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瑾没有回答,张彩笑着道:“刘尚书可在朝中为刘公公摇旗呐喊,发动户部的人上疏弹劾沈之厚,造成满朝大臣对沈之厚竞相攻讦之势,最好再在民间找一些人议论……沈之厚在朝堂上对陛下不敬,那可是大不敬之罪,难道还让他逍遥法外不成?”

    刘玑忍不住看向焦芳,想听听这位内阁次辅的意见。

    但此时焦芳黑着脸站在那儿,没有回话的意思。

    刘瑾见状,知道焦芳不支持,但他已不在乎旁人的看法,正式做出决定:“既如此,咱家就把事情安排下去,你们回去后,立即让麾下官员和门生故旧写弹劾奏本,一定要把姓沈的小子彻底拉下水,他一天不离开京城,咱家一天没好日子过。”

    “是,刘公公!”张彩显得最上心。

    刘瑾欣然采纳意见,他感觉自己距离替代刘宇更近一步。

    至于焦芳,由始至终都没答应刘瑾。

    等一干人从刘玑府上离开,焦芳犹豫一下,决定去找谢迁,把事情告之,让老友有个防备。

    焦芳找来心腹手下,问了当日轮值情况,得知谢迁不在文渊阁值守,也不在长安街小院,那就是说回谢府去了。

    焦芳非常为难,他跟谢迁之间毕竟有隔阂,且二人处于不同阵营,去谢府进见太过显眼,谢府门前必然有京师各大势力的眼线盯着。

    故此,他只能派信得过的人前往谢府通知,自己则打道回府,不想过多理会。

    ……

    ……

    刘瑾准备全力出手对付沈溪。

    他之前计划过很多次,但发现沈溪在朱厚照心目中的地位无法撼动。

    就算朱厚照和沈溪因钟夫人之事闹矛盾,他依然没机会下手。

    但这次情况却不同,沈溪触及逆鳞,朱厚照的愤怒和失望显而易见,而沈溪似乎也对皇帝的胡作非为非常失望,所以刘瑾看准机会,一举把心腹大患给解决。

    就在刘瑾绸缪时,谢迁通过焦芳获悉了刘瑾的阴谋。

    谢迁非常紧张,明白刘瑾这一步棋走得有多狠辣。

    “……刘瑾想先斩后奏,代天子朱批,让沈家小儿罢官去职,造成既定事实,再呈奏天子。如此就算天子有悔意,也是木已成舟,无法收回……”

    谢迁连夜把王鉴之请到自己府宅,将了解到的情况和盘托出,王鉴之听到后心里有些不爽。

    我之前被刘瑾算计,差点从朝中退下,你谢于乔没见如此紧张,好在沈之厚跟陛下顶撞,才把事情给搅黄。但现在沈之厚出了点事情,看把你急成什么样子了,分明是厚此薄彼啊!

    王鉴之尽管心生不快,但想到沈溪是为他出头才造成如此被动的局面,还是愿意出一把力。

    “于乔,你先莫慌张,无陛下首肯,就算刘瑾想这么做,也要思量一下严重的后果……再者,这件事你是如何得知的?”

    谢迁不知该怎么回答,总不能说是焦芳把消息透露出来的。

    原则上说,焦芳属于阉党首脑之一,但实际上这位内阁次辅属于两面派,谢迁这样正直的文臣都没觉得焦芳行事有过分,在内阁尚能做到相安无事。

    “你先别管我如何得知,既然刘瑾有为恶的可能,就必须要预作防备,不能让事情继续发酵,如今陛下仍留滞豹房,已有许久不曾见朝臣,我等应寻求面圣的机会……”

    谢迁此时能想到的主意,就是去见皇帝,只有让当事者朱厚照知晓,刘瑾才不敢乱来。

    王鉴之微微叹息:“要面圣谈何容易?之前文官中就属之厚面圣次数最多,但此番……恐怕没人能进豹房门……于乔,你最好莫轻易尝试,不会有效果的。”

    谢迁看了王鉴之一眼,问道:“明仲,你不跟我同去么?”

    王鉴之有些迟疑,他看出谢迁想拉他一起触霉头,似乎除了他没有别的可信任之人。

    王鉴之不管怎样都是刑部尚书,在朝地位不低,若谢迁找旁人,跟他首辅的身份不那么符合。

    王鉴之迟疑再三,终于无奈地摇了摇头:“唉!既然于乔你要去,那在下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

    ……

    王鉴之本以为谢迁要带他去豹房。

    谢迁也没有解释。

    等出来坐上马车起行后,王鉴之才发现方向不对,这不是要去豹房,而是要连夜入宫。

    “于乔,你不会想到宫里等陛下吧?”王鉴之很好奇。

    谢迁没有回答,一再催促车夫,王鉴之想打探清楚,谢迁却听而不闻。

    等马车停下,王鉴之才知目的地是谢迁位于长安街的小院。

    谢迁先一步下马车,随后王鉴之跟着下来,谢迁反而安慰起来:“莫要太心急,等天明后吧我等再入宫。”

    王鉴之心里有些不太情愿,本来谢迁邀他去见朱厚照就是强人所难,现在还不让他回府,睡那高床暖枕,而是来到小院过夜。此时尚是二月天,天还比较冷,王鉴之不想在陌生的地方过夜。

    但谢迁没给他回绝的机会,先一步入内,王鉴之只能跟着一起进去。

    到了屋内,谢迁用试探的语气问道:“你觉得,我等此番为之厚说话,有几成胜算?”

    王鉴之不知该如何回答,摇头道:“全看陛下是否消气。”

    “嗯。”

    谢迁微微颔首,随即让下人为王鉴之铺床,然后便先去睡了。

    王鉴之这下可受苦了,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清早被谢迁叫醒,睡眼惺忪便往宫里去了。

    本以为是去乾清宫面圣,结果到了地方,王鉴之才发现情况有些不太对劲,地方居然是永寿宫。

    王鉴之看着宫门,这一惊不老小,这里已属内宫范畴,不是外臣能来的地方,而谢迁却轻车熟路,就好像经常来一样。

    “于乔,你疯了么?这里岂是我等随便来的地方?”

    王鉴之简直欲哭无泪,他想跟谢迁讲道理,却发现这会儿谢迁就好像一头发疯的公牛一样,怎么都拉不回去。

    谢迁摆手:“进去后你便知晓。”

    到了永寿宫外,二人被拦住去路,随即谢迁请人进去通禀,门口值守的太监似乎并没有觉得有多奇怪,马上入内。

    太监从里面回来时,恭敬地道:“两位大人,太后娘娘在里面恭候二位。”

    王鉴之瞪大眼看着谢迁,这才知道谢迁要找谁帮忙,不是朱厚照,而是张太后。

    就算再无奈,王鉴之也要跟着往里走,不过这会儿他终于安心了些,暗忖:“传言说谢于乔行事每每出人意料,有如神助,果然如此,感情他还有太后这条路可走,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谢迁和王鉴之一起入内,到了永寿宫暖阁,张太后已坐好,旁边隔着个帘子,里面似乎坐着一个人。

    王鉴之不敢抬头看,跟着谢迁进内后,只管依样画葫芦。

    “见过太后。”谢迁行礼道。

    王鉴之连忙跟着行礼。

    张太后怀里抱着一只猫,听到问候,她将猫交给旁边的宫女,抬手道:“谢少傅能来,真是蓬荜生辉,哀家在宫里这许久,多时未见朝臣,只有谢少傅偶尔过来跟哀家说说外面的事情……”

    王鉴之一听,这才知道谢迁是这里的常客。

    张太后再道:“这位是新任刑部王尚书吧?哀家听说你是成化十四年进士,断案如神,从地方知县做起,一路升迁至今,实在难能可贵。你和谢少傅一同辅佐皇上,对大明来说实在幸甚……”

    王鉴之一听深宫中的张太后知道自己的过往,深感荣幸,连忙站起来谢礼。

    等王鉴之坐下,谢迁说道:“太后,老臣今日前来,是有要事跟您启奏。”

    “哦?”

    张太后迟疑一下,随即打量旁边帘子方向,道,“谢少傅,哀家今日恰好在跟一位宫人叙话,她在这儿不碍事吧?”

    谢迁往帘子那边看了眼,发现里面是一名女子后,不由一凛。

    他跟王鉴之都想到一个问题,里面不会是当今皇后吧?

    关于这位夏皇后,传闻很多,却没人见过其真容,因为朱厚照荒诞不羁,几乎每天夜里都在宫外过夜,以至于夏皇后入宫来未曾被朱厚照宠幸过,这个皇后做得有名无实。

    谢迁道:“无碍。”

    张太后先将周围宫女和太监屏退,只留下帘子后那名女子,然后看着谢迁,抬手道:“谢少傅请直言吧!”

    谢迁立即将当日在乾清宫内发生的情况跟张太后说了。

    关于沈溪顶撞朱厚照,谢迁尽可能轻描淡写讲述,而对于刘瑾等阉党所为,谢迁添油加醋,将其形容得十恶不赦。

    说完后,谢迁低下头,等候张太后训示。

    张太后叹道:“沈尚书乃是举世皆知的能臣,先皇健在时,他长年在外,为大明社稷稳固立下汗马功劳,那时先皇便想让沈尚书回朝为部堂,却一直为刘少傅阻拦……”

    谢迁和王鉴之仔细聆听,没有接茬。

    张太后再道:“皇儿登基后,将沈尚书迎回朝任兵部尚书,哀家觉得非常合适,沈尚书年轻有为,跟皇儿有师生之情,若君臣相宜,尽心辅佐,不难开创新的盛世。但……如今朝堂太乱了……”

    谢迁道:“太后明鉴,刘瑾此人极不安分,自执掌司礼监后便欺上瞒下,靠着陛下宠信一手遮天,陛下从不过问朝事,将所有权力皆托付刘瑾,朝中臣僚想面圣一次都难,刘瑾现在更想越过陛下,直接将沈之厚革职……”

    “啊?”

    张太后稍微惊讶一下,问道,“刘公公乃东宫故人,看起来挺老实的,未必有这胆量吧?谢少傅从何听闻?”

    谢迁无奈道:“老臣是从刘瑾身边人口中得知,千真万确。”

    张太后显然不想参与到朝廷党争中,以一种中立的态度道:“朝中孰是孰非,哀家久在深宫內苑,哪里能分辨清楚?这些事,不该由哀家来管,皇上已许久没来请过安了,就算想管也管不了……”

    “皇上跟沈尚书间的隔阂,想来都是意气之争,沈尚书年岁不大,谢少傅为何不去劝劝他,让他主动跟皇上认个错呢?”

    谢迁一听,就想出言辩解,却被身后的王鉴之拉了一把。

    谢迁性子急,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收敛心神,无奈地道:“老臣也曾劝过,沈溪小儿知道自己一时冲动酿成大错,心生悔意,但无奈无法面圣。如今我朝内忧外困,希望太后娘娘能出面斡旋……不令刘瑾得逞!”om

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 
    谢迁在张太后跟前行止说话不卑不亢,甚至还带着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让王鉴之汗颜。

    张太后道:“谢少傅,你知道哀家跟皇上……这两年关系不太好,哀家就算想帮你,也无能为力,你何必为难哀家呢?”

    言语间,张太后对谢迁非常礼重,甚至有哀求之意。

    王鉴之正疑惑为何张太后跟谢迁相处会是如此模式,谢迁继续开口:“太后不需要对陛下提及什么事情,只要能够限制司礼监的权限,即可缓和陛下跟朝臣间的矛盾。”

    “哦!?”

    张太后有些疑惑,“那以谢少傅之意,是否跟上次那样,将刘瑾叫来,由哀家对他说一些话,令其知难而退?”

    谢迁不由想到当初跟张氏兄弟来见张太后的情景,那时刘瑾刚被发配宣府,文官集团联合外戚发力,通过张太后削夺了魏彬的军权。

    那次因为刘瑾不在,再加上朱厚照对很多事不管不问,最后事情侥幸办成。

    不过此举还是引发朱厚照跟张太后间的矛盾,到现在都未完全化解开。

    “以刘瑾的阴险狡诈,连皇帝都敢蒙骗,面对太后岂不是更加无法无天?若跟他商议,必然没有任何结果,甚至他可能借故不来!”

    想到这里,谢迁拱手道:“刘瑾如今在朝中权势滔天,就怕他……不肯轻易就范,太后当严令其前来觐见为妥。”

    张太后笑了笑,道:“谢少傅担忧过甚了!刘公公再怎么跋扈,到底也只是我皇室家奴,你且稍等,让哀家派人去将他请来,当面说明白便可。”

    随后,张太后不等谢迁回应,便直接吩咐道:“来人啊,去传唤司礼监刘瑾刘公公前来,就说哀家有要紧事找他。”

    马上有太监领命去了。

    因为不知道刘瑾是否会奉召,谢迁没有再坚持。

    张太后对谢迁和王鉴之显得很礼重,让人准备好座椅,请二人坐下来说话。

    过了许久,前去传话的太监回来,刘瑾却未见踪迹,张太后见状有些疑惑:“为何刘公公未一起前来?”

    太监一脸苦涩,跪下来道:“回太后娘娘的话,奴婢见到刘公公,他说……陛下那边有要紧事差遣,他……未跟随奴婢一起过来。”

    “什么?这奴才……陛下会差遣他什么事……”

    张太后非常恼火,一拍暖阁靠枕,正要喝斥,忽然想到谢迁和王鉴之还在下面,迟疑一下,放缓语气道,“或许陛下真有要紧事,不如再派人去请……”

    谢迁实在忍不住了,拱手道:“太后明鉴,如今刘瑾想先行处置造成既定事实再问陛下之意,让沈之厚直接去职……若太后想留朝廷一线清明,务请当机立断。”

    张太后脸色很难看,皱着眉头道:“沈尚书……虽是朝廷重臣,但他……这次的确做错了……谢少傅,不是哀家不想帮你,有些事哀家能力有限……”

    见谢迁愁容满面,最后张太后苦叹,“既然谢少傅亲自来了,哀家若一点忙都不帮,实在说不过去,不如这样,哀家写一道懿旨,交由卿家拿出去到刘瑾跟前宣读。若刘瑾顾念哀家曾经对他的栽培之恩,定会遵从;若不然,哀家也无可奈何。”

    “哀家赌上自己的颜面,能帮到谢少傅的只有这么多……”

    ……

    ……

    谢迁没得到张太后更多保障。

    但张太后也算是给面子,写了道懿旨给谢迁,交由谢迁拿去对刘瑾宣读。

    谢迁跟王鉴之出了永寿宫,脸上仍旧带着几分郁闷,王鉴之道:“于乔目的不是达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