢得一阵欢呼。

    张苑哭丧着脸,他在朱厚照身边服侍,但凡小主子缺个手指头,他的命就保不住了,这会儿他还不得不听从朱厚照的命令前往皇宫,向皇帝、皇后奏禀朱厚照所做之事……虽然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机会见到天子。

    朱厚照在崇文门涉险的消息,很快传回宫闱,但先知道的不是朱祐樘夫妇,而是总理军务衙门的大臣们。

    刘健听闻此事,霍然站起,恼怒地问道:“太子几时往崇文门去的,为何之前不见任何奏报?”

    前来禀报的府军前卫的校尉神色惶恐地回道:“回刘少傅,太子午时抵达的崇文门,人刚到,鞑子便发起攻城,激战两个时辰方才退去……太子身先士卒,一直站在城头,对前线官兵激励甚大!”

    李东阳用手理着胡子,道:“以鞑子多路出击看,狄夷兵马充足,恐已过十万之数,这个仗不好打啊!”

    刘健原本还在质问太子亲身涉险之事,听到这里他望了李东阳一眼,问道:“宾之如何得出这个数字?”

    李东阳微微摇头,不想说明,谢迁眯着眼瞅了李东阳一下,却没吱声。

    熊绣感觉自己被忽略了,主动起身问道:“陛下可知晓太子犯险?”

    府军前卫的校尉摇了摇头,意思是还未及往乾清宫奏禀,刘健蹙眉道:“于乔,你且去崇文门,将太子请回宫来。宾之,你去督促户部,征调钱粮与阵亡将士家属,务必安抚好一线官兵!”

    李东阳自然没问题,谢迁却摇头苦笑:“刘少傅认为太子会轻易回东宫?”

    刘健厉声道:“回不回东宫我不管,但太子必须要回皇城……难道你想让太子留在城头涉险?”

    李东阳帮谢迁说话:“刘少傅,城头始终需要有能担当之人居中调度!”

    刘健板起脸,冷言冷语:“于乔身为兵部尚书,这时候难道不应该勇敢地挑起担子来?”

    谢迁满脸通红,差点儿就要跟刘健闹翻,虽然内阁中,谢迁地位不及刘健,但他的脾气可不小。但谢迁终于还是忍了下来,他压抑火气,争辩道:“我身为文臣,从未曾着戎装,如今让我上城头调遣兵马,谁人肯服?”

    熊绣道:“刘少傅,还是让下官前去督战吧!”

    刘健摇头:“汝明代兵部事,大小事项均要经出你手,岂能擅离岗位?于乔前去安抚将士,临场调度,再合适不过!此事便如此决定,他人不得有异议。”

    谢迁别提有多恼怒了,心想:“报复,这分明是**裸的报复!以前我在圣上面前抢了你和宾之的风头,有人甚至拿我与你这个首辅做对比,你便心生怨恨,今日趁机打击报复,让我上城头‘****’,分明是想推我去送死!”

    谢迁还想说什么,却被李东阳劝阻,熊绣原本想说话,但他被刘健等人强推到高位上,如今自身难保,更谈何相助他人?

    谢迁气呼呼离宫,往崇文门而去,他前脚刚出宫门,便从侍卫口中听闻东宫常侍太监张苑从东华门进宫,他本想前去阻止,但略一琢磨:

    “太子涉险之事,若陛下不知,那是对圣上的欺瞒……即便陛下不能理政,太子安危总是要顾忌的吧?别等京城尚未被攻破,先送掉一个太子,那可就呜呼哀哉了!”

    谢迁有如此想法,也有要跟刘健赌气的意思,“你刘少傅不是想遮掩隐瞒吗?现在就看你能否拦得住这风声……京城危如累卵,要遭殃又不是我一个人,我急个甚?”

第1224章 死也不得安宁() 
紫禁城,乾清宫,寝殿。

    弘治皇帝大病数月,如今终于有好转的迹象。

    这天朱佑樘甚至已经能自己用手撑着坐起来,虽然看上去整个人还是非常憔悴,但脸上总算是有了一丝血色,当他稳稳地坐着,举手投足强而有力,张皇后已是喜极而泣,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也不由抹起了眼泪。

    “宋太医,多谢你,朕感觉好了许多!”朱祐樘看着龙榻旁一位五十上下的老者,连声称谢。

    进宫不久的老太医“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不敢说话,只顾磕头,朱祐樘微笑着摆了摆手:

    “宋太医请平身,朕的身体,多亏有你调理,还有萧公公为朕打理一切,方见好转。”

    萧敬泪流满面,却笑逐颜开道:“陛下,终归还是宋太医医术精湛,他给陛下您用了几次针,陛下龙体终于有了明显的起色,若之后再多用几次……陛下必然能完全康复!”

    朱祐樘笑道:“那也是萧公公用心,能为朕从民间找到医术如此高明的良医。萧公公,替朕好好赏赐宋太医,以后太医院就交给宋太医打理,朕从未想到,自己的病还有好转的一天,本以为都要去九泉下见列祖列宗了!”

    张皇后泣诉:“皇上,您别说这种话,若是您有个三长两短,臣妾孤儿寡妇该倚靠谁啊?”

    朱祐樘笑着安慰道:“这不是还有几位阁老,以及马尚书他们么?他们可都是大明忠臣!”

    这话说出来,张皇后感觉有些刺耳,但弘治皇帝身体刚见好转,她不便说什么,只能无声地抹起眼泪。

    朱佑樘在床上躺了几个月,想下地走走,萧敬刚送宋太医出宫门,回来看到朱祐樘坐到了床边,吓得他脸色发白,赶紧上前劝阻道:“陛下,您龙体尚未痊愈,还是多休息,外面……不是有刘少傅他们吗?”

    朱祐樘叹道:“朕病了好些日子,如今战事紧急,这病却愈发严重,朕着实担忧,萧公公……你给朕说说,那鞑靼人,如今可是被击退?宣府和张家口堡……已克复了吧?”

    萧敬看了张皇后一眼,随即低下头沉默不语,有些话实在不好出口,他怕据实而言会伤害到朱祐樘,这也是他跟张皇后的一致看法。

    萧张皇后赶紧和稀泥:“皇上,您还是休息吧,这些事情自然由朝臣负责!”

    “萧公公,朕问你话呢!”朱祐樘脸上涌现些许恼怒,喝问,“朕在病榻上这些日子,总是思忖边关战事,之前紫荆关遭遇鞑靼兵马突袭,朕安排太子监国,如今太子可在文华殿?朕想见见他!”

    这下萧敬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抬起头来,用求助的目光望向张皇后,因为之前弘治皇帝的一些旨意,根本就不是出自皇帝本人之口,而是来自于张皇后的懿旨。

    张皇后一脸为难,道:“陛下,皇儿他……往崇文门城头巡察去了!”

    “什么!?”

    朱祐樘这一惊不老小,身体抖个不停,也不知道是因为病情反复还是因为怒不可遏,他恼怒地喝问,“皇儿何以会上城头?谁允许他出宫的?皇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皇后知道瞒不下去了,这才一边擦拭眼泪,一边把安排太子出来监国理政主持大局,顺带让太子见见世面的事情说了。

    当张皇后泣不成声时,萧敬在旁边做出解释和补充,朱祐樘越听脸色越沉,最后他一拍床榻,道:

    “胡闹!皇儿才几岁,如此国难之际,他怎有本事当得起军国大事?他明白的不过是些浅薄的道理……对了,你们说之前他有曾进过军务策?快,拿来给朕看看!”

    朱祐樘总是不自觉看低儿子,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欣赏而让儿子变得骄纵。不过,他一边骂儿子不争气,心里却隐隐有期待,大多数时候都口不对心,这是一种典型的望子成龙的家长心态。

    萧敬很快把之前几名大臣以及太子进献的军务策呈递朱祐樘面前。

    朱祐樘看过后,猛烈咳嗽几声,连问“这真是皇儿写的”,神色多有不信,显然朱厚照所写军务策论质量比起熊绣和谢迁所写要高明许多,朱祐樘执掌国政十多年,当然能看出哪个水准比较高。

    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朱祐樘脸上满是宽慰之色,笑着说:“朕本以为皇儿只是胡闹,如此看来,他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只要刘少傅等人尽心辅佐,即便朕不在了,他也能成为一代明君!”

    听弘治皇帝如此说,张皇后原本带着欣喜的脸上,笼上了一层阴霾。她虽未出言点破,但情绪的变化还是很容易被朱祐樘掌握。朱祐樘道:“皇后,你可是担心太子?朕这就让人把他叫回宫来,即便国难当头,他身为太子也不用事必躬亲,不是还有刘少傅他们吗?”

    张皇后抹着眼泪,道:“皇上,臣妾担心的就是刘少傅他们啊……您不知,皇儿主政这些日子,刘少傅等人阳奉阴违,不但不用心辅佐和教导皇儿,反而将皇儿监国的权力架空,自己成立了个什么总理军务衙门,皇儿跟他们征调兵马,也无人肯应,刚传来消息,皇儿在崇文门遇到鞑子攻城,弓箭几乎是擦着皇儿的头皮飞过去的!”

    “什么!?”

    朱祐樘之前脸上还满是欣然之色,听到这话后,脸上登时又是一片阴霾。

    朱祐樘咳嗽几声,示意萧敬扶他下地,张皇后赶紧也上前搀扶,朱祐樘站起身来才意识到自己并未想好要做什么,当下勉强徘徊两步,感慨地说:

    “卧榻日久,朕的腿脚也不灵便了……皇后,你也别责怪刘少傅他们,大臣们或许是一心为国,担心太子瞎胡闹,才会如此作为。不过,太子上城头这事,始终有失体统,就没多安排人手去保护太子?”

    萧敬道:“皇上,如今府军前卫和锦衣卫上百护卫,随时保护在太子身边。之前老奴派人请太子回宫,但太子却怎么都不肯回来,说是要代陛下镇守城门,鼓舞三军士气!”

    萧敬转达的话,未必是朱厚照所言,即便朱厚照真这么说过萧敬也未亲耳听过,这番说辞是想让皇帝知道太子既有能力又有担当,而且还有孝心和有勇气,属于为皇帝父子唱赞歌。

    果然,朱祐樘听到此话,脸上显现宽慰之色,道:“皇儿真的长大了,朕之前还一直误会他,他的魄力……连朕都自问不及。但他始终是国之储君,不能有任何意外,哪怕是换朕这把老骨头去城头,也不能让皇儿冒险!”

    张皇后轻唤一声,道:“皇上!”

    朱祐樘略微沉思,道:“这样吧,朕要见刘少傅等阁臣,还有马尚书、熊侍郎、张老公爷……以及寿宁侯。也罢,朕亲自去一趟文渊阁,准备移銮!”

    萧敬赶紧劝阻:“陛下,您龙体尚未痊愈,还是让几位大臣到乾清宫来见您更为妥当。之前宋太医曾有嘱托,您的病有中风之兆,不可轻易出内帷,老奴这就去传见,也多用不了多少时间!”

    朱祐樘有些苦恼:“朕正当盛年,如何却有了这疲弱不堪的身子?萧公公快些去吧,皇后,与朕先在寝榻上坐一会儿!”

    张皇后跟丈夫一起坐下,感觉夫妻关系有些疏远,她诞下小公主后,朱祐樘一直生病,夫妻间不仅没有鱼水之欢,连起码的相敬如宾都没有,张皇后心有怨怼,但她不会轻易表现出来。

    张皇后本想把小公主抱过来给丈夫看看,毕竟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朱祐樘一共只见过两面,但见到丈夫的精神状况不是很好,也就作罢。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内阁三名大学士,外加兵部侍郎熊绣抵达乾清宫,至于张懋和张鹤龄等人尚在传召,马文升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