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张延龄落罪,没有资格出席今日朝会。

    谢迁作为首辅,昨日又是因他引发君臣纠纷,今天朝会正式召开前,谢迁自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众大臣不管跟谢迁是否有关系,都自觉地过来跟他打声招呼,再有意无意地谈上几句,表达出支持的意思,顺带试探一下口风。

    人们都怕谢迁又乱来,有昨日的事情作参照,谁都知道跟蛮横的少年天子是没道理可讲的,希望谢迁别那么执拗。他们为了自己的声望必须要站在谢迁这边,但若因此挨打,那就太过冤枉了。

    谢迁自然不会认为这些人乃是真心实意帮自己,昨日就连何鉴都打起了退堂鼓,谢迁更觉得满朝官员都是墙头草。

    何鉴很识相,跟谢迁打过招呼,就去与其他人扯圈子闲谈去了,谢迁身旁只有梁储和杨廷和两位阁臣,就算不时有人过来寒暄,也是短短几句便走,一点儿人气都没有,谢迁看到后心里很郁闷。

    谢迁侧首问杨廷和“介夫,可有沈之厚的消息?他伤情如何,能否来参加今日朝会?”

    杨廷和有些莫名其妙“谢阁老之前未派人去问过?本以为您老会派人,我等并未留心,毕竟这两日内阁事务繁忙,我跟叔厚都早出晚归……”

    杨廷和跟梁储都是聪明人,现在沈溪跟谢迁间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说白了两人就是争夺朝堂的控制权。

    从表面上看,谢迁这个首辅占据绝对主动,因为他拥有票拟大权,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朝事他都可以一言而决,但沈溪却因为有皇帝眷顾,同时牢牢地控制军队,使得兵部属于不可控因素。

    另外,沈溪还通过朱厚照,反过来影响司礼监和内阁的决策,使其在对抗中并未落于下风。

    杨廷和跟梁储都有自知之明,不敢贸然加入战团,而是选择当中立派,看似支持谢迁,可一旦有什么变化,比如朱厚照主动跳出来为沈溪争权夺利,他们会立即逃避,甘做墙头草,两边都不帮。

    谢迁的目光一直留意门口,等临近午时,差不多文武大臣到齐了,甚至连兵部侍郎陆完和王敞都到了,依然不见沈溪的身影。

    谢迁叫人来问过,得到的消息是沈溪没说来,也没说不来。

    何鉴到窗前看了看天色,然后来到谢迁身边,问道“于乔,时候差不多到了,为何不见乾清宫那边派人来传话?”

    谢迁黑着脸“朝会举行时间延迟,以前少了吗?多等等吧!”

    显然谢迁不太想就朝会本身说太多,何鉴看出来了,谢老儿是在等沈溪到来,以便当面质问。他不想长久面对谢迁这张冷面孔,幽幽叹了口气,便过去跟张懋等军方的人打招呼,而大臣们该问候的已经来过了,自觉地跟谢迁保持距离,堂堂首辅居然形单影只,无人问津。

    等午时过去,朝臣们出去上过几趟茅厕,乾清宫仍旧没人前来传话,谢迁开始琢磨是否找张苑问一下情况。

    “看来那小子不会来了!”

    谢迁叫太监去问张苑,这边又开始想事情,看看天色不早,笃定沈溪当天不会出席朝会……既然昨天主动选择回避,今日再回避似乎是顺理成章之事。

    谢迁心里有些懊恼“这小子跟陛下出了那么多损主意,把文臣得罪了遍,也不知他是如何想的,难道他真不在乎民间清议?非要让自己落得个万人唾弃的悲惨下场,才肯善罢甘休?”

    但转念一想,谢迁心里舒服多了,“被人摒弃,意味着他在朝中再无奥援,也就不可能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除非他跟刘瑾一样权倾朝野,否则伴随着他的声望一落千丈,在朝的日子恐怕屈指可数!”

    想到这里,谢迁觉得很解气,好像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事情,眉眼慢慢舒展开了……

    可就在谢迁以为某人不会来的时候,沈溪却姗姗来迟。

    沈溪来得很低调,进文华殿偏殿门口时,甚至没人留意他,毕竟这会儿已过午时,照理说朝会应开始,不会再有人前来,再加上官员不时外出上茅厕,还有太监进进出出,所以沈溪的到来并未引发太多关注。

    “沈大人来了……”

    等沈溪入殿,没走上两步,终于被附近的官员发现,立马有人过去打招呼……正是发现后面人群开始聚集,谢迁找人一打听,才知道沈溪来了。

    “这小子……”

    谢迁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就要站起来要找沈溪当面对质,却发现情况有些不太对劲……沈溪身边前呼后拥,文臣武将都跑过去问候,场面比起刚才官员们向他这个首辅打招呼时大多了。

    谢迁心里纳闷儿“武将的行为倒可以理解,文官们是怎么回事?经历昨日朝会上的羞辱,难道他们看不出这小子在陛下跟前挑唆?就不憎恨他?还是说,这些人只是想问询下情况?”

    因为过去溜须拍马的人太多,谢迁不好意思往前凑,不然倒显得他这个首辅分量不足。

    就在沈溪身边里三层外三层围得密密麻麻时,何鉴从张懋身边过来,呶呶嘴道“于乔,你看,之厚不是来了吗?”

    谢迁黑着脸“哼,他还有脸来!”

    只是一句话,没有多余赘述,就让何鉴看出谢迁对沈溪积压多时的怨恨和不屑,他暗自叹了口气,问道“于乔不过去问个明白?昨日之事,未必便是之厚进言的结果。”

    “不是他还有旁人?”

    谢迁瞪着何鉴,好似在威胁对方,不能跟他持不同的立场。

    谢迁回到座位坐下,觉得就算这中间真有什么误会,也应该是沈溪过来跟他解释,而不是他主动跟沈溪照面。

    但沈溪那边人实在太多了,每个人哪怕寒暄一会儿,累积起来时间也相当可观,根本没办法过来跟谢迁打招呼。

    何鉴看这架势有些尴尬,苦笑一声,再次摇摇头,然后又往张懋那边去了,走出几步却惊讶地发现张懋也往沈溪那边凑了过去,只得停下脚步。

    谢迁心烦不已,看着人一拨拨往沈溪身边汇拢,越发费解“这些人不应该对这小子恨之入骨吗?为何他身边一堆人有说有笑?他们之前来见老夫时,可没见他们有如此好心情。”

    以谢迁老古董的心态,根本理解不了为何这些人会有如此举动,更不会用心去揣摩,这些人到底是恨他多一点,还是恨沈溪多一点。

    “你怎么不过去?”

    谢迁见何鉴转身回来,不由板着脸问了一句。

    何鉴叹道“于乔你都不过去,我这把老骨头去作何?难道当众撕破脸质问之厚?这些话,还是留着你们老少二人私下里说吧。”

    谢迁的呼吸声越来越急促,显然很不爽,怒火郁积于心,觉得何鉴这番话是有意呛他。

    那边沈溪终于跟众大臣打完招呼,连勋贵和五军都督府的将领也都见过,这才有心思找寻谢迁的踪迹,然后过去恭敬行礼。

    刚才一大堆人围着沈溪,可当他们发现沈溪是往谢迁身前走时,自觉地避开了。

    跟随沈溪一起过来的,寥寥无几,其中便有张懋和夏儒。

    沈溪上前,恭敬行礼“见过谢阁老。”

    谢迁坐在那儿,好像是被人贺寿一样,双手扶着椅子的扶手,突然轻哼“瞧瞧你最近做了什么好事!”

    场面瞬间冻结,就连远处说话的人也都缄口不语,所有人都看着这边,想弄清楚沈溪和谢迁的冲突会发展至何模样,而旁边那些有一定资历的人不想出来说话,没资历的人更是自觉后退几步,担心殃及池鱼。

    张懋笑呵呵打破近乎凝固的氛围,笑道“于乔,刚才老朽问过之厚,近来陛下并未找他说及出兵之事……”

    “他的话你也听?”

    谢迁气呼呼说了一句,等看到张懋脸色变得尴尬,才意识到自己没资格向张懋这个四朝元老吼叫,但他没有道歉,黑着脸道,“陛下昨日突然就出兵的问题大发雷霆,甚至要对劝谏的大臣施加杖刑,这件事你敢说不知?”

    沈溪语气淡然“在下的确不知。”

    “哦。”

    现场突然传来一阵齐刷刷的会意声,不管沈溪说的是真是假,至少大多数文臣都愿意采信,在他们看来,那更像是朱厚照的一次恶意刁难,毕竟朱厚照平时做的荒唐事多不胜数,绝大多数都跟沈溪无关。

    至于沈溪不出席朝会,很多人看来再正常不过,因为谁都知道沈溪被张延龄派去的人刺伤,那是年前发生的事,沈溪这么快便能出现在这里,在他们看来恢复速度已足够让人吃惊了。

    谢迁没料到沈溪如此爽快地矢口否认,不由瞠目结舌。

    何鉴出来说和“既然知道是个误会,那咱们还纠缠不休作何?料想之厚不会向陛下进此等谗言。出兵之事既然没定下,回头再商议便是。”

    谢迁瞪了何鉴一眼,似乎在怪他多嘴,稍后他咳嗽一声,慢慢地站了起来,在所有人注视下,打量着沈溪

    “沈之厚,老夫就信你之前所言,但你现在必须当着群臣的面,说说对于出兵,你究竟持何态度!你若继续坚持的话,老夫跟你势不两立!你更是跟满朝文武作对!”

    谢迁不是吃素的,他知道怎么把握分寸,尤其是围绕着沈溪主战的态度来做文章,藉此拉拢大多数大臣。

    私下里他跟沈溪商议出兵之事,已被明确拒绝多回,而这次他却趁着朝会前的空暇,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问题摆出来,让沈溪难堪。

    。

第二〇八六章 拂袖而去() 
谢迁当众质问,基本上算是把沈溪逼上绝路。

    之前沈溪虽然已跟谢迁产生分歧,但至少二人在公开场合保持了基本的礼重,但现在谢迁主动撕破脸,且以长者的身份训话,目的便是要让沈溪当众屈服。

    沈溪被所有人目光盯着,大臣们都想知道,沈溪是否有魄力当众顶撞,跟谢迁交恶。

    沈溪心想:“如果我现在直接告诉谢迁,坚持出兵,等于是跟世人说,我罔顾当年谢迁提拔之恩,以晚辈的身份,公然挑战这位首辅大人在朝中的声望地位,将自己置于不仁不义之地,就算那些支持我的大臣也会倒戈相向。”

    “但若我就此屈服,将意味着以后我在谢迁面前失去话语权,在出兵之事上更是出尔反尔,以后在皇帝跟前也无法自处。”

    “谢迁此举我虽然早就防备,却没料到他倚老卖老,真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我难堪,更是以他在朝中的声望做赌注,行要挟之举,实非君子所为。”

    何鉴作为和事佬,立即看出问题关键所在,现在无论沈溪赞同还是拒绝谢迁的提议,都等于在朝堂上无法立足。就在沈溪凝眉思索,现场一片鸦雀无声时,何鉴走了出来:

    “于乔,今日我等聚集于此为的是等候午朝举行,有什么事情好说好商量,何必把话说得这么僵?”

    谢迁恼火地道:“私下里商议?现在跟他说什么,他能听进去?沈之厚,老夫当初破格提拔,看中的是你的能力,你现在却拿大明社稷安危作为晋升筹码,你凭何以为老夫和满朝文武会赞同你出兵的观点?”

    这话已不是辩论,而是指责,谢迁已给沈溪定义,那就是祸国殃民,虽然没有明白无误地点出来,却直白易懂。

    沈溪在众人凝视下,恭恭敬敬向谢迁行了个礼,随即转身而去,连一句“告辞”的话都没说。

    “之厚,你……”

    何鉴赶紧上前挽留。

    人群自觉地让开一条路,谢迁的喝声传来:“让他走!陛下要举行朝会,某人却私自离开,这是要公然造反吗?”

    这话其实是想让沈溪知难而退,自动留下来,但沈溪却没有听从,因为谢迁提出的问题,无论他怎么回答都是错的,既如此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答,这个选择最好的一点,是让他可以不陷入谢迁设置的陷阱中。

    当然,如此也无异于跟朝中文武百官说,两人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沈溪头也不回地出了文华殿偏殿,等他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外,在场大臣仍旧鸦雀无声。

    就算之前开口劝说的张懋和何鉴也都默不作声,这会儿谁出来说话都属于添乱,而且可能会得罪谢迁。。。

    大家伙儿都跟商量好一样,沉默以对,无论人们知道谢迁如何上火,如何需要人捧场,都保持“客观中立”。

    “他这是目无君上!祸国殃民!老夫绝不允许他这么做!”谢迁仍旧在咆哮。

    这话入耳,大臣们的神色都不以为然,因为谁都知道谢迁完全是在给自己撑面子……以往为他长脸的晚辈已拂袖而去,沈溪用一种近乎违背臣子忠义的方式选择回避,算是对谢迁之举作出交待。

    你问的问题实在太过刁钻,我不愿得罪你,更不想违背自己的真实想法,干脆就此离开,哪怕知道如此做可能会被皇帝降罪。

    谢迁黑着脸坐下,喘息声重得偏殿里的人均清晰可闻,可就是没人上前相劝。

    张懋先一步带着夏儒避开,白钺、杨一清等人也识相地走到殿门口,假装看天色,始终坚持留在谢迁身边的只有何鉴、杨廷和、梁储三个,算是谢迁最后的班底。

    “他这是要造反!”

    谢迁仍旧用一些过激的话给沈溪定性。

    何鉴见大臣们们都躲得远远的,分成一个个小圈子交头接耳,私下议论,没人再留意这边,他才凑过去道:“于乔,你这是难为之厚,把他推到悬崖边啊……”

    “世光兄,你的意思是说,老夫给他出难题了?他回答一句放弃出兵有那么难吗?是老夫给他难题,还是他给老夫难堪?”

    谢迁仍旧没意识到自己行事有多阴险,觉得自己没错。

    何鉴叹道:“就算你对之厚再不满,大可私下说,你这么让他当众表态,他怎么跟陛下交待?难道你让他跟陛下说,因为被你说服,所以他放弃出兵构想?现在坚持要出兵的不是他,而是陛下!”

    谢迁怒道:“分明是他从中作梗,如果不是他,陛下会随便说出兵之事?世光,都这样了,你怎么还为他辩解?”

    说完,谢迁站起来,气呼呼离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