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6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

    就在沈溪驻兵官山,召集周边草原部族人马举行汗部大会时,沈溪军中的情况终于传到延绥镇。

    王琼看过战报后,第一时间把情况告知谢迁,谢迁听说沈溪还在追击鞑靼人,脸上顿时涌起愤怒之色。

    “如此大费周章,只是杀了个鞑靼国师?达延汗在哪儿?还有巴图蒙克那几个儿子呢?难道他就不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

    谢迁这些问题,不是王琼能回答的,沉思好一会儿,王琼才出言劝解“谢阁老莫着急,以沈尚书反馈回来的讯息看,草原各部族已不再对达延汗效忠,如今各方都在倒戈,选择归顺大明,这真是朝廷的福气。”

    “沈尚书的意思,是重新确立草原秩序……现在传回的这些消息,终于可以确定沈尚书已成功控制草原局势,九边在今后几十年间都可以保证和平!”

    谢迁长长地舒了口气“自行废立草原上的大汗,他想干什么?代大明天子行事吗?他有那资格?陛下那边都没决定的事情,他如此武断便定下来,不怕陛下事后追责?”

    王琼被连串的问题问得哑口无言。

    他本是来给谢迁送好消息的,却被当朝首辅接连问话,虽然王琼也明白谢迁未必要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或者其心中早已经有了答案,但还是不免觉得别扭。

    王琼心道“为何一提到之厚的事情,谢阁老便如此激动?看来谢阁老对之厚还是非常关心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与众不同罢了。”

    谢迁见王琼不说话,不由皱起了眉“德华,此事张家口那边知道了吗?”

    王琼摇头“暂时不知陛下是否已知晓,不过以目前的情况看,司礼监张公公已被褫夺职位,再不敢有人欺瞒圣听……若沈尚书能及时派人传话张家口堡的话,陛下应该会知晓。在下已派人把消息抄录一份送了过去,也是防止草原上信息传报不畅,陛下不能及时知悉。”

    谢迁叹道“这场预谋了两年多的战事,谁知道最后竟然发展到这地步?现在看着倒挺滑稽的,草原上那些不可一世的枭雄,现在居然变得如此落魄,为讨好之厚,居然把苏苏哈的脑袋给割掉了……还有达延汗,居然连自己的子民都不顾,独自跑到漠北去了,呵呵,真是讽刺啊!”

    王琼道“达延汗遭遇一场可耻的失败,灰心意冷之下只顾着逃命,丝毫也不顾及家眷,让人耻笑。”

    谢迁轻捻颌下胡须,望向王琼,“请功奏疏,你已详细罗列并呈递到陛下跟前了?这边的统计数字,应该没出错吧?”

    “嗯。”

    王琼自信地点了点头,“谢阁老请放心,该跟陛下上奏的事情,在下一件不落都发往张家口堡了,只是现在朝廷似乎并没有论功请赏的意思,可能是在等沈尚书带兵回来,怕朝廷兵马在草原上出现什么变故,把功劳变成……”

    有些话王琼不好意思说出来。

    谢迁会意颔首,随即垂下脑袋,好似在思索什么,“既然沈之厚一意孤行,那所有的功劳或者罪责都由他一人承担,你别理会,他这会儿在草原腹地,官山距离张家口堡比我们更近,有什么事情让他直接去请示陛下,我们只需要随时了解他的进兵进展,不多掺和便可!”

    “是!”

    王琼站起身恭敬行礼。

    这种恭谨的态度,让谢迁有些不太适应。

    因为此时的谢迁,并不想主导三边军事,之前他一系列举措现在证明都是错的,大有无地自容之感,哪里想错上加错?

    可王琼就是把他捧得高高的,谢迁心里倍感无奈!

    ……

    ……

    沈溪的上奏,同时发往张家口堡,由于距离更近,确实如谢迁所言,还先延绥一步到达。

    上疏没人敢先拆阅,原原本本地呈递到朱厚照跟前,然后由小拧子拆封,拿出厚厚一叠文稿读给朱厚照听。

    朱厚照搓着手,好像个急躁的毛头小子,用差不多一刻钟听完沈溪的上奏后,整个人欢喜得上窜下跳,连嘴巴都合不拢了。

    “沈先生说话就是清楚明了,他不喜欢把上奏弄得文绉绉的,简单易懂,而且把事情说得如此精彩,朕终于知道草原上发生什么了。”朱厚照听了沈溪的上奏后,非常高兴,兴冲冲地望向旁边的丽妃。

    在沈溪上奏中,故意隐晦了一些关键点,压根儿就没承认所有计划都是他提前设计好的。

    沈溪只是把草原上遭遇到的情况予以说明,包括如何利用永谢布部杀鞑靼二王子乌鲁斯博罗特,再包括沈溪撤兵榆溪河遇困,并未把过错归于援军没有及时到位上。

    沈溪甚至自责因为过黄河时搜集渡船耽误了时间,加之对草原地形不熟悉走了冤枉路,才最终被鞑靼人追上。

    沈溪最后将榆溪河三战的过程逐一说明。

    由始至终,沈溪都没有把责任归到朱厚照身上,甚至对榆林卫没有派出援军表示理解,认为在鞑靼骑兵在延绥一线边塞袭扰的情况下,派出援军相当于给鞑靼人添菜,他说是自己主动提出稳住阵地,看战况再决定是否有必要增派援军。

    如此一来,朱厚照心中的负罪感降到了最低点。

    沈溪对于正德皇帝的心态把握得相当不错,上疏中并没有为整个战局复盘,为某些人开脱。在这种时候上奏,朱厚照过了最初的冷静期,兴奋之余难免会觉得,自己在整件事中失误不大。

    丽妃跟朱厚照一起听了沈溪上奏的内容,笑着恭维道“沈大人的本事,真让人惊叹,在被那么多鞑靼人围困的情况下,还能依靠稳固的防守和凌厉的反击取胜,想来从古自今都少有吧?”

    朱厚照哈哈大笑“历史上好像只有霍去病,还有李靖等寥寥数人能跟沈先生并驾齐驱,且沈先生还有比他们高明的地方……”

    因为朱厚照很高兴,连小拧子和丽妃都不由附和地抚掌大笑,尽管他们未必真心觉得有多好笑。

    朱厚照道“沈先生提出,以夷制夷,这个想法很好,如果我们打了胜仗而什么都不做,那不出二十年,鞑子又会卷土重来,不如设立一个由大明掌握的汗庭,连他们的大汗都要得到朕的册封才能号令草原,再派人监督他们的行为,防止变生不测!”

    丽妃本来并不认为沈溪的提议有多好,不过现在她既要迎合朱厚照,又要站在沈溪一边,只得笑了笑“沈大人高瞻远瞩,臣妾认为此计可行。”

    朱厚照很高兴,不但因为得到沈溪的消息,更在于他终于解开心结。

    连沈溪都在为自己行军途中指挥调度失误而告罪,还把这次胜利归结为绝境求生,认为被困榆溪河北岸变相激励了士兵的斗志,才最终赢得胜利,算是错有错着。

    如此一来,朱厚照理所当然觉得就算他不征调各路人马前来宣府,或者自个儿领兵去了榆溪河边,也未必能达到如此奇效。

    这些劝说的话,其实旁人早就说过无数次,不管是最早提出此议的张苑,又或者小拧子、丽妃,或者领军的大臣,说的比沈溪还要多,但因都只是分析,朱厚照并不采信,只有沈溪说的话他才会完全信任。

    这场战争说到底是沈溪主导,就算朱厚照是皇帝且御驾亲征,也不过只是普通的参与者罢了。

    “那就按照沈先生说的办。”

    朱厚照爽快地同意了沈溪的提议,“不过朕不能让沈先生在草原上停留太久时间,早些把兵马撤回来才是,军功也最后议定……让他把新可汗带来,到时候对朕称臣,朕留在张家口堡等他们,见到沈先生后朕就可以班师回朝了,这场战事可说大获全胜。”

    小拧子笑着恭维“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在您的英明领导下,这场战争我们终于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可以铭记于史册中。”

    朱厚照哈哈大笑“对,正是出自朕的英明领导,才有一场大胜。现在一切都可以放心下来了,朕也终于可以缓口气,就等沈先生凯旋的好消息,不过若是能把巴图蒙克和他儿子都抓来,朕会更高兴……但朕不愿强人所难,鞑靼人一心逃跑,直接向北遁入大漠和戈壁,要追到他们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丽妃道“既然沈大人有如此本事,想来他现在的布局,最终还是想将达延汗等罪魁祸首擒回吧?”

    朱厚照一摆手“沈先生的想法,朕就不去猜测了,他主意多得很,一般人根本猜不透。朕有时候不得不佩服沈先生军事上的造诣,说到底朕不过是他的学生罢了,这次大战后续事宜,全都交给沈先生处置,让司礼监和兵部赶紧给沈先生发一道诏书,让沈先生自己酌情办理吧。”

    说到这里,朱厚照已对这场战事后续情况已不感兴趣,又到要撒手,沉溺吃喝玩乐不管政事的时候了。

    朱厚照正要带丽妃到后院享乐,突然想起什么,对小拧子道“对了,一定要提醒沈先生早些回来,不能在草原上待太久,炎夏已过,入秋后北方气温会快速降低,军中士兵没带过冬物资,最好尽快折返。”

    丽妃被朱厚照揽着纤腰,有些别扭,脸上却笑容满面“沈大人不可以就地取材吗?”

    朱厚照没好气地道“爱妃,你别捣乱,不想想朕还在张家口堡这边等候沈先生呢?沈先生应该早些回来,现在已经到了可以论功请赏的时候,至于赏赐什么,还是等沈先生回来后再议吧!”

    “是,陛下!”

    小拧子可不敢忤逆朱厚照的意思,躬身领命。

    等朱厚照进去后,小拧子才匆忙出去,他要去见戴义和高凤两个秉笔太监,同时还要见陆完等人,把皇帝的意思传达下去。

    ……

    ……

    沈溪希望朱厚照能早一步将军功定好并将奖赏下发,好让跟随他出征草原的将士把心定下。

    然而朱厚照不是那种勤政的皇帝,只需要知道大明刚刚赢得一场辉煌的大胜,如今更是在官山卫旧地策划废立草原大汗的事情,并且在之前一系列用兵中他没有过错,便已足够,至于沈溪请求的论功请赏的事情转眼就被他抛到脑后。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就算兵部和礼部那边可以先论功请赏,但因皇帝疏于政务,有些事情自然而然就往后拖延。

    等小拧子到了张家口堡大军驻地,把消息告知陆完、王敞、王守仁和胡琏等人,这几位脸上都露出担忧之色。

    小拧子道“几位大人,陛下大概便是如此说的,小的还要回去伺候,便不多留了,你们先商议一下,若是有什么紧急军情,务必第一时间传到陛下那里。”

    因为小拧子怕军方有意对一些消息进行封锁,所以特别出言提醒,顺带告诉眼前几位,但凡有什么情况应该跟我对接,不要跟旁人说。

    陆完亲自送小拧子离开。

    等回来后,陆完先开口“陛下似乎对论功请赏之事,并不热衷,而沈尚书在上疏中又特别提到让三军将士尽快拿到犒赏,以安定军心。”

    王敞望着陆完“那依你的意思呢?是先把军功厘定好然后拟一份奏疏,去见陛下请示?”

    陆完没有回答,看了看王守仁。

    可惜王守仁故意低下头不跟他对视,至于胡琏那边则显得很坚定“下官认为当听从沈尚书安排。”

    陆完有些迟疑地问道“若陛下一句都没提,我们这么做倒也可以,但问题是陛下让拧公公单独提出来,说等沈尚书回来再议定,我们再拿军功犒赏之事面圣,是否不妥呢?”

    这次他又环顾一下在场之人,却没人给出中肯的意见。

    “再者……”

    陆完继续补充道,“若只论目前滞留草原上的将士的功勋,又该如何界定九边各处守军的功劳?这次事关重大,还是应当由沈尚书亲自跟陛下说,而不是我们……你们认为呢?”

    王敞笑道“既然你这么觉得,我们还能怎样?不过说又说回来,沈尚书这泼天的功劳明摆在那儿,颁赏不用急于一时,不是说草原上暂时没打算开战吗?达延汗光顾着逃亡,现在应该没心思复仇吧?一直到大明撤兵前,草原应该都会太平无事,那再过个一两个月,等沈尚书回来又如何?”

    因为王守仁和胡琏地位不高,再加上陆完和王敞所言似乎有理,也就没人出来反对。

    陆完点头“那就按照陛下吩咐,先传令草原军中,让沈尚书便宜行事,早些凯旋归来,大军也好班师回朝。这一年来,因为出征的事情耽误了太多正事,未来几年可要好好休整一番……”

    ……

    ……

    小拧子把该办的事情办完,回到朱厚照所住的偏院。

    他本要休息,不过天色黑了下来,朱厚照已开始一天的吃喝玩乐,丽妃以身体不适为由告退,宣他去见,小拧子不得不先去见过丽妃。

    二人会面时已是上灯时分,丽妃神色间满是疲意,这几天她都在侍奉朱厚照,好像个丫鬟一样,让她娇弱的身体有些不太适应,因为朱厚照实在不是个省心的主,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旁人代劳。

    “……娘娘,这件事看来已经定下,我们没什么好担心的,就看沈大人回来后支持谁出任司礼监掌印了。”

    小拧子大概总结了一下。

    丽妃喝了口茶,略微恢复了下精神,这才对小拧子道“拧公公如何如此掉以轻心?”

    小拧子道“奴婢并未松懈啊……奴婢只是觉得,沈大人回来后陛下才会做出决定,由谁来出任司礼监掌印,奴婢已做好跟沈大人表明心迹的准备。”

    丽妃没好气地道“那若是沈之厚回来,说是支持张苑重新上位,你就让他得逞?”

    “啊?”

    小拧子一脸茫然,显然是不太理解丽妃这番话。

    丽妃道“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好,而不要等旁人来安排,况且现在沈之厚并不着急回来,以本宫估算,沈之厚能未来两个月内回来都算快的,因为他野心很大,想在草原上培植自己的势力,久而久之陛下一定会心生疑虑,到时候沈之厚的话也就不会再被当作金科玉律,司礼监掌印的位置,也必然会在沈之厚归来前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