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谢迁想否认,但沈溪的话很有说服力,一时间无从辩驳。

    谢迁道:“那又如何?”

    沈溪分析道:“若刘瑾离京后失去的权势,为文官所得,这在谢阁老看来是拨乱反正,一切都回归正途……但阁老是否想过,刘瑾归来后,首先要针对的是谁?”

    谢迁眯着眼打量沈溪:“怎么,你怕了刘瑾?”

    沈溪摇头:“若我怕了刘瑾,从开始就不会跟他斗,干脆拒不遵从朝廷旨意,在三边蓄意制造恐怖气氛,说鞑靼人随时可能犯边便可轻松留在榆林卫,作何要回京城来趟这摊浑水?若我怕了刘瑾,回到京城就该保持中立,以平常心对待,何至于要替朝臣顶在跟刘瑾相斗的第一线?敢问阁老,这就是我所怕的表现?”

    谢迁长吁口气,不想跟沈溪辩驳。

    “这会儿不能打击这小子的积极性,若他一蹶不振,回头没人肯帮文官做这些事,只会适得其反。”

    沈溪再道:“在我看来,刘瑾回朝,形成文官集团跟阉党相斗之势,到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或许刘瑾会利用他对陛下的熟悉,以及陛下的信任,大肆攻击文官,将原来的权势重新揽入手中。”

    “刘瑾有了此前的教训,行事必当分外小心,不再给你我攻讦的机会……到那时,刘瑾越挫越勇,我等一切努力将付诸东流!”

    谢迁皱眉:“所以,你想利用外戚,把权势让给他们,这样就算刘瑾回来,外戚也不会心甘情愿将手中权力放出来,刘瑾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沈溪没有回答,微微行礼,表现出恭谨的模样,相当于默认谢迁的说辞。

    谢迁龇牙道:“你说你这小子,年岁不大,做事总不遵循常理,每走一步都要思考那么长远,这应是你这年岁的人所为?”

    沈溪反问:“那按照阁老的说法,学生这样的年岁,该当如此大的官,负起如此大的责任?若阁老说不,那学生便认错,将来也不会把什么事情都考虑得如此周详,干脆得过且过!”

    “怎么,说你两句,你还闹情绪不成?”

    谢迁抄起桌上的砚台就有要往沈溪身上砸的意思,但拿在手上,他才猛然意识到,沈溪不是他儿子或孙子,只是礼貌地将他当作长辈,实际上沈溪现在已可独当一面,完全没必要把小妾的爷爷当回事。

    谢迁将砚台放下,低头沉吟半晌,才道:“或许你思虑是正确的,只是这么做,等于将外戚党势力给凸显出来,若刘瑾就此倒台,或许你就得跟外戚党缠斗不休!”

    沈溪摇头:“外戚党不足为惧!”

    “什么意思?你又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难道你觉得,张氏兄弟是省油的灯?”谢迁老脸横皱。

    沈溪叹道:“谢阁老不妨想一下,刘瑾为何会崛起?那是因为他人在陛下身边,熟悉陛下性格,平时陛下喜怒哀乐皆为其掌控,且在刘少傅和李大学士掌权时,朝中许多文官,包括那些有资历和能力的老臣都不得刘少傅和李大学士欢心而无从提拔,才造成很多人投奔阉党。”

    “敢问一下,外戚势力凭什么能得到皇帝完全信任,还有文官投诚?”

    谢迁思考一下,问道:“难道在你的设想中,所有事情只有其一没有其二吗?”

    沈溪道:“张氏兄弟虽为勋贵,却非当今皇后族人,即便可以利用张苑执掌司礼监,但始终无法触及朝中实权,虽危害一时却不至于到祸国殃民的地步,在我看来,不如借助外戚势力跟刘瑾相斗……若因昨日之事我等跟张氏外戚有了嫌隙,刘瑾归来后,张氏兄弟倒向刘瑾,那朝廷才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就你歪理多!”

    谢迁语气虽不善,但其实已为沈溪说服,“京营如今除了从地方调入京畿的人马,其余皆不在你控制下,有什么事得自己担着,老夫不跟你辩驳,好自为之吧!”

    (本章完)

第1802章 第一八〇三章 深造() 
    不管怎样,谢迁终归接受了现实。

    无论魏彬的权力被谁接管,只要不是留在刘瑾及其党羽手上,那就向成功斗垮阉党上迈进一大步。

    沈溪没有跟谢迁纠结谁对谁错,谢迁不想跟外戚合作,但这不代表这么做没有意义,而沈溪自己也不是非要跟张鹤龄和张延龄兄弟保持合作关系,现在只是为对付刘瑾而选择权宜之计。

    这种合作只是象征性的,双方不存在太多利益交换,沈溪不会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妥协。

    因为下午朱厚照会到军事学堂,谢迁离去后,沈溪把参加军议的人全部通知一遍,甚至那些需要出席的轮休官员,也让人一一传话。

    沈溪没有在兵部衙门久留,率先去了军事学堂,等到了地头,发现胡琏正在指挥人布置会议大厅。

    “沈尚书,按照您的要求,将这里重新部署了下,之前您绘制的军事图也挂了起来,沙盘是否需要整理?”

    胡琏被朱厚照提拔后,激发出干劲来,他本来在兵部官员中算是非常年轻的存在,再加上军事方面确实有一定造诣,短短时间就成为军事学堂二把手,连熊绣和何鉴等人都不得不刮目相看。

    沈溪看了下新布置的大会议室,围绕中间的沙盘布置了几圈环形的座位,形成众星拱月之势,不由满意点头:“差不多就是如此,或许回头还要在皇宫择一殿宇照样布置一下,到时候就由你去办!”

    胡琏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还要在皇宫内布置个一模一样的大厅?这……下官怕是没那资格吧?”

    沈溪笑了笑,道:“军事指挥所由兵部主导,我任命你做这事,旁人不得非议,你做得好,提升官职便快,兵部不会论资排辈,谁有能力谁上,如果真要按照辈分,那我不知几时才能做到今天的位子上!”

    就算胡琏不是那种善于钻营世故之人,也觉得自己能傍上沈溪这棵大树是最明智的选择。

    他回想一下,暗自庆幸……自己多嘴多舌能带来这么大的好处,实在跟做梦一样。

    沈溪让胡琏把作为军事指挥所象征的会议大厅布置好,接下来就要考虑一下用人问题了。

    至于谁能参加这次研讨,会议时发言的先后顺序,都需要沈溪这个总策划提前打好腹稿。

    “沈大人,五军都督府那边只有英国公派人前来传话,说他会亲自过来看看,至于其余勋贵,无人回信!”

    胡琏把他得到的情况告知沈溪。

    沈溪一摆手:“不用着急,时候还早,等过了正午再说吧……就算只有你、我跟陛下三人,这军事指挥所也能发挥效用,不是说来的人多,就一定好,你先去休息,等陛下过来,直接参与讨论便可!”

    ……

    ……

    沈溪耐心等待朱厚照驾临,他知道正德皇帝不会那么早睡醒,能在天黑前赶过来就算不错。

    就怕朱厚照一觉睡醒夜幕已降临,然后这件事被其拖延到翌日,然后明日复明日,军事指挥所的构想就会泡汤。

    正午时分,学生们在军事学堂内的饭堂吃午饭,沈溪打完饭回到办公房,坐下来刚拿起碗筷,外面有人通禀,说寿宁侯和建昌侯来了。

    虽然沈溪不待见张氏外戚,但既然是来参加军事指挥所组织的讨论,沈溪作为主持人,不得不出去迎接。

    沈溪来到正院,张鹤龄和张延龄已经进来了,跟随二人前来的还有几名京营将领,其中就有沈溪的老熟人宋书的身影。

    沈溪过来前负责接待的兵部官员是胡琏。张鹤龄见到沈溪,笑着迎上:“原来沈尚书早就到了,本侯以为来早了,却不想终归还是迟了……不过正好,本候有事跟沈尚书商议。”

    张鹤龄笑得咧开嘴,一看就让人生出亲近之感,而他身后张延龄的笑容却有些意味深长,让人难以捉摸。

    沈溪知道兄弟二人必然要说张苑接替魏彬之事,做出“请”的手势:“寿宁侯和建昌侯里面请。”

    二人与沈溪几乎是并驾齐驱进入偏院花厅,张延龄打量一下简陋的屋子,有些不太满意,道:“这军事学堂连个像样的招待客人的地方都没有,说话要到侧院,而且还这么寒酸,如此能行?”

    “二弟,此事你如何能强求?这里是朝廷专门训练军事人才的地方,平日哪里有多少客人需要接待?有这么个地方已经很不错了!再说,你我本非拘礼之人……若有机会的话,你我也该进来深造一下,学学沈尚书统兵打仗的经验!”

    听到张鹤龄言语间对自己有不错的评价,沈溪盯着他看了一眼,不知此人说话有几分真诚。

    宾主落座,张鹤龄直接道:“沈尚书,昨日谢阁老与本侯一起入宫面见太后,撤换提领三千营的御马监太监魏公公,现如今换上的是张苑张公公……这件事本候得跟你打一声招呼,免得兵部调兵遣将,有不便之处……”

    按照大明制度,京营统兵权在五军都督府勋贵手中。

    但兵部拥有调兵权,也就是说,一旦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朝廷征调人马,一律由兵部下达命令。

    没等沈溪有什么表示,张延龄笑呵呵道:“大哥说这话不多此一举吗?谢阁老跟沈尚书什么关系?八成谢阁老邀你入宫之事还是沈尚书幕后一手策划的呢……沈尚书,不知是否如此?”

    沈溪心想:“这种一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与之谈合作根本是自贬身价,最多只能虚以委蛇!”像是没听到张延龄的问话,沈溪看着张鹤龄道:“无论谁提领三千营,兵部这边都不会受影响。”

    “哈哈!”

    张延龄笑了起来,对沈溪退避三舍很得意。张鹤龄却没有弟弟那么张狂,他做事相对沉稳些,道:

    “之前朝廷弹劾魏公公之事,想来到此为止,却不知宣府那边战况究竟如何?若京师需要戒严的话,那撤换魏公公,怕是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沈溪摇头:“寿宁侯多虑了,区区一个魏彬,不足以影响大局!另外,京师是否戒严,得陛下做决定,兵部这边无权调度!至于前线战况,稍后商议时便知,这里就不赘述了。”

    “好!”

    张鹤龄容光焕发,因手头权力增加而气势大涨。

    张鹤龄又介绍了一下京营的情况,突然提到:“……之前兵部开设军事学堂,未曾将京营高级将领调遣过来,今日本候带了些前来,不妨由沈尚书亲自考核,若其中有为沈尚书欣赏的,不妨留在军事学堂深造,为陛下出谋划策!”

    沈溪从张鹤龄眼神中,看出一些问题。

    “张鹤龄似乎意识到军事学堂在未来大明体制中的重要作用,想安排眼线进来。宋书这些人已不再是中下层将领,大多独当一面,甚至有很多是张鹤龄的左膀右臂!”

    京营将领,尤其是上层将领,最初都看不起军事学堂,认为这会耽误他们的差事,来这儿进修纯属得不偿失。

    但随着军事学堂逐渐完善,下层将领进入深造后个人能力显著提升,当然最主要还是正德皇帝对军事学堂空前重视,让这些眼高于顶的京营高级将领对学堂有了一定期待。

    沈溪笑道:“由本官定诸位将军的去留,是否太过得罪人?稍后陛下会亲自到军事学堂,就前线战事与文臣武将展开讨论,到那时请诸位将军各抒己见,若能做到掷地有声,见解独特,陛下或许会留其在军事学堂深造,而且还得为诸位将军特设一个班级,否则怎能体现诸位将军的地位?”

    沈溪发现,自己创立的军事学堂跟后世的幼儿园越来越像。

    一个班不够,便改成小班、中班和大班,什么人对应学什么,让京营高级将领跟那些品阶低的下层将领一起读书,这些人肯定不乐意,而且也会破坏原来班级的学习进度,只能便宜行事……

    张鹤龄跟张延龄对视一眼,然后道:“既然沈尚书不肯亲自挑选,就由陛下来选吧。之后本候会跟那些兔崽子说,让他们好好表现,若不得陛下和沈尚书欣赏,回去之后定严惩不贷!”

    沈溪笑了笑:“京营内部是非功过,本官不会过问,寿宁侯不必细说!”

    几人正谈笑风生,胡琏到了门口,道:“两位侯爷,沈尚书,五军都督府一众将官在英国公带领下已到来,是否需要前往迎接?”

    “嗯。”

    沈溪点了点头,立即站起,问道,“寿宁侯和建昌侯一起前往迎接?”

    “正有此意!”

    张鹤龄回头给张延龄打了个眼色,示意大家一起。张延龄虽一脸不耐烦,却还是站起身,几人一起来到军事学堂大门口。

    老远便见到英国公张懋、新国丈夏儒,以及一众五军都督府的勋贵和将领过来。

    难得有机会面圣,看来五军都督府的人分外重视,一个不落地过来了。

    ……

    ……

    此番在军事学堂进行后方军事指挥会议,被朝臣看作跟正德皇帝沟通的绝佳机会。

    朝中大臣多数许久都没见过皇帝的面了,难得朱厚照对战场上的事情有兴趣,前来面圣,跟皇帝建立一个沟通机制,是文臣武将心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慎之又慎,获得邀请的全都欣然应约。

    英国公张懋在众人中算是权势最高的存在,前一次朱厚照议事他也来过,对于军事学堂非常了解,这次他再次为沈溪引介夏儒等人,这也是夏儒作为国丈,跟朝中同僚沟通的大好机会。

    众人见礼后,张懋望着沈溪,笑问:“沈尚书,不知陛下几时到访?”

    沈溪回道:“尚未有消息传来,说是会在午后……英国公不必心急,不如先到会议大厅说话?”

    张懋笑着招呼:“走,去看看沈尚书的安排……要说朝廷还得靠年轻才俊,沈尚书回朝不几日,便把兵部搞得有声有色,陛下称颂有加,实在难能可贵!”

    五军都督府将领面前,张懋对沈溪的评价分外高。

    趁着往内走的空闲,张懋小声问道:“今日谢尚书不来么?老夫还有事跟他商议……却说这谢尚书也是,最近总见不到他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