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状元- 第10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障眼法,着眼点其实全部在王华身上,其余三人都只是陪太子读书。

    至于谢迁的意见,二人不想节外生枝,直接选择忽视。

    随后这件事便由李东阳传到梁储那里,由梁储等人向朝廷请示。奏本从通政使司衙门很快送到内阁,由刘健亲自做出“酌情拟定人选”的票拟,便送到司礼监。

    按照刘健和李东阳的设想,只要萧敬朱批定夺,这件事便落实了,根本就无需惊动小皇帝。

    但事关重大,萧敬没敢自行确定,便去向张太后请示,张太后委决不下,觉得应该把事情告知朱厚照,由朱厚照亲自决定。

    朱厚照在又一此夜不归宿后,第二天一大清早回到乾清宫,终于得知此事,时间距离午朝只剩下不到半个时辰。

    ……

    ……

    “什么意思?朕才出去一日,宫里就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内阁三位辅政大臣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要凭空增加一人?王华王先生入阁是谁准允的?”

    朱厚照连串发问,萧敬根本回答不出来。

    萧敬非常为难,因为现在内阁独大,刘健和李东阳步步紧逼,之前孝宗朝都没决定的事情,现在仓促间便做出决定,其实是欺负朱厚照刚登基什么都不懂。

    而朱厚照虽然年幼,也知道内阁无小事,多出一个大学士,意味着今后他会增条一个对手。

    他现在只是暂时将跟文官争斗的心思放下,专心吃喝玩乐,而不是说他不在乎,准备永久性地将权力让给文官。

    萧敬这边涨红着脸回答不出来,刘瑾倒是在旁插话了:“陛下切勿动怒,这件事不是还有商量的余地吗?”

    “陛下若认为不妥,直接在奏本上否决便是!”

    萧敬这才意识到朱厚照可以选择拒绝,而他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必须要站在皇帝的立场上想问题,当即出言附和:“陛下,刘公公说的是!”

    朱厚照怒视萧敬:“萧公公,你怎么执领司礼监的?为什么现在大小事务都由内阁决定,你做什么的?这件事朕先表明态度,先皇当初做出不增加内阁人选的决定,在朕这里照样管用,谁想擅自更改……没门!”

    刘瑾赶紧劝道:“陛下请勿动气,保重龙体啊……”

    这话听起来好心好意,但其实是火上浇油,刘瑾见到萧敬不得皇帝宠信,内心早就乐开了花。

    司礼监掌印太监之职关系重大,很多人都在觊觎这个位置,刘瑾也不例外,当然他也知道以自己的资历不太可能拿下这个职务,但现在他是皇帝身边最得宠的太监,有所觊觎也属正常。

    萧敬问道:“陛下,此奏本如何朱批?”

    朱厚照一把将萧敬手上的奏本夺过去,拿起桌上的朱笔,在奏本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意思是说这件事不被准允。

    朱厚照将奏本掷到萧敬怀里:“就这么回,朕今日很累了,不想参加朝议,事情交由你去办,若做不好的话,萧公公……别说朕为难你。先皇安排你当朕的左右手,但朕怎么看你都是在帮内阁做事,从来不考虑朕的意见!”

    萧敬一阵汗颜,他知道自己一旦得不到皇帝的宠信,迟早要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上退下来。

    若是换了别人,一定会恋栈权位,但萧敬不同,他巴不得早点从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碍眼的差事上下来,他平时所受压力非常大,早已心力交瘁,更希望平平安安颐养天年,而不是夹在各方势力中间,喘不过气来。

    ……

    ……

    到了中午,朝议行将开始时,刘健已暗地里告知王华,让他做好入阁的准备,结果到了奉天殿才知道午朝取消。

    众大臣回各自衙门的时候,李东阳恼火地道:“若是一两次也就罢了,现在是天天罢朝,十日中倒有六七日不朝,这算怎么个说法?难道陛下对朝事就不管不问了吗?”

    王华忍不住看了李东阳一眼,心想一边让陛下不管朝事,一边又在意陛下是否参加午朝,估摸陛下是不想理会烦心事,于是道:“李大学士何必挂怀?陛下初登基,贪玩胡闹了些,可以理解……”

    “理解什么,德辉,我且问你,陛下登基后有几次参加经筵日讲?又有几次召翰苑之臣坐而论道?”李东阳问了一句。

    这下王华自己也回答不上来了,因为一次都没有!朱厚照登基后便不再学习,一众东宫讲官早就被他抛在一边,现在除了睡觉就是出宫游玩,偶尔参加一次朝会还打瞌睡,什么事都不管不问。

    刘健问道:“宾之,你之前见过萧公公,他可有说及德辉入阁之事?”

    李东阳恼火地道:“这也正是我生气的地方……之前见到萧公公,他匆忙避开,我上前追问他也一概不理会,怕是事情没那么顺利!”

    刘健想了想,道:“既然朝会上见不到陛下,便让梁学士前去觐见,当面提及此事。德辉,之后你跟梁学士一起去,别说是老夫和宾之的意思,你探探陛下的口风,若陛下无意增加内阁人选,让梁学士多奏请一下,或者……之后老夫跟宾之上疏乞老,总归要将你送进内阁……”

    王华感激地道:“多谢两位阁老提拔,只是……在下学问和能力或许有所不足!”

    刘健用坚定的口吻道:“德辉,你在内阁帮忙票拟已有多时,你进内阁,我和宾之……还有于乔都放心,这件事利国利民,要跟陛下多多陈述利害关系,陛下年轻气盛,只能恳请他变通!”

    李东阳不由摇头叹气,显然对去找朱厚照陈情不太看好。

    刘健再嘱咐道:“听宫里人说,陛下登基后,数度出宫,如今不知太后意下如何,若此事在陛下那里行不通,便去奏请太后,由太后做主或许更为妥当,太后如今对朝事多有关心……”

    刘健和李东阳都懂后宫不得干政的道理,但为了让王华顺利入阁,他们管不了那么多了。

    李东阳道:“或许,我再去一趟于乔府上,让于乔出来说事……怕是于乔如今已有乞老归田的想法!”

    王华惊讶地看着刘健和李东阳,心想:“听两位阁老的意思,是要让谢阁老主动提出致仕,由我替代!如此……真的妥当?”

第1619章 分忧() 
朱厚照于乾清宫接见王华和梁储后,火冒三丈,回到寝宫便大发雷霆,见到东西就往地上摔。

    张苑赶紧上前安慰:“陛下切勿动怒,龙体为重!”

    朱厚照道:“什么龙体为重,朕现在都快被那些大臣给气死了……朕的江山,爱让谁来当内阁大臣就让谁来当,凭什么由刘少傅他们决定?张苑,你说朕现在应该一个阁臣都不添加,还是索性多加几个,气死他们?”

    张苑突然被问这么重要的问题,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迟疑半晌后才说道:

    “陛下,以奴婢看来,您就一个都别加,无论加多少都是翰苑之臣,跟刘少傅他们砸断骨头连着筋!”

    朱厚照细细一琢磨,点头道:“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你且去把刘瑾和戴义给朕叫来,朕准备问问他们的意见!”

    张苑的观点,被朱厚照接受,这让他非常高兴,在出殿门去找刘瑾和戴义时,再次细细思索这个问题,最后得意地想:“就算刘瑾来了,最多说的话跟我相仿,不过拾人牙慧,陛下必定知道谁更有本事!”

    张苑志得意满,去将刘瑾和戴义都叫来。

    朱厚照问出相同的问题,其实此时他心里已经有了想法,但希望多听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戴义看了张苑一眼,迟疑地道:“不知陛下属意如何?”

    朱厚照没好气地道:“你管朕怎么想?朕就算想出一百个主意,也跟问你们问题无关,你们只管回答朕的问题便是!”

    戴义这下为难了,最后支支吾吾道:“其实朝中增加一两个阁臣人选,也未尝不可!”

    朱厚照勃然大怒:“好你个戴义,你是跟刘少傅他们一伙的,是吧?到底谁养活你?刘瑾,你觉得呢?”

    刘瑾被直呼名字,也知道皇帝这会儿非常愤怒,回答问题必须小心谨慎,但他却笑呵呵道:“陛下,其实……戴公公说得没错!”

    “好你个吃里扒外的狗东西……”

    朱厚照抄起桌上的茶壶就往刘瑾身上掷去,刘瑾没接住,茶壶掉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

    张苑这会儿心里乐开花,上前去将茶壶残骸捡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到一边。

    刘瑾续道:“陛下还未听老奴说完呢!”

    朱厚照已经坐到自己的寝榻上,喝道:“你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去喂马,朕不稀罕不能帮朕分忧之人!”

    刘瑾正色道:“陛下是否想过,刘少傅等人属意的内阁人选究竟是何人?”

    朱厚照皱眉道:“还能是谁?不是梁储,就是王华,又或者杨廷和和王鏊,这些人都是朕在东宫时的讲官,意思很明显,让朕学先皇,将这些东宫讲官提拔起来,日后辅佐朕治理江山……但在朕看来,这些人跟刘少傅一个鼻孔出气,就算让他们入阁,也不会替朕做事!”

    刘瑾叹道:“陛下说错了,其实刘少傅属意之人只有一个,便是如今已在内阁轮值,甚至可作票拟的王华王侍郎!”

    朱厚照皱了皱眉头,他不太明白其中内情,因为翰林院一次举荐四个人,他以为这四个人都可以入阁,谁知刘瑾却说其中三人都是幌子,他琢磨了一下,已没有之前那么愤怒,摆手道:“说下去!”

    刘瑾神色更加自然,笑道:“陛下试想一下,无论刘少傅等人属意谁,必然是从这四人当中来挑选,这四人跟刘少傅也有亲疏远近之分……这四人中,谁跟刘少傅关系最远?”

    “朕哪里知道?你别卖关子了,信不信朕揍你?”朱厚照最怕动脑子,立即喝斥。

    刘瑾正色道:“是梁储和杨廷和,这二人中,梁储不与刘少傅等人同流合污,平日在翰苑中仅做草诏之事,而杨廷和年轻气盛,素为刘少傅不喜……在刘少傅心目中,只有王侍郎才是最合适的人选,若陛下不选王侍郎,也不选另外三人,再额外增加几名人选……不知会如何?”

    朱厚照喜欢聪明人,尤其刘瑾把内阁首辅刘健和几名候选人的关系分析得头头是道,不由提起兴趣,听了刘瑾最后的话,眼前一亮,脸上涌现一抹坏笑,问道:“增加几人?倒是有趣,却不知能增加谁?”

    刘瑾陪笑:“陛下,其实不就是看谁跟刘少傅的关系更疏远吗?纵观朝堂,出自翰苑且跟刘少傅有积怨的,大有人在……”

    朱厚照马上眉开眼笑:“朕想起来了,还有沈先生呢!哈哈,如果让沈先生入阁,那刘少傅还不得头疼死?”

    听到朱厚照对沈溪的称呼,刘瑾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不见,有些紧张地道:“陛下,暂且不能调沈总督进京,到底他还在南方……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朱厚照道:“哪怕再山长水远,也不过一道诏书的事情,沈先生回京用不了一个月吧?回来后,既能帮朕对付刘少傅,还能……嗯嗯,其实有利无害!朕之前就有意要征调沈先生回京!怎么,你觉得不合适?”

    刘瑾颇为头疼,对于斗朝中那些文官,刘瑾有几分自信,但提到沈溪,刘瑾想想都不寒而栗。

    他暗自嘀咕:“我疯了才让沈溪回京?这小子谋略惊人,就算他能将姓刘和姓李的两个老匹夫斗倒,与我有何好处?凭空出现一个更厉害的对手……论心眼儿,我可玩不过他!”

    张苑一听要调沈溪回来,赶紧帮腔:“陛下,奴婢认为沈大人颇有能耐,进入内阁后,应该能起到浑水摸鱼的作用……嘿嘿,您看……”

    “有道理,有道理!”

    朱厚照眉开眼笑,指着张苑连连点头,就差大加赞扬了。

    刘瑾赶紧说道:“陛下请三思而后行。沈总督再跟刘少傅不对付,毕竟也是翰苑出身,且当初沈总督会试时,李大学士是他的主考官,听闻李大学士对沈总督称赞有加……”

    这个时候,刘瑾巴不得说沈溪跟刘健和李东阳是一伙的,让朱厚照就此断掉让沈溪入阁的心思。

    朱厚照皱眉:“刘公公,你这就有所不知了,沈先生当初参加会试,李大学士确实是他的座师,但沈先生做官后,却跟谢阁老走得近,李大学士对他可没有提携之恩。之前朝中,刘少傅和李大学士不止一次在父皇面前说沈先生的坏话,这些事朕记得清清楚楚。”

    “沈先生跟朕关系一向不错,他回京后,一定会倾尽全力帮助朕,而不是为刘少傅和李大学士出力……”

    刘瑾听到这些话,无比惊讶,暗忖:“坏了坏了,为何陛下对沈溪那小子如此器重?难道就因沈溪当了几天东宫讲官?哦对了,我记起来了,之前陛下尚是东宫太子时,跟我去南方,后来不辞而别,说是要逆江水而上游历天下,不会是去找沈溪那小子吧?”

    “刘公公,你有听朕说话吗?”朱厚照见刘瑾沉默不语,不由问道。

    因为之前是刘瑾提出找别人入阁,跟刘健和李东阳对着干,这主意非常符合朱厚照的心意,因而对刘瑾的意见多了几分重视,居然主动询问。

    刘瑾赶紧组织语言:“回陛下,老奴正在思索此事。按照陛下所言,沈总督回京自无不可,但就怕沈总督年轻,资历浅薄,怕是在内阁中……无法跟刘少傅和李大学士这样的老臣相抗衡。”

    “陛下不妨设想一下,沈总督入朝不过六七年,多在地方统兵,在朝中没什么势力,进了内阁却非首辅,所做票拟还是要过刘少傅和李大学士之手,他们若不同意,沈总督也不能提出反对,只能按照刘少傅和李大学士的意见走……到底沈总督要为将来的仕途着想!”

    朱厚照稍微琢磨了一下,神色中稍微有些不满:“你说得也有道理,那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既然沈先生不合适,你总得提出几个合适的人选出来!”

    刘瑾道:“以老臣所知,如今在京翰苑之臣,有资历者不在少数,其中有太常寺卿李杰李学士,有焦芳焦学士,都为刘少傅疏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