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夜间行路,老夫之前便已想过,主要是怕白日里行路会有鞑靼人偷袭,又担心夜晚扎营大雪将营地填埋,进退不得,便定好在晚上行路的策略,而在白日扎营休息。让他不必牵挂。”

    问话者没有再多说,只是行了礼,上了马,折马头带其余三骑往榆林卫方向而去。

    朱晖见到这状况,终于放下心来,自言自语:“看来是老夫多心了。”

    师爷过来请示:“公爷,今晚咱还急着赶路吗?走夜路怕是不怎么安全啊。”

    “走,谁说不走了?”

    朱晖恼火地道,“不管怎样,都要尽快离开延绥地界,若被沈之厚知道朝廷派人来清查钱粮弊政,非派人前来追赶不可……这节骨眼儿上,早离开早省心。”

    师爷一副受教的模样,行礼道:“是,是,在下这就去安排。”

    朱晖气呼呼上了马车,一股寒风袭来,忍不住哆嗦两下。他用力搓了搓手,埋怨道:“该死的鬼天气,若非沈之厚,老夫断不至于顶风冒雪回京,这一路辛苦都拜沈之厚所赐。”

    赶车的车夫闻声忍不住问道:“老爷,不是被大雪闹得吗?”

    朱晖骂道:“就你多嘴,若不是朝廷派沈之厚这样不识时务的家伙来西北,老夫至于如此着急离开?换了谁,都比他容易应付。”

    ……

    ……

    夜间行路,气温低不说,且视野严重受阻。

    跟随朱晖一起赶路的侍卫和亲兵,一个个精神萎靡,尽管身上裹得严严实实,依然感觉刺骨的冰凉。

    这个时代的人基本都有夜盲症,不时有人惨呼着跌到路旁的壕沟里,严重拖累了行路的速度。

    若是平常时候,尚可以用火把照明和取暖,可今天晚上风雪太大,火把刚点燃就被大风吹灭,所有人都苦不堪言。

    在这种极端严寒的天气下,走了一夜,到天光乍亮,才走出三十多里,距离前面封冻的葭河尚有几里。

    又走了一个时辰,天地彻底亮开。

    朱晖从马车上下来,看了看不远处封冻的葭河,又抬头看了看天空,这时风雪渐渐停歇。朱晖满意地点了点头,回望榆林卫城方向,自豪地道:“这才是我大明真正的精兵强将,一夜之间能顶着风雪走出这么远,不容易啊。这场风雪过后,相信沈之厚的人再也追赶不上。好了,原地驻扎,等休息一日,天黑再出发。”

    跟着朱晖赶路的人都在骂娘,但没辙,这可是保国公亲自下达的命令,他们只有遵从的份儿。这头刚把营地扎好,还没等埋锅造饭,忽然有人指着南边的雪原,恐惧地大叫:“不好,有鞑子……”

    一句话,就让整个营地陷入极大的混乱。

    官兵们狼狈地把武器拿出来,却发现一夜行军下来,整个人已精疲力尽,莫说上阵杀敌了,连握枪杆都很困难。

    “直娘贼,好端端地怎会遇到鞑子?莫非天要亡老夫?传令下去,弓箭手准备,先射死几个再说。”

    朱晖虽然也惊恐交加,但头脑大致还算清醒,冲出来站在高处大叫。

    师爷一听有些无语:“公爷,咱这是荒郊野外,箭射不了多远,那鞑子骑兵跟风一样!公爷不必慌张,看那鞑子数量,也没多少,估摸也就二三十骑,应该是出来劫掠的散兵游勇,若是看到我们队伍庞大,或许就吓得逃窜远遁了。”

    “对对,咱人多,怕什么!先结盾阵……有什么拿什么,只要把马车保护好就行,老夫站在中间指挥战事。”

    朱晖贪生怕死,又担心丢失钱财,指挥把马车环绕成一圈,他自己跳到最中央那辆马车的车板上,靠马车阵和侍卫、亲兵保证他的安全。

    朱晖满心以为鞑子不敢来犯,但事与愿违,鞑靼骑兵见到乱七八糟的营地,以为是顶风冒雪赶往榆林卫的商队。以鞑靼人的自负,在野外谁都不怕,见到数倍于己的明军官军他们也从无退缩之意。

    “嗖嗖——”

    一阵箭雨飞了过来,几名围在马车前的明军惨呼着倒地。明军匆忙以弓箭还击,却没多少效果,鞑靼骑兵一掠而过,旋即又从另一个方向冲了过来。

    连续几轮骑射,朱晖手下已经出现二三十人伤亡,鞑子却依然来去如风,没有一骑被车阵中还击的弓箭射中。

    糟糕的是,连续几轮弓箭射下来,弓手已经力乏。

    鞑靼骑兵这时改变了策略,将弓箭背到肩上,挥舞着马刀冲杀过来。

    朱晖吓得面无人色,全身抖个不停,眼里全是鞑靼人那明晃晃的马刀刀尖,感觉一场灾难就要到来。

    恰在此时,远处传来“砰”“砰”的声响,非常突然,以至于鞑靼骑兵和朱晖的部属都没有反应过来。

    “老爷,是火铳射击的声音。好像是咱大明军队来援!”

    “大明军队?怎么可能从东边过来?之前沈之厚不是下令,让各城塞坚守不出吗?”朱晖惊喜交加,自言自语道。

    虽然不见人影,不过火铳射击的声音却让奔袭的鞑靼人受惊不小,那些鞑靼人立即改换方向,不是向东正面迎敌,而是向北方的荒原逃窜。

    “噢,噢!”

    朱晖麾下的官兵大声叫喊起来。

    朱晖直想破口大骂,这会儿喊什么,难道把鞑靼人叫回来?

    东边传来骑兵奔驰的声音,大批明军骑兵从东边雪原杀奔而来,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朱晖终于看清楚,的确是大明龙旗。

    朱晖看着鞑靼人远去的背影,心里满是忌惮,有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他不敢下令对鞑靼骑兵发起追击,只能等来援的大明骑兵靠过来。

    过了大约一刻钟,骑兵直接从厚厚的冰层上过了葭河,到了营地前。

    这时候,朱晖才发现,来援的明军只有一百多骑,数量甚至不及自己部属的数量。但这些骑兵基本装备新式兵器,分散开警戒的十多名官兵手上所持赫然是沈溪之前送到西北的新式火铳。

    朱晖毕竟是前任三边总制,他立在营地高处,喊道:“来人报上姓名。”

    这些骑兵身上裹着厚厚的盔甲,脸都被遮住,看不清模样,当前一名白盔将领从马匹上下来,单膝下跪行礼:“末将林恒,参见保国公。”

    朱晖听到领兵来援的将领是林恒,顿时松了口气,他从马车上跳下来,走到林恒身前,将林恒搀扶起来,道:“伯之,没想到是你,你这是……自何处来啊?”

    林恒因土木堡之战和京师保卫战的功劳,如今已是延绥总兵下的参将。

    林恒恭敬地道:“回公爷的话,末将之前奉命镇守镇羌所,两日前奉调返回延绥镇驻地榆林卫,未曾想这一路上接连遭遇鞑靼骑兵,沿途已击溃数股鞑靼游骑,斩下六颗首级,正要回驻地与沈大人奏禀。”

    朱晖听到这话,彻底打消是沈溪故意给他找麻烦的想法。

    “林伯之两天前就奉调回榆林卫,必不知晓京城那边的情况……还好他来得及时,不然连命都保不住了。”

    朱晖笑道:“快起来吧,此番多亏你赶走那些鞑靼人,老夫会向朝廷为你请功。对了,你后面那位就是王陵之将军吧?”

    林恒身后战马的马背上是个身材魁梧的少年郎,听到这话,他挥舞一下手上双锏,用浑厚的嗓音回道:“是啊。”

    朱晖叹道:“早就听说王家郎所向披靡,武勇之盛九边无人能及,可惜一直无缘得见,今日总算见到了。”

    林恒回头看了王陵之一眼,道:“王将军,还不快下马来参见保国公?”

    林恒在西北摸爬滚打多年,又是官宦子弟,就算曾是落罪之身,但到底读过书,对官场规矩极为了解,生怕王陵之得罪朱晖遭其记恨报复。

    王陵之虽然虎头虎脑,但生性朴实,知道自己哪里不足,平日对林恒言听计从,闻言立即翻身下马上前对朱晖拱手行礼,脸上却没多少尊敬之意。

    朱晖一向以慧眼识英才著称,别人都喜欢称他为伯乐,他见王陵之此等模样并未生气,毕竟人家刚刚解围救了他一命。

    林恒行礼:“公爷,我等这就要回榆林卫城向沈大人复命,您这是往何处去?”

    朱晖被问及自己去处,不知该如何回答。继续上路,他已经没那胆量,于是问道:“伯之,你沿途过来,真的见到不少鞑靼骑兵?”

    林恒道:“是的,公爷,虽然鞑靼骑兵未成建制,但一路散兵游勇甚多,听闻乃今年北方大旱所致,那些蛮夷没粮食过冬,只能大批涌入边关,到我大明腹地来抢劫过活。”

    朱晖咳嗽两声,道:“那老夫不去别处了,跟你们一起回榆林卫城便是。”

第一六八八章 蛀虫() 
知道前路凶险,朱晖怎么都不会冒着失去性命的危险继续赶路。

    被朝廷追究财政问题只是会沾染些麻烦,朱晖自恃公爵之身,在西北担任三边总督多年,劳苦功高,即便有错也不至于被朝廷赶尽杀绝。

    但若是继续行路,很可能会被鞑靼人盯上,兵败被俘甚至送掉生命。

    越是身处高位,越是贪生怕死,朱晖在西北领兵多年,早已经没了冒险的勇气,吩咐手下收拾营地装好车,让林恒和王陵之带骑兵护送他返回榆林卫城。

    这一路虽然不到四十里,但如同林恒所言,沿途不时看到鞑靼游骑踪影,若非这边有大队骑兵护送,鞑靼人稍一靠近就是一通火铳相向,吓得鞑靼人狼狈逃窜,指不定还真会被其偷袭。

    朱晖暗自庆幸没赌气继续返京之途。

    出发时三十多里路足足走了一夜,回去则用不到半天时间,朱晖部属都知道小命要紧,就算沿途积雪难行,也是尽快加紧步伐赶路,一些装着精美瓷器和笔墨砚台的箱子太过沉重,干脆遗弃道旁,让朱晖看了非常心疼。

    但朱晖不得不忍痛割爱,继续上路……只要能保住自己的老命,财货都是浮云。

    终于,过了正午,一行终于抵达榆林卫城。

    这次又是沈溪带人出来迎接,当沈溪和朱晖见面时,朱晖老脸挂不住了,耳根都红透了。

    沈溪好奇地问道:“朱老公爷这是作何?昨日下午不辞而别,今天却又……折返回来?”

    朱晖摇头叹息:“唉,昨日接到京城家书,只能急忙上路,未曾想这一路风雪交加,官道上积雪齐膝前路难行,只能无奈折返。看来年前赶回京城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为曾经的三边总制,朱晖非常在意自己的脸面。他不会说,自己是因为怕朝廷追究钱粮账目不清而逃走,也不会说是因为路上遇到鞑靼人贪生怕死而折返,他所说听起来合情合理,连沈溪都没想到朱晖有这般急智。

    沈溪不动声色,点头道:“还好公爷回来了,昨夜城中接连传来警讯,说榆林卫城周边接连出现鞑靼人的踪迹,而且数量不少,其中一部甚至有数百骑,若是公爷您身边缺少护送人马,怕是会变生不测。”

    朱晖笑道:“不会,这不是有林将军和王将军同行么?哈哈,事有凑巧,刚好在路上遇到两位将军,便一道回来了。老夫沿途看到不少鞑靼骑兵出没,顺道探查了一下这些鞑靼人的虚实……”

    吹牛不打草稿,朱晖为了体现自己有本事,已经抛开脸不要了。毕竟之前他承诺过为林恒等人请功,但现在他却连提都不提一下,可谓无耻之尤。

    沈溪露出恍然之色,没有揭破,回身做出个“请”的手势:“公爷既然回来,还是早些入城才是,若鞑靼人去而复返,怕是会有麻烦。”

    朱晖道:“对,进城要紧,不能因为怠慢和疏忽而令鞑靼人有机可趁。之厚,咱们一起进城,顺带跟你说说如何应对鞑靼犯边……”

    ……

    ……

    将朱晖送回宅邸,沈溪回到自己的总督衙门。

    林恒带着王陵之过来复命。

    “三天前奉大人命出塞袭扰鞑靼人于袄儿都司的几个部落,引得鞑靼人发狂南下。可惜前后几场仗打下来,只斩了不多鞑子首级,算不得什么大功,不过倒是将保国公吓得不轻。果真如大人所言,保国公之后便不敢再向前,只能跟随末将折返。”

    沈溪感觉自己跟林恒间有些生分。

    论关系,两人是舅子和妹夫,但论官阶和品级,沈溪高出林恒不是一星半点,林恒说话间对沈溪带着由衷的恭敬。沈溪知道没法跟林恒用对等的方式沟通,很多问题上还是公事公办好。

    沈溪颔首道:“林将军辛苦了。此番你领军回到榆林卫城,一定要好好休整。之后三边骑兵将齐聚榆林卫城,正式进行新式火器训练。”

    林恒点头没有说话,王陵之迫不及待地问道:“师兄,你让骑兵都汇拢榆林卫,莫非是为了出塞打鞑子?”

    林恒赶紧用目光示意王陵之别乱说话,但王陵之可不管这套,时隔两年再次见到沈溪,他眼里满是热切,很不得师兄弟携手杀得鞑子片甲不留。

    沈溪摇头道:“这么说吧,陛下刚登基不久,一切事务都应以平稳过渡为主。我之所以履任三边总制,并非为跟鞑靼人开战,而是保证西北防务不出问题。”

    “不过站在我的角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会力争在任期内训练出一支百战百胜的精兵。正好这次我带了大批火器过来,之后延绥镇也会开熔炉并修建铸造工坊,自行修造火铳火炮,确保有充足的火器供应部队。”

    王陵之听得头都大了,道:“师兄,你慢点儿说,我……听不太明白,是不是朝廷不让打仗了?”

    沈溪道:“打仗有什么好的?有句古诗这么说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意思是我将士已战死疆场,而他们远方的妻子,还深信丈夫活着,依然在梦中深情地呼唤,盼望有朝一日与他们相依相伴。不要成天想着打仗,上了战场不一定建功立业,也有可能折戟沉沙,一去不还!”

    王陵之气呼呼不说话,林恒则道:“不知大人练兵有何讲究?这两年西北防务基本没出问题,只是内外长城的修建陷入停滞……”

    沈溪抬手阻止林恒的话,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