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4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朱厚照带着小拧子离开,张苑呆呆地站在那儿,嘴里呢喃:“这是什么情况?陛下平时最好妇人,今日居然不屑一顾,连靠近赏鉴下都不肯,还叫我通通送走……还有,花妃分明已失宠,现在居然还能得到陛下临幸?这君王之心可真难测……”

    守在门口的一干太监面面相觑,其中一人鼓起勇气问道:“张公公,这些女人……怎么处置?”

    张苑回过神来,恼火地道:“还能怎样?你们耳朵聋了,没听到陛下怎么吩咐的吗?把人送回去,哪儿来的送回哪儿去……给我盯着那些人家,如果有人想告官,只管把人抓起来,事情绝不能闹大。”

    那名问话的太谄笑道:“顺天府现在哪里敢管这个?有事都压着呢……此前钱大人抓人,谁声张过?”

    张苑忽然意识到,现在已不是朱厚照刚登基那会儿,当时刘健和李东阳执政,朝廷刚经历弘治朝清明,御史言官都以举报纳谏为荣。刘瑾折腾过朝堂后,现在朝官基本都欺上瞒下,风气败坏,再清正廉洁的大臣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尽心尽力,为了声张正义不惜搭上身家性命。

    ……

    ……

    二月初一。

    京城大小衙门在这天正式开衙,休沐一整月的官员悉数回到工作岗位上。

    朝廷六部衙门中,只有兵部和礼部尚书没回衙应卯,皆以称病方式留置家中,不过白钺跟沈溪不同,他是真的生病,而天下人皆知沈溪是装病,但这事儿连皇帝都不管,朝臣就算心里透亮也只会装糊涂。

    谢迁这天回到文渊阁,虽然内阁年后一直保持运转,但作为首辅他入宫次数并不多。谢迁把通政使司衙门送来的奏疏交给梁储和杨廷和处置,而现在梁储专司负责会试,杨廷和一人忙不过来,谢迁也就前来帮忙。

    谢迁刚到文渊阁公事房自己的办公桌后坐下,一眼瞥到桌面摆着的白钺提交的请辞奏疏,拿起来看了几眼很是恼火,当着杨廷和的面,毫不客气地道:“老夫不是说过了吗,让秉德安心在家养病,把公务交给手下处理,等身体好了再回朝不迟,这么迫不及待请辞算几个意思?”

    杨廷和道:“谢阁老,在下前日曾去拜访白尚书,他的身体……实在不容乐观,咳嗽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太医说亟需休养,否则恐有性命之虞。”

    “那天等候上朝时他不还好好的么?”谢迁横眉竖眼,脸黑得厉害,似乎认定白钺是装病,故意跟他过意不去。

    杨廷和自然不会说什么,就在谢迁准备直接在奏疏上写下不予批准的票拟,门口传来张苑的声音。

    “何事让谢大人如此动怒?”

    很快张苑进入公事房,谢迁当即站起身来,隐隐竟有些手忙脚乱,因为他根本没有心理准备,才刚开工就见到从权力上可以制衡他这个内阁首辅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张苑带着几名太监前来,落在最后面低头哈腰那位竟然是秉笔太监戴义。

    谢迁上前行礼,然后问道:“张公公,陛下有什么要紧事交待吗?”

    张苑笑眯眯地道:“难道陛下没有交待,咱家就不能来了?哈哈……此来是跟谢大人您商议朝廷人事安排,听说礼部白尚书乞老归田,从年前到现在,已三番五次上疏,司礼监这边不便坐视不理啊。”

    谢迁道:“白尚书身体尚可,他只是为人谨慎,担心自己年老体迈,耽误朝廷正事……其实他的身体只要稍加调养便可恢复,不劳张公公费心。”

    张苑皱眉:“听谢阁老的意思,是咱家多管闲事咯?奏疏到了司礼监,而且不是一份两份,咱家过问乃理所当然,甚至连陛下都有耳闻,当面问及,难道咱家还能装聋作哑不成?唉!有些人老喜欢在陛下面前说三道四,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总想越俎代庖……真是人心难测啊!”

    张苑每句话都带有一种强烈的暗示。

    谢迁耳朵一下子支棱起来……到底是谁那么嘴长,竟然把事情告知陛下,让一向疏离朝事的陛下竟突然关心起朝臣的去留,甚至派司礼监掌印过来问话?

    张苑的暗示明确地指向沈溪,现在他有了幕僚,来文渊阁之前曾做过推演,把要说的话先思虑清楚,这样一来就会显得有的放矢,引导别人的思路走,而这个让张苑提升层次的人正是臧贤。

    谢迁道:“张公公的意思是……沈之厚到陛下跟前说三道四?这……这么做对他有何好处?难道他想干涉朝廷人事安排?这可是涉及礼部尚书任免,跟兵部有何关系?”

    张苑哈哈一笑:“谢大人的话好生让人费解,在下什么时候说过是沈尚书所为?算了算了,不说这个,今日咱家是来问问,看看正月里中枢和地方到底发生多少大事,回头咱家也好去跟陛下呈奏……说起来咱家也该多操劳些才对,不然这个司礼监掌印……有名无实得紧。”

    张苑说话语气古怪,因学会了打马虎眼,使得谢迁要真正明白张苑话语中的意思,显得非常困难。

    谢迁没考虑太多,让杨廷和把正月六部和各寺司衙门以及地方上发生的大事详细整理出来,写成一份奏疏,然后递到张苑手里:

    “朝廷从中枢到地方,重要的基本就是这些,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四海平静,只有中原地界有零星战火,以老夫所知,现在地方叛乱尚未完全平息,而新任山东巡抚胡琏在地方做事妥当,不妨让他多干几年……”

    “几年?哈哈。”

    张苑捧腹大笑,“这怎么可能?这位胡大人乃兵部沈尚书亲自安排,此番带兵去山东,只是为开春后出兵草原进行预演,现在地方叛乱已基本平息,自然要把人召回,不然陛下靠什么打胜仗?难道就靠沈尚书那张嘴?”

    张苑说话拿腔拿调,谢迁听了很不舒服,可惜不能当面反驳,关系大局他不想跟张苑交恶,心想:“怎么都不能得罪张公公,就算把他当成菩萨好吃好喝供着也无妨,只要他肯把权力交出来……现在朝堂可比当初刘瑾当权时好太多了,不拉拢张公公难道还要把他推向沈之厚不成?”

    面对张苑的咄咄逼人,谢迁不知该怎么回复才好,杨廷和见状赶紧帮腔:“地方上安稳,需要有能力的官员维持,若就此将山东巡抚征调回京,怕是中原一带叛乱会死灰复燃……至于出兵草原一事,需从长计议,地方叛乱却是燃眉之急,内患不除,何以攘外?”

    “杨大人不愧是翰林出身,说话跟旁人就是不同,不错,不错。”张苑望着杨廷和,说话语气就好像杨廷和是他的晚辈一样,其实杨廷和的年岁比张苑要大许多,只是因为比谢迁年轻,刚入阁不久,资历不足,所以张苑口气才会这么大。

    谢迁没有跟张苑做口舌之争,道:“陛下将朝事委托给张公公,司礼监便可以自行解决朝政,何必惊扰陛下?不如现在就由内阁做票拟,司礼监朱批,把事情处理妥当再向陛下禀报?”

    “好吧,那你们内阁就先动起来,不能再拖延了!”

    张苑说完冷笑一声,昂着头,显得傲慢之极,不过他没说胡琏已接到圣旨领兵回朝,临走前又道:

    “白尚书请辞之事,需尽快解决,陛下已要咱家将候补人选汇报上去,这件事基本已盖棺定论,没法再打马虎眼……难就难在陛下跟前进谗言那位,拥有很高的发言权,咱家可没他有本事……”

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 
张苑走后,谢迁很着恼。

    “沈之厚,一定是沈之厚所为……昨日才听何世光说,白尚书写信给沈之厚,今日陛下就提出议定新尚书人选……哼,真想把那小子塞进礼部去,看他还这么得瑟!”谢迁生气地说。

    杨廷和有些难以理解。

    堂堂礼部尚书在谢迁和沈溪这里居然变成博弈的工具,好像两人可以轻易决定一般,但实际上礼部尚书是比沈溪地位还要高的官职,而谢迁也不过是内阁首辅而已,并没有权力指定谁来当礼部尚书。

    杨廷和试探地问道:“沈尚书掌兵部,成绩卓然,调他去礼部,怕是不那么合适吧?”

    “你当老夫没想过吗?”

    谢迁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何不妥,不依不饶道,“沈之厚去兵部,乃是陛下钦定,在草原未平之前,陛下恐怕很难改变主意。但你也别忘了,沈之厚乃东宫讲官出身,不但是陛下最仰重的先生,还多次参加经筵日讲,顺升礼部尚书,难道不是顺理成章之事?”

    杨廷和没有出言反驳,因为谢迁说得在理,只是他觉得让一个常年游离于翰林体系外的人当礼部尚书,不那么搭调。

    谢迁没理会杨廷和的疑虑,继续道:“陛下执意更迭礼部尚书,内阁这边只能从命,可仓促间让谁来担此重任?真让人头疼!近来朝廷发生这么多事情,白秉德就不能顾全大局,咬牙坚持一下?

    杨廷和很想说,白尚书身体确实不行了,你何必强人所难呢?

    但谢迁从来都不讲道理,这位首辅大人认准的事情,没人能劝动,如此激进性格的养成,多少跟沈溪崛起脱离控制有关。

    谢迁没有在文渊阁停留太久,本来他过来是想和杨廷和一起做票拟,以减轻杨廷和的压力,但现在礼部尚书出缺已成定局,他必须赶着去见见吏部尚书何鉴,力争快速把问题解决掉。

    等谢迁到了吏部衙门,将情况跟何鉴介绍一遍,何鉴叹息道:“白尚书退下来,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之前我不是一再跟你提过吗?现在你怎么怪罪到之厚身上去了?这跟他有何关系?”

    谢迁道:“正是沈之厚跟陛下进言方才促成此事,不怪他怪谁?”

    何鉴摇头苦笑:“先不论你从何处听来的消息,但你得想想,白尚书身体确实不能支持,就算他不给沈之厚去信,自个儿去跟陛下说明情况,陛下又非不通情理之人,不照样会允诺下来?于乔你非要给每个人头上安上罪名,谁受得了?”

    “现在就连老朽都想请辞回乡,这年老后,做什么事情都力不从心,你看这些公文,昨日批阅的比今天还要多。”

    谢迁看到何鉴面前摆放得满满当当的卷宗,一摆手道:“那是你们吏部的事情,老夫管不着。”

    何鉴道:“若于乔你实在想挽留白尚书,可以再去白府拜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白尚书不会不领你的情,大不了礼部事务全部交给下面的人处理,让白尚书在家养病就是……”

    “如果你是觉得是接替人选让你为难,那你大可召集翰林院同僚开会推举,要不你就直接去见沈之厚,他或许有好主意,老朽这边实在爱莫能助”

    何鉴显然也是烦了。

    你谢迁不是故意来难为人吗?

    我是吏部尚书,你是内阁首辅,可没说我是你的手下。

    就算你掌握票拟大权,但也不能公然差遣我做事,一切都得按照规矩来,不能每次你一遇到问题就来找我,跟别人出现矛盾也要我居中调和,甚至在一些事上纠缠不休,让人头大。

    何鉴不想跟谢迁过多废话,此时心中还真萌生了退意……不知不觉间,离开朝堂已然成为这些老臣心目中最好的选择,这回不再是为了要挟君王,而是不想夹在谢迁和沈溪间难做人。

    谢迁再一次于何鉴面前碰壁,离开吏部大门后,心里非常生气:“现在这些人怎么都这样,难道是老夫亏欠他们不成?”

    坐上马车,车夫询问下一个去处,谢迁突然发现朝中自己能与之平等商量的人不多,也就何鉴亲密些,至于旁的人,要么貌合神离,要么阳奉阴违,没有谁会真心实意帮他,现在连最后一个盟友都得罪了,以后可能真要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

    ……

    司礼监内,张苑把臧贤送来的候选名单详细看过,指了指礼部右侍郎费宏的名字,问道:“你跟他见过了?”

    臧贤摇头:“这位费大人跟小人并无来往,不过听翰林院的人说,这次最有可能接替白尚书的就是他。”

    张苑皱眉:“听说这个人乃是状元出身,才学很好,以前刘瑾当政时曾公开跟刘瑾对抗,算是个铮臣,如果他能投奔咱家名下的话……”

    臧贤脸上满是为难之色,他很想说,人家连刘瑾的帐都不卖,会卖你张苑的账?你能拿出什么好处让他甘受驱策?

    “这个很难。”

    臧贤摇头,“此人油盐不进,小人想不出办法拉拢。”

    张苑道:“这个不用你费心,既然他想当尚书,那就必然会求到咱家门下来……咱家乃司礼监掌印,谁想当礼部尚书都要过咱家这一关,如果他像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你觉得他有什么机会升迁?”

    臧贤笑着应是,心里却颇不以为然,暗忖:“张公公为何如此自负?难道他真要尝试把费侍郎收入麾下?这怎么可能?”

    ……

    ……

    就在张苑试着拉拢费宏,以之作为新任礼部尚书人选时,谢迁中意的对象却跟张苑大相径庭。

    谢迁对于费宏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可以说带有某些偏见,原因就在于费宏年岁不大,今年刚满四十岁,且恃才傲物,在礼部任职时能力并没得到很好表现,跟谢迁用老人稳定朝局的思想大相径庭。

    谢迁最中意的人选,乃是他的老友,也是他始终坚持认为是最好的阁臣人选王华。

    王华也是状元出身,在东宫担任讲官多年,在翰苑体系中声名远扬,曾在内阁短暂任事,只是因为弘治末年和正德初年政局动荡未得提拔,最终在刘健和李东阳“倒八虎”事件中,王华跟着受累,以至提早结束政治生涯。

    不过让谢迁庆幸的是,王华的政治生命得到了延续,他儿子王守仁在朝为官,现在已官至宣大总督,算是一方牧守重臣。

    谢迁本想亲自前去王华府上拜访,稍微一打听才知道王华出门访友去了,如今并不在京城,只能派出快马前去传信,告之朝廷要提拔重用的意思,与此同时他还写了封奏疏,准备让司礼监朱批通过,造成既定事实。

    谢迁心想:“之前举荐德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