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6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排一个自己人在这样的要职上被人怀疑,还不如安排个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傻子?如此就算日后出了什么事,把这傻子推出去,蒋舜也不会受到牵连?

    沈溪心想:“蒋舜做事果然有一套,把程风惟推出来的确是上上之策,就是你蒋舜没想到,你出了事刚掉进我这个猎人挖好的陷阱里,你指望出来顶缸的程风惟就跟着你一起往坑里跳。”

    程风惟正要离开中军大帐,沈溪突然大喝一声:“站住!”

    程风惟转过身来,怒视沈溪,问道:“怎么,有事吗?”

    “废话!”

    旁边荆越早就不忿了,这会儿斥责道,“督抚大人的大帐也是你随便进出的?”

    “笑话,这个什么督抚的大帐怎么了,就连县衙和府衙我都经常出入,谁敢拦我!”

    程风惟没多少见识,只当沈溪这个少年郎就算官再大也最多跟他的偶像蒋舜平起平坐。

    沈溪突然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遇到这种浑人,真是有力使不上,不管说什么都胡搅蛮缠,你要是威胁他他就跟你拼命。再者说了,杀一个被人愚弄的傻子,值得么?

    傻不是罪,更不至于因此被砍头。

    沈溪道:“程县丞既然来了,请先留在营中,等天明后再行离去。蒋知县,你以为如何?”

    沈溪故意不问程风惟的意思,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留不住这浑人的,反倒是蒋舜能把人留下,谁叫程风惟崇拜的只有蒋舜一个?

    沈溪面色阴冷,手上捏着茶杯,好像是在暗示,你要是不同意,我就摔杯为号,那刀斧手进来,你和程风惟一个都别想跑。

    光是程风惟带兵擅闯督抚大营这条就能定个死罪,你若是包庇他照样会被先斩后奏。

    蒋舜心念电转:“我现在放程风惟走,他铁定走不出大营,反倒会让这少年督抚乱来,他在广州府和惠州府杀的官不少,到现在还能安坐督抚宝座,朝中必然有人保他,我一个小小的知县死了也是白死。”

    “不若让程风惟留下来陪我,就算天明再走,只要少年督抚手头没证据,还是不能奈我何。”

    蒋舜当即点头:“既然督抚大人让程县丞留下,便留下来吧,你与本官同睡一个帐篷便是!”这里他留了一个心眼,如果第二天早晨沈溪真的要杀他,有程风惟这个浑人在,至少能帮他挡一挡,甚至以程风惟的悍勇,可护送他平安出军营。

    蒋舜当程风惟是个可以随时顶缸的傻子,但他同时看重程风惟拳脚兵刃功夫了得,这便是他重用程风惟的根本原因所在。

    有程风惟这个忠心不二的人在身边,蒋舜心安许多,不至于担心沈溪将他暗杀后,赖在盗匪头上。

第九五三章 难得糊涂() 
三更末,沈溪已将城外驻扎的兵马悉数调进城内,第一时间将城内各处防务接管。如此一来,就算军中哗变,城门也在沈溪麾下官兵控制中,城外匪寇别想踏进城池一步。

    “大人,突然接管城防,城中守军多有怨怼,南北两道城门均有冲突,有人说大人将蒋知县杀了,军中流言四起……”

    随着城内各处消息传来,沈溪心头带着几分谨慎,现在要保证的是城中的安稳,杜绝哗变产生。

    而要令军心安稳,沈溪觉得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给城中守军将士发钱。

    沈溪道:“传令下去,明日午时城中所有官兵,每人发四百文伙食补助费,二百文车马补助费,本官会亲自主持犒赏事宜,城中原本守军官兵也在此列。”

    荆越吃惊地问道:“督抚大人,这不对啊,仗还没开打怎么就先发犒赏,似乎不合规矩啊?”

    “先发犒赏并非无先例可循,军中上下一视同仁,如果六百文钱带在身上不便,可以折换为六钱碎银,或者同等价值的米粮和绢布。”沈溪道。

    这下连荆越也在眨巴眼。

    对于副千户来说,六钱银子不多,可按照以往规矩,士兵手里的钱长官克扣一成,那每个人他都能克扣六十文,合起来非常可观,但他瞧了沈溪一眼,知道沈溪绝不会给他上下其手的机会,既然是补助并非饷银,那他能领到的也就跟普通士兵一样。

    六百文钱,对普通士兵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对荆越这样从五品的副千户来说就少了些诱惑力。

    等沈溪指派亲卫去传达命令,荆越道:“大人,能否给加点儿?您看弟兄们都想多拿点儿犒赏回去,养家糊口……”

    沈溪眯着眼打量荆越:“老荆,做人要知足,这六钱银子并非本官必须要发的,为的是稳定城中军心民心。将士既然想以犒赏养家过上好日子,那就在战场上见真章,多杀敌,犒赏自然就会到手。”

    荆越有些羞惭地说道:“沈大人,末将并非不识好歹,只是身在其位,不得不替军中将士说句话罢了。”

    这话说得漂亮,但不过是老兵油子的心态,就算荆越看起来满脸正气,还依然被这个时代浊气浸染,贪小便宜怕死……等等。

    如今三军上下,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建功立业的目标,才临时拼凑在一起,现在看来是上下齐心,真遇到事,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

    ……

    是夜沈溪麾下完成城中南北两道城门以及城墙各段的换防,黎明时分,城中已是一片流言蜚语。

    很多人都在传,说刚来的督抚已将蒋知县杀死,这是督抚想邀功,准备在城中肃清反对力量,有的说是督抚跟匪寇秘密定下约定,杀一些无足轻重的贼人请功,最后会放过那些大贼……

    谣言有鼻子有眼,但沈溪并未第一时间对谣言作出解释。谣言止于智者,沈溪准备直接带蒋舜和程风惟到南北城门走一趟,谣言自然就会平息。

    而在此之前,他从熙儿和派出去的斥候那里得知,蒋舜昨夜并无明显动作,似乎蒋舜在大军抵达澄海之前就已将隐患清除,如此也就是说,就算明知道蒋舜有问题,现在也找不到确切的证据来指证他。

    大半宿未睡,直到寅时开始,沈溪才补了三个时辰的觉。

    翌日出城剿匪,沈溪心中已有定策,要把蒋舜带上,留程风惟这个县丞守城,这也是防止他带兵出城后被蒋舜从背后捅一刀。

    中午犒赏,每人六钱银子,沈溪亲率兵马有三千人,加上城中守军,合起来有四千五百之数,那就需要两千七百两银子,这对沈溪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了稳定人心,除了沈溪亲自露面,蒋舜也会与他同去。

    到午时,沈溪和蒋舜同时出现在澄海县北门前,城中一千多守军终于可以放下心结,把六钱银子领到手。

    接下来守军将化整为零,一部分分配进入卫所官军中,充当斥候和向导,其余则集中在东西两侧城墙下方的空坝,进行军事训练,一旦匪寇攻城,将作为预备队拉上去。总而言之,就是不让其碰具体的城防,以免出现意外。

    蒋舜陪沈溪绕城一圈,最后带着几分不满,抗议道:“沈大人,您应该看到了,下官可是非常配合你工作的,您不能随便冤枉好人哪!”

    沈溪笑道:“本官有冤枉好人吗?”

    由始至终,沈溪都没有说是蒋舜与匪寇勾连,现在他却自己主动提出来,其实是扇自己耳光。正是因为担心泄露,才会随时把事情挂在嘴上,找到机会就未自己开脱。可关键从他去送礼,就被沈溪归为重点怀疑对象,现在再辩解也是无济于事。

    犒赏分发下去,不但基层官兵欢欣鼓舞,县丞程风惟也很高兴。程风惟提着装满六百文钱的布袋,手里掂了掂,眉飞色舞地说道:“这位什么督抚,我老程先谢过了,不过你可不能对我们蒋知县有何不敬,否则我依然不会放过你!”

    “混账!”

    这次不是荆越开口骂,而是蒋舜斥责,“督抚大人乃是正三品的右副都御史,曾是太子之师,对督抚大人不敬那是要掉脑袋的,也就是督抚大人宽宏大量,才不跟你计较!”

    好话赖话都让他一个人说了,首先肯定沈溪的官很大,又替沈溪表态说不会追究程风惟的责任。

    沈溪不屑地瞥了蒋舜一眼:我追不追究他,关你什么事!?

    说话的时候,荆越走过来,递上一封信:“大人,这是潮州府衙刚发来的信函。”

    蒋舜有些惊讶,沈溪昨日刚进城,潮州府衙那边那么快就发信函来,这说明沈溪进澄海县城是属于计划中的一环,早已派人给府城那边送信通气。

    如此一来,不仅府衙对这边的情况一清二楚,潮州卫方面肯定也会闻风而动……这代表即便能将沈溪在澄海县境内的兵马控制住,也无法对沈溪这个三省督抚下手,因为“援军”随时可能开到。

    “沈大人,不是应该附近几个千户所的信先到么?”蒋舜试探地问道。

    沈溪打量着蒋舜,道:“各卫所不需来信,中午过后兵马就会陆续来到,至于潮州府方面,只是帮忙调度钱粮,估摸接下来一两日内补给车队便会抵达澄海。明天本官亲率兵马出城平息匪患,接待之事,就交由蒋知县负责。”

    蒋舜听说沈溪要走,心里松了口气,但他不敢掉以轻心,道:“沈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沈溪笑道:“蒋知县应该是误会本官的意思了,本官是想请蒋知县亲自带人前往府城迎接,确保钱粮物资安全。”

    蒋舜一听,马上板起脸:“沈大人,您这就过分了吧?本官身为澄海知县,一定要恪守本分,岂能轻易出城?平常倒也罢了,可如今澄海周边匪患不断,本官离去,若城中有失,谁担待得起,沈大人您吗?”

    沈溪看着拿着六钱银子喜不自胜的程风惟,呶了呶嘴道:“这不有程县丞么?”

    “他……”

    蒋舜险些脱口而出,这他娘的是个傻子,你宁可让一个傻子守城也要让我去迎接所谓的潮州府运钱粮队伍,也就是说你还在怀疑我,是吧?

    沈溪语气中带着不容拒绝的味道:“蒋知县务必遵命而行,很多时候本官并非不想大开杀戒,只是不愿意让境况变得更糟。无论蒋知县以前做过什么,只要就此罢手,本官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难得糊涂。”

    蒋舜一怔,默念:“难得糊涂?”

    沈溪说的这境界,跟“揣着明白装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郑板桥这词,在大明目前尚属首创,蒋舜闻所未闻,只是一听便觉得其中大有深意,再仔细琢磨后,更觉其中蕴藏的东西很多。

    最重要的一条,沈溪分明是告诉他,我不会计较你以前做了什么,我全当糊涂人做糊涂事,凑合着便应付过去了。

    蒋舜这会儿学聪明了,马上在沈溪面前表态:“沈大人,您也知晓澄海过去两年的困窘,很多事……其实是下官不得已而为之。”

    蒋舜这会儿开始为自己跟盗寇暗中勾连找理由,把这一切归咎于澄海被贼寇围困的困窘。

    “嗯,我知道了。”

    沈溪点了点头,算是接受蒋舜的说法。

    “沈大人难得糊涂,下官却是难得不糊涂,很多事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此番大人既然来了,就请为澄海这数万百姓做主,以后您有何吩咐,只管知会一声便好。”蒋舜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在沈溪面前表忠诚。

    沈溪心想:“先来硬的,再来软的,又来巴结这一套,所有花招用了个遍,你蒋舜只是当个澄海知县可真是屈才啊!”

    沈溪不动声色道:“既然蒋知县如此说,那本官就直言了。其实本官说是来剿匪,不如说是来赶匪,你说这些匪寇,不在别的地方作恶,偏偏到东南沿海之地兴风作浪,如果能驱逐他们离开,不在本官面前碍眼,那该多好?”

    “如此朝廷那边本官能交待,百姓也会感念本官的恩德,就连蒋知县的画,本官也能带去京城找人鉴定。唉!可惜啊,这些不开眼的贼人非要留在澄海和南澳山,若此番不能将其赶走,接下来只有兵戎相向了,本官发愁啊!”

    “本官在年前平匪中是取得一点成绩,得蒙陛下赏识并嘉奖,可小股贼寇跟眼前的大量贼军、倭寇始终无法相提并论。在剿匪之事上,本官有不明之处,还望蒋知县多多提点。”

    “那是自然!”

    蒋舜脸上浮现一抹得色,看向沈溪的眼神中多了几分不屑与玩味。

    沈溪暗自观察,微微点头,心说只要你配合我就对了,只要把匪寇给灭了,最后怎么样还不是我说了算?

第九五四章 太子饶命() 
京城,皇宫,撷芳殿后庑。

    靳贵刚给太子上完课,还没等他离开,人已被朱厚照拉住了,靳贵甚是奇怪。

    朱厚照好似有什么难言之隐,左后看了一眼,将靳贵带到没人的角落,神秘兮兮地道:“靳先生,沈先生最近有没有给你……那个武侠小说?我这边书籍被父皇没收了,现在手头一本都没了。”

    弘治皇帝在没收太子的闲书后,曾在经筵日讲中偶然提及此事,着令东宫讲官善加教导太子,不得在授课时讲述任何课堂外的事情。

    靳贵之前曾帮沈溪送过几次武侠小说给朱厚照,但他是懂得明哲保身之人,在这种风声鹤唳的时候,他既不愿意把沈溪供出来使得自己也被牵连进去,也不会再做此等事免得招惹祸端。

    靳贵道:“太子殿下,如今沈翰林远在东南,距离京城何止千里?就算有书信和……书籍往来,路途上也要走两三月。”

    朱厚照恼火地说道:“我知道远,如果近的话,我自己就偷偷溜出宫去找他了,哪里还用得着问你。”

    熊孩子将经常送书的靳贵当成“自己人”,情急之下他居然把心头所想说了出来,这可令靳贵着实吃了一惊……太子居然说要溜出宫去,这要是坐实了,他就算是“知情不报”,会担责。

    若太子在宫外有个三长两短,那他的性命可能都要搭进去。

    靳贵连忙劝谏:“太子切不可出宫门,这宫墙之外……凶险非常。”

    “我知道,如果我出了宫,指不定被谁卖了呢。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