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完,沈溪直接抱着云柳往帐后寝榻而去。

    ……

    ……

    孤灯下,沈溪终于在关外荒凉之地找到心灵的慰藉。

    原本寒冷而孤寂的寝帐中,平添几分温暖,沈溪不记得到底过了多久,等一切都平息下来,感觉整个身心都得到放松。

    连沈溪都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好的“兴致”,他原本以为自己在男女之事上很难燃起热情。

    “大人。”

    褪去伪装的云柳,尽展温柔婉约的一面,当她依偎在怀时,沈溪感觉到一种难言的温馨。云柳最初给他的印象,就是知性而温柔,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带给他的感受却是坚强不屈,如同那岩缝中倔强生长的野草,百折不挠。

    这二者间始终有一个平衡点。

    或者说,沈溪自己就是让云柳在这二者间转化的根本原因。

    美人在怀,沈溪心中的寂寥得以宣泄,但他还是有些遐思,尤其涉及未来不确定的前途。

    沈溪微微叹了口气,云柳感受到沈溪心中困扰,拥着他的玉臂更紧了一些。

    沈溪道:“从这里到宣府,走不了多久,要是刘瑾真想路上动手的话,或许接下来的路程会有些不太平,我们得打起精神,最好抢在他们前面赶到宣府。但到了宣府并不意味着麻烦结束,真正的考验才开始。”

    云柳默默倾听,没有发表看法。

    她更愿意拿一种手下的心态,跟沈溪奏报事情,而不是平等地商议。

    沈溪轻抚云柳的如花娇颜,道:“好好休息吧,到宣府后,你作为我手下最得力的干将,许多事情都要你出马,注定不会太清闲。”

    ……

    ……

    沈溪离开京城往宣府,对刘瑾和阉党成员来说,少了一大麻烦。

    但对于宣府、大同,乃是整个西北官场来说,无异于一场大风暴降临。

    当年沈溪仅仅以湖广、江西总督调任三边总督,便引起大规模官场动荡,如今沈溪乃是以兵部尚书贬谪宣府,西北官场中人更为沈溪的到来烦忧不已。

    宣府和大同一线的官员和将领最为发愁。

    原宣大总督孙秀成在战争进行中失踪,朝廷没有大肆宣扬他投敌之事,毕竟事关朝廷颜面,之后宣大总督之职便一直空缺,王守仁留在宣府并非是以宣大总督的身份,而是以代总督、总理军务的名义。

    此番沈溪这个宣大总督是挂着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加衔前来,就算只是虚弦,但他少傅的身份却是实打实的。

    如此一来,沈溪在西北官场论职务排在三边总督之下,但论在朝中的地位却依然在三边总督之上。

    关键是沈溪的功绩和威望摆在那儿,远不是刘瑾说一句贬谪就能把沈溪在大明将官、士兵心目中的地位给磨灭了。

    沈溪履任宣大总督,直接影响到的是宣府巡抚杨武和大同巡抚崔岩,以及地方镇守太监、总兵等人的利益。

    杨武和崔岩都是阉党成员,靠向刘瑾行贿才得以升迁。

    二人收到刘瑾要求暗中协同张文冕“公办”的书函后,知道张文冕是奉命前来暗杀沈溪,内心惶恐,寝食难安,显然是被沈溪的威名吓破了胆。

    宣府巡抚衙门。

    这段时间,杨武多次召集手下商议,而王守仁已在收拾行囊,准备在沈溪抵达后,便动身回京。

    “……大人,刘公公不是说了,沈尚书是被贬谪到宣府,就像那没有翅膀的鹰隼,怕他作甚?”

    幕僚文祥晋看到杨武忧心忡忡茶饭不思的模样,这天趁着会议结束,来到杨武的书房进言。

    杨武怒道:“你知道什么?沈之厚没出任兵部尚书前,多次在地方为督抚,天南海北都有他的足迹,每到一处,都会掀起不小的波澜,官场都要被他倾覆了!”

    文祥晋道:“大人忧虑过甚了吧……以鄙人所知,沈之厚再厉害也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弘治十二年考取的进士,比大人您还要晚一届,只是因得到朝中贵人相助,才步步高升……”

    杨武斜看文祥晋一眼:“那以你的意思,本官不用担心?”

    “正是如此。”

    文祥晋以为自己说的话起到了效果,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道,“说白了,沈之厚年不过二十,就算从娘胎里算起,有多少经营俗务的造诣?要说能在地方上引发多大风波,实不可信,多半是以讹传讹。想当初他在三边总督任上,还是刘公公清查九边弊政才引发官场风波,而他在那次风波中根本是无所作为,只因为是天子之师才调往京城任兵部尚书。”

    杨武冷笑不已:“那当初他在南宁府时,南宁知府高集之事,该作何解释?”

    “嗯?”

    这下文祥晋说不出话来了。

    杨武道:“若他只是普通的读书人,本官怕他作何?但这位真不是什么善茬,他在地方从来都不循规蹈矩,每到一处必伴随兵马调动,他在西南、东南时,地方相继出现兵祸,都是他领兵平息。”

    “这样一个善于领兵的文官,甚至做出强抢民女之事,连地方知府都为其所害,你觉得本官可以高枕无忧?”

    文祥晋站在那儿,整个人都懵了。

    显然他对沈溪的功课做得不够,被杨武喝斥也没法辩解。

    见杨武很恼火,文祥晋讷讷请示:“那大人您准备……”

    杨武道:“刘公公已派快马送信来,说是委派身边幕僚到宣府来办差。刘公公和沈之厚交战的战场,从京城转移到宣府,让人胆战心惊……无论哪一方出事,本官都不好交差啊。”

    文祥晋一脸迟疑:“这……刘公公不依不饶,居然派人追到宣府来,分明是要除沈之厚而后快啊。”

    “这种话,也是你能说的?”杨武瞪着文祥晋道。

    文祥晋唯唯诺诺,等杨武气稍微消了点儿,才又分析:“若刘公公得逞,堂堂宣大总督、前兵部尚书在宣府出事,还是当今帝师……大人责任不轻,丢官都算轻巧的。至于不成的话,公公必然怪责,这不是让大人您夹在中间难做人吗?”

    杨武咆哮如雷:“知道本官难做,还不赶紧为本官想办法?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本官为难而无所作为?”

    “这两天沈之厚就要到宣府,万一他到来后先拿本官开刀当如何?本官可是刘公公拔擢,朝中不少人知晓,沈之厚难道不会提前作防备?”

    “是,是!”

    文祥晋发现自己惹上了麻烦,上门来明明是想劝慰杨武,结果却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毕竟杨武手下幕僚不少,这么机密的事情唯独被他知晓,意味着事情只能交给他完成。若是平时这可是跟杨武亲近的大好机会,但这次差事,很可能是协同刘瑾派来的人杀沈溪,让他茫然不知所措。

    杨武一拍桌子:“沈之厚来宣府,先以礼相待,最好能投其所好,但他到底有什么喜好,尚不得而知,你去好好打探一番,本官好有针对地进行安排。”

    “是,是!”文祥晋只能接连应声。

    “再者……”

    杨武瞪着文祥晋,道,“刘公公派人到宣府来的消息不得泄露出去,更不得泄露特使的行踪……之前本官还发愁让何人接待,现在看来你去最合适。”

    文祥晋苦着脸道:“那大人,沈之厚来宣府,由谁接待?”

    杨武冷笑不已:“当然是找不知情的人,若你去跟沈之厚通风报信当如何?你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即可,接待沈之厚之事与你无关……但你先得把沈之厚的喜好给本官打探出来,只要能对症下药,本官就不信这世间有无缝的鸡蛋!”

    ……

    ……

    沈溪离京才几日,京城官场便经历一场大动荡。

    原吏部尚书刘宇入阁,成为内阁四把手,位列谢迁、焦芳和杨廷和之后,而刘宇吏部尚书的位置由张彩接过。

    刑部尚书王鉴之致仕后,原刑部左侍郎刘璟接任。

    新任兵部尚书则是原兵部右侍郎曹元。

    除此之外,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机构也有大量官员更迭。

    经过清洗,朝廷六部中有三部为刘瑾控制,剩下的刑部、礼部和工部也不得不对刘瑾虚以委蛇。

    至此,朝廷基本为阉党掌控。

    谢迁在沈溪走后,干脆请病假在家,一连半个月都没去文渊阁。

    如此内阁票拟大权尽落焦芳之手,本来谢迁好不容易争取到地方事务的决断权,但因沈溪和王鉴之被贬斥,谢迁感觉自己留在朝中没太大意义,生出归隐之心,对于到手的权力也不珍惜,就此拱手相让。

    内阁中清流仅剩下杨廷和,暂时没法跟刘瑾斗,而朝中刑部尚书刘璟和礼部尚书白钺已倒向阉党一边,剩下个工部尚书李鐩随大流。

    至于朝廷各正卿,要么直接加入刘瑾一边,要么浑浑噩噩当墙头草,朝廷已失去原本的平衡。

    刘瑾对异己的打压,几乎是不择手段。

    没人限制手头的权力后,刘瑾开始把手伸向五军都督府,准备篡夺军权。

    之前刘瑾在五军都督府中安插的人不多,此番趁着自己得势,大量向五军都督府安插人手,一些重金贿赂他的将领和勋贵,被委以重任。

    而张苑和张苑背后的外戚势力也遭到刘瑾打压,刘瑾彻底拿回内厂、东厂和锦衣卫的控制大权,刘瑾下一步想把西厂提督张永给拉下马来,张永为避祸,发现情况不对立即以身体有疾为由躲进京城家中不出来。

    刘瑾找不到办法将张永赶出朝廷,便把西厂的权力划拨到内厂和东厂,如此名义上张永还是西厂提督太监,但手头权力尽失。

    感到张永没有了威胁,刘瑾没有再赶尽杀绝,毕竟留个幌子在那儿,他可以在朱厚照面前赚了个好人……内阁和西厂看起来都相对独立,如此正好彰显他没有擅权。

    京营、九城兵马司、城外由沈溪调往京城的换戍兵马,基本为刘瑾挟制,在很短时间内刘瑾就完成权力的急速扩张。

    之前刘瑾要打压谁,还需要阴谋算计半天,但现在肆无忌惮,指哪儿打哪儿。

    朝中和地方官员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不得不对刘瑾妥协,一些之前自诩清正、远离朝堂纷争的大臣,也不得不对刘瑾行贿。

    不管是京城还是地方的官员,必须要向刘瑾行贿,不然的话轻则丢官,重则下狱,连累家人……

    刘瑾的财富,跟着权力的扩张而急速膨胀。

    除了索贿外,刘瑾更大的一笔财富来源则是贪污。

    朝廷各衙门尽在他掌控中,随便从哪个衙门截留一点,都不是小数目。

    (本章完)

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时彼一时() 
    沈溪于三月十七抵达宣府城。

    高大巍峨的城池沐浴在夕阳的光辉中,仿佛镀上一层金粉。

    赶了一天路,沈溪又累又乏,正想叫人快马加鞭紧赶一程进城,远处城门洞开,一队快马疾驰而来。

    马车继续前行,近了沈溪一看,马队当前者正是王守仁。

    出迎的基本是沈溪安排到西北来任职的人,尤其是王守仁,沈溪力荐他领兵,对于旁人来说这是个苦差事,但对于王守仁这样有抱负又有能力的人来说,等于是沈溪给了他绝佳的表现机会,可以建功立业。

    王守仁回京,不出意外的话会被重用,以沈溪估量,就算做不成侍郎,至少是以正四品或者是从四品叙用。

    如果王守仁选择外放的话,基本能做到一省按察使。

    出城迎接的人不多,因为沈溪只通知了王守仁,地方官员和军将一无所知。王守仁为人低调,毕竟他在宣府时间不长,虽代理军务但名不正言不顺,无法整合宣大之地官场和军队,交游不深,并不希望把事情传扬开。

    “……之厚,一起进城吧。”

    简单寒暄后,王守仁做了个请的手势。此番他跟沈溪乃是以平辈论交,不算是正式迎接,更好像私下会面,没有以下级身份觐见。

    王守仁行将卸任,新职务却迟迟没有消息,基本上不可能超过沈溪的官阶,却也不算是沈溪属下。

    二人同年考取进士,在学问方面见解又相似,相处上比之昔日在兵部时更为从容。

    沈溪下了马车,跟王守仁一起骑马并行进城,路上未过多交流。

    战争虽然过去快半年了,但宣府城的城墙还在修补中,因寒冬腊月施工条件太过艰苦,很多地方都是修到一半便停工,一眼看过去非常碍眼。

    对处于小冰河期的宣府来说,这里至少要到三月中旬天气才暖和些,此时城垛、屋檐和街道上,到处都可看到积雪。

    一路行来,沈溪看着这些修到半截的工程,连连摇头。

    王守仁在一旁解释道:“年前大地封冻后城墙修复工作便停止了,当时正值铨叙军功,很多事情都耽搁下来,且朝廷一直未将款项批下,就算是年前施工都很艰难,基本是断断续续,今年开春后怕还得筹措银两才能复工。”

    “唉……”

    沈溪叹了口气,随即问道:“朝廷要在宣府修建行宫的恩旨已经传达下来了吗?”

    “嗯。”

    王守仁听到沈溪的话,先是点头,随即脸上露出愤愤之色,虽然他没说明,但情绪已然为沈溪准确把握。

    王守仁到底有政治抱负,他很清楚现在朝局如何,如今朝廷连修宣府城墙的钱都没有,却要筹措银两修建行宫,让人心中不爽。

    当然,行在修在宣府,只为安全考虑,城墙也迟早要修复,只是早晚而已,但如此轻重缓急不分,还是让王守仁感到不爽。

    二人没有深入交流下去,沈溪不会跟王守仁要银子,或者追究其办事不力,也不会大加指责阉党擅权,民不聊生,因为说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一抖马缰,沈溪和王守仁加快速度往宣大总督府而去。

    ……

    ……

    宣大总督府在孙秀成逃跑不知所踪后,便成为王守仁临时衙所。

    王守仁对外打的是总理宣府、大同军务的名头,所做跟宣大总督无太大区别,以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