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言罢他转身便往豹房里走,谢迁追上前想问个究竟,却被门口的侍卫拦下。

    小拧子跨进门槛前,回过头看了谢迁一眼,随即摇头叹了口气,耷拉着脑袋入内。

    从这微小的表情变化,沈溪明白过来,小拧子应该就是谢迁安插到朱厚照身边的眼线。

    沈溪不由想到之前谢迁一系列微妙的反应,心想:“我老早便怀疑谢老儿在陛下跟前有人,但没想到是小拧子……如此一来,许多事情都解释得通了,看来我还是小觑了谢老儿,他能几十年屹立朝堂不倒,还是有凭仗的!”

    谢迁还不知道自己的秘密已经暴露了,回过身来,怒气冲冲地说道:“陛下听信谗言,调之厚去宣府,现在该怎么办?”

    王鉴之无奈地道:“于乔,应该庆幸之厚不是调到南边去,而是到宣府……你之前不是想让之厚在外多历练吗?现在正好趁了心意……”

    “历练什么?”

    谢迁恼火地道,“他在外历练还不够?从南到北的督抚当了个遍,又是佛郎机人,又是鞑子、南蛮子,他真算得上是南征北讨了,如今已为兵部尚书,却被外放……陛下分明是把大明江山社稷当儿戏啊!”

    王鉴之看了看豹房门口那些板着脸的宫廷侍卫,劝道:“于乔,有话回去说。”

    谢迁懊恼地道:“让之厚挂兵部尚书衔出去,如此说来兵部尚书已另外安排人了,刚才忘记问是谁了,多半是阉党中人!”说到这儿,他打量沈溪和王鉴之,希望从两人口中得到答案。

    沈溪神色淡然:“无论陛下如何安排,我遵命便是,若在宣府干不下去,我自动请辞。”

    “你说得轻巧,朝中这么多事情……如今阉党擅权,吏治**,你回朝不过一年多,雄心壮志未酬,就这么离开,你甘心?”

    谢迁气急败坏地说,“不行,老夫这就想办法面圣,一定要让陛下收回成命。”

    王鉴之叹道:“于乔,之前只是刘瑾假传圣旨,我等还有翻盘的希望,但现在陛下已做出决断,你有什么理由面圣?就算见到陛下你又能说什么?之厚去宣府,官品未降低,同样可为朝廷做事,莫要再节外生枝了。”

    谢迁皱眉看着王鉴之,在这一瞬间终于醒悟。

    他一直把王鉴之当成可信赖的政治伙伴,但现在才发现,王鉴之缺少跟阉党斗的权谋和胆色,帮忙的事没做多少,却一直唱反调。

    随后谢迁再看沈溪,心中暗恨不已:“之前总逼之厚出来表态,指使他做这做那,这下好了,之厚事情是做了,却要被贬谪到宣府,这可让我如何是好?”

    沈溪此时终于开腔了,拱手道:“谢阁老、王尚书,若没别的事情,在下先告辞了,指不定此时朝廷调令已到府中,没有多余时间陪二位。”

    王鉴之理解地点点头:“之厚要急着回去?那就不送了……”随后他看了谢迁一眼,不好意思再说什么。

    谢迁叹了口气,目光不敢与沈溪对视,摆摆手:“走吧走吧,若你自己都不想挽回,老夫还瞎忙活作甚?”

    沈溪行完礼,从豹房门口离开,来的时候有谢迁的马车坐,回去只能靠自己两条腿。

    ……

    ……

    沈溪没有直接回府,路上他发现跟踪自己的人一个都没有。

    以前他是深受皇帝信任的帝师,一言一行都受到关注,此时失宠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且朝廷旨意已下,不日就会离京,再盯着他没有什么意义,就算要做什么,他履任地方后再动手不是更好?

    要是旁人肯定会有心理落差,但沈溪却处之泰然,因为这一切都在他掌控中。

    确定无人跟踪后,沈溪进入一条笔直的小巷,然后南南北北来回绕了几圈,最终进入一座小院,这里正是之前他跟云柳约定的见面之所。

    “大人!”

    云柳和熙儿都在,看到沈溪后恭敬行礼。

    沈溪见没有外人,施施然坐下,冷静地问道:“之前让你们查的事情,可有眉目?”

    云柳道:“如大人所料,大人不管兵部事务后,曹元立即借司礼监和吏部之势,一步步掌控兵部,将何侍郎手头所有权力悉数篡夺。如今西北勋贵陈奏地方官府克扣军饷、粮饷之事,也为刘瑾所知,刘瑾已派人去三边,好似要秋后算账……”

    沈溪点了点头:“一切都在我预料中……刚得到消息,我已被调至宣府任宣大总督,很可能是即刻上任……你们姐妹可能又要跟我奔波劳碌了!”

    “愿为大人效死命!”

    云柳和熙儿对视一眼,齐齐躬身说道。

    ……

    ……

    沈溪要被外调。

    最初朝廷传出的消息,是让沈溪到南京担任户部侍郎。

    在刘瑾当权这么个大背景下,这消息不算稀奇,在此之前已有诸多朝臣因反对刘瑾而被贬谪或者革职,光是尚书就不下五位。

    沈溪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但在消息传出后,多少引起朝野波澜,尤其兵部涉及军队系统,军中大佬都觉得情况不妙。

    英国公府宅。

    地主张懋、国丈夏儒和成国公朱辅三人正在书房议事。

    成国公朱辅原本任南京守备,弘治十三年因乞养母回京,掌左军都督府,正德登基后迁中军都督府都督,提督三大营操练。

    朱辅平日跟张懋一向走得近,年岁上比之张懋有十几岁的差距,军中事务基本以张懋马首是瞻,夏儒以国丈进五军都督府后,朱辅通过张懋的关系,跟夏儒也走得很近。

    “……张太师,若沈之厚从京城离开,军中有谁能跟刘瑾一较长短?怕是到时候群魔乱舞,五军都督府也再无宁日。”

    朱辅虽为中军都督府都督,但因他不是朱厚照嫡系,跟刘瑾也没什么关系,只能仰仗张懋庇护。

    以这些上层掌军之人看来,还是懂规矩守规矩的文官执领兵部,更让人放心。一旦无所顾忌的权阉掌控军队,勋贵的地位也会随之动摇,利益跟着受损,奸宦王振带来的土木堡之变就是前车之鉴。

    张懋道:“那日沈之厚在朝堂上跟陛下撕破脸,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朝野尽人皆知,就算陛下宽宏大量,刘瑾能不拿此做文章?刘瑾早就想除掉沈之厚这个兵部尚书……毕竟沈之厚这个帝师,对刘某人的威胁太大了。”

    说到这里,张懋忍不住一阵唏嘘,似乎对沈溪的不理智行为感到遗憾。

    夏儒本为儒臣,对于军队的事情了解有限,但对于党争却有着直观的判断,明白当前阉党已彻底压制文官。他清楚自己在朝中没多大地位,女儿在宫里从未受到皇帝的礼遇,空顶着个国丈的名头罢了。

    从道理上讲,夏儒作为新晋勋贵,属于武将系统,但夏儒不自觉将自己跟谢迁和沈溪归为一类,对文官的境遇感同身受。

    夏儒问道:“若沈之厚到南京,朝中岂非再无人跟刘瑾抗衡?那时……五军都督府的情况也要跟着变化,我等若什么都不做的话,难免为刘瑾所趁!”

    张懋也陷入迟疑中,现在要关心的已不是沈溪留不留在京城的问题,既然朝廷发布旨意,那事情就无法再挽回,不管这是刘瑾还是朱厚照的意思。

    张懋叹道:“沈之厚离朝,跟之前几位尚书离朝有所不同,可以说沈之厚是陛下登基后提拔的第一位东宫故臣,若连沈之厚都被贬谪在外,怕是没人能跟刘瑾正面相争,就算于乔也没这能力。”

    恰在此时,有侍卫进来,行色匆匆,似有要紧事奏禀。

    张懋示意侍卫靠前,侧耳听完后让侍卫退下,道:“刚从吏部传来消息,陛下御旨已下,调沈之厚到宣府,总制宣大兵事,即刻上任!”

    朱辅和夏儒面面相觑,显然不能判断这消息幕后隐藏的内容。

    “去宣府?不是去南京么?”朱辅惊讶地问道。

    “去何处都差不多,想那刘瑾已得逞,让沈之厚离朝,自此便可高枕无忧,甚至可以在地方上对沈之厚动手脚!”

    张懋连连摇头,惋惜不已,“现在最着急的怕就是谢于乔了,苦心栽培个接班人,如今已在朝独当一面,却因年轻气盛而……唉!”

    言语间,张懋觉得这是沈溪自己造成,非战之罪。

    夏儒问道:“那是否可以想办法跟陛下见面,追回圣谕呢?”

    张懋摇头:“劝也无用,何况现在谁能面圣?如今陛下留滞豹房,许久都未曾过问朝事……”

    “再者,这官员去留问题,岂能由臣子决定?况且现在决定权不在文臣手里,而是落入宫中权阉之手……”

    “回头见见于乔,看他怎么说。”

    朱辅悲叹:“这会儿去见谢少傅也无济于事,若能转圜的话,谢少傅岂能无所作为?对了,新任兵部尚书是……”

    “兵部侍郎,曹元。”张懋道。

    听到这名字,夏儒和朱辅同时沉默。

    过了许久,张懋若有所思道:“之前朝中局势,于乔有沈之厚相助,大致能跟刘瑾领衔的阉党维持个均势,但如今沈之厚外调,下一步于乔手上的权力肯定会被刘瑾逐步蚕食,六部一旦沦丧,五军都督府怕是也在劫难逃啊!”

第一**九章 真正目的() 
    沈溪外调宣府的消息,在最短时间内传遍京城。

    很多人表示惋惜,但也有部分人觉得沈溪便贬黜完全是咎由自取,毕竟沈溪公然在朝堂上批评朱厚照是事实。

    没有皇帝愿意被人指责,沈溪所言,影响极为恶劣。

    加之刘瑾有意挑拨,在民间形成了舆论风潮,最后的结果,就是沈溪出力不讨好,朝中许多人觉得沈溪活该。

    本来一个年方二十的青年在朝中担任部堂,就有大把年长的官员不服,如此一来更多人拥护朱厚照的决定,认为将沈溪调到宣府“人尽其才”乃是理所当然。

    在这件事上,最不甘心的人并非是沈溪,而是谢迁。

    谢迁回去后便写了请辞奏本,准备送进皇宫,在他看来,既然沈溪不能留在朝中,他继续担任有名无实的内阁首辅也没什么意思,不如返乡颐养天年。

    既然斗不过阉党,那就干脆不陪你们玩了,爱怎样便怎样。

    这也是大明文官一向的做派,随时都可以撂挑子不干,至于后果如何根本就没人在意。

    等谢迁把请辞奏本写好,带着入宫来到文渊阁,恰好碰到等候在这里的焦芳、梁储和杨廷和。

    似乎三人都知道谢迁会来递交辞呈,一见他的面便涌上来劝说,就连身为阉党中坚人物的焦芳也在劝说谢迁要三思而后行。

    “……于乔,你要想,这次的确是之厚做得不对,陛下也没说毁掉他前途,去宣府治军发挥他所长岂非好事一桩?”

    焦芳觉得愧对谢迁,说话时不断找平衡,顺便为自己开脱。

    谢迁黑着脸,不说话,似乎没有回头的打算。

    梁储也劝解道:“谢尚书,不知之厚现在何处?他是……准备辞官回乡,还是接受圣旨前去赴任?”

    谢迁依然沉默无语,对他而言,现在是朝廷对不起他,他问心无愧,至于眼前这些人在他看来不是刘瑾的帮凶就是尸位素餐之辈,竖子不足与谋。

    见谢迁始终不发话,焦芳无奈地道:“于乔,你究竟怎么个想法,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参详。”

    谢迁瞪着焦芳,喝问:“你焦孟阳为一己之私,投靠阉党,为虎作伥,怎不先跟我们参详?”

    一句话,就让场面非常之尴尬。

    焦芳之前脸色尚可,这会儿已呈死灰色……谢迁的话怎么接都不合适。

    谢迁站起身来,环视一圈,怒气冲冲地问道:“刘少傅和李宾之离朝后,这朝堂没一刻安宁,刘瑾买官卖官,布置心腹,侵用帑金,因考之名击异己,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对此,你们做了什么?不是投靠和依附于他,便是冷眼旁观,当日之厚在朝堂上所说的话难道错了吗?也不想想这大明权柄到底是谁执掌,究竟是天子,还是阉人?”

    焦芳被谢迁如此喝骂,无言以对,站起身便往外走。

    梁储和杨廷和难以站出来帮忙说活,这边焦芳刚走到公事房门口,便不得不停下脚步,因为他被一人挡住去路。

    来者非旁人,正是刘瑾。

    此时刘瑾刚刚剪除一大强敌,心情正佳,好像故意来文渊阁耀武扬威,但为防止遭遇不测,他身后带了一帮太监和侍卫。

    “哟!里面吵着呢?哎呀呀,不是说内阁上下一心吗?看来压根儿不是这么回事,你们阁臣间也是矛盾重重……焦大学士这是要往何处去啊?”刘瑾一只脚跨进门,另一只脚和身体却留在外面,眯眼打量焦芳问道。

    焦芳正因为自己被谢迁归入阉党而不爽,被刘瑾问话,干脆选择避而不答。

    “哼!”

    刘瑾轻哼一声,两只脚终于踏进公事房,谢迁正要冲上前对刘瑾饱以老拳,却被杨廷和拦下。

    “谢阁老,咱家不是来跟你讲道理的,只是来通知一声,陛下下谕旨,兵部尚书沈之厚朝议时对陛下无礼,外放宣府治军,不过陛下仁慈,让他继续领兵部尚书衔,官品没变,就连爵禄也未变……真是皇恩浩荡啊!”

    刘瑾一脸得意之色。

    “呸!”

    谢迁一口唾到地上。

    谢迁越是暴跳如雷,刘瑾看到后越觉得解气,又接着道:“朝无法外之人,过必罚,初予亦然。难道到了沈尚书这里,就可以法外开恩?哼哼!”

    “还有就是,内阁梁大学士因奏本票拟有误,处理事务不当,陛下一并圣裁,调南京为礼部侍郎……刑部王尚书,治下无方,令京畿大案频出,御准卸职为民,回乡颐养天年……陛下恩泽,赐十奴婢,四马车,三代内劳役全免,一并送往归田。”

    谢迁这下哪里还忍得住?当即挣脱杨廷和的阻拦,挥起拳头便往刘瑾身上招呼。

    就算刘瑾身边有人护着,还是被谢迁一拳打到眼眶上。

    ……

    ……

    谢迁怒极之下,失去理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