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溪心想:“若非我只是想借这一战立威,派三千营去还真合适。三千营为魏彬掌控,而魏彬又是刘瑾的人,三千营征调兵马越多,刘瑾在京城的势力越受削弱!”

    沈溪再次摇头:“臣以为不可,请陛下恩准,臣定能完成陛下交托,若是派三千营……出什么差池的话,臣无法预料!”

    “唉!”

    朱厚照遗憾地叹了口气,“算了,先生军事造诣比我强,先生说怎样便怎样吧,从居庸关调人……嘿,真是奇了怪了,难道那里的兵马战斗力很强,还是说鞑子……哦对了,先生,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让鞑子以为居庸关防御出现破绽,诱惑他们轻敌冒进,是这样吧?”

    沈溪不得不承认,朱厚照行事虽荒诞不羁,但还是具备一定思考能力,能在一些细节上举一反三。

    故此,虽然朱厚照说得不那么靠谱,但沈溪还是点头嘉许:“陛下所言,颇有道理,微臣确实是这么想的!”

    适当的夸赞,对朱厚照自信心的培养帮助很大,瞬间小皇帝脸上涌现得意的笑容,道:“那是,也不看看朕是谁,朕乃沈先生学生,哈哈……对了,沈先生,军事学堂这几天就要挂匾成立了吧?哪天开学,朕准备亲自参加。”

    沈溪没好气地道:“回陛下,军事学堂已于今日头晌开学。微臣已提前知会陛下,可惜陛下并未前往!”

    朱厚照脸上满是尴尬之色,道:“先生见谅,朕因为……对,要事在身,所以没去前往,不过先生尽可放心,之后几日朕一定会前去,因为朕是这军事学堂的校长,朕不但会听讲,还可以当先生,帮上先生的忙!”

    沈溪道:“再过两日陛下便要大婚,还是留在宫中为宜,军事学堂的事暂由兵部统筹,陛下不必担心。”

    “创办学堂的目的是提高我大明将领素质,但不用急于一时,需要长年累月学习方有所成就,对于此番宣府战事不会有什么助益!”

    “这样啊……不过好像情况确实如此!”

    朱厚照释然了,道,“那就等朕大婚结束吧,唉,原本以为可以御驾亲征,出京躲个清闲,不用再参加这劳什子婚礼,没想到……沈先生,既然你已决定从居庸关调兵,那事情宜早不宜迟,先生这就回去将朕的御旨发下去,朕要回去歇息……咳,是有事要做!”

    在沈溪面前,朱厚照很顾惜自己一张脸,不想在老师面前丢人。

    朱厚照到底有一点礼义廉耻之心,他也知道沉迷酒色不是好事,只是一时不能自拔而已。

    沈溪没多停留,行礼后告退。

    沈溪出了乾清宫,直接走午门、大明门出宫,人还没出宏政门,便见刘瑾带着几名太监自金水桥而来。

    刘瑾看到沈溪,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似乎早就料到沈溪会从这里出宫,故意前来堵人一样。

    就算刘瑾就在身前,沈溪也全当没看见,径直往前走。

    刘瑾朗声招呼:“沈尚书,这是有多巧,居然在这里碰上了……怎么,进宫面圣,顺带对陛下提出了什么出兵方略?别是怂恿陛下从三千营征调兵马出征吧?若京师因此失守,你可担待得起?”

    沈溪斜着看了刘瑾一眼,心想:“以刘瑾智计,只能揣测我为了针对他,会从三千营征调人马。不过,照理说他身边应有智计高深之人点醒,诸如张文冕和孙聪之流,为何这次他说话如此肤浅,难道他不太相信身边两个谋士?”

    沈溪脚步没停,冷冷一瞥刘瑾之后,继续往宫门而去。

    刘瑾气急败坏:“怎么,在咱家面前装聋作哑?”

    沈溪脚步轻盈,边走边笑着回应:“刘公公若是担心本官从三千营调兵,可以去跟陛下提请,让陛下拒绝,何必在本官面前多费口舌?”

    刘瑾脸色一滞,随即他明白想从沈溪这里套话不那么容易,干脆冷哼一声,往乾清宫去了。

    刘瑾抱着告状的心思前往寝宫见驾,他想趁着朱厚照刚回宫心烦意乱而且人困倦时,哭诉沈溪想打压他在朝中势力,提出调三千营人马出击。

    ……

    ……

    沈溪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去了军事学堂。

    虽然下午没有学生,但他想多留意一下校舍建设,一些必要的器械需要找人订做,那些工匠或许不理解复杂器械的构造,他得现场予以指导。

    沈溪到了军事学堂,王守仁已经回兵部去了,留在这里的官员中,级别最高的赫然是王陵之。

    王陵之见到沈溪回来,匆忙迎上前,见面便苦着脸道:“师兄,你去何处了?为何一走就许久不见人影?”

    沈溪道:“说了让你等着,怎么,这么会儿工夫就不耐烦了?”

    说着,沈溪往侧院的办公房而去,此时学堂内几十名工匠正在劳作,沈溪驻足看了看,比较合心意,因此也就没有干涉。

    王陵之有些懊恼:“本还以为跟着师兄回京,能有好事,谁知道这次回来……还不如留在边塞呢,听说这会儿鞑子犯边,我要是留在榆林卫,又可以领兵杀敌了……师兄分明是不给我建功立业的机会啊!”

    沈溪看了王陵之一眼,没好气地道:“你留在三边也没仗打,此番鞑子入侵的是宣大一线,朝廷轻易不可能调动三边兵马助战。另外,你以为在大明,功劳全靠从战场上获取吗?”

    “难道不是?”王陵之一脸迷惑。

    沈溪道:“朝堂的事情,你所知甚少,一时难以跟你解释清楚……这么说吧,在大明要想跻身高位,非要有背景,还得运作一番才行,让你回京,其实是保护你,你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也不过是为别人做嫁衣裳!”

    王陵之眼睛眨了眨,好似不太相信沈溪所说的话,争辩道:“师兄,情况并非如你所言,三边主要还是以战功决定前途,不然我怎么会有今天的官位?”

    沈溪笑了笑,道:“当你只是个微末小校的时候,自然可以不在乎,但等你跻身高位,这其中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你在京城不用太过拘束,之后我会让你在学堂、兵部和都督府几边走,多结识一些朝官和勋贵,若陛下将来御驾亲征,我会指定以你为先锋官,只有这样,你才有更好的晋升机会,而不用留在边塞苦寒之地吃苦受累……”

    听到沈溪的话,王陵之脸上露出“原来这样也行”的神色。

    沈溪道:“在我办公房的书桌上,有几卷我撰写的讲案,你拿回去仔细参悟,若看不懂,上面有配图解释,甚至还可以拿来问我。等你彻悟于心,回头实战课将会由你来当教官,你一定要认真揣摩,这对你前途大有助益!”

    王陵之咧了咧嘴:“就是你放在书桌上那些?我大致看了下,好像都是些行军作战的案例,非常凌乱,还有什么火铳和佛郎机炮的运用……不知这些东西学来何用,不是说军事学堂学习的是兵法韬略吗?”

    “没用?”

    沈溪看着王陵之,有些恼火,“自己不知何用,并不代表没用,这些东西就算你再熟悉,也要回去好好研究,接下来你的学生中,会有当今陛下,你跟陛下打好关系,能亏待你?怎么这点道理都不懂?”

    王陵之这才知道怎么回事,若他被别人喝斥,一定吹胡子瞪眼,但被沈溪教训,就老实多了,只能苦着脸点点头,应承下来。

    ……

    ……

    很多时候,沈溪都觉得王陵之太过笨拙。

    如果王陵之头脑稍微灵活点儿的话,以此人勇猛和无所畏惧,基本可以所向披靡,甚至成为一代名将。

    但沈溪细细一想,若王陵之聪明绝顶,自然会多出几分狡诈和圆滑,战场上也就无法一往无前,那他最大的优点也就不存在了……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得不到沈溪欣赏。

    “有得必有失,王陵之再不堪造就,始终还是有其优点,仅仅只是力气和胆色便可助其成为一时名将,青史留名也未可知!”

    转眼到了黄昏,沈溪带着王陵之回家。

    王陵之到京城后,一直把沈家当作自己的宅院,毕竟他在京城没有自己的居所。

    刚下马车,没等进家门,王陵之在沈溪背后嚷嚷:“师兄,之前你不是说已去信汀州府,让我父亲到京城来吗?他们什么时候抵达?”

    沈溪没好气地道:“不是我让你父亲来,是你父亲来信说他要过来,还说要为你张罗一门婚事,这次来就是跟你说这事儿的!”

    “我不要!”

    王陵之骄傲地昂着头,“成婚有什么好的……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为儿女私情耽误事业?”

    沈溪打量王陵之,啧啧两声:“之前在西北时,也不知道是谁在我面前抱怨说家里不管不问……你现在年岁不小了,还是你们老王家最有出息的一个,若不传宗接代,你这一脉岂非要断绝?将来你的武职传给谁?你的侄子?”

    以王陵之现在的功名,已经有了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世袭官职。

    论起来,王陵之如今担任的游击将军属于官阶无定制的加衔,朝中具体品秩则是显武将军,从四品的武职,世袭的话后代可以蒙荫个世袭千户之职。

    王家因王陵之的崛起,已成为宁化县大户,不过跟沈家一比还是相形见绌。

    王陵之的父亲此番到京城来,除了探望儿子外,更主要还是想帮儿子谋一门好亲事,至于女方有可能会在宁化县挑选,也有可能会在京城寻找人家,以王陵之现在的地位,挑中一个合适的对象不难。

    而且王家准备在京城置办田宅,让王陵之以后就在京城生活,不再回宁化这种穷乡僻壤之所。

    王陵之道:“传给谁都一样,我若战死疆场,传给谁有区别?师兄,要不看看你儿子要不要……蒙荫的武职传给他如何?”

    沈溪听到这话,一脚踢在王陵之的屁股上,怒骂道:“滚你娘的,谁要你蒙荫了?先进去吃饭,晚上老老实实研习讲义,看你脑袋里天天不知道在寻思什么。”

    王陵之被沈溪踢中,负痛之下拔腿就跑,心里嘀咕,不知道自己的话如何得罪沈溪了。

    他心想:“我明明好心好意,怎么到师兄这儿,就成罪过了呢?师兄脾气不好,我以后还是少惹他算了。”

    (本章完)

第1759章 大婚() 
正德元年,六月初八。

    这天是朱厚照大婚的日子。

    紫禁城里一片忙碌,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步骤后,终于迎来皇帝大婚的最后一步,那就是迎亲。

    按照惯例,朱厚照不需要亲自到国丈府上迎亲,相关事宜会由特使完成。

    迎亲正使乃之前一直统筹和协办皇帝大婚的太监高凤,副使则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戴义。

    这二人算是宫里的老人,深得张太后信任。

    照理说当天朱厚照应该非常早便起来作准备,但奈何他昨夜仍旧在豹房过夜,一直到天明才打着哈欠回宫。

    回到乾清宫,钦天监和鸿胪寺的官员早就等候在那儿,朱厚照瞪大眼睛,不明就里,经过刘瑾提醒,才意识到当天是自己大婚之日。

    “怎么回事?光让朕回来,也不跟朕提醒一下是这日子……你什么意思?”

    朱厚照对刘瑾非常不满,不过埋怨归埋怨,该有的礼数必须遵循,人既然已回皇宫,想逃来不及了,不如乖乖地把礼服穿上,准备出席婚礼。

    在常侍为朱厚照换大婚礼服时,朱厚照显得很不耐烦,不时扭动身体,一点儿都不配合。

    刘瑾忍不住出言提醒:“陛下,您还是快点儿穿戴好,然后去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安!”

    朱厚照没好气地喝斥:“知道了,就你事多,等回头再好好教训你。”

    随着威胁的话语出口,朱厚照好歹穿戴整齐了,然后带领钦天监、鸿胪寺和内监的人去见王太皇太后和张太后。

    此时王太皇太后和张太后已在大明皇宫正殿,也就是奉天殿内等候皇帝驾临。

    应邀出席皇帝成婚大典的勋贵大臣,已济济一堂,武臣齐聚武英殿,文官则在文华殿,等候大典开始。

    朱厚照刚从乾清宫出来,大臣们已获悉消息,开始在内侍引导下,由文、武二楼往奉天殿前的广场汇集。

    等朱厚照走到奉天殿后门,前面礼乐声已起。

    朱厚照原本就很困倦,听到这声音,不由带着几分恼火,对旁边的刘瑾道:“能不能叫人把这乐声给停了?”

    刘瑾赶紧解释:“陛下,此乃大婚之日规矩和礼数,不可免啊!”

    朱厚照先打量了一下奉天殿内的情况,这才黑着脸跨进殿门,此时殿内并无勋贵大臣的踪影,除了王太皇太后和张太后,只有太监和宫女。

    张太后一直在焦急等候,因为不知儿子几时到来,非常担心儿子因贪玩好耍耽搁大婚吉时。

    等见到朱厚照,张太后终于松了口气,跟王太皇太后一起迎上前。

    朱厚照非常疲倦,无精打采地对二人行礼。

    王太皇太后道:“今日哀家不该来的,这里是皇帝升座之所,太后,这件事便交给你了,哀家要回去打坐念经。”

    此时王太皇太后显得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她当过皇后,也当过皇太后,对于迎亲的礼数非常了解,原本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只需要在永宁宫、永寿宫等处等待皇帝前去请安便可,并不需要到奉天殿来。

    但张太后却不管那么多,虽然朱厚照马上就要娶皇后了,但她还是把自己当成六宫之主,想要体现自己的威仪。

    ……

    ……

    王太皇太后起驾回永宁宫,迎亲大典正式开始。

    奉天殿内临时设置的案桌上,摆放着迎立皇后需要用到的特使节信、金册和金宝印。

    这些东西原则上应由朱厚照交到礼部尚书手中,再由礼部尚书交给特使,让特使带去皇后家中,但朱厚照太过疲倦,懒得动弹,一摆手,刘瑾马上识趣地上前,把东西捧在手上。

    朱厚照微微点头,然后往奉天殿正门外走去。

    随即中和韶乐起,朱厚照在鼓乐声中,走出奉天殿,立于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