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5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厚照点了点头,没有怀疑张苑的话,道:“来多少都一样,正好让朕大显身手,如此朕更不能留在宣府城里了,朕要亲自上城楼督战!”

    朱厚照要引兵往边塞,似乎宣府已不是他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舞台……朱厚照对于吃吃喝喝玩女人的事情腻味了,想换个娱乐的方式,这次盯上了鞑靼人。

    ……

    ……

    皇帝一句话,就让宣府城不得安宁,无论是以张苑为首的司礼监众太监,还是跟随朱厚照来宣府的将士,都没想到大半夜会被叫起来整顿行装,整个城池都暂时处于兵荒马乱的状态。

    好在沈溪安排给朱厚照辅佐领军之人是宣府巡抚胡琏。

    胡琏带兵经验丰富,把军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收到来日出兵的圣旨后,胡琏不敢有丝毫怠慢,在司礼监太监戴义和高凤的陪同下,亲自来到城中各营地,把调兵命令下达。

    因为是皇帝御驾亲征,圣旨高于一切,即便胡琏认为不宜仓促出兵,但也只能听令行事。

    胡琏于城中军营走了一圈回来,已是五更天,整个人非常疲累,不过他还不能休息,又把对各路人马的安排写成奏疏,让戴义和高凤带回去交给朱厚照。

    等戴义和高凤离开,胡琏松了口气,正要稍事休息等天亮亲自督促出兵,侍卫进来传报说王守仁前来拜访。

    胡琏在巡抚衙门正堂见到王守仁,王守仁一来便紧张地问道:“重器兄,明日一早陛下便要发兵?”

    胡琏叹道:“到昨晚行宫那边都没反应,我还以为陛下会改变出兵计划,中军这边准备不足,大半夜折腾得鸡飞狗跳……好在陛下没有征调宣府边军,应该不会对宣府防务造成太大影响。”

    王守仁这才知道原来胡琏是突然得到调令,当即道:“乍闻出兵,的确很仓促,如今朝廷仍旧没有得到沈尚书于草原发回的消息吧?”

    “嗯。”胡琏微微点头。

    二人一路往内,到了内堂花厅,分坐于茶几两边,由于下人俱都安歇没有茶水,但王守仁并不在意这些礼数,二人接下来要谈的事情关系重大,其他一切皆可忽略。

    胡琏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王守仁听完感慨道:“陛下御驾亲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确保圣上安然无恙即可。”

    胡琏微微颔首,问道:“伯安可有做出安排?”

    王守仁显得很为难:“以目前的情况看,宣府地方兵马需驻守城塞,机动兵力极为有限,不过若有鞑靼人马过关南下的话,维护陛下安危才是当务之急,不管怎么样都会抽调兵马支援中军。所以我等需定下万全之策,以防变生不测……”

    胡琏马上明白,王守仁是担心从宣府到张家口堡这段并不长的路上发生意外,诸如鞑靼数万兵马绕过外长城防线,突然出现在宣府侧翼,这种可能性虽小,但由于之前已经有鞑靼国师亦思马因做到过,并不能完全排除风险。涉及皇帝安危,一旦出事会动摇大明国本,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二人详细商议,做好应急预案,比如说援军驰援方向,若遭遇敌人銮驾是往张家口堡还是撤回宣府,如果被困当如何……

    因为二人都知兵,商议对策时能引发共鸣,很快便把事情大致商议完,王守仁这边终于松了口气。

    对于王守仁来说,朱厚照离开宣府对他而言其实算是一种解脱,不过前提是銮驾能平安抵达张家口堡,至于皇帝到张家口堡后如何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局势,虽然他也很关心,但总比皇帝留在宣府行宫捣乱强许多。

    王守仁道:“德华兄,明日出兵,你必须得抓紧时间赶路,斥候会随时把最新消息传递到军中……速度快的话,一日即可抵达张家口堡!”

    胡琏点了点头,叹道:“此前我把问题想得太简单,现在还是关内行军,需要考虑的事情就那么多,要是出塞赶路还不知如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陛下做事磨蹭,正好避免脑子发热深入草原腹地,为鞑靼所趁。”

    “另外,现在军中士气还算不错,不过若真遇敌的话,不知会有怎样的结果,实在让人担心!以现在所查,宣府周边鞑靼人马其实不多,陛下到张家口堡后,对当前的战局应该能看得更明白,想必会做出合理的安排!”

    说到这里,胡琏与王守仁对视一眼。

    二人都知道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朱厚照领兵出塞,但涉及皇帝安危,都不敢言。是否按照既定计划驰援沈溪,在二人这里讳莫如深。

    王守仁突然叹道:“也不知眼下沈尚书人在何处,草原上的消息几乎完全断绝,但由鞑靼人来犯便知草原上很可能已开战,现如今九边各处未派一兵一卒驰援,沈尚书很可能已陷入重围。”

    胡琏摇头苦笑:“照理说,鞑靼内部人心不合,而之前沈尚书定下的出兵计划中,多走那些小部族的领地,想必会让达延部投鼠忌器……但鞑靼在对外作战时出奇的上下一心,就怕沈尚书这招离间计未必能成,鞑靼骑兵行动迅捷,一旦知道沈尚书行军方向,骑兵两三日内便可杀到,而沈尚书所部仅有不到三成骑兵,又带着那么多粮草辎重,会严重拖慢行军速度!”

    王守仁道:“正因为如此才让人看不懂……沈尚书之前用兵可谓算无遗策,为何这次却如此偏执领兵入草原?如果先皇在时,绝对不会容许他以身犯险,可如今的陛下……唉!”

    二人又都默不做声,他们知道朱厚照现在对沈溪有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在这种信任下,沈溪做什么决定都会被朱厚照采纳,出现眼前的危机也就不足为奇。

    ……

    ……

    宣府行宫内乱成一团。

    太监们忙着帮皇帝收拾东西,丽妃这边也不得清闲,好在不需要她亲自收拾,自有下人代劳。这次她也在伴驾的名单中,也就是说她也会到张家口堡直面凶残的鞑靼人……不过她希望随侍朱厚照跟前,如此一来她也会有更高的话语权。

    趁着太监宫女忙碌的时候,丽妃从自己的院子出来,派人把小拧子请到幽静的花厅,小拧子这会儿也是焦头烂额。

    丽妃道:“……拧公公,不是说陛下暂且没有出兵的打算,怎么突然又要走了呢?”

    小拧子愁眉苦脸地道:“这个奴婢也不是很清楚……陛下今日晚膳后突然说要看军事地图,一看就是几个时辰,连提前安排的助兴节目都取消了……后来陛下接见张公公,简单说了几句就决定出兵,非常仓促。不过听陛下话里的意思,大军会驻扎在张家口堡,短时间内不会出塞。”

    丽妃点头:“陛下这是想亲临一线,近距离观察鞑靼人动向?”

    小拧子凑上前,低声道:“丽妃娘娘,这是好事啊,陛下到张家口后,定会知道关外实际上没多少鞑靼人马,那陛下下一步就可能领兵出塞,沈大人也就有救了。”

    说话间,小拧子脸上带着些许犹豫,显然他不知该支持朱厚照出塞好,还是留在张家口堡。

    丽妃微微一笑:“拧公公又怎知沈大人需要陛下驰援?”

    “呃……”

    小拧子不再说下去,他因自作聪明已吃过不少亏,就算知道丽妃不会针对他,也不自觉留个心眼儿,双方暂时是盟友,将来可就说不准了。

    丽妃道:“沈大人既然敢这么做,那一定留有后手,或许外间所传,他出塞后藏起来等陛下被鞑靼人围攻后再出现救驾也是有可能的,只要最后得胜,哪怕利用的人是皇帝又如何?失败了怎么都会被人唾骂,成功后谁又会在乎他用的什么手段呢?”

    小拧子用诧异的目光望着丽妃,怀疑这话居然出自丽妃之口。

    丽妃又道:“既然明日一早就要出发,我等还是先做好辅佐陛下在张家口堡迎战的准备……其实对陛下而言,平草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许在陛下心目中也不觉得这件事有多容易,陛下更希望的是,他留在关内,已经有人把事情干妥了,最后只需把千古明君的名望留给他便可。”

    小拧子道:“丽妃娘娘啊,有些话可不能乱说啊。”

    “话虽刺耳,但实情如此。”

    丽妃道,“拧公公你不也一样?你也希望最后打胜仗的是沈大人?最好陛下一直留在城塞中,这样陛下的安危就不会出问题,你也不需要以身犯险,而大明可保太平……得胜后皆大欢喜,如此没人在意这场仗是否陛下亲自打的,功劳始终会记到陛下身上,那时你也能得到赏赐。”

    小拧子面色尴尬,但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承认丽妃言之在理。

    丽妃笑了笑:“不但你这么想,其实连我也希望看到这一幕……既然有沈大人这样的旷世奇才在,谁愿意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上阵杀敌?谁都巴不得在后方龟缩着,只等领功劳便可!”

第二一七七章 坚持,稳住() 
    转眼进入六月。

    随着雨季正式降临,草原上的气候越发诡异多端,前一刻还是烈日当空汗流浃背,下一刻就会倾盆大雨气温骤降,冷得直打哆嗦。

    因为是沿着河岸走,将士们不用担心饮水问题,这也是出关后军中上下一直牵挂的问题,总是担心前面的路途会出现戈壁滩和沙漠,一旦连续缺水数日不需要鞑子动手自己就先完蛋了。

    人生地不熟,大明放弃这块膏腴之地已经有七八十年时间,前途存在太多未知数。

    但最让军中将士纠结的,还是随时可能会爆发的战斗。

    鞑靼人一直尾随在后面,距离不过五六十里,斥候基本打探清楚了,这一部尾随的鞑靼兵马数量约为五千,这么短的路程完全可以在两个时辰以内杀过来,也就是说战斗随时都会爆发。

    尽管沈溪传令军中不必紧张,但连续几天下来,将士们的恐慌情绪在蔓延中,晚上睡觉都不得安宁。

    一连走了几日,尾随的鞑靼骑兵没有离开的迹象,反而有逼近的趋势,而其余方向也开始报告有鞑靼骑兵逼近,甚至连河对岸都能看到鞑靼哨探的身影。

    因为河面很宽,即便是劲弩射过去也未必能命中中标,再加上沈溪严令不得对河对岸的敌人做出反应,以至于鞑靼斥候愈发嚣张,时常做出一些挑衅的动作,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三四拨鞑靼斥候。

    六月初三,士兵们不知自己走到了何处,更不清楚自己几时能返回大明地界,开始变得烦躁起来,这种虽然没有战斗,但每天都处在担惊受怕状态的生活让他们寝食难安。

    胡嵩跃、荆越和刘序等几名将领在每天下午例行的军事会议结束后,留下来跟沈溪反馈军中的情况。

    “……大人,这么下去可不是办法,现在手下那些兔崽子都不安生,鞑子一直在后面跟着,他们不主动打,那咱们就折返回去跟他们拼了,不就几千鞑子?以前又不是没打过,绝对不用怕这些家伙……”

    荆越情绪激动,脏话连篇。

    旁边刘序和胡嵩跃虽然没吭声,但他们觉得荆越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沈溪微微一笑,问道:“我们出兵草原是为了做什么?”

    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就把三人给问住了,在没人回答的情况下,沈溪继续道:“我们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诱敌,现在敌人被我们吸引,背后有五六千鞑子跟着,既不开战,也不撤走,单纯就是盯着,你们可知这是为何?”

    刘序道:“他们一定是怕了大人,所以不敢轻易来犯。”

    沈溪摇头:“你这话,只能说猜中两成吧!鞑靼人虽然几次败在我手上,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一战的勇气,最多只是有些忌惮而已。在没有摸清楚我们虚实的情况下,他们没理由跟我们交战,因为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并不属于达延部,而是……亦不剌部的地界!”

    胡嵩跃有些不太明白,“大人,什么拉不拉的,难道草原上的鞑子不是一伙的吗?”

    普通人搞不清楚草原部族的派系划分和各自盘踞的地界,在他们看来,出塞后面对的鞑子都是敌人。

    而在沈溪胸有丘壑的人心目中,对于草原各大势力的强弱以及当前格局多有留意,鞑靼内部各种纷争和矛盾,恰恰是沈溪提出打这场战争的前提。

    沈溪把如今草原上势力划分大致介绍了一下,然后在军事地图上做出标识,将领们看过后,大概明白过来。

    荆越道:“难怪,鞑子内部居然分成这么多势力,意思是说他们现在还在打仗,所以咱们出塞后不在最大的达延部地盘盘桓,他们就不敢轻易对我们开战,因为他们怕我们跟这个亦不剌部联合,是吧?”

    沈溪点头:“他们是有这方面的担心,但这不是他们不开战的主要原因,其实他们更多是在试探,等候河套地区各部族的消息反馈,更加重要的是,他们也在布局,相信现在鞑靼汗庭已派遣兵马去进攻大明关塞,形成全面开花的战略态势,如此一来,三边和宣大之地各路人马就不能按照既定计划出塞,此前制定的战略就此泡汤!”

    “啊!”

    在场三人都大吃一惊。

    沈溪道:“你们不用惊讶,之前我没在升帐时说这事儿,也是考虑到这件事影响太大,可能会让将士们对于接下来的战事有所担忧,但既然你们来问,我也就跟你们实话实说,你们毕竟是我最信任的人!”

    刘序问道:“那大人,咱们下一步当如何?继续往西?为何我们不直接往南,返回大明?”

    “对啊,大人,援军都不来了,我们还诱哪门子敌?就算把敌人引诱过去,也是徒劳无功啊!”胡嵩跃在旁说道。

    因为荆越此前是打着请战的名号来的,此刻不好意思提撤退的建议,不过当刘、胡的问题出口后,他连连点头,显然是深以为然。

    沈溪道:“如果你们是鞑靼人,看到我们仓皇南返的话,会如何想?”

    “呃……”

    三人面面相觑,随即明白过来,刘序叹道:“大人是怕鞑子有过激反应,提前选择动手吧!咱就这么往西,到适当的地方再南下,这样鞑靼人就不会有所怀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