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弘治十三年,先是火筛部寇边,其后亦思马因部和亦卜剌部都加入进来,最后达延汗眼红抢劫的利润,居中协调调度,所以声势才会那么浩大。

    但榆溪河北岸一战,鞑靼人打了大败仗,漠南蒙古许多小部落由于失去青壮和武装,成为其他部族觊觎的目标,结果这个时候达延部趁虚而入,不仅一口把这些部族吞下,甚至还瞄上了同样损失惨重的火筛部、亦思马因部和亦卜剌部。

    在达延汗率部进攻亦卜剌部时,亦卜剌部向火筛部和亦思马因部求援,两部原本正犹豫,突然传来消息,达延部一支偏师将依附于两部的几个小部族强行吞并,并霸占了阴山北面大片草原。两部忍受不了达延部的跋扈,终于忍不住加入战团。

    “……臣以为,草原内乱乃天赐良机,如果没有这场变数,估计达延部要不了几年就会统一蒙古各部,火筛等鞑靼将领或许就将成为达延汗手里的一把弯刀,指哪儿打哪儿。就算朝廷不与蛮夷联合,也当联同兀良哈以及满都赉等臣服我朝的东蒙古部族,对达延部侧翼进行袭扰,确保其不能一家独大。”

    沈溪根据边关奏报以及后世记忆,把草原各部情况分析得头头是道。

    朱祐樘轻叹:“毕竟都是蒙古部族,就怕兀良哈人以及满都赉人,不会根据我们的吩咐行事。”

    沈溪道:“若鞑靼崛起,兀良哈以及满都赉等东蒙古部族势必会被严重削弱,到时候他们只能在大明和达延部之间作出抉择,若我大明能体现上邦修好之意,这些东蒙古部族则必会为我朝所用。”

    “嗯,你说的,跟朕之前设想的一样。”朱祐樘满意地点头,“可如今达延汗实力雄厚,即便火筛部、亦思马因部和亦卜剌部联合起来也未必是其对手,若其统一草原后发现我们在背后搞鬼,出兵报复怎么办?”

    沈溪道:“草原势力,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且其在位的大汗多不长寿,只要我们暗中支持,多管齐下,战火必然停歇不下来。我大明应当做驾驭猎犬的猎手,看猎物缠斗,不用亲自下场也可令我大明疆土长治久安。”

    谢迁有些不太满意:“沈谕德的意思,是让草原狄夷狗咬狗,可如此如何彰显我大明天威?”

    这话说的多余,沈溪刚要撇嘴,随即转念一想,谢迁在这里质问他,分明有在皇帝面前演戏的意思,而且说的是弘治皇帝的心声。

    现在朱祐樘最担心的是什么?不是说沈溪计划的可行性,而是在施行这套计划后,旁人会怎么看朝廷,怎么看皇帝。

    刚跟鞑靼人打完仗,转眼又和达延部修好,现在又出尔反尔跟兀良哈人、满都赉人狼狈为奸,做那蝇营狗苟的事情……

    沈溪道:“回陛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草原狄夷出尔反尔,屡次侵犯我疆土,如今我们也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罢了!”

    朱祐樘轻叹:“狄夷出尔反尔,大明却不能不讲原则……”

    沈溪道:“陛下仁义,臣自愧不及。”

    朱祐樘没心思听沈溪恭维的话,继续问他计划的细节,沈溪一一作答,朱佑樘听了大感满意,最后嘉许道:“沈谕德,你去一趟延绥镇,了解到的事情可真不少,足见你平日就胸怀社稷安危,果然不愧是朕看好的栋梁之才!”

    “臣诚惶诚恐!”

    沈溪赶紧跪下,“臣出生寒门,若非陛下钦点臣状元,哪来微臣为国效命的机会?故此,功劳应属于陛下!”

    弘治皇帝听了哈哈大笑,吩咐沈溪平身后,又问了几个问题,这次不再只是关于这次奏本,还涉及到太子学业等问题,最后不无感慨地说:“我大明有如此能臣,却只是在詹事府中担任讲官,是不是有些屈才了?”

    谢迁笑道:“陛下,教导太子,让太子将来大有所为,不也是大明之福吗?”

    一句话就让朱祐樘笑容灿烂,他对沈溪平添了几分倚重,谆谆叮嘱道:“沈卿家,你可要将自己的才学,悉数教授于太子才是。”

    “谨遵陛下教诲。”沈溪恭恭敬敬地行礼。

    弘治皇帝非常满意,手下有沈溪这样既年轻又有才学和见识的能臣,虽然无法把沈溪调到职司衙门,但至少可以把他的儿子教好,等于是把人才留给儿子,让儿子将来自行使用。

    朱祐樘要跟谢迁商议事情,摆了摆手道:“沈卿家深得朕意。你先回去吧,朕若有事,再找你询问。”

    之前沈溪担任日讲官,弘治皇帝始终没召他进宫讲经,其实是有些看不起他,觉得沈溪还是个孩子,只不过是无官可升便勉强加了个日讲官的名号,心底却觉得听一个孩子讲经实在太过丢面子。

    但现在朱祐樘却觉得沈溪做事得体,谈吐不凡,考虑更为周祥,看来以后得时不时召沈溪进宫日讲,谈古论今。

    沈溪用这么一种方式,获得弘治皇帝的初步信任。

    没升官,却比升官更有帮助,只要能够得到皇帝赏识,升官那是迟早的事。作为一国之君,还会发愁臣子资历不行找不到好官升?

    沈溪出宫,弘治皇帝安排随身太监相送,以体现对沈溪的关怀。

    但这个人,沈溪却不想面对,却是沈溪的二伯沈明有。

    沈溪跟沈明有照过几次面,但沈溪没想到,沈明有突然从坤宁宫调到乾清宫当差,而且看起来还是皇帝的近侍,本来论资排辈怎么都轮不到进宫没几年的沈明有。

    沈溪惦记家中正在产子的娇妻,走得稍微快了一些,沈明有紧赶慢赶,有些不满地说道:“沈大人对我如此忌惮?”

    光是声音,听不出与以前的沈明有有何不同,或许是因为成年后才净身,喉结已经形成,才没有出现太过尖锐的嗓音。

    沈溪道:“不知该如何称呼……”

    “该如何称呼,就如何称呼。”沈明有道,“不过你还是称呼我为张公公好,以前的事,早就过去了。”

    沈溪苦笑了下,摇摇头,看来沈明有早已看清楚现状。

    “沈大人如今得陛下赏识,我应该说声恭喜才是,不知当初我给沈大人留下的那些文字,可对沈大人有所帮助?”沈明有突然提了一句。

    这话让沈溪神情一紧,他稍微一想,就明白沈明有口中的“文字”是什么,分明就是在他詹事府办公桌上留下的那些文字。

    “是你?”

    沈溪终于知道是谁在暗地里给他通风报信了。

    ************

    ps:第一更到!

    这章写完差不多是凌晨两点,原本天子还以为精神很好,谁知道才凌晨一点瞌睡就来了,强睁着眼睛码完这一章,中间或许有错漏之处,请原谅!

    天子努力码字,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订阅和,天子都想要!拜托啦!

第七一三章 外官内臣() 
沈明有面带自嘲之色,摇摇头,苦笑着问道:“沈大人觉得我不像吗?”

    沈溪一时间无言以对。

    要说以沈明有如今皇帝近侍的身份,地位非比寻常,要出入詹事府并非难事,可沈溪想不明白,沈明有为何要给予他提示,隐约间,他能感觉到沈明有根本是把皇帝的意思明确无误地转达于他。

    “张公公提示的那些文字,到底有何用意呢?”沈溪明知故问。

    沈明有道:“其实并未有太多深意,只是平日见陛下心烦,无意中自言自语,又或者提笔写下许多杂乱的文字,我暗中记住了,然后告知沈大人。初次做这种事,却不知用何等方式通知,只好冒险……”

    沈溪暗自吃惊,这简直是在玩火啊!

    身为近侍,最忌讳的就是揣度上意和勾结外臣,而这两样沈明有全都占了。

    明朝太监读书,始于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宣德年间,大学士陈山是内书堂的第一任老师,距离现在的弘治年间已经有五十多年。但请注意,在内书堂读书的太监有一定年龄限制,大多数都在十岁上下,那些半道入宫的太监,却是许多不识字的,比如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便不识字。

    但沈明有却是个异数,他是沈家明字辈中除了沈明文外唯一一个识字的,他以前好吃懒做,但脑子却非常灵活,在家里能把强势的老太太哄得团团转,一直以为他有能力又勤奋,是最值得信赖的儿子,足见其谄媚功底不弱。

    这样一个人,留在皇帝身边做事,还有丰富的阅历和见识,懂得利用他侄子做到内外勾结,将来很可能会是个厉害角色。

    “张公公为何会到乾清宫,之前不是在坤宁宫做事吗?”沈溪把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

    沈明有叹道:“伴君如伴虎,这道理沈大人以为我不懂?原来的徐公公,老好人一个,可惜做了些令皇后不满意之事,皇后为知悉陛下的一举一动,于是派我这初入宫不久的人前往乾清宫随侍……”

    沈溪点头:“皇后是觉得张公公于宫中无派系,不会在陛下和皇后间做两面派,是吧?”

    “沈大人是聪明人,一点就透。”

    沈明有耐心解释,“建昌伯曾在皇后病卧在床期间送女人入宫,徐公公知情不报。皇后当时并未声张,又过了一两个月才向陛下建言,说徐公公劳苦功劳,要予以重用,于是派徐公公去了御马监担任管事太监,然后由我补上徐公公的位置!”

    沈溪对于朱祐樘有没有除了张皇后之外的女人并不关心,当皇帝的就算要钦点几个皇妃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这只能说明张皇后是个妒妇。

    沈溪道:“那张公公为何要帮我?”

    “因为……是同宗。”

    沈明有一脸凄哀,“但那是过往的事情,如今我只求沈大人,能善待二郎、三郎和五郎,尤其是五郎,他年岁不大,若是能接到京城来……”

    原来沈明有是为了他的儿子。

    沈家如今有中兴的迹象,但全在于五房出了状元,二房并无读书人,沈明有成了太监,他的儿子又是文盲,将来无法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只能靠别人帮衬。

    “早前家父家母曾到京城,有问及……同宗二伯的一些事,我不知该如何作答。”沈溪叹道,“不过听闻二伯母到了京城,却不知二伯是否知晓……”

    “此事无须沈大人挂怀,她得寿宁侯庇佑,如今衣食无忧。只希望沈大人能善待五郎,我全部的希望都在他身上。”

    此事牵连到了寿宁侯,不用说,沈明有间接还为寿宁侯通风报信。

    不过钱氏不远万里来到京城,若是知道丈夫变成太监,这女人能受得了?

    二人继续往宫门走,但速度自然放缓,沈溪把家中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尤其是老太太李氏的近况,沈溪故意说老太太得了“癔症”后总是情不自禁提及二儿子沈明有的名字,令如今的张公公泪如雨下。

    快出宫门时,沈明有怅然若失:“我……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别对家里人提及,当我死了吧!”

    沈溪稍作思虑,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告诫:“张公公不要与外臣走得过近,否则恐引来杀身之祸。至于五郎那边,我会跟家里提及。”

    “多谢沈大人提醒。”

    沈明有送沈溪出了宫门,又向沈溪深施一礼,看似告辞,实则感激。

    或许沈明有知道二房在沈家地位不高,若想得到沈溪照顾他儿子,必须有所付出,所以他才会将平日里听到和看到的东西,用文字的方式通知侄儿。

    沈溪终于知道弘治皇帝为何见到他前后两份奏本后会那么高兴了,因为他所提建议,分明就是皇帝心中所想,唯一就是没有沈溪提供的这么全面。

    “大人是否回府?”

    停在宫门口的官轿,还担负着送沈溪回去的任务。

    沈溪这才记起家里正在分娩的娇妻,赶紧上轿,紧赶慢赶往家里去。

    ……

    ……

    乾清宫。

    与谢迁商议完事情,朱祐樘显得很高兴,道:“谢爱卿为朕举荐了一个栋梁之材,沈谕德才学见识远在那些庸碌臣子之上!”

    谢迁听到弘治皇帝对沈溪评价如此高,不由替沈溪诚惶诚恐:“陛下言过,沈谕德到底年轻,如何当得起陛下如此赞誉?”

    “哈哈,朕今天高兴,若是按照沈谕德所提,于草原各部分化瓦解,那我大明北部边疆未来几十年都会平安无事,这能节省我大明多少开支?将士不至于血洒疆场,百姓也不会流离失所……咳咳。”

    朱祐樘一激动,剧烈咳嗽起来,许久之后才平息,但已是满脸潮红,“唉!朕身体大不如前了,若是往前两年,朕定要饮上几杯庆贺。”

    谢迁赶紧劝谏:“陛下龙体为重。”

    “朕也知道身体要紧,可惜许多事容不得怠慢。”朱祐樘感慨地说,“如今国库入不敷出,朝廷处处都需要钱粮,朕寝食难安。太子年少,若朕一病不起……”

    “陛下躬体康健,又有上天庇佑,岂会生病?”谢迁连忙又道。

    朱祐樘摆了摆手:“谢爱卿不用如此,朕身体的情况比谁都更清楚。谢爱卿有时间的话,多提点一下太子,他小小年纪就要承受别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或许是朕对他的期许太高吧!”

    “是,是。”

    谢迁听到这话,赶紧行礼应是。

    朱祐樘道:“不提朕的身体了,却说这沈溪,朕翻阅过太子的日常起居记录,发觉太子上沈谕德的课最为认真,朕问及他廿一史中的知识,他基本能对答如流,且见解新颖独到,令朕深感欣慰。”

    谢迁心里偷着乐,我看中的有本事的人,能差得了?沈溪啊沈溪,你造化不浅,居然能让皇帝留意你,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

    “可惜。”

    朱祐樘话锋一转,“沈溪始终太过年轻,若担当大任,恐为外官所轻,朕与你知道他能力卓著,可外人不明啊!”

    谢迁奏请:“那陛下多让他历练便是。”

    “朕也如此想,礼部傅尚书奏请,派遣沈溪前往应天府担任乡试主考官,但朕念及他给太子授课重要,与太子又是知己玩伴,便打算留他在京城。”朱祐樘道,“我看顺天府乡试,大可交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