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8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初到上元节前,街路上基本不会有什么人。

    沈溪道:“有事不分是否过年,作为朝官,总归要先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完成。”

    没有跟谢韵儿交待太多,沈溪匆忙出府去了。

    当天吏部没有开衙,官员一个不在,只有一些吏员在值守,这些人也只是早上过来照看下,到中午时基本都会离开。

    “大人?”

    沈溪的到来,让吏部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非常惊讶。

    沈溪道:“本官有事要处理,你们不必理会。”

    沈溪态度随和,他平时对差役就比较友好,这些人对沈溪抱有极大的敬意,赶紧给沈溪开门,再分出两人陪同沈溪入内,到了中庭沈溪便独自往后院去了。

    “大人有事吩咐么?”

    值班的吏员听说沈溪到来,赶紧过来请示。

    大年初一的早晨,吏部尚书亲自到衙门,这是有大事发生的节奏,可是这个时候整个吏部内一个有品阶的官员都没有,吏员以为沈溪要临时召开什么紧急会议,所以打起精神应对。

    “没什么要紧事,本官要在公事房办公,避免有人进来打扰即可。”

    沈溪进了公事房,吏员在门口观望一下,便恭敬退下,很快屋子里便恢复了寂静。

    “沈之厚去了吏部衙门?今天他还有政务要处置?”

    早晨拜年时,杨廷和将消息传给谢迁。

    谢迁当天没有去官衙的打算,作为内阁首辅,年初来拜年的人不少,本来他还打算在沈溪到他这里来问候的时候,好好质问下,却从杨廷和口中得知,沈溪似乎在忙什么事。

    杨廷和道:“一早便过去了,至于要作何,尚且不清楚。”

    谢迁此时还有些疲乏,昨晚在沈家听审,折腾大半夜,早就心力交瘁,一早还要起来等着宾客临门正是因为沈溪在朝中崛起,让他更重视跟朝臣之间的交情,换作以前他可不会如此在意宾客的看法。

    谢迁道:“张氏外戚的案子,今早可有什么新消息?”

    “未有。”

    杨廷和摇头,“翰苑今日并未得豹房传谕,五军都督府那边也没什么情况发生。”

    谢迁打量杨廷和,脸上神情有些怪异,大概是觉得杨廷和现在对于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周到,是否太过于热衷了?

    这还没当上首辅呢,一大早就什么都搞清楚了?

    “这件事怕只能去问司礼监,陛下到现在,有什么事情少有跟翰苑打招呼,更多是直接出谕旨。”

    谢迁说到这里有些气恼。

    以前圣旨的编写需要翰林官,但在朱厚照登基后,因为很多命令都是临时想起来,而朱厚照对于朝臣极为疏远,还有对规矩非常抵触,使其更多靠身边人传口谕,或者直接让近侍书写奏疏,用上宝印便当御旨。

    逐渐这种近乎传奉的形势,成为常态,以至于朝廷有事时,朝臣无法关注朝议和翰苑的反应,更多是要看皇帝的动向。

    杨廷和请示道:“那谢阁老,是否要防备之厚前往豹房面圣?昨日的案子,怕是还没了结,陛下对于外戚的愤恨也未消除”

    谢迁没有立即回答,他还在思考昨日审案的一些细节,可惜他对于沈溪的套路完全搞不清楚,再仔细回想沈溪的说法,最后自言自语:“将人看押起来,压后再审,这已是当前最好的结果老夫现在想清楚了,之厚应该不会主动挑唆皇室内斗,不过他去豹房面圣请示下一步动向倒是有可能。此番到吏部衙门或许是为写奏疏?”

    因为对沈溪的目的不太清楚,谢迁不敢妄下定论。

    恰在此时,门口有人往这边过来。

    只见是谢府知客过来,行礼道:“老爷,又来了两位大人,乃是刑部张尚书,工部李尚书。”

    “嗯。”

    谢迁点了点头,一摆手,“让他们到前堂等候。”

    等知客退下,杨廷和望着谢迁,想得到进一步指示。

    谢迁道:“昨日时器未往沈家,或许对发生的事情不甚了解,而刑部那位来多半是问老夫的意向这样吧,介夫,你去招呼一下,老夫先往吏部衙门一趟,阻断之厚面圣之路。”

    杨廷和显得很为难:“谢阁老,这样做不太合适吧?”

    在杨廷和看来,自己到谢府来不过是个客人,其实他也是来跟谢迁问策的,结果谢迁却让他做代表,出去迎接客人,这样做很不合规矩。

    谢迁没好气地道:“让你去便去,你乃内阁大学士,还应付不了他们?今天不过是新年第一天,属于礼节性的拜会,你们无需对朝事议论太多!”

    在安排杨廷和去接待宾客的同时,谢迁算是奠定一个基调,就是今日只是问候而不论朝事,既是来拜年就不要破坏气氛,谈及朝中事务。

    杨廷和往正院而去,谢迁则从自家后门出来,让人准备好马车,匆忙往吏部衙门去了。

    既不清楚沈溪的动向,谢迁干脆就来个直接堵门,主要是防止沈溪去见朱厚照,升级事态。

    不过显然谢迁多虑了,沈溪并没有出吏部衙门的打算。

    当谢迁带着几分担心生怕沈溪先一步赶往豹房,紧赶慢赶来到吏部时,问过才知沈溪一直在公事房没出来。

    谢迁在吏员引路下到了吏部公房,只见房门紧闭,不由皱眉,走上前敲了敲房门,里面却毫无动静。

    吏员躬身道:“谢老大人,是否帮您传告沈大人?”

    “不用,你们退下吧。”谢迁低声说了一句。

    一群吏员都觉得很奇怪。

    之前沈溪来得非常突然,没给出什么具体的指示,而这位首辅大学士也是这么贸然而来,他们都不知自己是否该办完事就离开,又或者是继续待在吏部,等候吩咐。

    等人走后,谢迁再次敲了敲门,门依然没开,倒是公房临院的窗户被人打开,沈溪正站在里面打量谢迁。

    “谢阁老,新年好?”

    沈溪笑呵呵地招呼一句。

    当谢迁看到沈溪悠闲的神色,身体一紧,觉得自己落进了对方设置的圈套,他也不客气,来到旁边那道门,直接推门而入,等到里面时,沈溪已过来迎接。

    谢迁道:“你清早便来官衙,是料定老夫得知消息后会来找你?”

    谢迁上来便以质询的口吻,好像是要追究沈溪的责任,沈溪却淡然摇头:“谢阁老要作何,在下如何知晓?何况在下往吏部来这么小的事情,应无人关注才是,如何能料到这么快便传到谢阁老耳中?”

    “嗯。”

    谢迁应了一声,实在找不到理由来反驳沈溪的话。

    但他仍旧不觉得这是实情,毕竟他对于沈溪做事的风格非常了解,沈溪通常都会把事情算得很精确,一举一动都蕴含深意。

    谢迁往沈溪的办公桌看了一眼,问道:“你大年初一到此,却是为何?”

    沈溪道:“准备上疏陛下,将主审逆党案的差事推辞掉。”

    “嗯!?”

    谢迁大为震惊,用不解的目光望向沈溪,只见沈溪走回到办公桌前,将一份还没完成的奏疏拿起,过来后直接塞到他手上。

    谢迁没有客气,埋首看过,发现沈溪并无虚言,这的确是一份沈溪上疏推辞朱厚照让他继续担任逆党案主审官的奏疏。

    谢迁问道:“这种奏疏,你在自家府上便可完成,作何要到这里来?”

    沈溪摊摊手:“只是躲个清静罢了谢阁老难道不觉得,今日若在下留在府上,会被人不断打扰很多人见也不是,不见也不是,总归会让人为难!”

    谢迁老脸横皱,思索沈溪的意图,但细细一想,沈溪说的正是他平时烦忧的东西。

    明明想趁着假期清闲几天,但就是有人在年初上门打扰,比如说他来之前,还有人等着见他,后续更会有大批朝官以拜年为由,排队等着问他事情,让他表明态度。

    “你完全可以提前写好。”谢迁不依不饶。

    沈溪道:“之前可不会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般田地张氏一族到底做了多少为非作歹的事情,谢阁老应该清楚,不过您老人家却出于维护朝廷稳固而没有计较,其实在下也想学谢阁老你不闻不问,但陛下却执意让在下打理案子,事情便糊弄不过去了。”

    谢迁冷声道:“你这是责怪老夫?”

    “绝无此意。”

    沈溪摇头道,“若在下对谢老您有意见,也不会争取时间,让谢老您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以最快速度通知到宫内的太后娘娘,更不会劝陛下适可而止难道谢老没察觉到,其实昨天本可直接审结一些事,但在下却故意拖延吗?”

    谢迁微微皱眉,他当然能想到,昨日沈溪一直就张氏兄弟欺行霸市、贪污并挪用军资军械的事做文章,而对于谋逆的事,却压到最后才来审问。

    似乎就是拖延时间等着张太后出面。

    

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 
面对沈溪的解释,谢迁实在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沈溪见谢迁无言以对,又接着道:“出了这种事,明摆着陛下要收权,身为臣子不过是尽力帮陛下做一些事,谢阁老完全没必要将怨气发泄到不相干的人身上……这是当今朝廷面临的困局,若有人能解开的话,也不会如同现在这般……束手无策!”

    谢迁微微摇头:“那你就准备继续这么推诿和敷衍下去?把事情做了一半,就跟陛下请辞,不再肩负责任?”

    沈溪叹息道:“很多事不是在下能左右,陛下性格乖张,身为天子之师,其实在下跟谢阁老的想法是一样的,希望陛下能回归正途,做一些于朝政有利的事情……难道在下不一直是这么做的吗?”

    又是一个让谢迁无法反驳的理由。

    沈溪心想:“你谢老儿不是从来都把我当成善于逢迎、事事都算无遗策的佞臣吗?难道你就看不到,我一直在暗中帮你?之前主张让朱厚照恢复朝议,哪怕是一旬举行一次,至少让朝政回归正轨,如今更是惩戒张氏兄弟……无论你跟张氏一门关系有多亲密,也该认识到张家人的确乱了大明纲纪!”

    谢迁不再吭声,凝眉思索,该怎么反驳沈溪的话。

    不过最后,谢迁也没有继续拿出强硬的态度来,只是皱眉道,“这案子如此悬着,总归不是办法,张家两兄弟卸职算是好事吧……关于更多的情况,你可知晓?”

    沈溪道:“驸马都尉崔元马上就要接替张氏兄弟的职务,至于京营人员调动,怕是要陛下自行揣摩,若是陛下不能亲力亲为,权力可能就要落到司礼监掌印之手……又或者,谢阁老应该去跟五军都督府的人沟通一下,兵部在这件事上很难插话。”

    谢迁想了想,最后满是无奈地点了点头。

    正如沈溪所说,统领京营对于兵部来说绝对是个禁忌,本来兵部就已拥有调兵权,旁人都可以对京营的事情说三道四,唯独沈溪这个兵部尚书说什么都会被人攻讦,所有人都怕沈溪将军权揽在手中,只要有丁点儿苗头都要扼杀于摇篮中。

    至于沈溪推举崔元,在于朱厚照的本意是要让沈溪这个“亲信”执掌京师兵权,沈溪在无法推辞的情况下,才另外推举人出来充任。

    沈溪再道:“既然先皇这一脉人丁单薄,只好从宪宗的子女中择优取用,也算是对皇族势力的一次平衡……谢阁老以为呢?”

    谢迁黑着脸道:“你倒是比陛下更为深谋远虑!”

    沈溪自然能听出来,谢迁这话根本不是在赞扬他,更像是讽刺。

    沈溪丝毫也不介意,道:“若谢阁老不满意,那不妨按照您的想法行事,在下绝不干涉。这两天吏部事务繁忙,若有需要在下帮忙的地方,谢阁老派人来知会一声便可……”

    沈溪这么说,更像是提醒谢迁,他的责任已完成,后面的事就交由谢迁来善后。

    你谢迁不是总觉得自己作为首辅,在朝中却被人轻视么?现在就给你个表现的机会,让你动用你的人脉和个人魅力去解决这问题,反正我有吏部考核的公务作借口,有事你可以知会,但我是否会出手相帮那又另当别论了。

    ……

    ……

    沈溪往豹房递交逆党案暂时审结的上奏,以证据尚不充分为由,请求朱厚照将案子搁置。

    关于如何处理张氏兄弟,沈溪没有在奏疏中提及,因为这奏疏是直接上奏皇帝,属于密折,沈溪不需要给通政司留底,也不会通过内阁或者司礼监衙门,跟谢迁打了个招呼,便让人送到豹房,他都没想过面圣。

    当天朱厚照可说非常惬意,一早就让张苑去传旨,安排驸马都尉崔元进五军都督府接掌京营。

    永康公主乃宪宗皇帝次女,弘治六年十五岁时下嫁崔元,驸马府在皇宫东安门外的十王府附近。

    明朝有公主下嫁民间才学品德兼优的年轻人的传统,崔元本为国子监监生崔儒之子,不但才学不错,更是相貌堂堂,这才为皇室选中。

    不过崔元乃一介读书人,根本就不懂练兵之事。

    历史上此人结交广泛,因弘治帝这一脉人丁单薄,再加上朱厚照一直没有子嗣,弘治帝的姐妹夫家开始为皇室倚重,而崔元在历史上不曾参与太多朝事,最大的成就便是在朱厚照死后,由张太后委命前往湖广迎接嘉靖入朝,因此而以驸马之身受封京山侯。

    不过对于朝中人来说,大概能理解朱厚照如此安排人事的用意。

    既然张氏一门执领京营出了偏差,朕也不能说随便就安排个亲信去接管,先派姑父去,让人意识到在这件事上朕是秉公处理的……

    当然这也是朱厚照在沈溪提醒下做出的选择。

    若是让朱厚照自己做决定的话,要么是沈溪,要么直接让江彬或者许泰这些亲信统率京营,他才不管什么资历和能力不足,做事一向随心所欲惯了。

    现在沈溪推荐启用崔元,朱厚照觉得没什么大问题,把崔元推到前台来,也能堵上张太后的嘴。

    本来当天崔元要到皇宫谢恩,却知皇帝隐居豹房不出,不会回宫,去了也属于白去,再加上他知道他抢的是张太后两个弟弟的职位,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