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7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迁向家人点了点头,不想说太多话,恰在此时谢迪道:“兄长,内阁杨介夫正在您的书房等候。”

    谢迁一听不由皱眉,没料到杨廷和居然会先一步到他的家里来守着,而且杨廷和没有出现在出门迎接的人中,猜想大概是杨廷和觉得这次迎接算是谢家人内部见面,不如等谢迁先跟家里人寒暄过后,再到书房说正事。

    “他来了多久?”谢迁脸色不冷不淡。

    谢迪道:“已经有一两个时辰了吧……从你进京城开始,他就一直在这里等候。却也奇怪,他为何不到内阁去等?莫非兄长知道他不在宫城,所以才赶回府来?”

    谢迪不明白,为何谢迁跟杨廷和会在谢府会面,他却不知谢迁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见杨廷和的打算,谢迁做事很有条理,知道哪些人该见哪些人可以延后见面。

    谢迁心想:“介夫揣摩我心态,倒是一猜一个准,我回京城必定先见何鉴,之后若是杨应宁在京城,也会见,唯独不会见他跟叔厚。”

    谢迁没有回答谢迪的问题,一摆手示意先回去再说。

    刚进门,家人便开始放鞭炮,显然都觉得谢迁能回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谢迁本人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

    ……

    谢迁来到书房外,杨廷和出来迎接。

    杨廷和大概是听到鞭炮声出来,见到谢迁赶紧过来行礼,谢迁却一抬手示意杨廷和不必多礼,二人进到书房内。

    此时距离黄昏还有些时候,天色明亮,谢迁眼前书房整齐,心里多了几分温馨,离家半年多时间,回来后一切如旧。

    “无论朝廷发生了多少事,家里还是如以前一样……却不知君儿那丫头怎么样了。”

    不知不觉谢迁想到了谢恒奴,毕竟血浓于水,在这种感性的时候,他关心起这个被他嫁入沈家,觉得有所亏待的孙女。主要是因为谢迁对沈溪有一种抵触情绪,明明是一家人,却无法完全像家人那般其乐融融,这让他心里十分不舒服,觉得孙女在沈家肯定过得不会好。

    “介夫,老夫不在京城这段日子,你做得很好,朝廷事务你打理得井井有条,你……还有叔厚都是劳苦功高。”谢迁先是称赞了一下杨廷和,算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对方做事能力的肯定。

    杨廷和行礼,心里并没有觉得多荣幸,其实自从谢迁回京一直到当下,他心情都有些失落,感觉自己面对朝事的无助。

    杨廷和从怀里拿出厚厚一叠书稿,道:“谢阁老,此乃各部这几月来所有批阅奏疏的票拟底稿,至于对应奏疏太多,无法一一呈现,有要紧的已整理下来,明日便可送过来。”

    谢迁点了点头:“很好,你想的很周到,值得表扬。”

    谢迁越是客气,越让杨廷和觉得别扭,他宁可让谢迁骂自己一顿,这样才会觉得自己在朝中做的事情能掀起一抹波澜。

    不然的话,他感觉自己做的都是无用功,谢迁根本不是在肯定他的作为,更好像是在敷衍。

    杨廷和道:“之前太后娘娘召见叔厚跟在下,说及陛下安危,也是由我二人提出派兵前去护驾,随后太后娘娘调遣户部尚书杨应宁以及保国公前往。”

    谢迁再度点头:“这件事老夫已知晓,在这个问题上,你做得很好,安排也很妥当。”

    杨廷和苦笑不已,心想:“难道你就不能说点建设性的东西?一直敷衍称赞我算什么意思?”

    杨廷和道:“目前得到的情况,陛下已动身回京,估摸十天左右便能抵达京城。”

    谢迁道:“十天恐怕不止,陛下在路上肯定会有所拖延,不过满打满算半个月足够了。陛下回朝后,这次出征就正式结束,这一战可说是旷古烁今。”

    杨廷和听这话里的意思,不由有些憋屈,因为谢迁是在称颂沈溪,而将他之前的辛劳置之不理。

    杨廷和用失望的语气道:“大明一切安稳,便是百官和万民之福。” 富品中文

    

第二三一七章 体谅() 
杨廷和有些言不由衷,他知道谢迁对沈溪的态度后,心里不由涌现一抹深深的失望,情绪低落。

    即便杨廷和再怎么掩饰,还是难以逃过谢迁法眼。

    谢迁看得很清楚,但他没说什么,因为谢迁见惯了大场面,对于谢迁来说杨廷和只是个“年轻后辈”,年轻人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可以通过时间积累阅历和经验来排除,而不需要他一个老家伙开解。

    谢迁故意在杨廷和面前称颂沈溪的功劳,似乎是已经想好如何挑选接班人的问题。

    杨廷和没有在谢府久留,又过了盏茶工夫便起身告辞,谢迁能感受到,杨廷和有很多话没说出口。

    谢迁并没有勉强,此时的他显得有些不近人情,等他将带着几分失落的杨廷和送走后,心里不由感慨:

    “陛下要考核选拔司礼监掌印,代替他打理朝政,老夫这边同样要为挑选合适的文官领袖而烦心,这何尝不是一次选拔?谁能当起未来朝堂的重任,实在难说啊。”

    ……

    ……

    谢迁不是没有决定,而是心中早就有了定论。

    不是关于梁储和杨廷和二选其一,而是有沈溪打底。

    将来沈溪肯定会成为朝廷栋梁,掌控朝政,只是谢迁觉得必须要有人能跟沈溪抗衡,这是谢迁思虑再三后得出的结论。若一个年轻人在朝堂上连个对抗的人都没有,那有很大的可能会走上歧途,成为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隐患,自古以来权臣都是这么来的。

    当然谢迁感受不到,他对沈溪的要求太过苛刻。

    沈溪在官场取得的成就越高,谢迁的双重标准就越明显,对别人和对沈溪的要求截然不同,他对沈溪几乎是对待政敌那么严苛。

    至于这么做到底是对沈溪的一种鞭策鼓励,又或者是一种警惕防备,连他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

    此时的沈溪,已陪同正德皇帝踏上回京之路。

    从灵丘出发,虽然走的是官道,路途却并不平顺,其中小半都是山道。好在距离广昌县城很近,再往东便到拒马河峡谷,顺着河岸边的官道走上百里,便是紫荆关。

    朱晖和杨一清停留在拒马河峡谷中段,没有继续西行,耐心等候皇帝到来,一直过了两天,朱厚照跟沈溪一行才带着大队人马抵达,杨一清、朱晖带着随同的官员将领一同出营门欢迎。

    不过朱厚照没有下銮,直接乘坐轿子进了营地中间提前搭好的皇帐,朱晖本想追上去,却被江彬带人挡下。

    “你……”

    朱晖望着江彬,不认识这位是谁。

    江彬道:“请阁下见谅,陛下旅途劳顿需要休息,有什么事的话可以直接请示沈大人便可。”

    此时的江彬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他如今还不是侍卫领班,仅仅是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包括钱宁、张永、胡琏等人,此时都无法接近皇帝,小拧子和沈溪倒是可以随时面圣,但这一路上其实也没怎么见面,皇帝有什么事都是江彬出来传话。

    朱晖一听非常尴尬。

    在他看来,先确定皇帝的安全最重要,没见朱厚照一面始终不能安心,没法回奏张太后。

    眼前这个身穿便服的男子将他拦下,在不明对方身份的情况下还不能随便发脾气,最后只能忍气吞声看着江彬护送銮驾进了皇帐。

    朱晖望着走过来的张永,小声问道:“张公公,刚才那位是……?”

    张永目光先落在杨一清身上,随后才看向朱晖,小声回道:“公爷别见怪,陛下身边如今最得宠的就是这位江大人,难道公爷就没听说过?”

    提到“江大人”,朱晖忽然想到是谁,露出恍然之色,随即沈溪跟小拧子等人也靠拢过来,朱晖在人群后面发现钱宁萧索的身影,忽然明白过来,连堂堂锦衣卫指挥使都无法近距离保护皇帝,那这位“江大人”可说是前途无量。

    “之厚!哈哈!”

    朱晖虽然没办法跟皇帝打招呼,好在马上看到想见之人,也就是沈溪,咧嘴直乐,似乎跟沈溪打招呼同样是他期待已久的事情。

    杨一清等人跟着一起过去,全都向沈溪行礼。

    沈溪逐一还了礼数,朱晖笑道:“一别就是大半载,想出征当日祭天时,老夫还在想之厚你定能凯旋而归呢!”

    此时的朱晖谈笑风生,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话,听起来亲近,但谁都知道他跟沈溪的关系也就那么回事。

    不过总归朱晖、沈溪、杨一清三人都做过三边总督,对于军中的事情也算了解,算是对西北军政有一定话语权的人,见面后少不得寒暄几句,之后再说关于这半年来大明对鞑靼的战事,始终能找到话题。

    至于胡琏则低调许多,只是最开始时杨一清和朱晖跟他打过招呼,之后无论是喋喋不休的朱晖,又或者缄默不言的杨一清,都没再跟他交谈,几人往中军大帐而去,远远地看到江彬的人在皇帐周边围栅栏,进出口处都安排上了岗哨。

    朱晖露出些许尴尬之色,凑到沈溪面前,小声问道:“之厚,陛下出来这一趟,条件辛苦,龙体无恙吧?”

    沈溪道:“陛下路途中感染了风寒,在灵丘经郎中诊治,如今已无大碍。”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啊!”朱晖脸上挂着笑容,但因为没亲眼见到皇帝的面,似乎不是很放心,他又想跟小拧子打招呼,但见小拧子自行往皇帐区域去了,显然是想去照顾朱厚照起居。

    朱晖笑道:“之厚,能否跟陛下说一说,让我等前去拜见一下?稍后便要安排回京事宜。”

    沈溪为难地道:“陛下之前传话,说是不见地方官员和将领,就算是朝廷委派来的……也一概不见。”

    “啊!?”

    朱晖对于沈溪的回答有些惊愕,这跟当初兵马从张家口堡出发,皇帝一直称病但其实已出走的情况类似,所有事情都是由沈溪来解说,旁人没法见到皇帝,甚至连銮驾中是不是本人都难说。

    朱晖不知该如何解除这种疑问,苦着脸一语不发,杨一清直言不讳:“沈尚书,我等未能见到陛下,始终不能让人心安。”

    沈溪苦笑着摇头:“这件事我实在做不了主,若是诸位想求见,不妨自行去请示,现在江彬在陛下跟前得势,一切事情都要靠他来传递消息,连我也不能随便见驾。”

    朱晖“哦”了一声,似乎明白什么,凑过来低声问道:“之厚,以咱俩的交情,你可要说句实话,也方便老夫回奏太后,陛下……这次真的没事吧?”

    或许是因为沈溪跟小拧子曾联手隐瞒皇帝失踪的事情,朱晖等大臣对沈溪有种天然的质疑。

    沈溪点头道:“保国公若相信在下的话,尽管回奏,不过说实话,这两天在下也没见过陛下。路途中陛下根本不见外人,宿营后也总是躲在帐中不露面。”

    朱晖皱眉:“奉太后懿旨护驾却始终见不到陛下的面,瞧这事儿闹得……也罢也罢,大家到中军帐去吃点儿酒食,这鬼天气,一直阴雨连绵,骨头都要冻得生锈了……这边河谷地也不是什么舒坦的地方,咱们早些回京,家里比这边舒坦多了!张公公,一起进去喝杯水酒?”

    朱晖本想跟张永打招呼,不过此时张永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做,就像没听到朱晖的话一样,未予理会,朱晖闹了个大红脸,只能回过头,唉声叹气。

    ……

    ……

    沈溪跟着朱晖进了中军帐。

    大军驻扎的位置大概是后世涞源与紫荆关之间的王安镇区域,两万多京营兵马在拒马河两岸分成两大营区,其中南岸为主营,这里地势较高,俯视拒马河,哪怕夏天也不怕涨水,皇帐和中军帐都设在这片区域。

    这片山谷地带面积本就不大,里里外外上万人驻扎在这里,显得非常拥堵,只有皇帐那边宽敞些。

    这时有人过来询问朱晖,是否该给皇帐那边送酒水和膳食,朱晖附耳交待几句,便让人去了,很快便有大批军士端着木托,往皇帐那边送吃喝的东西。

    朱晖摇头轻叹:“这里到底是在荒郊野外,陛下饮食无法保证啊。”

    沈溪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好奇地问道:“保国公这几天就未曾着手准备?”

    朱晖笑道:“怎会没有准备?虽然没有海鲜,但山珍却有的是,可惜负责烹饪的都是军中粗汉,不知道陛下吃得惯否!好了,咱们也用餐吧,好的东西都为陛下留着,咱们吃一些粗茶淡饭便可。”

    沈溪点头:“如此甚好。”

    很快沈溪、朱晖、杨一清跟胡琏移步到中军帐一侧的四人桌前,胡琏有些迟疑,相比其他三位,他资格差远了,就算挂着巡抚的职务,也只是朝廷临时委任的差事,毕竟此时的大明巡抚只是虚职,若没有都察院的挂衔,地位还不如布政使,回朝后胡琏会担任什么职务尚是未知数。

    “坐,等什么?”

    朱晖打着招呼,似乎感受到胡琏的尴尬,笑着招手,“重器你也坐吧。咱们不是外人。”

    胡琏突然间感觉颜面有光,到底他入朝时间很短,完全是靠沈溪拔擢才逐渐冒头,现在直接跟堂堂公爷和两位尚书平起平坐,难免有些受宠若惊。

    杨一清没那么拘谨,直接坐下来,沈溪也落座,朱晖拿起酒壶为沈溪斟酒。

    沈溪摆手道:“行军在外,且顾及陛下安危,酒水咱们就免了吧?喝点儿茶水便可。”

    朱晖一怔,随即笑道:“如今并非是战争期间,喝点水酒应无妨!”

    说到这里,他不由看了杨一清一眼,显然是意识到自己的确领兵在外,因为此番前来平叛只是个借口,以至于他自己都忘了。

    朱晖一拍脑门儿,也不作解释,直接将酒壶放下,又亲自为沈溪等人斟茶,却被沈溪阻止。

    “不必如此客气,咱们吃饭就好。”

    沈溪笑着摆了摆手,端起饭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他态度不卑不亢,没有与人为难的意思,朱晖和杨一清都在仔细观察沈溪反应,最后却发现什么线索都没有。

    吃过饭,沈溪回到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