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5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太后点头,“谢阁老乃朝廷定海神针,你说的这些哀家虽然不懂,但想来考虑肯定比哀家更为周详,有何安排,或者需要哀家做什么,谢阁老但说无妨,这里没有君臣之别,就算说的不中听,哀家也绝不会怪责。”

    谢迁脸色很难看,迟疑半天,最后终于一咬牙道:“如今大明……并无储君……”

    就算张太后说了言者无罪,但谢迁还是战战兢兢,唯恐触怒对方。。。

    张太后突然沉默了,二人都不说话,永寿宫内一片宁静。

    许久后,张太后才幽幽说道:“这件事,怕是要跟陛下去说……就怕他听不进去。”

    谢迁道:“京师总归要有人留守,若出了大事,该当如何?”

    张太后想了下,点头道:“不行的话,找人跟陛下上疏,让陛下差皇室旁支子弟到京师,以防不测?”

    这话没有说得那么肯定,因为张太后不知道朱厚照的态度,非常清楚擅议储君乃是犯禁之举,就算是太后,也没资格跟皇帝讨论这个问题。但既然朱厚照执意要御驾亲征,若是京城连个皇亲贵胄都没有,出了事,大明就要亡了。

    张太后显得很无奈,没敢决定什么。

    谢迁能得到张太后如此妥协,已经觉得来之不易,站起来对张太后恭敬地行了一礼,脸上满是感激之色。

    张太后叹道:“谢阁老,坐下来好好说话吧,就当是陪哀家闲话家常……哀家有好些日子没见到外面的人,想知道市井坊间的情形,皇上登基后,这天下可还太平?”

    谢迁明显感觉到,张太后不愿跟他再商议皇储的问题,事关犯禁,张太后有所避忌。

    谢迁微微一叹:“如今天下……承蒙先皇治理,尚还太平,不过经历刘瑾擅权胡作非为后,国力衰退不少,百废待兴……”

    “谁知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呢?”

    张太后语速缓慢,沉痛地说道,“哀家从未想过,先皇居然会那么早离我们母子而去,哀家每日都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皇儿对哀家可能也有嫌隙,哀家就算想有作为,也管不到这个儿子……”

    事关皇家隐情,谢迁没法接茬。

    张太后继续道:“谢阁老有苦衷,但哀家何尝没有?哀家也希望能与皇儿和和睦睦相处,让皇后跟皇儿琴瑟和鸣,早些为皇家诞下后嗣,但现在……唉!谢阁老经历过的事情,恰恰是哀家正在经历的事情啊。”

    谢迁更不知该说什么。

    张太后语气落寞,“哀家这两年,试图用一些方式让皇儿改变,但收效甚微,皇上到底只是个懵懂少年,他经历的事情太少,见识哪里能跟谢阁老这样历经几朝的老臣相比?哀家一直希望谢阁老能引导他走向正途,可惜现在看来,满朝上下,一个能约束他性子的人都没有。”

    谢迁突然想到什么,准确地说是想起一个人,便是沈溪,本来准备说出口的话,生生咽了回去。

    显然他不想在这种时候提起沈溪的名字。

    张太后道:“哀家跟皇上已形同陌路,不能说皇上没孝心,他每年都会给哀家奉养,哀家在宫内除了见不到他人外,其余都不受影响,谢阁老不必因此怪责他,到底他还没长大成人呢。”

    谢迁摇头苦笑,可不认为朱厚照的“胡作非为”可以用“他还是个孩子”这样的理由来搪塞。

    张太后热切地道:“谢阁老就算受了委屈,也请看在哀家跟皇儿寡母孤儿的份上,一定要留下,就当是哀家对谢阁老的哀求……”

    跟以前张太后对谢迁的态度一样,张太后已不是拿身份地位去压迫,反而求着对方坚守内阁首辅的位置。

    或许在张太后看来,只有谢迁这样的老臣才能匡扶儿子,就算沈溪再有本事,也太过年轻,老喜欢跟他儿子做一些不着调的事情。

    这算是一种盲目的信任。

    谢迁回礼:“太后言重了,老夫只能说尽力而为,不过之前陛下在朝会时直言老臣昏聩老迈,尸位素餐,老臣已递交乞骸骨的奏疏,或许过不了几天就会离朝,老臣能力有限,望太后娘娘见谅。”

    说完,谢迁恭恭敬敬跪下来磕了个头,然后站起身,没有跟张太后告辞,便就这么出了永寿宫暖阁。

    ……

    ……

    谢迁的背影消失在宫门外,张太后仍旧站在那儿,目光中满是哀伤,一种复杂难明的情感充斥其中,最后她微微闭上眼,眼角泪水划过。

    “太后娘娘,谢阁老他……”

    高凤本想说什么,可当他看到张太后似乎黯然流泪时,赶紧把目光避开,低下头装作什么都没看到。

    张太后语气凝重:“让谢阁老回去吧,他能做的已经做了,朝堂上有谁跟他一样不顾一切去劝谏皇上呢?在朝这么多年,一心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他累了,就算刘瑾当道时那么艰难,他也撑过去了,可如今的情况,分明比以前更为严重,谁能挽狂澜于既倒啊?”

    永寿宫内安静异常,没人敢跟张太后说什么。

    “噔噔噔——”

    轻微的脚步声传来,却是夏皇后从屏风后走了出来,目光中带着迷茫,乃是真真切切的不知所措,因为以她的智慧和阅历,根本理解不了为何自己的婆婆会哭。

    张太后看着儿媳,摇头轻叹:“皇后,哀家跟谢阁老见面的场景,你看到了,我们说的话你可有听到?”

    “嗯。”

    夏皇后微微颔首,目光中仍旧满是疑惑,不明白为何张太后要跟她说这些。

    张太后道:“你虽然是六宫之主,但也是这个身份害了你,让你在宫闱内没有得到真正妻子应该享受的一切,但你的痛苦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经历的,谢阁老,哀家,还有朝中许多人,都在经历同样的痛苦……哀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夏皇后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婆婆,神色坚定:“孩儿没什么,不觉得痛苦。”

    张太后脸上露出宽慰的笑容,跟夏皇后相处的两年时间里,她当然能够察觉儿媳不是骗她,因为这个蠢萌的儿媳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眼里的世界异常单纯,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东西计较,每天只要有吃有喝,有人陪着玩,就好像一切都无所谓,不再有非分之想。

    不过宽慰之余,张太后又感到惭愧,对夏皇后的负罪之心更加浓厚。

    张太后道:“皇上终究会回宫,他在外面总有一天会玩腻,每一个胡闹的孩子,都要找到属于他的归宿……难道一个人会这么无限期地胡闹下去,永远都不停歇么?绝对不会!皇上有福,有你这样的皇后坐镇内宫,就算将来哀家百年归老,你也一定能为他看好这个家。”

    夏皇后眨眨眼,眼睛里透出一抹纯真,脑海中所想的事情,跟张太后说的完全不搭调。

    小皇后走神了。

    张太后对高凤道:“高公公,你有时间去一趟豹房,把哀家的懿旨带过去,让皇上知道现在朝中上下的担忧……至于是否要找宗室子弟到京师,决定权交给他,哀家只能如此建议,不会强行命令他,这天下是他的,哀家没有资格帮他打理。”

    “太后娘娘……”

    高凤感情上来了,一时间泪流满面。

    张太后笑着摆摆手:“没什么好难过的,这天没塌下来,皇上安好,一切都安好!”

    ……

    ……

    当征调兵马回京的命令传到沈溪手里时,已是三月初五。

    此时沈溪正领军在北直隶河间府拉练,练兵进展在沈溪看来非常顺利。

    中午安营扎寨时,京师的消息传到沈溪耳中。

    中军大帐里全都是沈溪带来的干将,基本都曾追随他南征北战,这不过是其中一部分,毕竟更多人在京师或边疆。

    王陵之、马九、胡嵩跃、荆越、马昂等人,对沈溪的行事风格都非常了解,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沈溪唯命是从,因为现在所有成就都是跟随沈溪取得,没有人怀疑沈溪做出的任何决定。

    至于胡琏统率的另一部人马,距离沈溪的主营有十里远,战时可以互相呼应。

    当着一干手下的面,沈溪把征调兵马回京的皇命传达,告知朝廷大军会在三月二十开拔前往西北的消息。

    王陵之和马九没什么反应,因为经历过几年前的土木堡之战,他们对接下来的战事没有多少期待,但对于其余将领来说,这消息让他们群情振奋。

    荆越笑着说道:“终于可以跟大人干一票大的,到时候咱们深入大漠,把那些鞑子全都杀光……这段时间光对付那些山匪,没什么意思,寻常匪寇实在不堪一击。”

    因为北直隶的叛乱并未彻底平息,沈溪借拉练之机拿叛军开刀,在北直隶中部的保定府和河间府间行动,这里地势平坦,无论是行军,还是新兵器操练,又或者一些简单的攻防演练,都能顺利展开。

    沈溪道:“出了边塞,条件非常艰苦,现在官兵训练已有些疲乏,这两天把河间府的贼寇铲除,就可以一边练兵一边北上……三月十五前后,你们就得统率部分兵马往紫荆关而去,本官得回一趟京城。”

    马昂问道:“我等不用跟随大人一起……回京?”

    对于马昂这样投靠沈溪不久的新人,更愿意回京,因为那是结识达官显贵的好机会。

    沈溪看了眼在场武将,道:“到时候我会安排妥当,在这之前先剪除五宫淀的贼人,今明两天必须达成目的。”

    荆越道:“就算没有大人指挥,那几百贼兵也不是咱们的对手,现在京畿周边贼寇已溃不成军,听说大人您带兵来,地方叛乱闻风而平……”

    沈溪没有像荆越那么乐观,道:“既然说的那么容易,老越就带五十人出战,这是对你的一次考验,如果你损失一个弟兄,就用你的命来赔偿!”

    荆越面如死灰,战场上哪里有不死人的?而且沈溪调拨给他的人手实在太少,如果出了意外就要丢脑袋,这样的冤大头他可不愿做。

第二一二〇章 临场考核() 
荆越面对沈溪的军令,犹豫不决,换作以前他不会质疑,不过这次却觉得沈溪是要送他去死。

    荆越哭丧着脸道:“五十人马,去平数百贼寇盘踞的五宫淀,死了人还要掉脑袋……大人,您这条件是否太过苛刻了些?万一那些贼寇作困兽之斗当如何是好?”

    王陵之一拍胸脯:“你不敢去,我去,不就是几百个贼人么?我一人都可以把他们解决掉。”

    荆越不由啧啧称奇,换作以前他可不敢相信有王陵之这样的莽夫,不过在见识王陵之的本事后,他才知道原来沈溪手底下能人辈出,荆越心道:“你这么能耐,怎么当初沈大人往南方去的时候你不跟着?你一个人当千军万马使呢?”

    沈溪道:“五宫淀贼寇,青壮充其量一百左右,其他都市老弱病残,你们从五宫淀南边打过去,他们本身就不在自己地盘,必然会仓皇逃走,到时候路上设卡,一战就可以拿下,这可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老荆你居然不敢领命?本官有些失望啊。”

    荆越发现周围人眼里轻视的目光,感觉自己很没面子,平时他嗓门最响亮,如果这次知难而退被人嘲弄,那感觉简直是生不如死。

    荆越一咬牙:“既然沈大人如此看重,那末将就领命出击,不过大人可要调拨一批新式火器给我,这样才能杀那些贼寇个措手不及。”

    “这是自然。”

    沈溪笑了笑,道,“你要记得,能用智取便不可强攻,如果贼寇撤走,就要想办法拦截,如果能劝降的话,计双倍功劳……接下来就看你的本事了。”

    荆越能力虽不弱,但仅限于听命行事,主见不多,因为这时代大多数军人心目中,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执行者,而不是策划者,现在沈溪把刀架在荆越脖子上,强迫他去思考,随机应变。

    虽然沈溪用心良苦,可当事人未必能领他的好意,至少荆越觉得沈溪是在给他出难题。

    本来可以轻松解决的事情,非要上难度,这是他不太能接受的事情。

    会议结束,沈溪单独留下荆越,荆越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不过沈溪看得出他心中有怨言,好像赌气一样不说话。

    沈溪道:“老荆,你跟我的时间不短了,这几年下来应该有些进步才是,如果一点头脑都没有,如何号令一方?”

    荆越苦着脸道:“末将没那本事,能当个卫指挥使就算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当初还是跟着沈大人您混出头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独领一军统筹全局的将领不是好将领。”

    沈溪厉声喝道,“如果你觉得我这是在给你出难题,就当是吧,领兵出征哪里有一次难题都遇不到的?到了关外,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你就要投降?一切都要临机决断,任何战事,只要没发生,就会面临许多突发状况,胜败难料!”

    ……

    ……

    沈溪故意不派任何兵马援助荆越,让荆越带着五十人去平寇。

    对于荆越来说,扫灭贼寇难度不大,难就难在不能有任何折损,新式火器再厉害,也有可能发生意外,乱军交战更是有各种突发情况,哪里可能什么都提前预料到?荆越带兵日久,知道一些非战损耗很常见,就算训练都可能有人拉伤,更何况现在还是真刀真枪跟贼寇拼命。

    荆越领兵出发,沈溪心安理得在二十里外的大营等候,不急着进军,日常训练照旧,士兵分批进行实弹演练……

    对待训练,沈溪从来都不计损耗。

    下午沈溪没有亲自参加训练,为了防止士兵践踏农田,他特地把驻地设在荒野上,这时代北直隶有很多盐碱地,要改造成良田非常困难,农民垦荒积极性不高,沈溪这次出来顺带考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办法可想。

    沈溪围着营地走了一圈,心里非常担忧:

    “……北直隶盐碱地太多,兼之马政苛刻,造成农民负担过重,即便如此朝廷依然没做任何策略改进,实非长久之计。如今农桑税赋居高不下,百姓还要摊派众多苛捐杂税,这可真是穷了朝廷穷了百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