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7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师姐,咱怎么保护皇上?”

    熙儿不再谈论沈溪更信任谁的问题,转变了话题。

    云柳低下头,看着桌上的书函,随口回了一句:“记住,是朱公子而不是皇上,要注意措辞,我们派人跟随调查,并非是保护。总之,不能掉以轻心,争取预先发现危险,只要危险来临前被我们察觉,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告知朱公子,及时避险才是最好的选择,而非主动现身让人怀疑!”

    ……

    ……

    居庸关,沈溪寓所,深夜又有客人造访。

    这次来的人,是陆完。

    陆完到来后没有先寒暄一番预热,而是直接将来意说明:“刚得知消息,说朝中有人参劾之厚,我这边特地来跟你说一声,让你有个思想准备。”

    “哦。”

    沈溪没有感觉丝毫意外,好像自己被弹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陆完微微一笑:“你不想知道是何人?”

    沈溪道:“谁都一样,反正没人参劾我反而觉得不习惯……陆侍郎以为呢?”

    “呵呵。”

    陆完打量沈溪,脸上露出笑容,“其实之厚,你这年岁是我儿孙辈,但偏偏你官职还在我之上,做事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也非常老成,让人看不出你心中所想。参劾你的人,乃是兵科给事中艾洪,此番他背后是否有人推波助澜尚且不知,但这节骨眼儿上,听说朝野上下都在议论。”

    沈溪微微点头,未就此事发表意见。

    陆完又道:“不过在陛下回来前,任何参劾都只是走个过场,以你现在的情况就算再多人参劾,功勋也不会因此埋没,不过他弹劾的内容你也该留意一下,非常时期都想是否会发生内乱,他们对你参劾,恰恰是你最应提防戒备之处!”

    说着,陆完从怀里拿出一份东西,沈溪接过一看,原来是艾洪弹劾他的奏疏的摹本。

    沈溪心想:“这哪里是参劾我,分明是以这种方式对我发出警告,你陆完说不知道是否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恐怕这些正是你们这些文官担心的事情,怕我趁着陛下不在的时候擅权,甚至造反吧?”

    沈溪转念又一想:“你陆完平时都很恭敬,以下级的身份跟我相见,朝堂上的规矩你最明白不过,现在却私下里以长辈的身份跟我说话,无非是想试探我的态度。这又何必呢?”

    “之厚,你可有看完?”

    陆完见沈溪盯着内容,半天没反应,不由问了一句。

    沈溪抬起头打量陆完,随手将奏疏摹本折起来放到一边,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事情,若这都要回应的话,那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陆完不由苦笑。

    沈溪道:“其实陆侍郎前来,让我了解京城发生的事情,让我留意一下总归是好意。这几天我尽可能不问政事,免得有人说三道四。我已去信蔚州,请示陛下将居庸关兵马调回京师,而我则打算亲自去找寻陛下。”

    “啊?”

    陆完对沈溪说的事情完全没有预料到。

    沈溪漫不经心道:“出征草原已结束,本想回京城过几天安生日子,谁知陛下会半途出游?莫要以为我这边老早知道消息而不去阻拦,而是发现情况后紧忙派人找寻,这才得悉具体事项。”

    “陛下遭遇危险,又不能随便劝阻,到底只有陛下亲近之人才有资格劝谏,派去的人到现在还没消息,不出意外应是觐见遇阻,若我不出面的话,旁人更会说三道四,不如去一趟蔚州,就当躲个耳根清静吧!”

第二二九九章 特殊的合作() 
陆完从沈溪处离开,回到关城驿馆他所住的房间。

    王敞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夜色已深,王敞有些犯困,坐在竹椅上打盹儿,昏黄的烛光照耀下,连陆完回来他都没留意。

    “怎么才回来?”

    听到桌椅挪动的声音,王敞蓦然睁开眼,看到陆完已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正在倒茶喝,不由开口问道。

    陆完笑着道:“跟之厚将朝中的事情说了说,又闲话了下家常,所以回来迟了。”

    王敞释然地点点头:“你们能聊到一起是好事嘛……他怎么说?”

    陆完将沈溪所说大致跟王敞讲述一遍,最后说到沈溪为了躲清静,准备去蔚州劝说朱厚照回京的决定,让王敞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什么,之厚说他要去蔚州?这算怎么回事?”王敞神色凝重,叹息道,“现在朝野上下非议声很多,若之厚离开居庸关的话,怕会遭致御史言官猛烈的弹劾……谁都知道他在宣府藏有奇兵,一旦举兵叛乱,则大明危矣!一动不如一静,我要是他,就选择留下来,看看陛下那边是什么境况,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止……你说呢?”

    王敞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然后用求证的目光看向陆完。

    陆完苦笑道:“之厚若真有心作乱,便不会主动把精兵强将留在宣府,而且真要叛乱的话,大军返回居庸关的路上动手的时机最好,当时只有他知道陛下行踪,而军中上下对他又没有防备,居庸关守将更是他的人,可以说很容易便带兵进逼京畿,不可能到现在才动手。”

    “另外,此番之厚说他想去蔚州,躲避朝野非议,其实很好理解。陛下刚刚失踪,便有言官参劾他,加上京城有人处处针对,散播流言并推波助澜,把舆论造得很大,他留在这边非常尴尬。”

    “一直以来,之厚都是靠陛下对他的袒护,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甚至跟谢阁老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言语间,陆完对沈溪的态度非常客观和理解,完全体现了一个长者对后辈的关切。

    王敞略微沉思后,点头道:“若之厚真要去蔚州迎圣驾,倒也算是好事,朝中除了他外有谁了解陛下的秉性?听说谢于乔那边再有十天半月便会赶到居庸关,怕是谢于乔也想让之厚去迎驾。以后这对老少……少不得在朝堂上有所争执。”

    陆完淡淡一笑,问道:“他们真的会争执吗?”

    一句话便让王敞陷入到一种迷茫的状态,思索半晌后找不到答案。

    陆完继续道:“早在对草原用兵前,该争的便已争过,结果如何人尽皆知,战事结束后也是之厚提请陛下下旨,让谢阁老早日回京。现在的态势,怕是谢阁老会将之厚当作接班人培养。好在之厚还年轻,双亲健在……”

    说到这里陆完就顿住了,不过潜在的意思很明显,双亲健在意味着回头不管父母中哪一个去世,沈溪都只能回乡守制,三年时间朝廷或许会出现转机,沈溪就算一定时间内执掌大权也不能做到完全顺风顺水,中间有很多细节可以操作。

    王敞摇头:“接班倒未必,我看谢于乔一直把之厚当作部堂来培养,基本上杜绝了之厚进入内阁的途径,不入阁的部堂始终没有大学士的权柄,怕就怕陛下……很多时候,陛下一意孤行惯了!”

    陆完闻言,陷入沉思中,房间内一片安静。

    ……

    ……

    关于沈溪回京城后的定位,不是王敞和陆完能分析出来的。

    陆完和王敞并不担心沈溪担任六部尚书,甚至做到吏部尚书的位置上。

    因为按照大明官制,六部属于执行层,决策权掌握在内阁和司礼监手上,对接皇帝的并非是六部,他们最怕的是沈溪控制内阁或者司礼监,这将意味着沈溪拥有昔日刘瑾的权柄。

    大明对文官的防备心非常重,就算是尊贵如阁臣,也只有顾问和参议权,没有处置实务的权力,以至于嘉靖朝前没有真正出现过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就算是刘健也没法抵挡登基不久的皇帝对内阁的压制。

    沈溪自然明白这一点,若他想权倾朝野,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身兼内阁跟六部的差事,在大明朝,阁臣挂六部尚书多为虚职,没有实权,若沈溪想开历史先河,必然遭遇很多阻力,所以他对入阁并不那么热心。

    现在谁都在防备沈溪擅权,唯独他自己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陆完走后,沈溪紧忙给谢迁写信,催促谢迁早一步回京主持内阁事务,而他则跟对陆完承诺的那般,准备次日离开居庸关,前往蔚州。

    第二天早晨,沈溪正在整理行装,高凤来见,带来张太后的旨意。

    “……沈大人,太后娘娘说了,陛下不在,谁都可以乱,唯独您这边不能乱,军中若没有您坐镇,怕是会出乱子,尤其西北官将,只有您才能弹压得住,最好不要离开居庸关!”

    高凤苦口婆心劝说沈溪。

    至于张太后留人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沈溪无从知晓,不过大致判断张太后是对他示好,而非打压。

    沈溪心道:“最关心陛下的人,不是我,也不是朝臣,而是张太后,母子血脉相连,这份亲情谁都不能动摇,张太后虽然没有太大的本事,但至少明白现在朝堂应以稳定为主,不能再增添混乱!”

    沈溪道:“高公公提醒的是,不过现在陛下出巡,朝廷根基不稳,本官希望尽快将陛下劝回来。刚得到消息,张公公和拧公公他们到蔚州后根本没机会面圣,所以……本官想亲自走一趟!”

    “不可!您千万不能去!”

    高凤瞪大眼睛,无比紧张地道,“太后娘娘吩咐,您一定要留下来主持大局,必要时沈大人甚至要先一步回京坐镇中枢。陛下不在,只有沈大人才能震慑那些有狼子野心的宗室,除了您……没人能胜任!咱家这就回去,您一定要牢记,居庸关少不了您!”

    说完,高凤急着将沈溪反馈的情况告诉京城使者,进而通知到张太后,急急忙忙去了。

    ……

    ……

    高凤的背影消失在门后,沈溪非常疑惑,不知道张太后为何突然器重起自己来。

    “张太后最看重的不是谢于乔吗?现在谢于乔不在,你也不至于乱了分寸,这大明的中流砥柱,一向不是懂兵之人,而是阁老大臣,若谁会打仗就得到器重,怕是大明的文官都要给那些武将勋贵让路!”

    沈溪沉思良久,突然感受到来自京城的压力,揣测是否有一些人或者势力,开始忍不住对他施压,甚至是痛下杀手。

    “艾洪参劾我,代表的是正统文官的想法,防止我擅权,将我的权力死死压制在兵部,促成谢于乔早一步回京主持大局……而太后对我示好,是否是让我放松警惕?身为皇帝母亲,张太后怎会不明白我对皇室存续的威胁?”

    “大人?”

    朱鸿见沈溪像个雕塑般一动不动,不由出声提醒。

    沈溪头脑恢复清明,对自己疑神疑鬼感到好笑,交待道:“信函早些给谢阁老送去,只要谢阁老顺着官道走,一定能收到,再派人回京城一趟,问问家里面的情况……出来久了,我也想知道家里人是否安好!”

    “是!”

    朱鸿领命而去,并不清楚这是沈溪以退为进的一种手段。

    只有让别人意识到他这个功臣没有野心,一心顾着家庭,对他的防备心才不会太过强烈,但让他放弃一切权力,就此做一个平凡的人,他还真不会甘心。

    另一边高凤回去后,连忙对就要赶回京城的永寿宫管事太监将沈溪要去劝皇帝回来的情况说明,让对方快马回京跟张太后汇报。

    如今的态势是所有人要防备沈溪造反,连高凤对沈溪的戒备也到了一定程度,在朱厚照迟迟不归的情况下,居庸关乃至京城已呈现一种人心惶惶的状态,许多人担心这一切都是沈溪精心设下的局,皇帝的安危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总归到现在为止,小拧子和张永等人依然没见到朱厚照,到底皇帝是被沈溪扣押,还是说真去了蔚州,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你何必如此担心,以沈之厚的为人,不会做出对大明不利之事!”戴义去见高凤时,见老朋友坐立不安,不由劝说一句。

    高凤无奈摇头:“你当咱家愿意如此?这不是太后娘娘催得紧么?咱家一边要安抚沈大人,一边要将这边的真实情况反馈回去,对咱家来说难以断定沈大人的态度,那么多人议论他,就算他没有反心,也可能会被人逼反!”

    戴义道:“听你这意思,沈之厚原本不想造反,最后还会被人逼得造反不成?”

    高凤摇头:“没人知道沈之厚的想法,若陛下失踪当日他就将事情公之于众,或许就没这么多是非,但他明显隐藏了事实,难怪有人觉得他居心叵测!”

    ……

    ……

    朱厚照在蔚州,基本都是吃喝玩乐,纵情声色犬马,对于院门外的情况不管不问。

    对于他来说,只是换了个地方消遣,至于是京城,或者是宣府、张家口,又或者在蔚州,效果都一样,只是换了个人给他安排节目罢了,而江彬恰恰比他以前所见过最会来事的刘瑾做事还要得体。

    江彬最大的能耐,就是他能掌握皇帝的喜好,百般迎合,之前帮小拧子、丽妃办事就深得正德皇帝喜爱,只是现在变成他直接跟朱厚照对接,没了中间人掣肘,讨好皇帝的所有功劳都归他自己所有。

    这几天朱厚照在蔚州几乎到了痴迷忘我的境地,江彬不懂得给朱厚照找什么灵丹妙药,却知道从民间寻找大力丸,这些东西跟司马真人敬献的丹药成分基本一致,而且少了重金属成分,让朱厚照没有感受到那种沉重的压迫感,高兴之余,每次都能尽兴。

    江彬除了给朱厚照送大批女人之外,南戏班子的女戏子更是送了不少,朱厚照几天下来除了跟江彬简单交待一些事,都沉溺于逸乐中,继续出游的事情基本不提了。

    不过这个时候,江彬遇到了麻烦,小拧子和张永找到他居所,把他堵了个正着。

    “拧公公?怎么是您老?”

    江彬没有见过张永,并不认识这位宫中有名的管事太监,这次胡琏和钱宁没来,不过单纯一个小拧子就足够他喝一壶的了,虽然江彬依靠皇帝宠幸胡作非为,但他知道自己实际的职务和权力,跟小拧子这样的大太监还有不小差距,所以显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