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迁连句“送客”的话都没有,把袖子一甩,气呼呼进门去了,让沈溪站在谢府门口异常的尴尬。

    你这个主人对客人一点儿也不友好!

    既然你觉得我干扰到你家人的安稳,以后少让我来几趟就可以了,跟我摆脸色可没用!

    ……

    ……

    沈溪满肚子气地回府去了,还不能发脾气,得连夜完成谢迁交待的差事。这边谢迁也很不满意,怒气冲冲地进到家门。

    这次他没有先回书房,而是直接进到内院,刚跨进月门就听到谢恒奴正跟谢丕说话,不由加快了脚步。

    “站住!”

    谢迁到底是一朝宰阁,又是一家之主,这一声出来威仪并重,谢丕和谢恒奴都吓了一大跳,赶紧转身给谢迁行礼。

    “父亲。”谢丕恭敬道。

    “这是你应该有的称呼吗?”谢迁出言喝斥。

    因为谢丕已经过继到谢迁弟弟房里,按照辈分来说,应该称呼谢迁为“伯父”,但因谢家是一个大家族,谢迁又是家主,谢丕还是习惯性地把谢迁当作父亲看待。

    谢迁教训自己的儿子和孙女:“你们也是,家里来了客人,你们就待在内院,干什么要出来迎客?你们跟他很熟吗?”

    谢恒奴一脸着急:“爷爷,七哥他之前就来过,您见到过的……”

    “什么七哥?你跟他素不相识,当是你亲戚吗?我们谢家何时有他这么个人?”

    谢迁心头涌起一股火气,劈头盖脸就朝自己的小孙女斥骂,浑然忘了这个小孙女是平日最受宠爱、含在嘴里都怕化了的宝贝。

    谢恒奴何时受过这等委屈?

    小妮子马上低下头,呜咽抽搐,泪流不止。

    谢丕为谢恒奴不值,出言道:“父亲,要说真有错,都怪孩儿,其实孩儿有学问上的事情,曾去拜访沈翰林,他对孩儿有诸多提点,您以前也知晓的,并未反对。”

    谢迁当然知道儿子跟沈溪曾有来往,他那时没反对是因为他觉得,儿子交沈溪这个朋友没什么,可现在的问题是,儿子好似中了沈溪的毒,一个已经成婚的大小伙子,居然把一个小他几岁的少年当作“先生”一样看待。

    在谢迁的思维里,沈溪这小子平日做事圆滑,哪里有一点为人师长的模样?我可不能让儿子继续错下去!

    所以他才会这般生气,要让谢丕跟沈溪走得远一些。

    至于谢恒奴,谢迁的态度就更加明确了。

    没错,他是动过把谢恒奴许配给沈溪的念头,因为他确实对沈溪很中意,觉得后生可畏,日后必有作为,可在沈溪说明已经娶妻后,谢迁便断了这念头,他堂堂内阁大学士的孙女,岂有给人做妾的道理?

    可现在看来,儿子和孙女,都把沈溪当作谢家故交,谢迁恨自己老是指派沈溪做事“引狼入室”,人终究不太容易检讨自己,习惯迁怒到别人身上,于是“不争气”的谢丕和谢恒奴就成为谢迁苛责的对象。

    “总之以后不得再与他来往。老夫也不会让他再到府上来!”谢迁最后恶狠狠地做出了命令。

    “呜!”

    谢恒奴根本不知道为何祖父要这样责骂她,一手提着襦裙,一手掩着口鼻,呜咽着往内宅方向去,连谢丕看向谢迁的目光中也带着几分怨懑。

    等谢丕木着脸告退,谢迁跺了一下脚:“都怪沈溪小儿,把我儿子教坏了,以前他何曾敢跟我摆脸色?”

    谢迁心里有气,可惜气完了还要指望沈溪晚上别偷懒,不然的话,让他自己去整理三边来的奏报,非看到半夜不可。这还不算,关键是他不懂那些,以前有类似的奏报需要票拟,都是由李东阳来做。

    弘治皇帝第二天就让他上报,这可难煞了他。

    “若非陛下交待下来差事,我会用着你?”

    谢迁愤然嘀咕一句,可他最后却发现,连他自己对沈溪的使用愈发频繁,以前有什么事,总会找李东阳和刘健商量,现在他却觉得,只要事情交到他手上都能独自完成,因为背后有沈溪帮他。

    谢迁叹了口气道:“看来我一家人,中他的毒不浅哪!”

    ……

    ……

    沈溪回到府上,把之前看过的奏本,按照不同的地区列出时间轴。

    总结了一下,大明朝的边疆近年来危机重重,年久失修的关隘比比皆是,若是要整修一遍,大明朝需要拿出两三年的国库开支才勉强够。

    可惜大明没有那么多钱粮,所以整修边关要隘的事情,只能一直拖延下来,甚至被强行摊派下去,让边塞自行解决每年的日常维护和修缮问题。

    边塞本来就很艰苦,下面士兵的饷银不高,却要为随时而来的鞑靼人而担心,装备缺少,日常训练不足,反倒得拿起铁锹充当民工修缮城墙,更有部分饷银被摊派出去作为修缮城墙所用。

    我为大明镇守边疆,饷银被上官暗中贪墨也就罢了,总能到手一些。现在倒好,朝廷要修关隘,边军手头没钱,只能从我们小兵手里截留,一文钱都没有!可怜我妻儿老小在家乡挨冻受饿,我凭什么为这样的朝廷效忠?

    这样不难解释为何一有鞑靼人犯边,北关将士首先想到的是闭关不出,任由鞑靼人劫掠,因为在大明将士眼中,他们只把镇守边关当作一种差事虚以应付,而不是一种责任,有什么事自然有上官顶着,我们只要守好自己的关隘没丢掉小命就好。

    也是当初太祖、太宗将蒙元打怕了,现在的鞑靼人小富即安,只贪图眼前的利益,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抢掠,抢到手就撤退,如此就等于大明守关将士与鞑靼人“里应外合”,彼此“相安无事”。

    你抢你的,我看我的……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沈溪对于当前的边关形势,有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毕竟朝堂不给力,苛待士兵,凭什么要人家拼命?

    有了佛郎机炮,看似边塞稳固,但其实作用不大……

    长城关隘许多都已残破不堪,鞑靼人要进入大明边境,有诸多路途可走,守一处守不住另一处,把佛郎机炮架在城头,鞑靼人的目标是劫掠百姓,根本就不靠近城池,即便有这么厉害的火器有何用?

    所以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主动出击,把鞑靼人打怕,血流多了他们知道痛以后,行事就要忌惮三分,如此边塞就可以安稳个几年。

    但要主动出击,就要将士恢复血性和勇气,就得先解除边关名目繁多的各种摊派……

    沈溪罗列了不少建议,可惜大多数都属于纸上谈兵,写完之后长长地叹了口气,希望不要做无用功才好!

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 
谢迁让沈溪总结边关近几年奏报,但那些糟心事其实没什么可总结的,主要说起来,就是北疆都处于水深火热中,士兵条件艰苦,将领提心吊胆,长城和许多卫城需要修缮,百姓需要安抚。

    沈溪相信,就算他把这些总结递交上去,弘治皇帝不等从头看到尾,就会扔到一边去。他也是替谢迁考虑,皇帝现在这么信任你,我就帮你做点儿好事,多提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等沈溪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谢迁进呈这份上疏之前,肯定要先自己消化一下,以防弘治皇帝临场有问题问他,所以太过复杂的以及冗长的建议,能不提就尽量不提,只写一些简单容易让谢迁和皇帝都能够理解,而且行之有效的条款。

    最重要的是解除对边军将士的摊派,追查边关的蛀虫。

    建议可能会显得措辞激烈,可若是不痛不痒,对目前宣府、大同、榆林等边镇的现状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第二天天刚亮,朱山“少爷,少爷!”的喊声传来,昨晚写了大半夜条陈根本就没睡好的沈溪只能起身,随便套了件衣服,准备把昨晚辛苦整理出来的东西拿给谢家家仆,没想到走到门口,就见一顶官轿停在府前,谢迁正抬头打量门庭。

    “谢阁老亲临,真是蓬荜生辉。”

    沈溪倒不是客套,他的确觉得谢迁能亲自来是给足了他面子,谢迁很少出席一些社交场合,更别说是去别人府上拜访了,而沈溪自己不过只是个从五品的翰林官,说出去门楣真是增光不少。

    谢迁道:“住的地方倒还不错,就是大门小了一点儿,以后总是要重修的。”

    沈溪笑道:“以后是否能重修,还得多靠谢阁老提拔和栽培。”

    谢迁没好气地看着沈溪,道:“你需要吗?哼哼……”随后不用沈溪邀请,直接大踏步往如今为“沈府”的院子行去。

    谢迁到了前院会客厅,正在打扫卫生的朱山和绿儿看到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精神不错的老头,见自家少爷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状极恭敬,她们感觉来人官位不小,准备沏茶的沏茶,通报的通报。

    “不用麻烦了。”沈溪挥了挥手道,“想来谢阁老也不会在府上久留。”

    朱山和绿儿不懂什么是“阁老”,只知道是个很大的官,反正沈溪有命,她们不用在前院伺候,赶紧回到内院,沈溪招呼谢迁进了书房。

    “马上要进宫面圣,所以我亲自过来,把上疏重新抄写过,顺带听听你的意思……”谢迁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很可能昨夜休息得也不好。

    沈溪心想,谢老头老奸巨猾,估计是担心他在代拟的上疏中写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先提前过来监督审查一遍,免得被皇帝问到后哑口无言。

    沈溪有些无奈……你既然防着我,干嘛要用我?连基本的用人不疑的态度都没有?

    谢迁没有说什么,坐下来后,让沈溪拿出纸笔,甚至要求沈溪给他研墨,等发觉沈溪的上疏字数不多时,脸色有些不好看:“沈溪,你这糊弄事情……是否太过明显了些?”

    “谢阁老何出此言?”

    沈溪打量谢迁,心说要不是体谅你要去对皇帝交差,我能熬夜给你写这么精炼并富有建设性的上疏?

    现在居然不领情,好心当成驴肝肺!

    谢迁稍微看了下,好像写得还不错,这才摆了摆手:“也罢,老夫写的时候,你就在旁解说一二……”

    沈溪一边研墨一边道:“学生看不必了吧?这上奏不是写得一目了然吗?”

    “让你说就说,给你个表现的机会都不知道珍惜……你当老夫是随便洗耳听别人说话的人吗?”

    谢迁对沈溪这种敷衍的态度很不满意,一边教训,一边原封不动抄写沈溪辛苦操劳大半夜写出的内容。

    果然是“专业人士”,连提出的边关守备建议都那么切实有效。谢迁心想:“本以为这小子会拿上次进言北关防备上疏的内容来糊弄我,没想到他居然换思路重新写了一份,看来他是用心了啊!”

    谢迁一丝不苟地抄写,每当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沈溪,沈溪详加解释,一老一少配合得紧密无间。

    等谢迁抄写完,把墨迹吹干,站起身道:“这上奏的内容老夫基本都理解了,你先忙吧,我这就进宫。”

    好似自己家里一样,谢迁连基本的礼数都没有,把上疏揣进怀里就往大门口走,沈溪送不是,不送好像也不对,只好跟在后面出来,尚未走到门口,谢迁已经钻进轿子,吩咐轿夫起轿,好似已经忘了有他这个主人一般。

    “这里到底是你家还是我家?”沈溪真想上去踹轿子两脚,你特么太盛气凌人了吧!

    等大门关上,沈溪想了想,又释然了……谁叫人家是阁老,有眼高于顶的资本呢?

    沈溪回到会客厅,谢韵儿已经出来,看着门口有些惊讶地问道:“相公,那位就是当朝阁部谢迁谢老先生?”

    沈溪微微点头,道:“说起来都是谢家人。”

    谢韵儿脸上带着欣喜:“就知道相公有能耐,以前是谢老祭酒登门,现在又是阁部登门,以后咱家可真要成为京城名门显贵都想来拜访的地方呢。”

    “沈府”终究用的是原来“谢府”的宅院,沈家有荣光,连谢韵儿脸上也有光彩。

    沈溪道:“别把谢阁老想得太好,他对我,利用的成分多一些,以后若是用不上,恐怕就不会再来了。”

    谢韵儿笑道:“瞧相公说的,谢阁部在外名声很好,很多人拜望他都不得,更何况是今日这般主动来访?别人想被他‘利用’,也得看有没那本事呢!”

    沈溪知道,现在谢韵儿对自己的敬佩已经陷入盲目的境地,不过能够让自己的妻子这般崇拜,算得上是男人最大的荣光了吧!不过问题也来了,盲目的结果就是盲从,他以前最欣赏的是谢韵儿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样能够给他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现在看来,谢韵儿正在逐渐失去这一优点。

    大概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女人一孕傻三年吧!

    ……

    ……

    沈溪如今并非什么差事都没有担着,至少他得不时去王恭厂视察造炮的进度。

    具体的公文已经下发,沈溪将护送佛郎机炮前往北疆,虽然这是弘治皇帝安排的差事,但沈溪领的却是兵部公文,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说,沈溪不能算是皇差。

    至于高明城和王守仁,却是实打实的钦差大臣,两边相互间没多少牵扯。

    沈溪有些奇怪,既然牵扯不大,张延龄何必又是送美女又是赠厚礼?

    沈溪在王恭厂得到工匠们的一致拥戴,主要是他们听说沈溪在之前围场六炮扬国威的事情……

    小道消息传播得总是很快,民间如今都在传颂,说大明朝年方十四岁的状元郎沈溪,让不可一世的鞑靼人诚心诚意给大明皇帝下跪敬献国书……

    这些传言,把沈溪夸奖得就跟天上的神仙一样,但谣言终归是谣言,因为百姓连兀良哈人和鞑靼人的区别都没搞清楚,他们只当这次其实来进国书是之前犯边的鞑靼人,却不知兀良哈人这几十年与大明朝并未有太过直接的冲突,属于草原中相对弱势的部族。

    当然,要不是大明与鞑靼人交恶,两国开战,大明也不会把兀良哈人放在眼里,特别恩准他们前来朝贡。

    朝廷有意鼓吹这次围场狩猎,除了展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