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祐樘不由得立即重视起来。

    其实白天的时候,宫女们为太子换衣擦身,发觉太子小腿部位有小齿痕,经过太医诊断,伤口虽然不深,但明显是毒物所伤,太子是内病加外伤,二者相冲,结果一病不起。

    而这篇条陈中提到病患的情况,明显跟太子的病情相似。

    “狗皮膏药?为何朕从未听闻过?”朱祐樘看着写了满满一页纸的条陈,惊愕地问道。

    谢迁行礼道:“老臣也从未听闻,不过既有古方,且治疗之法只是为太子外敷伤药,于太子五藏六府并无多大妨碍,为何不尝试一番?或许上天怜见,可令太子病愈!”

    如果是翰林们从古方中找到一味药,说是对太子病情有帮助,不用皇帝否决,谢迁就给驳回去了……完全不靠谱嘛!

    万一把太子吃出问题来谁负责?

    可这次条陈中却说是什么“狗皮膏药”,直接外敷伤口,在时人概念中,伤口敷药就算有毒副作用,也绝对不会很大,是一种安全的治病方式。

    朱祐樘仔细把条陈看完,里面除了列举出前朝这位病患的病症,还提到具体药方,以及狗皮膏药的制作和使用方法,非常详尽,看起来不像是编造的。

    为谨慎起见,朱祐樘还是摆摆手:“把太医叫来,仔细验对,若无毒副作用,那就按方用药吧!”

    如今是没办法了,太子病入膏肓已不能进服汤药,完全是等死的状态,这“狗皮膏药”至少应了不时之需。

    随后,谢迁跟着太医到了慈庆宫,忙上忙下转眼一个时辰又过去了。

    不过短时间内不太可能会有结果,因此忙活完后谢迁就准备出宫回府,结果在端本门遇上李东阳。

    李东阳刚得知谢迁从翰林院那边淘来古方进呈天子,赶忙进宫劝弘治皇帝别乱用药,结果来晚一步。

    李东阳埋怨道:“于乔,你可不是莽撞之人,太子千金之躯,如今染病,你怎可随意将不知来历的药方进献?”

    谢迁连忙道:“只是外敷,不用太过谨慎。”

    李东阳怒道:“外敷也不行。”

    谢迁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李东阳为人谨慎,此事他没跟刘健和李东阳商量,便自作主张通知了弘治皇帝,本就带着几分歉疚,但他自问并非争功,而是为太子病情着想,晚一步都可能令太子丧命。

    ……

    ……

    沈溪二更天才回到家,进到家门,不但林黛给沈溪甩脸色,连谢韵儿神情也不太好看,就好似谢韵儿所言,这家里少不得男人,沈溪晚归令一家子女人牵肠挂肚。

    等沈溪吃过饭,谢韵儿亲自收拾碗筷,如同一家的女主人,她能力比林黛高许多,就算沈溪不在,事情也能张罗齐备。

    谢韵儿一边做事,嘴里一边说着话。

    “……白天的时候,妾身找木匠打造了两张床,黛儿和朱山房里各一张。以后三个丫鬟睡一间,妾身搬到黛儿房里,这样就不会打搅相公休息。”

    “……相公这么晚才回来,估计累坏了,吃过饭最好早些上床安歇,明日还有公事要忙。”

    沈溪点了点头,随后有些自责:“韵儿,我好像做了一件错事。”

    “嗯?”

    谢韵儿侧目打量沈溪,听不懂他话中之意。

    等沈溪将进献狗皮膏药的事一说,谢韵儿解开围裙坐了下来,让沈溪将药方呈列,她拿在手上仔细端详过,蹙眉问道:“相公是从何处得知此药方?”

    沈溪不好回答。

    这副药方其实来自于他记忆中的拔毒清创膏,主要采用了天丁、龙胆草、萝芙木、刺蒺藜、两面针等中药材,适用于清除伤口顽固**组织以及各种疮包、疮毒、脓肿、脓包性痤疮等的拔毒排脓、消肿消炎,以及各种外伤炎症。

    前世沈溪到处考古,最怕的就是蛇虫鼠蚁噬咬,当然如果遇到银环蛇、眼镜蛇、竹叶青等毒蛇,如果不第一时间排除毒素,或者事后紧急打血清,几乎无药可治。其余蛇虫鼠蚁噬咬可能引发的病症,拔毒清创膏都有很好的对症效果。

    为此沈溪曾经专门研究过许多狗皮膏药的药方,以备不时之需,不想现在派上用场。

    根据太子伤口患处以及病情,既然没有当场毒发,那证明并非遭遇剧毒的毒蛇,老鼠也基本可以排除,因为个头不会太大,不然不会爬到小腿上咬了一口朱厚照都不知道,怎么看都应该是不知名的虫蚁。

    给太子留下齿痕的虫蚁毒性不会很强,之所以现在拖到病入膏肓,主要是没有对症,到了现在朱厚照昏迷不醒无法进药,除了狗皮膏药别无他法。

    几百年后,狗皮膏药在市面上极为常见,无论大病小病许多人都喜欢贴膏药,可这年头,膏药仅是偶尔被拿出来治疗一些跌打损伤,在没有系统的膏药药方情况下,谁也不敢贸然拿来治病救人。

    沈溪道:“我说是从古书上看来的,你信吗?”

    谢韵儿直接摇了摇头。

    沈溪摊摊手:“那我就没办法了……或许是跟你的心情一样,想让太子的病早些痊愈,再加上是谢阁老提出让翰林翻阅古籍,我便随手写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吧。”

    谢韵儿脸上多了几分宽慰的笑容:“相公用心是好的,相信就算不能为太子祛病,朝廷也不会加以怪罪。”

    ……

    ……

    沈溪把狗皮膏药药方进献后,提心吊胆一夜,但第二天没人到翰林院来问话,东宫那边也没什么消息,看来太子尚未出事。

    在沈溪看来,有可能谢迁没把翰林们进呈的研究成果当回事,搁置一边,那自己无论献的是什么药方都无所谓了。

    写完那篇有备无患的祭文后,翰林们的工作仍旧跟以往一样,修撰《大明法典》,这是个耗时耗力的活,任何资料都是要多方查证后才能列入草稿,草稿最后有多少会被采纳,需要总裁官和副总裁官来定夺。

    沈溪的任务,仅仅是列草稿,留待程敏政继任者审批。

    到中午吃饭时,朱希周无意中提到:“也不知昨日我等进呈的古方是否为谢阁老采纳,太子那边又没音信,好生令人着急。”

    大概是翰林院的工作有些清闲,朱希周居然“没事找事”,若太子真的病故,朝廷断没理由不发丧,那时候翰林院可就有得忙活了。

    下午申时,谢迁在众翰林千呼万唤中过来,他一到,朱希周等人便围上去询问太子病情,但从谢迁脸色看,太子似乎依然生死未卜。

    “太子的病仍旧未有好转。”谢迁黑着脸说了一句,随后从怀里拿出一张条子,“这是何人进呈?”

    朱希周将条陈拿在手上一看,道:“这是沈修撰的字。”一句话,所有人目光都落在沈溪身上。

    沈溪心想,这就是匿名进条子的后果,说是不计较写什么,但出了事,怎么也能把事主揪出来,这名还匿个什么劲儿?

    谢迁皱眉看着沈溪,语气略带不善:“沈修撰,出来一下。”

    沈溪在众人一片哀叹声中走出公事房,到了院子里,谢迁凑过头问道:“不用多想,就是问问你,你这药方出自何处?”

    “嗯?”沈溪没明白过来。

    谢迁道:“不瞒你,昨日老夫见你这条陈写的不错,便呈与陛下,陛下命几位太医仔细斟酌方子,认为没有毒副作用,便依照方子给太子用了,一夜用了三贴,从伤口排出不少脓毒……”

    沈溪问道:“太子真为蛇虫鼠蚁咬伤?”

    谢迁想了想道:“老夫并未亲眼所见,料想大概如此……太子于黎明时醒转,服了一碗小米粥,陛下很高兴,但病却无太大起色,所以想把典籍拿去给太医仔细参详。你进去将昨日所查阅典籍找出来便是。”

    沈溪心说,太子都从昏迷转醒,从药石无灵到已能吃小米粥了,那服汤药自然也没问题,这样尚不满足,意思是非要痊愈才算有起色吗?

    沈溪道:“实不相瞒,下官所进呈药方,并非翰林院古籍中所查,乃是采用民间古方,至于是否有效,不敢断言。”

    谢迁皱眉打量沈溪,那目光就好似在说,随便拿个古方就敢进献,你小子胆子够大呀,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死字怎么写的吧?

    可转念又想,沈溪在进呈古方之前,首先列了一个病患治病的故事,关键就在这故事上,若皇帝或者太医发觉跟太子的病与故事中病患情况不相符合,断然不会采用沈溪之药方,自然也就不存在乱献药的问题。

    退一步说,就算药方无效,最多是死马当活马医,敷的是膏药,于太子贵体无恙。

    想到这里,谢迁琢磨:“这小子挺会来事,或许我不在翰林院提那一嘴,他为求自保绝不会主动献出药方,这要是有罪,连带我也要陷进去。不过要说有功,我起码能在中间占得七分功劳。”

    谢迁脸色平静:“那是否有调理的方子,一并呈上吧。”

    沈溪道:“宫中如此多太医,恐怕用不到在下的方子吧?”

    谢迁叹道:“你小子再藏拙,不要怪老夫降你的罪啊……初入官场却有如此多的鬼心眼儿。跟你明说吧,如今陛下不信宫里的太医,只信进献狗皮膏药之人,再不开出药方,老夫现在就拉你去见陛下,让你跟陛下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谢迁都把话说得如此直白了,沈溪当然得识相点儿。

    现在太子的病未有太大起色,主要原因是太子中毒日久,再加上内病未消,就算进汤药调剂效果也不会太好。

    既然用膏药来治病,沈溪索性用到底,又进献了几个膏药方子,如后世常用到的拔毒膏、太乙膏、阳和解凝膏、黄连膏等,把详细用法列明,继续用内病外治的法子,给太子排毒。

    沈溪在谢迁陪同下回到后院的公事房内,所有人都很好奇他二人要干什么,只见沈溪坐了下来,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东西,谢迁在旁边看着,不时点头嘉许,偶尔还亲自为沈溪研墨。

    谢大学士为一个翰林研墨,这事说出去就让人啧啧称奇,可偏偏今天这事情就在眼皮子底下发生了。

    沈溪把几贴膏药的药方和用法写好,交与谢迁,与谢迁一同出了公事房,身后门内喧哗声立起。

    沈溪亲自送谢迁到翰林院大门,同时提醒了一些细节:“……若太子用药之后上吐下泻,当多饮盐水,米粥之物尽量少食,待太子平静后,再以清淡食物送之,记得要多进补一些绿色蔬菜。”

    谢迁又皱起眉头,他对行医之事稍有了解,但多来自于他的人生阅历,至于沈溪说的喝盐水什么的,闻所未闻,但他这次只是个跑腿的,沈溪说什么,他只管将沈溪的话转告便可,至于弘治皇帝和太医是否采纳,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列。

    *********

    ps:第一更送上,天子求订阅、和支持!

    隆重推荐好友快乐的飞豆大大现代修仙大作《重返仙侠》(书号1002020291):一梦千年从修真界穿越回来的凌风,发现周围一切都和他当初穿越前一般无异,他又重新成为那个身患绝症的苦逼骚年。

    本书已于昨日上架,喜欢的书友可以前往一阅哦!链接:

第四四九章 心病() 
太子染病,朝野上下无不为之牵肠挂肚。

    此时汀州府城里,沈溪的母亲周氏也病倒了,一病就是好些天,卧床不起,连力气都快抽没了。

    自从苏通的那封报忧信回来,周氏便一病不起,家里本来是开药铺的,但坐堂大夫谢韵儿不在,周氏生病还要从外面请大夫,可陆氏药铺几乎将府城内外所有大夫都得罪光了,到了周氏得病,居然连个看病的大夫都请不回来,还要到隔壁的江西赣州去请。

    让大夫详细诊断过,其实周氏没什么大病,说是感染风寒,再加上一点心病,还有坐月子留下的一点妇人病,这些病夹杂在一块儿,人焉了,每天除了坐在床上发呆,就是不停念念叨叨。

    “……憨娃儿定是惹了煞星,他这么有本事,我们娘儿俩上辈子有缘这辈子才当得成母子,这次上天是要将他收回去了。”

    最无奈的要数周氏的枕边人、沈溪的便宜老爹沈明钧。

    得知儿子因牵涉鬻题案下狱,妻子突然病倒,整个家就只有靠他撑着,照顾妻子和一对小儿女,还要不时去印刷作坊盯着,忙得脚不沾地。

    其实自从过了这年,生意就很不景气。

    随着汀州印刷业崛起,百姓兴起一股说本、连环画热,可好景不长,去年南方开始闹起虫灾,农田歉收,百姓手头的钱少了,连带娱乐都要暂时搁置一边,再加上沈溪这两年考学,不能把精力放在编写说本和画新的连环画上,使得印刷作坊这两年没什么新品问世,就靠年底印点儿年画,把生意维持下来。

    药铺的生意明显也在下滑。

    看到陆氏药铺经营成药利润可观,城里大小药铺都做起了成药生意,就连陆氏药铺一直严格保密的药方,逐渐也被同行摸索出来,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只要方子泄露,利润就会被摊薄,最后比的就不是药效,而是价格。

    这次周氏生病,惠娘忙不过来,干脆把药铺关门。

    得知沈溪下狱的消息后,惠娘突然也没了做生意的动力,银号的事,她交给聘请的大掌柜负责,至于商会内部一盘散沙,少了沈溪给她筹划,她有些镇不住商会里那些为了私利争斗不休的豺狼猛虎。

    “身正不怕影子斜,小郎才学好,是靠真本事考上的举人,只要朝廷明辨是非,一定会还小郎一个公道,说不定他现在已出来,正在太学读书呢。”惠娘没事就到沈家看望周氏,可这些安慰的话,连她自己也觉得苍白无力。

    周氏不哭不闹,只是摇摇头:“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终究是要回去。”

    惠娘不由抹了抹眼泪,难过道:“姐姐说这些话,真让人难受。小郎不是姐姐苦心培养出来的吗?要是没有姐姐为他力争,他哪儿有机会开蒙读书,又怎有机会高中解元?沈家要靠姐姐支撑,别是小郎没出事,倒是姐姐这边先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