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曦儿赌气一样使劲把被子一扯,陆曦儿登时半个身子都露在外面,陆曦儿在沈溪怀里撒娇:“沈溪哥哥,你看黛儿姐姐,她欺负我。”

    “好了好了。”

    沈溪只能赶紧说和,“都是好姐妹,平日里一起玩,生什么气?如果黛儿你觉得不满,我这边的怀抱随时为你敞开,你靠过来就是。”

    林黛嗔骂:“谁稀罕睡在你怀里?哼。”脸上看起来还在生气,但绷着的嘴角已经松开。

    因为陆曦儿晚上睡着了还张牙舞爪,沈溪一晚上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早起来,沈溪和林黛跟老娘回到自家院子时,沈明钧已经回来了,一问才知道沈明钧昨晚没在客栈过夜,把老娘和兄弟安顿好,帮忙守了前半夜就回来了。沈明钧到家时已经是子时四刻,当他发觉妻子不在家,知道妻子又去了药铺那边睡,也没过去找。

    “娘和大哥他们,过了晌午就走,到时候我去送送。”沈明钧精神不太好,昨夜他在客栈守夜,怕沈明文再来个离家出走,休息得并不好。

    周氏点点头,让丈夫跟她一起进屋,除了给丈夫一些盘缠送李氏回宁化,还有就是把自己怀孕的事告之。

    等夫妻二人出来时,沈明钧脸上阴霾一扫而空,憨厚笑着,周氏脸上也终于多了一点小女人幸福的神色。

    等沈明钧匆匆收拾过往客栈那边去,周氏才拉着沈溪的手问道:“小郎,娘要给你生个弟弟妹妹,你喜不喜欢?”

    沈溪想了想,道:“喜欢,也不喜欢。”

    周氏面孔一板:“憨娃儿,说什么呢?什么喜欢又不喜欢的?”

    “不喜欢,是因为娘以后生了弟弟妹妹,对我的疼爱就少了,有好吃好喝好玩的也不会只记得我一个,我嫉妒得慌。但以后多个弟弟妹妹,我就有人能欺负了,所以……有利有弊吧,哈哈。”

    周氏一巴掌拍在沈溪脑袋上:“混小子,要是老娘给你生个弟弟,你敢欺负他,看老娘怎么收拾你!”

    沈溪耷拉着头,嘀咕:“娘怎么知道一定是个弟弟?”

    这年头根深蒂固的思想,重男轻女,生个儿子那是家里的功臣,家里多了个劳动力。以周氏现如今的身家,怎么也能把这个二儿子培养成读书人,将来就多了份指望,不用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沈溪一个人身上。

    但若是生个女儿出来,这一胎就等于白生,反正女儿将来是要嫁出去的,属于“赔钱货”。

    生个儿子,能让周氏在沈家的地位更高,而生个女儿,周氏在沈家的地位不会有丝毫改变。

    沈溪叹了口气,不是老娘重男轻女,只能怪这时代生产力落后,妇女没办法自立自强,看来前途任重道远啊!

第179章 银票(求订阅和月票)() 
李氏进府城第二天中午就动身回宁化,这次她把沈明文带回去,是准备将其关起来闭门读书。

    倒也不必非把沈,因为李氏现如今也搬回宁化县城住了,她更想把沈明文留在身边,方便看管。

    老太太到府城来,最忙的人是沈明钧,照顾得无微不至不说,老太太走他还得去街上买礼物,府城比之县城繁华不少,许多都是宁化那边没有的,大包小包的礼物塞满了马车。

    除此之外,沈明钧还把这个月的月钱,以及妻子周氏从药铺得到的分红,悉数上缴李氏。

    李氏进府城一趟,其实也是想来看看儿子、儿媳妇是否有背着她私藏银子,在她去过沈明钧一家租住的小院看过,发觉摆设陈旧,连衣服都没添置的时候,这才放心而去。

    其实在周氏给老太太写信时,她就把近半年来给家里人添置的新衣服收拾好,装箱后搬到惠娘房里,准备等老太太走了再搬回去。这几天,她也严格要求一家人都穿旧衣服,为的就是麻痹老太太。

    李氏进城的事,算是给周氏一个警告,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她在印刷作坊、药厂和银号有股份的事说出来,否则很可能财产不保。

    若老太太得知后再找个儿子来接手印刷作坊,那之前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转眼到了腊月上旬。

    入冬以来已经接连下了好几场雪,天气显得格外寒冷,商会跟苏遮柒等江南客商的商战终于落下帷幕,城中药铺和盐铺在经过几个月的萧条期后,终于在寒冬腊月迎来春天。

    苏遮柒几番调运资金南下,准备跟汀州府商会死磕,让惠娘为此折服,独霸彩色连环画和年画生意。

    但苏遮柒不知道的是,他高价买回去的那些货物,被他信任的同伴转手卖给汀州府商会寻找的中间商。这些中间商没有直接把货运回汀州,而是送到汀江和闽江,再度卖给苏遮柒。这一来一回,毫不知情的苏遮柒损失惨重,而由于他这个冤大头的存在,周边各地运往汀州的药材和官盐越来越多。

    惠娘则从广东潮州府和江西赣州府,由陆路运来药材和官盐应急,汀州府八县这两三个月虽然药材和官盐短缺,但价格却未有大的波动,甚至苏遮柒在城中散播谣言让百姓去抢购,药铺和盐铺都用曾经应付北方米粮商人的那招,以招摇过市的方法运大批货物进仓,让抢购潮只持续几天便戛然而止。

    以后再有同样谣言出现,城中百姓都已不相信。

    苏遮柒苦苦支撑三个月后,终于后继无力,仓皇离开闽西地界,连他本来想在商会屈服后运到汀州贩卖的药材和官盐,也为了偿还债务被低价折给“江西客商”,而这些客商其实也是惠娘找人假扮的。

    这也是沈溪想到的点子,在得知苏遮柒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一方面让惠娘假意派人去与苏遮柒谈判,让苏遮柒以为汀州商会已到崩溃边缘,又找人提出借贷给苏遮柒,大度地接受以他的货物作为抵押。

    苏遮柒这样经商多年的老狐狸,在简单调查过这些商人来自江西而非汀州后,就答应抵押货物借钱,结果越陷越深。

    从冬月下旬开始,由于连续的高价,大批药材和官盐开始运进汀州,苏遮柒知道无力回天,趁着没有彻底弹尽粮绝之前选择逃离战场。

    腊月初四,惠娘开始算账,在详细计算后,她惊讶地发现,与苏遮柒的这场商战,商会不但没有蒙受损失,反而净赚了近一万两银子。

    这些银子都是苏遮柒的老本,被惠娘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获得。

    如此一来,惠娘就不用拿印刷作坊的收入来抵偿城中药铺和盐铺在这三个月的损失,这笔银子不仅弥补超支的钱绰绰有余,商会还额外多了一大笔收入。

    惠娘在这一战后,没有私自截留一两银子,除了补偿商会药铺和盐铺用去的三四千两银子外,剩下的钱全都挂在商会账目上。

    瞬间商会成为拥有大量资产的民间组织,加上早前被惠娘买下来的商会总馆房契和地契,商会有了自身的价值,对外更有竞争力。

    ……

    ……

    进入腊月,在没有苏遮柒一伙对汀州商会的威胁后,惠娘可以放下心来打理自家生意。

    在这几个月里,银号进一步做大,分号已从一家扩大到了八家,汀州府治下的所有县城都有了分号,惠娘甚至计划把分号做到周边府县,这样主要是为方便接纳更多的存款和放贷业务。

    印刷作坊生意很好,主要体现在年画的销售上。年画因为投百姓所好,到年底家家户户都需要,加上之前制定的批发制度,使得小商贩也能到汀州府城来进货,这让印刷作坊在年底这段时间盈利颇丰。

    反倒是连环画的销售出现了一定问题。

    苏遮柒在江南等地人脉广布,加上商会自身销售渠道没有完全铺开,无论是汀州府地方的土特产,还是连环画这些商品,基本只能在福建和两广之地卖卖,一直没办法打开江南市场。

    “……姨,趁着年底,最好在南京也设立汀州商会分馆,同时在那边开办银号,联络南京各地的经销商,取代姓苏的在江南一代的地位。”

    腊月初四晚上,沈溪又趁着家里人都睡过去了,来到药铺在惠娘房间商量事情。

    惠娘坐在铺了毯子的椅子上,面前的书桌摆满了商会的账目,沈溪坐在惠娘侧后的床上,下身搭着被褥。虽然外面寒风阵阵,但沈溪却在这里感觉到浓浓的暖意。

    惠娘回头一望,柔声道:“商会才成立一年多,想让江南一带的人认可,怕是不那么容易。”

    “所以我们才要先成立银号分号,等到来银号存钱的人多了,咱的资金就越发宽裕,南京城所在的应天府和下边各府县的人才更愿意与我们合作做生意。”

    沈溪掀开被子跳下床,走到惠娘身旁,抬头看着桌上一角堆得高高的契约,这些契约是各地商人在银号中存款和贷款的凭证,“姨,看来我们以后要印制银票,来取代现在这些契约了。”

    惠娘蹙眉:“何为银票?”

    沈溪笑了笑,跟惠娘大致形容:“就好像宝钞一样,不过是咱自己印制的,用的材料是牛皮纸或者桑皮纸,咱有印刷工坊,用彩色印刷,比起官府印的宝钞质量应该好上许多,再加上特殊的明印和暗记,加上两边签字画押,出问题的可能不大。”

    “客商存钱得到银票,这些银子咱不放贷,只作为保管,要收取一定比例的保管费,让他们可以跨地域取钱。他们甚至可以用银票来与商人做买卖结算结清,银票正确,咱的银号就要兑钱给人家。”

    惠娘仔细想了想,按照沈溪的意思,就等于是银号在没有得到官府许可之下,已开始印制纸币,作为市面上流通所用。

    银票,从宋朝开始就已存在,但这种银票基本属于“契约票”,除非是官方印刷的纸币诸如“交子”、“会子”和“大明宝钞”这类,否则只能作为兑换凭证,不能作为钱币在市面上流通。

    而官方印制的纸币,又因为背后没有实体银两和铜钱作为依托,会随着时间大幅度贬值,在市面上并不会得到太多认可。

    “这恐怕不妥。”

    惠娘面对如此重大的问题,怎敢轻易冒险,“若有人造假,我们无法分辨,损失将会很大。”

    沈溪笑道:“那姨是不相信我们印刷作坊的技术咯?”

    “技术再好,总会被人破解,再者说,就算别人仿造不出,官府那边……此事还是容后再议。”

    虽然惠娘嘴上拒绝,但无可否认沈溪的提议对她具有极大的诱惑。

    在之前筹备银号的时候,沈溪的确提出过可以“异地取款”的设想,但在如今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想要实现很困难。

    契约是很容易造假的,在某地存款,到别处很难辨别存款人的签字画押还有契约的真伪。但若是用固定“银票”的方式,那事情就容易多了。但必须要保证“银票”是别人伪造不出来的,眼下市面上仍旧在流通官方印制的大明宝钞尚且不能保证不被伪造,更何况民间印的“银票”?

    沈溪继续推销他的构想:“咱若要印银票,会在其中增加许多暗记,再有编号制度,每一张银票都有固定的编号,同一编号的银票,一旦兑换过银子就会被销毁,不可以在银号中兑换两次,每个编号的银票都会有不同暗记,除了咱派到各处银号的大掌柜,别人不可能掌握印记的规律。”

    惠娘仍旧很犹豫,因为之前明朝纸币大明宝钞的泛滥,到如今大明宝钞已快被市场淘汰。

    沈溪也知道,等再过十几年到正德年间,大明宝钞就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正因为如此,市场上更需要一种有公信力的纸币来作为流通所用。

    银号印制银票与官方纸币最大的不同,是银号不会滥造银票,每印制一两银票,必然要在银号中存下一两银子,而银票兑换所用银两,本身与银号存钱放贷的银两分离。

    银票的发行和兑换,采用收取保管费的方式,并不会给予利息,这样就保证了每一张银票的固定价值,既不会增值,也不会贬值,该多少就多少,一目了然。

    ***********

    ps:武侠小说里常见的银票来了!

    实际上,宋代的交子,明代的宝钞都不算银票,真正的银票出现在清朝嘉靖年间,由山西平遥的日升昌票号首创,所以《鹿鼎记》里韦小宝随时都拿着几万两银票只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

    继续求订阅、打赏和推荐票支持!

第180章 第一八〇章 难测湖事() 
惠娘因为思维的局限,很难理解一些新事物的好处,纸币之所以能在几百年后成为世界通用的货币,主要因其便捷性。沈溪现在没法去跟惠娘详细解释,他只能希望惠娘足够开明,能逐步接受他的设想。

    最后惠娘只是让沈溪印制几张银票的小样出来看看,再决定银号是否发行银票。

    至于把商会生意发展到南京,则要等年后了。

    眼看年关临近,印刷作坊天天都在忙,而沈溪的学业也很繁忙。

    这段时间,冯话齐主要在讲制艺,传授应试之道。

    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五经》中摘取,且要摹仿圣人语气,根据程颐、朱熹的传注来阐发题旨。

    为了让题目中蕴含的义理得到深入、全面的阐发,八股文设置了特殊的程式,即必须先破题、承题,再起讲,其标准体式的正文,必须用有声律要求,两两相对的四个有逻辑关系的对偶段落来阐发题旨的精义奥旨,在规定的起、承、转、合的逻辑程序中将题旨阐发无遗。

    八股文最重要的是破题,所谓破题就是破说本题的大意,也即是将题义点明。

    按照规定,无论题目字数如何多,或数句或数节,或一章或几章,也不管内容如何复杂,破题都只能用高度概括的几句话破开题字或题意,否则便为违式,考官会判为不合格。

    破题要先将题意融汇于心,弄清题目在经文中所处位置及与上下文关系,抓紧题目主旨,肖题之神,用几句话,破尽命题之意。

    破题有明破、暗破之分。明破就是照题字而发明题意,暗破是照题意去破而不出题中的字眼,换言之,即时将题目的字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