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溪正在看公文,闻言随手放下,淡然一笑,“这不是早料到的事情吗?朱晖算是有本事了,两次就任三边总督,拿得出手的功劳却一样没有,论人脉却无出其右者。这次我倒要看看,他的联盟到底有多坚固。”

    云柳安慰道:“大人不必担心,之前张将军已公开表示会出席总督府宴请,料想军中将领不敢不给大人面子,但那些文官……可就说不准了。”

    沈溪笑了笑,他知道自己在文官中名声不好。

    文官眼中名声比官位都要重要,若一个人名声臭了,意味着不会有任何前途,这年头清议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文官们都会尽量争取别人对自己有好的评价。

    沈溪不以为意:“这些文官,爱来不来,希望他们都能做到清正廉明,如果谁贪污受贿还故作姿态,那就是自找麻烦,我不会帮他们。”

    说着,沈溪抬起头来,“你将宴席准备好,等时间到了我自会出去迎接。”

    ……

    ……

    虽然沈溪料定会有人来赴宴,但可惜的是,城中那么多文武官员,都不想充当那出头鸟。

    毕竟总督府大门无遮无掩,很多百姓围观,如果谁公然来见沈溪,等于是跟朱晖过意不去,所以前来赴宴之人很聪明,先去张安那里会合,准备跟张安一起前来。他们的打算是跟张安共进退,张安来,他们就来,如果张安不来他们也有理由,秉承从众的心理,绝不行差踏错一步。

    但这些人一个个心里都有鬼,毕竟贪污**的事做了不少,九边这些年来没人审计核销账目,钱粮方面根本没数,官员们都觉得不会查到自己的头上,于是手伸得很长,大捞特捞。结果新皇登基,先把火烧到西北,这是地方官员没料到的事情。

    一直到黄昏,张安才带着二十多名文武官员往总督府而来。

    来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跟沈溪预设的十五桌相比,数量就少得可怜了,这些人围坐一起,可能也就三桌。但在沈溪眼中,来人多寡全看心意,给你们准备好宴席,爱来不来,出了事别来麻烦我就行。

    沈溪该尽的礼数都尽到了,亲自出门相迎,以张安为首的文武官员纷纷上前向沈溪行礼问安。

    虽然张安是武将,但此人很有担当,很多人愿意以他马首是瞻,他的到来,为沈溪减少不少麻烦。

    张安笑呵呵道:“接风宴上,沈大人饮酒真乃海量,未曾想今日末将又有跟大人共饮之机会,今晚不醉无归。”

    旁边很多人陪笑,但笑容却很勉强。

    沈溪请张安等人到了大堂上,当客人看到屋子里摆得满满当当的桌子,脸上都呈现尴尬之色,这种设在衙门大堂的宴席他们还不曾出席过。

    张安道:“大人请入座。”

    沈溪笑道:“人尚未到齐,本官哪里坐得下去?之前本官邀请保国公,他以身体有疾为由拒绝,不知诸位到来前可有前去拜访?”

    与会官员纷纷低下头,心里嘀咕……今日你这儿宴请,保国公特别嘱咐不准出席,你让我等顺道去看他,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张安笑道:“公爷身体矍铄,想来没什么大碍,过几天就能痊愈。”

    沈溪点头:“要说老当益壮,军中谁人能跟张将军您相比?张将军堪比先贤子牙汉升,老而弥坚。”

    “哈哈哈……”

    听沈溪把他比作姜子牙和老黄忠,张安显得非常自豪,捻须大笑,洒脱地道:“旁人都道沈大人少年得志,必孤芳自赏,难以亲近,但以老夫看来,沈大人谈笑风生,平易近人,乃挚友良选……之前不敢多给沈大人敬酒,今日可要多喝几杯。”

    “是是。”

    “对对。”

    旁边附和声一片,不过张安身后这些文武官员都显得心不在焉,张安放开心胸,而他们心弦却都绷紧了,生怕被沈溪算计。

    恰在此时,马九进来通禀:“大人,外面又有很多官员赴宴。”

    沈溪故作惊讶:“哦,又有人来了吗?本官这就出去迎接,张老将军不必挪步,只管入席,今日保国公不来,你可就是主宾了。”

    “不敢当、不敢当。”

    张安连连摆手推辞,却被沈溪强行按在主宾位子上,其实沈溪是有意让张安镇场子。

    你们别不老实,今日连张老将军都来赴宴了,谁不来自己承担后果,谁来了不服管教也自己看着办。

    张安到来后,宾客陆陆续续又来了七八批,都是沈溪亲自出去迎接。

    沈溪脑子很好使,当日在凯旋楼给他敬酒之人,他一律记着,没一人出现偏差,这让那些赴宴的文武官员觉得很稀奇。

    等宴席差不多坐满了,沈溪回到大堂,于主桌挨着张安坐下。此时外面零星还有人前来,但沈溪不再出迎,而是让马九在外候着,谁来了报上名号便请进来自动入席。

    ……

    ……

    上灯时分,酒宴正式开始,张安起身为沈溪敬酒。

    沈溪拿着酒盏,站起身道:“张老将军敬酒,让我这做晚辈的担当不起。张老将军戎马半生,建功立业无数,实乃我辈楷模,在下希望能跟老将军一样,纵横疆场所向披靡……”

    张安道:“沈大人过谦了,这西北上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您才是力保大明江山社稷的大功臣?老夫倒是想跟沈大人一样运筹帷幄,但可惜就是个赳赳武夫,什么都不懂,只能听命行事。”

    “对对对。”

    旁边又是一群人应声。

    也有人道:“沈大人所立功劳,堪比冠军侯。如今西北边民只知有沈大人,而不知霍去病。”

    因恭维话不断,宴席间的气氛非常融洽,至于那些晚来的客人,只能灰溜溜入席,生怕沈溪看到他们姗姗来迟而对他们有意见,只等回头过来敬酒,跟沈溪熟络一番。

    待主桌上诸人都相互敬过酒,沈溪觉得时机差不多到了,起身说出自己的目的:“大家伙儿不用抬举在下,在下在这西北官场就是个新人,用老兵的话来说,就是个新兵蛋子,什么都不懂。”

    “这次设宴的目的,在下不单单是为了年底前回请诸位,表达心意,实因朝廷派人审查西北钱粮账目,本督初来乍到,很多事不懂,只能向诸位求教一番。”

    酒宴刚开始不久,沈溪就直奔主题,多少有些令在场文武官员扫兴。

    但更多人其实就在等沈溪摊牌,沈溪话出口后,他们反倒松了口气,然后屏气凝神,想听沈溪到底如何应对此事。

第一六九一章 饭桌交锋() 
三边总督府衙门大堂。

    延绥总兵官张安作为赴宴文武官员代表,大声道:“沈大人只管问便是……我等必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沈溪笑了笑,道:“本官看过这几年账目,特别涉及三边四巡、五镇和六道,仅以延绥镇下辖地区看,两年时间都未曾将鞑靼人损毁的长城修筑完毕,这是为何?”

    “这……”

    之前张安信誓旦旦要为沈溪解惑,但事到临头却不知该如何回答,他回头看了眼在场文武官员,这才带着迟疑,看向沈溪:“沈大人,这事儿问我等武将怕是有些不太合适,或许可以问问前三边总制保国公……他对此事应该了解!”

    沈溪心想,我能问朱晖还用得着来跟你们废话?当下不悦地道:“在场就没有一人知晓吗?本官听闻,你们中便有专司负责督造长城的官员,难道对这事儿一无所知?”

    张安环视一圈,最后在大堂门口附近的席桌上找到一人,招手道:“李参政,你负责督造外长城红儿山至镇羌堡一线,这两年跟着公爷跑进跑出,现在沈大人有问题,你来为沈大人解惑吧!”

    被张安唤起来的人名叫李临,是延绥巡抚衙门参政。

    前延绥巡抚文贵年前三年小考得了个优,迁兵部右侍郎,所以目前延绥巡抚之职实际上已空置下来。

    九边之地巡抚衙门主官位高权重,但下面属官由于不常设所以都是低配,比如参政便跟布政使司衙门参政不同,官阶仅为正六品,论权限甚至不如地方上一个正七品知县,平时就留守衙门打杂。

    但在朱晖当政这几年,李临却被借调到三边总督衙门,具体负责长城修建的审计和出纳工作,对工程方面可谓知根知底。

    李临听到这话,站起身来,瑟瑟发抖。

    他已经意识到今天逃不掉了,就算沈溪此时不责难他,回头也断然不会轻饶,结结巴巴地道:

    “回……回沈大人的话,延绥之地,长……长城修筑,因朝廷两年来调拨钱粮不足,缺额在百万之数,公爷几次上书朝廷,试图增加调拨,都为刘少傅等人所拒,实在怪不得地方官员。”

    论推诿责任,大明官员都算得上是个中高手。

    想来也是,平时贪墨和吃拿卡要惯了,如果连推卸责任都不会,根本就没办法在官场立足。

    沈溪道:“你的意思是……这件事主要责任在朝廷,甚至在内阁,而不在西北地方官员?”

    李临以为沈溪接受了他的说法,忙不迭地道:“沈大人说的是,正是如此。”

    沈溪冷冷一笑,再次看向张安,问道:“张将军,你领军多年,仅在三边之地便有十多年,对于军政事务应该很了解……在你看来,李参政所言可有参考价值?”

    这问题刁钻,不问事情是否属实,只问是否具有参考价值。张安能清楚地感觉到沈溪的怒火,迟疑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沈溪道:“张将军,还有在座诸位,本官今日不是为难你们,如果你们觉得这种说法能跟朝廷搪塞过去,本官可以装作不知。”

    “本官身为三边总制,你们有事,唇亡齿寒,本官无法抽身事外。你们想想若朝廷派来的钦差问及,会不会采信这样的理由!”

    在场之人一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惊惧之色。

    西北这潭水很浑,大多数官员都存在利益纠葛,就连张安都不敢说自己清白无染,作为延绥总兵官,对许多事情都很了解。他站起来,恭恭敬敬行礼:

    “沈大人,您乃翰苑出身,屡立功勋声望卓著,西北将士愿意接受您的庇佑,请沈大人帮忙应对。听闻此番朝廷派来的钦差,系由内阁和户部、兵部委派,跟沈大人您……应该有些关系,或可利用。”

    沈溪摇头道:“正因为前来调查的钦差是由内阁和户部、兵部委派,本官才认为不好应对。文官非厂卫可比,厂卫之人行事不需遵守规矩,只要把心意尽到,就可把问题解决。”

    “但内阁和户部、兵部之人却不同,他们清楚之前几年朝廷调拨西北之地钱粮多寡,若以客观理由搪塞,能蒙混过关吗?”

    “嗯!?”

    沈溪的话,再次让满堂文武变色。

    正如沈溪所言,你们跟我说朝廷调拨钱粮不够,但朝廷具体调拨了多少钱粮,全部记录在册,届时只需拿出来一比对就知道了。

    两边账目对不上,缺额触目惊心,说再多都是徒劳。

    沈溪再道:“如今钦差已在赶来榆林卫城的路上,危机爆发就在眼前,保国公已不能擅自离开,毕竟钱粮方面出现纰漏他责无旁贷。”

    “本官到西北做官可不是为谁背黑锅,账目不清是前几年的事情,不管怎么查都查不到本官身上。”

    “现在本官想说一句,钱粮出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论怎么推卸责任都掩盖不了。但就算有责任也要分个轻重,如果有罪之人可以坦诚,甚至主动将赃款退回的话,本官可以考虑网开一面……”

    沈溪的一番话,让在场文武官员议论纷纷。虽然官场黑暗,但没人会承认自己是贪官污吏,沈溪这么说,是在挑战他们的底限。

    如果不承认自己有贪污**的情况,被人揭发,那按照《大明律》几乎就是剥皮抽筋的下场,如果私下承认且主动退赃,就有可能被沈溪宽赦……

    张安神色一变,道:“沈大人,您要想办法维护三边之地官场平稳啊……现如今鞑靼骑兵就在长城沿线游弋,迟迟不肯撤离边境,若此时官场发生动荡,得益的只能是外邦蛮夷!”

    沈溪摇头:“本官也想维护三边之地官场平稳,所以才没有一来就跟大家计较……你们以为本官是那种昏庸无能的官员?你们所作所为全不知情?今日宴请,是想给你们个机会,如果就此幡然醒悟,还有机会继续做官,否则就要去十八层地狱问问阎罗王肯不肯让你们下辈子投胎做人了!”

    沈溪拿死亡作威胁,杀气腾腾,让在场很多人心生不忿。

    尤其那些手脚不干不净,平日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并不觉得自己罪责有多大。在官场整体黑暗的情况下,他们只是从庞大的贪污款中领取最低的份额,或许只有几十两到几百两之间,在他们看来,这些银子并不足以让他们丢掉性命。

    张安问道:“沈大人,在您看来,这件事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吗?”

    沈溪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道:“张将军,你德高望重,本官想请你做个见证……今日本官把话撂在这里,不管以前贪污受贿多少,只要如实跟本官说,且主动将银两上缴,本官会力保他平安无事,甚至有机会继续在本官手底下当差,否则……只能严肃国法,下狱治罪,就算朝廷不追究,本官也会计较到底。”

    张安面色略微有些尴尬,苦笑道:“大人放心,三边之地应该没那么多贪官污吏,或许有一二人,但在大人感召下,便会幡然醒悟。”

    张安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几分不自信。因为他知道如今的西北官场是个什么情况,他自己拿点儿羡余银子也不当回事,大的环境如此,想找一个完全清白的官员根本就不太现实。

    “好。”沈溪点头道,“有张将军这话,本官就放心了。今日只管喝酒吃肉,不问朝事,诸位请。”

    在场官员都觉得这是一次鸿门宴。

    沈溪把话说死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会帮他们解决问题,除非主动跟沈溪认罪,才会得到沈溪庇护。

    酒宴在非常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