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8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是休养生息,但只是个口号,朱厚照属于那种只会动嘴皮子的皇帝。

    小拧子问道:“陛下,现在中原地区叛乱加剧,不如加派人马前去剿灭。”

    朱厚照皱眉道:“京城稳固也很重要,现在贼人还没杀到京畿之地,岂能轻易调动京城兵马?”

    张苑道:“陛下,沈大人似是想以地方人马平息叛乱,不过中原之地卫所……已无法形成体系,除非由别处调兵……那些贼寇也是通过不断流窜,由京师以南的博野、饶阳、南宫等县入寇山东的日照、曲阜和泰安等州县,才日益发展壮大,或许可以效法……”

    朱厚照一拍桌子:“混账东西,你的意思是说,让朕学那些贼人?”

    “老奴绝非此意。”

    张苑赶紧解释,“老奴只是打个比方。”

    朱厚照道:“你这个比喻简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其实以沈先生的能力何尝想不出对策?不过他不想说明罢了……这不,他已在奏本上说了,来自鞑靼人的威胁已消除,朝廷需要对九边人马另行安置?既然这两件事同时说出来,应该就是暗示朕,可以调西北人马到中原地区平叛。”

    张苑和小拧子对视一眼,二人均在想:“沈大人是这个意思吗?”

    朱厚照点头道:“一定是这样,要知道调西北边军到中原地区平叛,会被朝臣说三道四,现在沈先生在朝已被人非议,所以才将事情说得如此隐晦,但朕岂是那些不明事理的昏君?马上下旨,调宣大之地兵马到京城……”

    张苑紧忙道:“陛下,这突然调兵,只怕西北地方人马准备不及啊!”

    朱厚照道:“又不是说马上要来,调兵后可以让他们先行准备,而且平贼也不用急这一天两天……那些贼人已经杀到京城脚下来了吗?”

    这问题张苑回答不出,只好道:“可是要调人马,总归要师出有名,同时还要有人领兵才可。”

    “这倒也是。”

    朱厚照点了点头,道,“这样吧,让宣府副总兵许泰具体负责这件事,他反正在京城无所事事,另外朕打算让江彬也带领一部分人马,至于京营……可以酌情调一些南下平叛,不过这件事要跟兵部那边打招呼。”

    张苑问道:“陛下,是否先将沈大人请来好好参详一番?”

    “不用了。”

    朱厚照道,“朕既然做出决定,还用得着问沈先生的意思?他只负责帮朕具体落实便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你要帮沈先生完成……”

    张苑道:“兵部调动人马,这个……这个……”

    张苑似是觉得让沈溪再执领边军,会让其手头权力扩大,他想指出来,但因思路不清,一时间根本不知该如何去跟皇帝解释。

    朱厚照一摆手:“真当朕手下没能人?这些贼寇瞎了眼,明知道朝中有沈先生这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在,还敢犯上作乱,简直是自寻死路!马上去找沈先生,让他列一份详细的调兵奏疏。”

    “是,陛下!”

    张苑想不出对策,面对态度坚决的皇帝,只能俯首帖耳,遵命行事。

    小拧子用奚落的目光望着张苑,默不做声,只顾在旁看好戏。

    ……

    ……

    张苑出了豹房,前去找沈溪。

    他心里还在抱怨:“这几天老去找我那大侄子,他从来没给我好脸色看,恐怕这回也不会例外!”

    张苑直接到了沈家,得知沈溪就在书房后,便在朱鸿引路下往内而去,因为天还没完全黑下来,他有些担心,生怕被人瞧见自己,他已从钱氏处得知沈家人发现他夫妇二人踪迹的事。

    因为张苑是领皇命而来,不需要等候通报,到书房时,沈溪已在门口相迎。

    张苑先一步钻进书房,等沈溪进来,他亲自把门关好,如同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沈溪道:“陛下有事让你来?”

    “这不废话吗?”

    张苑显得很气恼,道,“陛下说了,平息中原叛乱最好的方法是调边军入关,陛下主意已定,让你写一份详细调兵上奏,等陛下朱批用印便可。不要再写那些拐弯抹角的策略,不如来点直接的。”

    沈溪摇头:“调边军入中原地区平叛,牵扯到太多事,并非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张苑道:“要是有旁的更好的选择,你倒是写出来啊!你当咱家稀罕到你这里来么?这是陛下下达的死命令,你答应也要答应,不答应也要答应,现在就写吧,正好咱家可以拿去给陛下,今天或许就能把事定下来。”

    沈溪拒不配合,道:“陛下就算说过要调西北人马入关,大概也没你这么着急吧?你只不过是司礼监掌印,有什么资格管这么宽?”

    “你……”

    张苑很生气,但又不敢发作,最多只是在那儿抱怨和跺脚,最后道,“咱们就不能好好说话么?七郎,咱都是一家人,你别老是给我找麻烦啊!其实我也不想麻烦你,但这是陛下的吩咐,若是你不答应,可以直接跟陛下说,别为难伯父我啊!”

    沈溪一摆手:“你我的关系,最好莫要再提……你不会以为,朝中真没人知道我们间的纠葛吧?”

    张苑又有些不高兴,但还是遵照沈溪的吩咐,不再说攀关系的话,苦着脸道:“那你说怎么办?或者你想个更好的对策,写成奏疏,咱家为你带去给陛下。”

    沈溪心里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本来以为可以避免历史重演,不过现在看来,就算是没有中原平乱这一出,刘瑾还是倒了,而且江彬和许泰等人也得到皇帝宠幸,很多事看来根本就无法避免,所以刘六、刘七才会出现……我越是阻挠,怕是历史潮流带来的反扑就越严重……”

    沈溪道:“那就按照陛下所说,调边军入中原平乱……不过,这奏疏不应由本官来写。”

    “你不写,谁写?”张苑惊愕地问道。

    沈溪再道:“本官已准备跟陛下提请,卸任兵部差事,以后兵部事务,本官可以对陛下提出一些建议,却不会直接下达命令……不如张公公往兵部陆侍郎府上去一趟,跟他提及这件事,请他将奏疏写好,你带给陛下便可。”

    张苑显得不可理解:“这世上还有人主动把官往外推的?你能当两部尚书,同时管着文臣武将的官帽子,这是多大的荣耀,你居然想推辞掉?脑子没发烧吧?”

    沈溪道:“有些事,轮不到张公公你来提意见。”

    张苑冷笑不已:“哼,你爱怎样便怎样,总归你的官不是为咱家当的,现在是陛下安排你来出谋划策,而非什么陆侍郎……你不写,咱家就不走了!”

    张苑到底是市井小民出身,不懂文人士子的礼义廉耻,他要是耍起赖来,简直跟个泼妇没什么区别。

    沈溪冷声道:“这是我的府宅,你愿留便留,没人阻拦……好了,本官没时间招待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沈溪在张苑的目视下往门口去了,好像真的不想再理会他,连句送客的话都没有,任由他留在书房内。

    “你……你这小子,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张苑气得哇哇大叫,但真的是无计可施,到底他是没资格指使沈溪做什么,就算是耍赖,也耐不住对方不吃他这套。

    最后张苑只能自己灰溜溜离开,也是他知道留在沈家没什么好处,他很怕被沈家故人撞见,知道他没死还入宫当了太监这种丑事。

    而且他还要趁早去找陆完写奏疏,对此他倒并非很担心。

    “沈之厚到底是兵部尚书,是陆完的顶头上司,他的吩咐陆完敢违抗?再者以咱家今日今时在朝中的地位,陆完敢对着干?”

第二三九九章 夜访() 
关于调动边军南下平寇的奏疏,由兵部左侍郎陆完主笔,交由张苑呈送到朱厚照处,未经内阁。

    但这件事当晚便被谢迁知晓。

    告知谢迁消息之人正是陆完,虽然陆完知道谢迁对他有成见,但在遇到大是大非时他不会对谢迁这个文官领袖有隐瞒,派人去谢府送了亲笔书信,把事情言明。

    随即谢迁便将张懋和杨一清请到府上,杨一清倒没什么,到底文官都要听谢迁的,但对于张懋来说就有些不爽了。

    “于乔,有什么事不能等明日再说吗?这大晚上的,你非要让老朽过来,还不跟老朽说是怎么回事……怎么,叛军杀到京城脚下了?”张懋很是着恼,不在于谢迁三更半夜扰人清梦这件事,而是他不想牵扯进朝廷的是是非非。

    另外便是谢迁请他的方式不是亲自登门,只时随便叫了个人去他府上,就好像是上级召见下级一样,显得很不尊重人。

    谢迁冲着杨一清点了点头,随后道:“刚得到消息,陛下要调边军到中原之地平叛。”

    “嗯?”

    张懋怔了怔,随即望向一同前来谢府做客的杨一清,问道,“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杨一清脸上满是惊讶,显然他不知道有这回事,谢迁却肯定地说道:“兵部左侍郎陆完写了奏疏,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苑亲自送到陛下跟前,估摸明日一早,就会有调兵公文往西北去。”

    杨一清皱眉道:“陛下为何要突然调动边军?”

    因为正是年初休沐时,关于朝中情况并非人人都很了解,这几天忙着应酬的杨一清消息相对闭塞些。

    谢迁没有回答,倒是张懋突然开腔了:“应宁,是这样的,听说中原一带突然冒出一股凶悍的叛军,几次对阵官兵都取得胜利,如今北直隶门户洞开,陛下对此事非常重视,调边军入京卫戍不足为奇。不过……于乔,你之前不是力主让之厚领兵平贼么?怎突然要调边军南下了?”

    谢迁道:“之厚上的奏疏,老夫看过,他建议以地方兵马平叛,没什么建设性,今日早些时候奏疏送到陛下手中,陛下便下旨让兵部负责调兵……”

    张懋显得不太能理解,问道:“那为何不是之厚来拟定方案,而是由……全卿?”

    这个问题谢迁没法作答,摇头道:“暂且不知,不过想来之厚并未接受陛下提议,藉此委婉表示拒绝之意……”

    张懋点了点头,没有再发表评论。

    杨一清眉头紧皱,担忧地道:“若是贸然调动西北边军前往中原平叛,人地生疏,未必会顺利,且有可能造成边军跟地方人马嫌隙,同时九边也会防御空虚……易为鞑靼人趁虚而入。听说前任鞑靼可汗已卷土重来。”

    谢迁道:“这也正是老夫担忧的地方,若以老夫一人之力跟陛下奏请,或无济于事,不如多联络些人……”

    “别介!”

    张懋一抬手,“这件事于乔你还别乱来,先且不说你没有平定中原叛乱的良方,就算有,也未必有陛下的方案好……这可是陛下直接下达的命令,平时谁见过陛下对朝事如此上心?”

    这话谢迁有些难以接受,杨一清却不由点头。

    朱厚照平时只顾着胡作非为,对朝事漠不关心。

    这次调兵计划并非出自沈溪之手,而是由皇帝亲自过问并下达圣旨,在张懋看来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谢迁摇头:“要是西北边防出了乱子,没人能担待,中原叛军不过是疥癞之患,杀鸡焉用牛刀?”

    张懋道:“于乔,你说这话老朽就不敢苟同了……你觉得鞑靼人厉害,但实际上由于连年征战,鞑靼青壮已十不存一,连强弩之末都算不上,有何威胁?如今草原人推举的小可汗暂居京城,各部族很难做到上下一心……反倒是中原之地,你眼中那些不起眼的贼寇,叛乱已波及三省,连京畿都受到威胁,还能说是小麻烦吗?”

    谢迁没回答,若是换作别的官员,绝对不敢出言忤逆他。

    但张懋却有这资格。

    因为张懋是世袭公爵,在朝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年岁和资历也比谢迁更高,一向尊重规矩的谢迁面对张懋的质问,只能保持沉默。

    张懋再道:“陛下安排已是当前最好方略,且这路人马可在平掉中原叛乱后,再一路往南,往东可以平海疆,往西则可以除山匪,可谓一举多得!这总比咱闭门造车,想不出个主意好吧?”

    听到这里,谢迁终于忍不住,呛声道:“那敢问张老公爷一句,西北兵马调到中原,粮草辎重谁来负责?靠户部调拨?还是靠沈之厚筹措?”

    本来杨一清觉得自己站在一旁有些突兀,好像事情跟他不相干,但听谢迁说到这里,突然明白为何谢迁坚持要让他来。

    不是说需要他出谋划策,而在于他掌管着大明的钱袋子,可以代表户部提出困难,让皇帝打消念头。

    谢迁再道:“若是让沈之厚领兵,西北边疆不会出现变乱,又不用户部筹措太多钱粮,中原叛乱也可以尽早平息,难道不比从西北调拨人马入关平乱好?”

    张懋有些犹豫:“于乔,话不能这么说……就算以前之厚是取得一些成就,但战场上哪有百战不殆的将军?就算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你不能说派个将领去,连兵马都不给他,就指望他打胜仗吧?”

    这次连杨一清都不由点头,倒不是说他倾向于张懋的意见,而是觉得谢迁的建议太过牵强。

    总归要调拨人马驰援中原战场,至于是从京营调,或者从周边省份调,又或者从九边调,终归是要集结一批精兵强将,让沈溪只身前往显然不是什么好选择,说到皇帝那里也会被否决。

    谢迁反问:“那张老公爷是支持陛下的旨意,抽调边军南下平叛咯?”

    张懋道:“老夫还没问你,陛下之意,是要从西北何处调遣人马?三边,又或者宣府?大同?”

    “宣府!”

    谢迁回道,“且是以陛下身边近臣,宣府副总兵许泰领兵。”

    “这就有些胡闹了。”

    张懋皱眉道,“这个许泰,年轻气盛,根本就不懂行军布阵,之前便有人参劾他胡作非为,中原之地不是还有胡重器么?他本事不低,照理说补足兵马应能应付,而且可以让三边回来的延绥副总兵,似乎叫做林恒,是吧?由此人来领兵也不错嘛!”

    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