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5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臧贤一听心不由砰砰直跳,就算他以前帮张苑处理过不少事务,却从未涉及草拟诏书之事,感觉自家祖坟冒青烟了,居然有如此荣耀的一天。还有就是他担心这次草拟诏书可能会作伪诏,兴奋中带着一抹畏惧,心神激荡不已。

    张苑道:“陛下说了,一切按照沈之厚上奏行事……哼哼,你也知道咱家改过时间,你要在拟定的诏书上对关键时间点进行模糊处理,尤其是发给大同镇的圣旨,让沈之厚准时出兵即可,而陛下率领的中军五月底才会开拔……哼,看那臭小子到了草原上还能嘚瑟不成!”

    臧贤神色间满是为难:“张公公,这么一改,大明兵马前后脱节,进退失据,此次对草原之战恐怕再无获胜可能……如果沈尚书回来后跟陛下核对出兵日期,发现有人在他的上疏中做手脚,那该……”

    张苑趴在那儿,斜着瞅了臧贤一眼,问道:“怎么,你怕咱家保不住你?”

    臧贤低下头道:“小人怕公公您出事。”

    张苑冷笑不已:“奏疏是沈之厚所上,笔迹已核实无误,咱家只是原封不动呈交给陛下,关咱们什么事?这份奏疏就在咱家怀里,一会儿你拿去烧了,这样就算事后有人追究,沈之厚也只能吃哑巴亏……谁能证明是咱家所为?”

    臧贤想了下,情况大概就是如此,张苑的身份明摆在那儿,堂堂司礼监掌印,不是说随随便便就会被人拉下马来的,需要确凿的证据。

    而且奏疏的修改在他这个执行人看来也的确是天衣无缝。

    臧贤再问:“若是沈大人兵败,彻底……不能回来。那时陛下统帅的中军失去呼应,恐怕也会遭遇大麻烦,张公公您可能……会成为千古罪人。”

    张苑悚然一惊,大喝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莫非是把咱家跟当初怂恿英宗出征的王振相比?”

    臧贤赶紧道:“小人绝对没这个意思,只是怕这场战事演变到最后,超出各方预料,尤其是鞑靼人可能会趁沈大人兵败身死之机,带兵长驱直入,犯我河山,到那时……中原大地怕是要生灵涂炭,张公公这么做实在太过冒险。”

    张苑已失去理智,在他看来,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管他什么国祚社稷,百姓安危,全都是扯淡,至于将士生死更不放在他眼里。

    张苑道:“你就不能说点儿好话?指不定咱家能成为辅佐大明圣君的功臣!”

    听到这里臧贤便怀疑张苑患了失心疯,居然狂妄自大到认为自己有本事带领大明军队在对鞑靼人的战争中获胜,为了达到控制局势的目的,不惜让沈溪和皇帝两路兵马都陷入险境,这可是当初王振都不敢有的举动……毕竟王振只是犯错,而这边张苑却是有意为之。

    臧贤非常无奈,俯身领命:“小人这就去草拟诏书,希望一切太平……这场战争能以皆大欢喜的方式结束。”

    尽管臧贤最后一句话声音很低,但还是被张苑听到,当即怒气冲冲地问道:“你说什么?”

    臧贤脸涨得通红,道:“小人没说什么,这就去办事。”

    张苑道:“事关重大,你先把诏书草拟好再回府休息。诏书先压下来,等到五月初九再发往九边,赶得及沈之厚出兵就行……只要沈之厚出塞去了,哪怕知道这件事乃是咱家幕后捣乱,也没法赶回大同镇……咱家会跟大同守军打声招呼,沈之厚走后便把关口封闭,让那家伙自个儿去草原上逞威风!”

    ……

    ……

    张苑的疯狂,让臧贤感觉自己处境危险,心里很不得劲,待所有诏书草拟完毕,便从张苑处离开,越想越担心:

    “张公公能力远不及刘公公,但做事却比刘公公疯狂多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也敢乱来,如果事后陛下追究的话,怕是我要跟他一起遭殃啊。”

    臧贤回到隔壁的院子,为求做事方便,他现在跟张苑比邻而居。进内后,马上有手下过来汇报:“臧爷,已经查出来了。”

    臧贤愣住了,等稍微平复心情,才看着那人问道:“查出什么了?”

    那人回道:“您老之前不是让小人去查是谁带陛下出宫?现在查出来了,应该跟拧公公有关……蔚州卫有个叫江彬的人,跟拧公公走得很近,现在陛下身边那些女人都是拧公公通过江彬找来的,这次出宫,也是江彬的人居中安排,尤其今日跟着张公公去花柳巷,守在教坊司门口的也是江彬派去的兵士。”

    “江彬?”

    臧贤一听这名字,非常惊讶,“原来是那个落魄的卫指挥同知……本以为他回去后会凑银子给我,让我引荐他给张公公认识……不想此人居然两面三刀,跟了拧公公?”

    手下继续汇报:“还有,我们查到这位江大人最近不常在营中,军中传言说他即将被提拔,至于去何处任职无人知晓,这段时间他频繁出城,应该是去为陛下搜寻美女和寻找好吃好玩的东西,要不要小人在路上设卡把他拿下来?”

    臧贤皱眉道:“光靠你们?”

    那名手下神色间显得非常为难,道:“这件事怕是要经过张公公准允才可,我们没权力调动官军,但张公公却没有任何问题。”

    臧贤心想:“江彬之前通过贿赂我巴结张公公,结果张公公根本没兴趣,再加上我想多拿姓江的银子,才酿成今日之祸。如果这件事被张公公知晓,定会迁怒于我,他自己挨了二十大板,我起码得四十起步。”

    臧贤一摆手:“这件事就此搁置,暂时不要管他了。”

    “啊!?”

    手下有些意外,问道,“臧爷,这件事就此不理会了?那江彬屡次三番讨好陛下,背后还站着个拧公公,那可是张公公平时最防备之人。”

    臧贤怒道:“让你别管就别管,我还会害你不成?现在张公公顾不上这些,出兵时间已经定下,御驾要不了多久就会离开宣府,那些小人有几天蹦跶?还是把注意力放到更重要的事情上。”

    手下听臧贤所言有些道理,便请示:“如此还请臧爷吩咐。”

    臧贤仔细想了下,道:“安排人,先把张公公之前所得银两暗中送回京城……”

    手下不解地问道:“送银子?”

    “怎么,这不是紧要事?张公公也会随驾出征,到时候银子还能留在宣府城里生虫不成?”

    随后臧贤主动放低了声音,道,“我的那笔银子,也一并送走,记得要送到不同的地方!明白吗?”

    臧贤是聪明人,察觉到张苑并非明主后,已经做好张苑倒台后跑路的准备。

    ……

    ……

    臧贤把出兵诏书拟好,张苑叫来司礼监几名太监,到他榻前沟通了一下。戴义等人觉得没什么问题便告辞,就此撒手不管,他们不知张苑暂时没有把诏书送到九边各处的打算。

    圣旨上定下的出兵时间,沈溪所部是五月十五,而朱厚照统帅的中军则是在五月三十向张家口进发。

    张苑很聪明,他在给大同镇的调令中,没有写明具体时间,只写皇帝恩准沈溪计划,按既定时日出兵即可,也就是说沈溪出兵还是在五月十一,如此一来两部兵马出塞时间错开整整二十天,对战局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旁人不可能知道其中诀窍,就连戴义等人也没搞清楚状况,只有宣大总督王守仁发现一些端倪,因为他人就在宣府,可以探听到行宫内一些消息,能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应对。

    五月初八,王守仁终于查到正德皇帝下发到九边各处的圣旨内容,但蹊跷的是,宣府就是行宫所在,他这个宣大总督没领到圣旨,只知道沈溪的出兵时间是五月十五,左思右想后,王守仁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无奈之下,王守仁把宣府巡抚杨武和总兵白玉叫来,问询情况。

    杨武多少有些看不起王守仁,因为王守仁年轻气盛,没什么军功榜身,而且王守仁在调往宣大任总督前官职不高,杨武总是以一种前辈的姿态对待。听了王守仁的问话,杨武惊讶地问道:

    “伯安,你自何处得到的消息?为何巡抚和总兵衙门都没有收到相关信息?或者是,陛下单独给你下达谕旨?”

    王守仁反问:“陛下没有圣旨传达到巡抚衙门吗?”

    杨武先看了白玉一眼,在得到眼神答复后,笑着说:“总督衙门比我们高一级,理应先得到消息……如果伯安你觉得有疑问的话,应该去问胡重器,他在陛下跟前做事,得到的消息应该比我等更多!”

    胡琏的宣府巡抚只是挂职,而正印宣府巡抚仍旧是杨武,按照杨武的意思,但凡涉及中枢决策,你就应该去问胡琏。

    胡琏既是朱厚照指定帮助他领导中军,又是兵部委派到皇帝身边的代表,皇帝和兵部的消息都可以从他那里获取。

    王守仁看杨武和白玉敷衍的态度,便知道二人不会跟自己说实话,就算他们知晓一些情况,也不会告知。

    王守仁不动声色,点头道:“本官稍后就会去问胡中丞,看他是否有消息,两位没事情的话可以先回了。”

    杨武笑道:“出兵之事确实该早定下来了,伯安你话说了一半,实在是让人心里惴惴不安……你可是已知晓九边各军镇具体出兵时间?如果回到的话,请告之,我等也好有个准备,咱跟大同镇那边不同,听说沈尚书出兵,不会自大同调一兵一卒,但陛下出兵,却要从宣府抽调大批兵马随行!”

    王守仁看了白玉一眼,白玉那边似乎没多少疑问,便觉得眼前两位应该知道一些情况。

    宣府这帮官员中,谁跟张苑走得近,又属于哪个派系,王守仁心知肚明,却不会主动揭破。王守仁是个聪明人,知道有些事情还是难得糊涂好,当即摇摇头:“具体情况有待落实,这里就不给两位说明了,相信陛下的圣旨很快便会传至九边各军镇,毋须心急!”

    杨武冷笑一下,显然对王守仁的回答不是很满意,不过也没去问,毕竟对方是上司,拱手道别后,就跟白玉一起离开。

第二一五九章 底气() 
王守仁无法从地方巡抚和总兵衙门得到想要的情报,越发感到不对劲。

    宣大总督名义上领宣府和大同地方所有涉及军队的事务,但在皇帝御驾亲征的情况下几乎相当于虚职,真正的权力依然留在地方衙门,再加上王守仁一贯以中庸和敷衍的态度处事,没把权力牢牢地攥在手中,以至于大战到来时被掣肘得厉害。

    王守仁心想:“如今最好是从大同镇沈尚书那儿问清楚状况,不过距离陛下规定的出兵时间已经很近了,一个不慎,就可能让整体战局崩坏!这可如何是好?”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王守仁只能去找胡琏商议。

    见胡琏可没见杨武和白玉那么容易,王守仁必须亲自前去拜访,毕竟胡琏平时负责统筹中军,就算只是副手,但由于皇帝这个正牌主帅不作为,他只得包揽中军上下几乎所有事务,异常繁忙。

    王守仁到中军所在的校场见胡琏,此时胡琏刚从外面巡营回来,整个人非常疲累。

    等王守仁把来意一说,胡琏疑惑地问道:“出兵之事已定下来了吗?”

    王守仁一听便知不妥,摇头道:“看来你这边也没有任何消息,那就是事情被人有意隐瞒下来了。”

    胡琏皱眉问道:“伯安,你这话是何意?难道有人敢在出兵如此重大的问题上做文章?这可……关系大明国祚……”

    虽然胡琏比王守仁年长,不过他考取进士的时间晚多了,属于“大器晚成”,为官资历远没有王守仁深厚,而王守仁家学渊源,父亲是弘治朝核心层的官员,自小就接受官场熏陶,非一般人能及。胡琏能力虽不俗,但面对大事则显得经验欠缺,当他感觉情况失控时,紧张便溢于言表。

    王守仁疑虑重重,“这一次大明主动向鞑靼发其进攻,战线拉得太长了,出兵点众多,其难点便是各处兵马难以做到协调统一。在如此境况下,若还有人存心捣乱,蓄意搞破坏,那问题就严重了,因为那人只要在讯息传递上做文章便可!”

    胡琏紧张地问道:“是谁?”

    王守仁想了下,打量胡琏几眼,微微摇头:“难说是哪个,也不能说这人就是想祸国殃民,或许只是单纯不想把战事扩大呢?”

    胡琏道:“伯安,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居然还为阻挠军情传递的奸佞说话?”

    王守仁叹道:“现在问题非常复杂,一时间难以跟重器兄你说清楚,不过现在一定要先跟沈尚书取得联系,问明情况……你这边可有他的消息?”

    胡琏摇头道:“之前还有,但进入五月后,不知为何消息突然断了,本以为是大同那边准备出兵,沈尚书没时间理会,但现在看来,应该是有人作梗,阻断了两大军镇间的消息传递!”

    王守仁面色更为担忧,道:“那我们分工协作,重器兄你派人去大同跟沈尚书取得联系,把这边发生的情况详细告之,在下则继续调查,希望能有机会面圣,把现在发生的一切跟陛下挑明!”

    胡琏点头:“便如此吧!”

    ……

    ……

    王守仁和胡琏配合行事不谈,杨武和白玉自总督府离开后也第一时间去见张苑。

    尽管二人之前未从张苑处得知具体消息,不过感觉事关重大,急匆匆便把跟王守仁见面的事情如实告知张苑。

    张苑听完后火冒三丈:“这王伯安,谁给他的胆子,居然敢过问圣旨的事情?”

    杨武提醒:“张公公,王伯安乃宣大总制,此番又配合陛下出兵,自然有资格过问兵事,也不知他从哪儿得来的消息,说是陛下已把出兵日期定下来,只是圣旨一直压着没发下来……我二人来见您这会儿,他去找胡重器了,应该是有什么小动作!”

    张苑有些紧张:“他去见胡琏了?”

    杨武点点头:“之前他确实是这么说的,至于是否真的见到了很难说,这会儿都已经天黑,如果有消息的话,相信很快便有人前来传报!是否需要派人去催催?”

    张苑一摆手:“不用了,王伯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