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氏到堂屋看了看,直接进了沈明钧两口子的房间,看到床榻上凌乱的被褥,才回过头问道:“你兄长昨天下午出去后,彻夜未归,到现在依然没见到他人,可有到此处来?”

    “没……没来。”沈明钧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说这儿也是他的家,沈明文没事怎会上门来?

    李氏来回踱步:“出事了出事了,你大哥肯定是在外面出了岔子,快跟娘出去找找,你大哥是全家人的希望,切不可有何意外。”

    周氏听了心里不是个滋味儿,婆婆大清早直接跑小儿子家里来说大儿子的事情,分明是不把自己一家老小看在眼里。

    “娘,大伯他昨日说要去拜访同窗,现在时间还早,迟些时候就该回来了……娘何须担心?”周氏把床褥整理好,有些不以为然。

    李氏有些恼火地应道:“就算拜访同窗,这时候也该回来了,难道他不知课业重要,丝毫耽搁不得?原还想着成绩一公布就与他回村,现在躲起来不见人算是怎么回事?老幺,跟娘出去找。”

    沈明钧看了看周氏,周氏还来不及表态李氏已经冷冷哼了一声,当下只得赶紧应了,跟在李氏身后出了门。

    沈溪被外面敲门声吵醒,躲在门后往外看,待李氏带着沈明钧匆忙离开,他才揉着眼走出房门。

    “憨娃儿,时间还早,回去睡觉。别人的事情咱少管。”周氏晃眼看到沈溪,面色不善,迁怒般喝斥。

    沈明钧心想平日老娘都催着他早点儿起床,今天却一反常态,看来老娘因为茶肆被夺有气没处撒,只能找他发泄了。不过沈溪没有顶嘴,他知道在这个处处以孝道为先的时代,做儿媳妇的根本就不可能跟婆婆撒气抱怨,受了委屈就得忍着,早晚憋出病,宣泄出来对身体好。

    沈溪没把大伯沈明文的失踪当回事,心想大约是大伯在阁楼里被关久了,好不容易进趟城,想多一点自由空间就索性晚些回来,反正回去就要在阁楼里吃喝拉撒,李氏再惩罚他也不过是打他一顿戒尺。

    等沈溪下午放学回到家,才发觉气氛有些诡异,本该在药铺打理生意的周氏待在院子里,而沈明钧和李氏则在屋子里说着什么,像是出了什么事。

    “娘,大伯还没回来?”沈溪走上前询问。

    “嗯。”周氏微微点头,“你大伯可能是觉得考的不好,想找个地方清静一下。”

    这时候屋子里李氏怒不可遏的声音传来:“为娘辛辛苦苦打理这个家,让他在阁楼发奋读书,这一年下来他学业不但没有丝毫进步,反倒考了个二等,难道是想说为娘做的这些全是白费功夫?”

    李氏当着小儿子的面数落大儿子的不是,有点儿指桑骂槐的意思,但也许是李氏真的气昏了头。

    这年头秀才参加岁考,考二等算是中规中矩,对于声名没有多大影响,要说影响最大的还是停俸停米,虽然银子和米粮本就不多,加上各种克扣和折色,发到廪生手上的那点儿钱粮根本就不足以养妻活儿,但那也是一种无形的荣耀。

    沈明钧的声音传来:“娘,您别着急,现在找到大哥才是正理。”

    “去哪里找?我看他还不如找面墙一头撞死算了,这没良心的孽畜,就当没生过他……”

    沈溪穿越沈家差不多一年半了,从没见过老太太有如此生气和失态之时,可见老太太确实是气不过。

    她本来想让儿子关在阁楼两年,回头能考中举人从此光耀门楣,这才不到一年时间她就等于是被晴天霹雳劈中,儿子学业不但没进步反而大幅倒退,半辈子都把希望寄托在长子身上的她岂能接受?

    沈溪却觉得事情合情合理。

    大伯沈明文毕竟是三十好几的人,成天被老娘逼着读书振兴家业,一天两天尚且可以忍耐,长久下去没被逼疯已经算是他性格坚韧了,现在还想让他在这种被压迫到极致的环境中学业有成,就跟赶鸭子上架差不多。

    李氏也是辛苦一天实在找不到人,又累又饿,只好回来休息一下,简单吃点儿东西喝点儿水,便又带着沈明钧出去找人。

    药铺那边不能离开太久,周氏摇头叹了口气,也回去继续上工。

    一直到日落时分,仍旧不见李氏和沈明钧的人,倒是关了新铺子的惠娘早早回来了,这天是陆曦儿的生日,她想抽点儿时间多陪陪女儿。

    “姐姐,人还没找到?”惠娘上午的时候听说沈家的秀才公沈明文离家出走,回来第一件事便是带着关切问道。

    周氏苦笑道:“是没找到人,不过找不找得到与我们何干?相公他不辞辛劳才开的铺子,老人家一句话就要别的儿子来做掌柜,实在是让人心寒。”

    惠娘点了点头:“其实做小辈的不都是这样?当初我刚嫁过门时,相公也是因为家里的絮叨才带着我出外经商,好不容易在宁化落脚,但回去报讯时才知道家中父母兄弟相继染病亡故,相公好生懊悔,此后便郁郁不乐。”

    “老人家在的时候,总嫌做长辈的管着心里不自在,等真的失去了,却又觉得心中空落落的,悔不当初。”

    周氏以为惠娘是在感怀身世,笑了笑打趣:“那妹妹是否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想再找个人嫁了?”

    李氏白了周氏一眼,嗔怪道:“亏姐姐还有心情拿我取笑,这都入夜了,茶肆那边总该有人过去打理……姐姐还不快去?”

    周氏无奈地摇头叹息:“等相公回来自己去管罢。想想我就觉得不甘心,连过去走走的力气都没有。看来我们一家以后还是要指望妹妹过活,不能有别的念想。”

    “妹妹求之不得呢。”

    惠娘说着,拉着陆曦儿进后院准备晚饭。

    早些时候惠娘便让宁儿从药铺那边回来买好菜并蒸好沥米饭,原本是想趁着陆曦儿的生日两家人好好聚聚。

    可沈明钧没回来,周氏有些魂不守舍,饭菜摆好大家伙儿都围坐在餐桌前了,周氏却依然站在门口探望,就像是望夫崖一样。沈溪才拈了两筷子到嘴里,惠娘便扯着他的衣服道:“小郎,快叫你娘过来吃饭。”

    “娘她心情不好,肯定不想吃。”沈溪嘴中塞满了鸡肉块和牛肉片,说话含含糊糊。

    “怪不得你娘总骂你,看你娘心情不好也不懂得去安慰她?”

    沈溪犯难,周氏是因为茶铺子保不住,加上丈夫一切都听婆婆的而不争取,觉得委屈才心情不好,这该如何安慰?

    但被惠娘催着,沈溪只好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走到门前扯了扯周氏的裙子。

    “憨娃儿,过来做什么,快去吃饭。”

    沈溪裂嘴一笑,道:“娘,茶肆没了就没了,我想到个主意,可以让爹再做别的营生,肯定比茶铺子赚钱多。”

第94章 刊印说本() 
周氏听了沈溪的话,眼前一亮,带着几分惊喜和渴望,但很快脸上的神采又黯淡下去,轻轻一叹:“就算让你爹去做别的营生又如何,回过头来,生意还是会被你祖母安排给别人经营。”

    惠娘走了过来,笑着劝解:“姐姐先别悲观,听听小郎怎么说。小郎,快把你的主意告诉你娘。”

    沈溪一脸天真的笑容:“之前咱茶肆最卖座的其实并不是茶水,而是听书,正因为城里人都想听书所以才会一窝蜂涌去茶肆,我想如果咱们把韩五爷的说本都编辑成册刊印出来,卖到城里和四周的乡镇,生意一定不错。”

    “而且这行当咱不用出面,只需要找一些懂行的工匠,再租个地方就可以开工了。”

    周氏蹙眉沉思,惠娘先点头道:“这主意不错,可刊印出来,不租个铺子又怎么卖掉呢?”

    “我想过了,城里虽然没有印刷作坊,却有几家书店。平素他们都是从府城和省城那边拿货,咱们可以选择跟他们合作,把书寄放在他们那里卖,所得钱两跟他们对半分。这样咱的铺子就不需要公开亮相,只需要爹和娘偶尔过去看看……娘只要不对祖母说,祖母又怎会知道?”

    惠娘对周氏道:“姐姐,我看这事儿能行。连妹妹这样识字不多的人,听了岳爷爷的故事,也想去买本书回来自己看,可惜却没地方买。而且去听书通常都是半道听起,未必能接得上前情后果,谁叫咱没太多时间呢?可书就不一样了!”

    周氏嘀咕道:“最好连你爹也别告诉……”

    见儿子瞪大眼看着自己,她才微微清了清嗓子,“这主意倒是不错,可你懂得这些吗?要是那些人懂行的人欺负咱,坑咱怎么办?就算不坑咱,咱去哪里弄银子来开这作坊?”

    惠娘在旁边笑道:“姐姐,你看这样可好?药铺近来生意不错,城里的同行又都给面子,估计以后都没什么忧心的事情,不妨让妹妹也加入进来,跟姐姐一起开这印刷作坊……到时候姐姐占大头,妹妹除了能从中分得一杯羹,还能将刊印出来的故事先睹为快,岂不两全其美?”

    周氏有些迟疑:“妹妹出钱,却只是占小头,怕是不怎么好吧?”

    “这有什么不好的……主意是小郎出的,故事也是小郎找来的,相比而言这点儿场租和人工伙计钱就算不得什么了,我也是平日里太过寂寥,想找些事打发时间,最好能天天有新故事看,想想都觉得那日子挺美的。”

    惠娘脸上带着几分憧憬。

    自丈夫死后,漫漫长夜她只能一个人渡过,要是没点儿精神寄托还真不行。现在钱赚得是越来越多,可内心却越来越空虚,而且做刊印说本的行当,她也算得上是老板娘,说本她能先别人一步看到。

    周氏这才点头:“好,那咱就先试试,要是赔了钱妹妹可别怪我。”

    沈溪笑嘻嘻道:“娘多心了……咱又不是开铺子,根本就用不着支付门面以及进货的钱,就算亏也只是亏场地租金以及一点儿雕版和油墨,最多再加些人工钱。”

    听到这些,本来愁容满面的周氏脸上多了几分红润,嘴角噙起一抹微笑,很快便被沈溪拖到饭桌上一起吃饭。

    等吃晚饭,周氏特别交待:“小郎,这件事情在有进展之前千万别跟你爹说,免得他又告诉你祖母,她老人家肯定会第一时间跳出来阻挠咱。”

    惠娘道:“其实姐姐告诉姐夫也无妨,咱对外就说,这铺子是妹妹出资的,旁人如何也干涉不得。”

    周氏略一沉吟便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就好像李氏进城就能把茶铺那边归家族生意,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干涉,就因为这是沈明均自己经营的产业。老太太有根深蒂固的家族思想,只要没有分家,家里的一切都应该由她来做主。

    与之相对应的,就算周氏在药铺里地位超然,老太太却连药铺的大门都不怎么愿意进,因为药铺是别人的,就算分红有沈家一份她也没有任何权利干涉。

    这年头可没有股东和股份一说,东主是东主,掌柜是掌柜,伙计是伙计,东主可以兼任掌柜管着铺子,而掌柜却没有任何权利要求东主分润权利。就算有时候东主主动给下面的人分红,店铺也是东主所有。

    吃过晚饭,惠娘非要拉着沈溪,让沈溪把岳飞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一遍。

    周氏要等丈夫和婆婆回来,如果早早地她便带着两个孩子上床睡觉,也会被人认为不孝。因此,两家人又难得地聚在一起听沈溪讲故事。

    沈溪毕竟不是职业说书人,说的故事不像韩五爷那样抑扬顿挫,扣人心弦,但这故事终归是他写出来的,他知道哪里是高潮哪里是低谷,有意扬长避短,因此听起来更加地让人热血沸腾。

    直到二更时分,后院传来敲门声,周氏知道是丈夫回来,匆忙带着两个小的回家,故事会才暂告一段落。

    等周氏带着沈溪和林黛进到院子里,却只看到沈明钧一人,并不见李氏和沈明文的身影。

    “相公,可有找到大伯的下落?”

    周氏见丈夫正在院子中央的古井边就着刚打上来的井水漱洗,紧忙问道。

    沈明钧脸色有些难看:“问询了许多人,还是没找到,不过有人说看到大哥晨钟敲响后不久便在城门口转悠,城门一开就出城去了。娘很担心,托了堂兄那边的人出城打探,我回来说一声,等会儿要去大房那边陪着娘。”

    周氏叹道:“大伯也是的,在村里的时候很少说话,看起来挺诚恳的一个人,谁知道进城人就给弄丢了,这算个什么事儿!”

    “小郎,黛儿,你们赶紧擦洗过进去睡觉,娘今晚可能要跟你爹去你堂伯家里看看情况。别忘了今天跟娘说的事,明天让孙姨带你出去走走。”

    沈明钧有些惊讶地问道:“娘子,小郎那边有事?”

    “没事没事,小孩子家能有什么事,就是想让他孙姨多照看他点儿。”

    周氏随便搪塞了一句,脸上带着些微笑容。沈溪估摸老娘现在这时候已经在憧憬赚大把银子了,不由哑然失笑。

第95章 新鲜出炉() 
第二天沈明钧仍旧没去王家上工,而是继续陪老太太找大哥,沈明文离家出走异常坚决,出了城就没半点儿音讯。

    老太太虽然嘴上骂得凶,但心里比谁都担心,转念一想觉得儿子可能回乡下去了,特意派人回桃花村询问。

    沈溪根本就没管这些事,每天放学便直接去新药铺那边,惠娘直接放下手里的工作,带着他去寻懂得印刷这一行的人。

    根据沈溪所知,明代中叶,由于商业、手工业的繁荣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民间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从而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南京、杭州、苏州以及闽北建阳等地充斥着大量印刷作坊。

    此时的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木活字、铜活字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一种横平竖直、横轻竖重、字形方正的字体,广泛使用于印刷,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宋体字。

    宁化地处偏僻,精通印书的人极为稀罕,不过既然决定要涉足这一行,那就不能找旁人代印,印刷作坊要请行家里手来操办,工具也需要现买,主要是活字和油墨,再就是一些简单的架子,还有便是纸张。这个时代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