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共四亍!

    沈溪惭愧一笑,道:“为夫下次会注意。”

    谢韵儿亲自出去叫朱山,过了一会儿跟朱山一道把饭菜端了过来,朱山伸了个懒腰,随后打着呵欠道:“终于可以回去睡觉喽。”

    谢韵儿白她一眼:“年纪不老小了,还没学个正形?看来都被咱家老爷给带坏了。”

    朱山偷瞧沈溪一眼,发觉沈溪没生气,这才悻悻离开书房,等人走了,谢韵儿才坐下来,陪沈溪一起吃饭。

    “你也没用饭?”沈溪看着谢韵儿。

    谢韵儿摇摇头道:“咱们家里可没那么多臭规矩,没说老爷不吃饭下面的人就要挨饿,妾身跟黛儿都已用过了,不过有人陪着相公才吃得香,等相公吃过妾身再收拾。”

    沈溪听了心里一阵温暖。

    谢韵儿聪明贤惠,又会持家,最重要的会疼人,有大妇的风范能镇得住家宅,这样的妻子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沈溪吃饭时,谢韵儿在书桌前打量沈溪所画的火炮结构图,她小心翼翼,生怕烛泪滴在上面,不敢伸手去摸,只是觉得沈溪画的东西好神奇,看过上面描述的文字,才知道是火炮,而且是佛郎机人的火炮。

    “相公不是将佛郎机人打败了吗,而今为何还要画狄夷的东西?”谢韵儿回过头看向沈溪。

    沈溪正色道:“因为他们火炮先进,我们要取长补短,工部的人查看后觉得没有可取之处,我觉得就此放弃太可惜了,便亲自动手把图纸给画下来,回头连同奏本一道交给谢阁老,让他上呈天听。”

    谢韵儿笑道:“相公身为翰苑学官,所虑事情是否多了些?人家做官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到了相公这儿,却主动把活计揽到身上。”

    沈溪闻言不由叹了口气,他自己何尝不想轻松一点儿?可身为穿越者,身上背负的责任让他轻松不起来。

    以佛郎机炮为例,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直到嘉靖年间才开始仿制,这就延后了三十多年,等于在这期间大明朝的武器制造水平基本停滞不前,自己故步自封,外面的世界却万象更新,佛郎机炮之后是红衣大炮,再就是线膛炮和榴弹炮……

    世界在进步,一旦大明停步不前,要不了多久就会落后于世界。

    沈溪道:“这大概就是韵儿你说的能者多劳吧。”

    听到沈溪称呼自己闺名,谢韵儿粉颊上涌现一抹红晕,在烛光照耀下显得明媚动人,她轻声问道:“那相公今日可忙完了?”

    “嗯。”

    沈溪放下碗筷,微笑点头。

    谢韵儿越发羞赧,连耳朵和脖子都红透了,她迈着细碎的步子走到沈溪跟前,像是要收拾碗筷,但目光更多地落在自家相公身上,轻声细语:“相公今日那么忙,妾身本不该缠着相公……”

    她话没说完,沈溪便已明白,谢韵儿情动了。此时他已不是之前那个毛头大的孩子,更懂得体谅妻子,而且也不再力不从心。

    此时无声胜有声,他默默上前,将谢韵儿横抱起来。

    “相公……”

    谢韵儿没想到沈溪如此霸道,不过既然是她自己开的口,沈溪强势些,她心里反而欣喜异常,至少心里对“老牛啃嫩草”的负罪感轻一些,“等妾身将碗筷收拾了再……”

    沈溪笑道:“有小山她们,等明天收拾也不迟,与娘子百年之好,却是片刻都耽误不得。”

    谢韵儿含羞带臊地白了沈溪一眼:“相公越来越不正经了,嘘,小声些,别把黛儿和小山她们吵醒……”

    ……

    ……

    八月十四是太子朱厚照的“期中考试”之期,这天天刚亮沈溪就到詹事府点卯,因为考核在下午,上午他得继续去东宫给太子讲课。

    进了紫禁城,在前往撷芳殿前,他折道内阁,把自己昨天辛苦大半夜的劳动成果交给谢迁。

    谢迁看过后,脸上眉毛胡子挤成了一块儿,问道:“这是什么鬼画符?既然要上奏,该去通政使司,给我算怎么回事?”

    沈溪笑道:“这不是让谢阁老您检查一遍,免得递交上去,依然会被您老给打回来?”

    谢迁瞥了沈溪一眼,轻哼一声:“你小子有些鬼机灵……不过,难道不是当日老夫压下你的上疏,因此而打趣?”

    “不敢不敢,其实给谢阁老看的主要目的,是想让阁老帮忙斧正,若有不合适的地方,学生也好回去修改。”

    “这还像句人话……”

    话说了一半,谢迁停下来,瞪向沈溪……我身为内阁大学士,公事繁忙,平日里就是给你改奏本的?谢迁转而又想:“以后用这小子的时候还多,眼下帮他一回无可厚非,他画的东西,看起来有模有样,倒是可以拿回去好好研究。”

    谢迁道:“奏本和图纸留下,你先回去,东宫进讲,那可是片刻也不能耽误。”

    目送沈溪走远,谢迁把奏本和图纸顺手揣进怀里,嘴里小声嘀咕:“帮你斧正?那得看看我何时有时间……”

    当天有午朝朝会,由于手头尚有几个奏本没有拟好票拟,谢迁返回内阁,跟刘健、李东阳进行商议,根本就无暇管沈溪的奏本。

    等商议完,时间差不多了,谢迁简单收拾过便去皇帝的日常便殿乾清宫,连怀里有份奏本的事情都给忘了。

    本来午朝之期是明天,可大概是为了节前把所有事情都给处置完毕,来日中秋佳节朝廷会有一天休沐,官员自己家中午一般会有庆祝阖家团圆的宴席,到晚上宫廷也会赐宴,一天有两顿好吃好喝。

    节日前的朝会氛围,相对轻松,毕竟眼下大明内部安稳,华北以及中原地区的旱灾得到及时治理,高明城人已经回京,另一头鞑靼人撤走,边疆算是安定下来了。

    眼下还算重要之事,莫过于佛郎机和兀良哈人遣使到京,朝廷如何接待,还有中秋之后的围猎应该怎么举行,都需要商定好。

    大明已多年没有举行过围场围猎活动,这种活动一向被文臣诟病,儒家思想里,天子应该用德治、仁治、礼治、孝治来治国,围猎这种事情根本是荒淫嬉戏,只是今年相继遭遇外敌入侵,朝中反对的声音才不那么强烈。

    这也是吏治清明,下面文官相对开明的结果。像朱佑樘这样的皇帝已经很不错了,总跟皇帝唱反调,以为当皇帝的时时刻刻都会有好脾气能容忍臣子撒野?

    况且秋围素来是盛世王朝所推崇的,官员正好可以离开京城到外面休闲放松,即便不会骑马,等总算能跟着到围场去吃几顿好的,秋高气爽再喝点儿小酒,想想日子似乎挺逍遥。

    官员们带着轻松的心态到了乾清宫,可等朝会一开始,议题就没那么轻松了。

    兵部尚书马文升上来就奏请,北关将士装备陈旧,战时无法与鞑靼骑兵正面相抗,恳请弘治皇帝加大军费投入,改善装备,增加军饷。

    ************

    ps:第二更到!

    今天还有一章,明天开始天子逐步恢复状态,争取保底更新五章,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第六〇八章 能臣(第三更,求订阅)() 
大殿内参与午朝的大臣尽管都没有说话,但对马文升的奏请却颇有些不以为然。

    鞑靼人犯边,你们军方龟缩不出,分明是怯战,却要把责任归咎到武器落后上,这是要找理由开脱啊!

    但马文升怎么都是名臣,而且还是功绩卓著的老臣,弘治十三年朝堂七卿的更替中,只有他跟刚上任户部尚书不久的刘大夏没有变动职位,其余各部尚书、左都御史,皆致仕或者是调离本来职位。

    吏部尚书屠滽被理科都给事中魏玒等人弹劾,说他结交外放外地大臣,给这些大臣升迁行方便,尽管弘治皇帝没有接纳弹劾,但屠滽自行请求致仕,最后得到弘治皇帝准允,皇帝赐屠滽每月米三石、杂役四人返乡,这样的能臣只能落得个黯然回家种地的下场。

    如今代替屠滽担任吏部尚书的是刚从南京回来的倪岳。

    倪岳可是位牛人,弘治六年便是礼部尚书,但因为挡了与张皇后家有姻亲关系的徐琼的道,弘治九年调任南京吏部尚书,随后担任南京兵部尚书,等徐琼致仕,他又回到京城,担任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

    刑部尚书白昂致仕,代替他的是左都御史闵圭,左都御史如今为前南京刑部尚书戴珊,礼部尚书由原来的礼部左侍郎傅瀚充任。

    工部尚书徐贯致仕,代替他的是工部左侍郎曾鉴。

    因为坐到六部尚书的位子上对于非翰林出身的阁臣来说,官已经算是做到头了,想撤下来要么是在六部尚书间调动,要么只能乞老致仕。就算有一点过错,皇帝要责罚,也不好意思降职,让一个尚书回去做侍郎显然不合适,又不好罢官,毕竟能做到尚书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臣,没功劳还有苦劳呢。

    所以有明一朝,只要官至尚书,谁若是被弹劾,这头奏章递上去,另一头就得上书乞骸骨,基本成为定例。

    当臣子的不能让皇帝为难,皇帝是可以把弹劾的奏本给驳回来,可当大臣的不能不识相。当然,如果简在帝心,一切自然以皇帝的意思为准则,真要强迫你留下也没谁敢发杂音。

    如此一来,朝堂上换了许多生面孔,但这些生面孔其实对于大臣来说都是老面孔。朝廷上下有威望的老臣就那么些,大明能做到七卿和阁老的,都是在朝中打拼多年,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算是熟人。

    老臣基本有个特点,那就是察言观色,不会逆着皇帝的意思做事,凡事都先看看皇帝的脸色,揣摩一下上意,再说话。

    这次马文升所奏事情,弘治皇帝未置可否,但下面的大臣就会想……皇帝这是不满意啊!

    马文升景泰二年为官,到如今已是四朝元老,算得上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平常时候马文升但凡奏请什么,只要不是很过分,弘治皇帝都会准允,这是对老臣的尊重。

    可这次马文升奏请的却是为边疆将士更换装备、增加军饷,皇帝没有允许,那就是心里不同意,但却不好拒绝。

    朝廷缺钱呐。

    西北用兵结束,鞑靼人又杀来了,那边黄河水患刚闹完,今年华北和中原地区就是大旱,而且其他地方也是大小灾不断,朝廷再有钱也经不起折腾,就算好年景,提出为军队更换装备皇帝都要思来想去,更别说这种时候。

    不想花钱,却又想打胜仗,天下间就没这等好事,马文升的奏请本来没什么不对,大明朝军队装备落后,都快连草原上茹毛饮血的鞑靼人都不如了。

    眼下大明跟鞑靼交恶,以后战事少不了,不赶紧更换一下装备,等鞑靼人卷土重来可就不好应付了。

    皇帝不想花钱,下面的大臣就只能帮衬着说点儿什么,右都御史史琳出列道:“陛下,臣以为边疆将士避而不战,不在兵器盔甲,而在怯战之心,鞑靼骑兵不过数万,我大明边疆有守军数十万,为何固守不出?”

    史琳话音落下,与刘大夏同举进士的左都御史戴珊不由瞪了史琳一眼,显然史琳这番话不太符合戴珊的心意。

    戴珊和刘大夏关系很好,跟马文升也处得不错,而且满朝上下,谁不敬重马文升这样的四朝元老?你在皇帝面前直接驳斥马文升的意见也就罢了,还说出一个“不能公开的秘密”,就是这次鞑靼人犯边,大明不是以武力驱走外夷,而是眼睁睁看着鞑靼人抢劫完后扬长而去。

    不过这只能说史琳这样的老臣眼里揉不得沙子,即便你马文升功勋卓著位列七卿又如何?我左右右都御史就事论事,觉得你不对,凭什么不说话指出来?

    谢迁却在那儿嘀咕:“北关若真有数十万兵马,断不至于此。”

    朱祐樘点了点头,却不知是他同意史琳的说法,还是赞同马文升的奏请,朱祐樘看着工部尚书曾鉴,问道:“工部军器局内,尚存有多少兵器?”

    这个问题可把曾鉴难住了。

    曾鉴升迁不到两个月,他以前在工部左侍郎位子上负责的是各省的水利督造,因为弘治朝水患严重,朝廷最重视的就是各大江大河的治理,反倒对于工部军器局这种偏冷的衙门,他没来得及做功课。

    马文升看了曾鉴一眼,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马文升看来,把督造兵器的重担交给工部,还不如留在兵部,如此才好上下协调。

    马文升奏禀:“陛下,工部军器局内有陈旧兵器六千副,其中矛刺四千,长刀、短刀各有一千余,弓箭稀缺……”

    曾鉴面带惭色,自己衙门里的事情,反倒是马文升这个外人比他了解,这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但细细一想前工部尚书徐贯跟马文升关系莫逆,加上马文升又是实干型的老臣,对这些事情了解并不稀奇。

    朱祐樘听马文升奏报后,略微沉思,想了想道:“弓箭,于守城之时,的确能派得上用场……”

    一句话,就暴露出朱祐樘的性格以及他的思维逻辑。

    作为皇帝,朱祐樘不是那种善于攻城略地,也没有开疆拓土彻底把草原部族打服的野心,他只想守住祖宗传下来的江山,所以优先考虑的便是守城!

    马文升道:“陛下,臣听闻佛郎机人炮轰刺桐港时,用过的火炮威力甚大,如今有一门火炮运到京城,不知可否令工部进行仿造,装备边军?”

    朱祐樘想了想,这事以前好像说起过,但他每天处理的奏章太多,这种小事根本没放在心中,当即把目光挪向一直没有说话的首辅刘健。

    刘健回道:“回陛下,之前工部上奏,佛郎机人火炮,无非是奇淫技巧,上不得台面,无法与我大明火炮相提并论!”

    朱祐樘问曾鉴:“曾尚书,可是如此?”

    曾鉴对军器局的事或有不知,但对此事他记忆犹新,因为这份奏本是他亲自署名过的。曾鉴回道:“陛下,确实如此。”

    朱祐樘有刘健和曾鉴两个人撑腰,多了几分回绝马文升的底气,道:“既如此,马卿家所奏仿造火炮之事,暂且不提……”

    马文升却不依不挠,连忙再奏请:“陛下,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