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溪一摆手:“伯安兄先回去准备,这里交给我便可。”

    王守仁如释重负,行礼后迅速离开。

    等人走了,谢迁更加不客气:“你不是要借此机会整垮刘瑾吗?可结果呢?你居然替他说话,让他有机会去当监军太监?若其立功回来,朝政岂不是还在他掌控之中?你这么做对他不但无害,反而有益!”

    沈溪皱眉,心道:“当时的情况,除了朱厚照、我和刘瑾外,应该不会有其他人知道详情,谢老儿如此笃定我替刘瑾说情,显然有人通风报信……会是谁呢?”

    谢迁见沈溪不语,恼火地问道:“是否听到老夫说话?对此你作何解释?”

    沈溪道:“依谢阁老之见,我必须在面圣时一棍子将刘瑾拍死,让陛下当场将其治罪,使之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刘瑾厉声道:“你当初对老夫做出承诺,要不遗余力扳倒刘瑾……你做到了吗?”

    原本已和解的两个人,此时又产生巨大分歧和矛盾。

    沈溪心想,你谢老儿哪儿来的那么大的火气?刘瑾是杀了你儿子,还是刨了你家祖坟啊?

    面对谢迁的指责,沈溪气归气,但只能好言好语解释:“若我有本事能直接将刘瑾扳倒,绝对不会替其说话……可问题在于陛下根本没有严厉惩罚刘瑾的意思,且这件事要说过错,主要还是孙秀成等地方官员的罪过,跟刘瑾关系不大……如此便想刘瑾倒台,怕没有阁老想象的那么容易吧?”

    “但你曾做出承诺……”谢迁又想强调。

    沈溪道:“承诺是承诺,但也要见机行事,难道我看到陛下有意偏袒刘瑾时,还要纠缠不休吗?”

    “阁老可有想过,刘瑾能有今天的地位,是他自己能力有多高,又或者是人心向背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他大权在握?还不是陛下对他的信任?”

    这一连串问题,让谢迁瞠目结舌,他打量沈溪,一张老脸涨得通红,似乎很生气,但生气过后却说不出什么道理,末了只得叹了口气:“那你说,到底该怎么办?”

    沈溪道:“现在能将刘瑾调出京师去宣府当监军,已是非常好的结果,如果阁老对此还不满意的话,那我实在不知怎么做才能让让阁老觉得十全十美……”

    “现如今大环境使然,想要斗倒刘瑾可不那么容易,朝中阉党已成了气候,且陛下现在根本不理朝政,陛下想要一个既可以帮他打理朝政,又能哄他玩的人,请问此人是阁老你吗?”

    谢迁皱眉:“身为一国之君,治理四海是题中应有之意,岂能每日沉迷逸乐?”

    “话是不错,但要做起来,很难。”沈溪叹道,“不但阁老想把陛下拉回到正道上来,我也想,朝中那些正直的文臣没有一人不想……敢问一句,光靠想就能让陛下改邪归正?”

    谢迁黑着脸,不言不语。

    沈溪接着道:“之前多少人向陛下进言,甚至先皇也都劝导当今陛下勤学勤政,可现实如何?陛下乃孩童之身,贪玩好耍乃天性,且身为帝王不受约束,该如何摆脱诱惑?阁老是否准备再去进言,然后吃一次闭门羹,让刘瑾和钱宁等人奚落?”

    谢迁打量沈溪:“之厚,老夫怎么发觉,你行事跟刘瑾一般,急功近利不讲后果呢?”

    “不!”

    沈溪断然否认,“我跟刘瑾不是一路人,他巴结陛下,为的是自己的利益,可以做到陛下杀他,他还要磕头谢恩的地步,因为他的一切都来自于陛下赐予,而我却不同,我是朝官,通过科举入仕,行事秉承原则,那就是遵从儒家礼仪,若刘瑾被赶下台,我不可能像刘瑾那样哄着陛下,让他继续吃喝玩乐,所以我永远成不了刘瑾!”

    谢迁道:“你的确成不了刘瑾,但刘瑾再危险,也不过是个宦官,掀不起太大风浪,但是你……若你大权在握,那大明就有可能面临改朝换代的风险!”

    因为说的话实在太过大逆不道,谢迁话一出口,兵部大堂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就在二人试图找话题化解当前尴尬的场面时,门口传来一个声音:“沈尚书,英国公和寿宁侯求见。”

    沈溪道:“知道了,引他们到偏厅等候,本官迟些时候便过去。”

    “是,大人。”

    门口的兵部司务闻言退了下去,接待张懋和张鹤龄去了。

    谢迁皱眉:“他二人来作何?”

    沈溪神色镇定自若:“五军都督府的人来能说什么?无非是问询征调兵马之事……阁老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要特意问我吧?”

    “哼哼。”

    谢迁冷笑不已,“你才在中枢为官几天,怎么可能对所有事情都了若指掌?若真跟你想的那般容易,反倒是好事!”

    ……

    ……

    谢迁没有陪沈溪去见张懋和张鹤龄。

    用谢迁的话说,这件事跟他没什么关系,兵部的事情需要沈溪这个尚书打理,他作为首辅,只管统领全局便可。

    沈溪在兵部衙门偏厅会见张懋和张鹤龄,这二人都是五军都督府的高官,手上掌管兵权,对京师防备意义重大,尤其是张懋,可说是大明军方核心人物。

    “……两位到这里来,不是单纯要说军务吧?”沈溪见礼后,直接拱手问道。

    张懋和张鹤龄对视一眼,张懋显得有几分迟疑:“之厚,这次来找你,主要是想问你一些事情……有传闻说宣府地方虚报军功,虽然这件事不是由兵部调查,但想必兵部这边会有些消息。”

    “这不,为稳定人心,我等只能来问问你究竟是个什么状况。”

    沈溪笑了笑,装糊涂道:“在下对这些事一无所知……之前陛下派了刘公公查探,张老公爷不应该去问刘公公吗?”

    张懋乃是老狐狸,岂能看不出沈溪在这件事上有意回避?他摇摇头道:“之厚既不知,那暂且不论此事……还有一件事,陛下刚下旨让兵部郎中王伯安去宣府,不知在钱粮调度上,陛下可有什么交托?”

    沈溪不由皱眉,心想,张懋和张鹤龄果然来者不善。

    你们要问兵马调度,问兵部这边倒也合适,你现在却拿钱粮的事情问我,这算什么意思?你们怎么不去户部询问?

    沈溪看了眼没有说话的张鹤龄,这才对张懋道:“张老公爷的问题,在下回答不出,如今陛下不在宫中,一切安排怕是要通过内阁和司礼监传达下来,这件事应咨询户部,而不是到兵部来……”

    “据在下所知,陛下并未征调京畿周边兵马陪同王郎中和司礼监刘公公一起去宣府,难道钱粮需要另行从京师调配?”

    张懋叹道:“你说得有几分道理,不过如今京师周边兵马增加不少,其中有部分乃地方轮换的军队,这些人的吃喝用度不是个小数目,若京师再度戒严,这些人马被调入京城戍守,不会出什么乱子吧?”

    到这里,沈溪已经明白,张懋来这里说的主要事情,实际上是由兵部控制的人马,即沈溪上任兵部尚书后,临时从各省调到京师的军队。

    沈溪道:“张老公爷请放心,这批人马会由兵部调拨钱粮,这些钱粮暂时不会用到户部库存,至于这批兵马之后一段时间的调配,兵部会奏请陛下,做出妥善安置,京师周边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变乱。”

    “这就好,这就好。”

    张懋笑了笑,道,“既然来了,就一次把话说完吧……国舅,你不是有事要对沈尚书说吗?说完我们就要回去,免得打扰沈尚书办公。”

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 
张懋将发问权抛给张鹤龄。

    本身张鹤龄统辖京营,就算沈溪是兵部尚书,二者间沟通的机会也不多,但在沈溪调拨地方人马到京城后,沈溪跟张鹤龄间已经有了利益上的冲突。

    但朝廷调拨多少银两是固定的,且款项不走兵部,显然张鹤龄不会那么大公无私将他应得的部分交给沈溪支配。沈溪调拨京师的地方卫戍兵马,需要自己想办法养活。

    沈溪道:“寿宁侯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张鹤龄没有客气,盯着沈溪的眼睛道:“地方调拨卫戍京师的兵马,如今已过万,其驻扎城外,近来不时与京营将士发生冲突,这件事沈尚书管还是不管?”一上来就声讨,好像是专门来跟沈溪算账的一般。

    沈溪神色镇定自若:“地方上如果有少许冲突,本官怕是干涉不得……寿宁侯是否应该督促手底下的将官,少去招惹麻烦呢?”

    张懋和张鹤龄都想不到,沈溪居然会用强硬的姿态跟张鹤龄叫板。

    照理说沈溪作为兵部尚书,应该对领兵的勋贵客气一点,但现实却并非如此。饶是张鹤龄平时喜欢故作姿态,不跟人正面冲突,但听到沈溪这番话,还是忍不住心头火起:“沈尚书的意思,是本侯手底下的人主动挑起事端?”

    见沈溪和张鹤龄起冲突,张懋帮忙说和:“莫要动肝火,本来就是商议解决事情,大家好说好商量嘛……”

    沈溪脸上带着淡然的笑容:“按照寿宁侯的意思,是地方换戍人马主动生事……可地方人马到了陌生的地方,除了训练平时连营所都不出,这样还起冲突,难道要怪他们主动请京营的人到营所找麻烦?”

    “你!?”

    张鹤龄很生气,但细细一想却愣住了。道理很简单,地方人马到了京师,根本没底气与京营那些老兵油子较劲儿,反而是京营这边仗着地头蛇的身份得寸进尺,每每到地方人马驻扎的营地闹事。

    张懋道:“看来此事需详细调查,不管京营还是地方卫所人马,目的都是维护京畿地区安全,尤其当前京营编制不齐……这些是先皇遗留下来的问题,不是三两句话可以说清楚,大家别伤了和气。”

    话虽说得漂亮,但沈溪却明显感觉到张懋在推卸责任……既然他跟张鹤龄一道前来兵部衙门,这件事他就负有责任,不可能袖手不管。

    沈溪道:“张老公爷说得有理,在下会管教下面的人,不允许出现扰民的情况,但这里也请寿宁侯督导好麾下将士,不得再让其到地方换戍人马营地晃悠,免得再起冲突。”

    张懋笑着点头,对沈溪的说法很满意。

    而张鹤龄则黑着脸,心中恼怒异常。

    ……

    ……

    张懋和张鹤龄离开后,沈溪回到自己的办公房。

    谢迁还没走,见沈溪回来,立即问道:“他二人来此作何?”

    沈溪回答:“跟阁老说得一样,是为地方换戍人马之事而来,根本没有谈及出兵宣府之事。”

    谢迁冷笑不已:“别看英国公道貌岸然,背地里却奸猾无比,这会儿他已在安排几个孙子到军中任职,为他退下来做准备……这几年他基本不怎么管事,若不然,也不会任由刘瑾在五军都督府安插人手。”

    沈溪打量谢迁,心里有些好奇,你谢老儿平时跟张懋走得那么近,现在居然背地里数落别人?

    谢迁站起来,向门口走去,嘴里唠唠叨叨:“这年头无利不起早,谁叫刘瑾在朝只手遮天?既然你暂时无法扳倒那阉人,就要记住,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军队大权交给那阉人,不然的话,说不得就会走中唐时宦官当政的老路,尤其现如今我大明阉党已成气候……”

    沈溪道:“阁老提醒的是,但刘瑾是否掌握兵权,关键要看五军都督府那边是否控制得力,不然的话,之前刘宇也曾担任兵部尚书,为何不见刘瑾犯上?”

    谢迁一时语塞,最后恼羞成怒:“老夫只是跟你说现在兵部需要注意的问题,别老扯开话题……按照你的计划,刘瑾到宣府,有很大机会取得军功……一旦他赢得军中将士信任,你觉得自己在对付刘瑾时,还有何优势可言?”

    沈溪不想跟谢迁争辩,他发现,跟谢老儿说什么都是徒劳。

    “还有,想好怎么养活那些换戍京师的地方卫所官兵!你想控制军队,让自己在朝更有地位,但你也不能平白损耗国库钱粮,这几年户部几乎都要被掏空了,那么多张嘴,看你怎么养得起!”

    谢迁说完便扬长而去。

    沈溪自言自语:“你谢老儿从来都是给我施压,却不提如何才能解决麻烦,你可轻松了,到我这里来动动嘴,我就要听你的吩咐行事,怎就不考虑一下我的立场?”

    ……

    ……

    谢迁前脚刚走,熊绣和何鉴两个侍郎后脚跟着就回来了。

    熊绣一进门便问:“朝廷派伯安去宣府?”

    二人都是在外办事时得知消息,不太清楚朝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匆匆赶回来。

    沈溪点头:“边关军情有变,朝廷派王郎中去宣府整顿军务,朝廷诏书已下达,不会再有变化。”

    “伯安去?为什么是伯安?”熊绣无法理解,沉吟一下才道,“不过……听说刘瑾那厮去当监军?不会是刘瑾举荐的伯安吧?”

    沈溪明白为什么熊绣会有此担心。

    王守仁跟刘瑾没什么交情,但王守仁的父亲王华却一直为刘瑾欣赏,这件事几乎满朝皆知。

    沈溪道:“是我举荐的伯安,至于刘瑾……不是主动请缨,而是他做错事后,陛下罚他去的。”

    “好!真让人解气!”

    熊绣握紧拳头,在虚空中重重地抡了一下,咬牙切齿道,“最好这阉人死在边塞,如此朝廷便少了一个祸国殃民的阉党头子,大明自此可走向繁荣昌盛!”

    ……

    ……

    沈溪将王守仁去宣府的具体情况通知了云柳,回头让云柳暗中协助王守仁领兵。

    而他自己,则带着几分倦怠回府去了。

    “陛下性格不成熟,我对他的改变,显然不足以让他走上勤政治国之途,难道只有换个皇帝,才能让朝廷步入正轨?”

    “以前我一直想怎么让朱厚照成为一代明君,但现在看来我似乎错了,接下来我该如何做才好?”

    沈溪回府后坐在书房里闭目沉思,脑子里一团浆糊。

    能不能扳倒刘瑾,问题在朱厚照身上,除非跟历史上一样找到刘瑾谋反的证据,否则朱厚照就会一直对刘瑾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