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大帝-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你没带,不代表别人也没带。有些人银子不够,可带着金子啊!金子一样是硬通货,按照一两金子兑换五两银子的比例,换算一下就行了。

    于是,这个条件一放出来,顿时有几十个平时就比较烧包的达官贵人和富商,顿时大喜过望,挤了过去,一边喊着“我带了,我交押金”一边往天香楼门口挤。

    挤到门前,将押金交给工部登记的工作人员,然后才被十多个禁卫军士兵放行,得意洋洋的进入了天香楼。

    几十个带着足够现金银子的达官贵人和富商们交了押金,得意洋洋的进去了,留下外面的大街上没钱交押金的人恨得咬牙切齿。

    “进去了又怎么样?那么多人,也要你有钱抢得到才行。”没进去的人酸溜溜的讽刺着。

    不去管那些没能进来的人,时间一到申时正点(16点),预定的拍卖会时间,宋应星就让人关上了大门,将外面吵嚷的人群隔了开来。

    不过,根据皇上的建议,宋应星还是安排了一个人在门外,拿着一个简易的喇叭,对外面大街上的人群直播通报天香楼里面的拍卖过程进展情况。

    交了押金进来的人足足八-九十个,比杨毅预计的还要多了二三十个。大家挤了又挤,还将酒楼本来的盆栽花卉之类的搬走,才让大家在一楼大厅里安排一人一把椅子坐了下来。

    宋应星在最里面搭了一个一人高的台子,按照皇上的方法训练,一个三十多岁,名叫蔡毅的工部主事官员走上台,对下面参加此次拍卖会的众人大声道:“各位请安静。”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后,他对大家拱了拱手,道:“各位都知道,我们工部最近发明了一款计时方便准确,还能进行准点报时的计时器,名叫摆钟。现在已经在皇宫和朝廷各部署得到应用,广受好评。皇上的乾清宫大殿、暖阁,都摆上了我们的这个摆钟。皇上对这个摆钟深感满意,说自从有了这个摆钟,他每天的生活都规律了,再也不会忘记时间了。”

    下面的人发出了呵呵的笑声。

    蔡毅对这个气氛很满意,点了点头,继续道:“因为对这个摆钟很满意,皇上给这个摆钟取了一个名字,叫‘金陵牌’摆钟。这个摆钟目前还无法量产,只能由我们工部的师傅们进行手工打造,所以产量比较小。”

    “因此,这个金陵牌摆钟暂时还无法供应民间市场,只能先供应皇宫和朝廷各大衙门,以及少数功勋大臣们的家用。但是,根据很多民间人士的反映,大家对这摆钟也是很喜爱的,纷纷跑到工部来求购。但是,我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最多只能拿出十台来供应民间市场。”

    “但是这十台怎么卖呢?如果价格定低了,恐怕供不应求;定高了,又不符合实际。因此,我们才举办了此次拍卖会,拿出这十台摆钟来拍卖,价高者得。这个方法很公平吧?”

    下面有人问道:“是很公平,但到底是怎么个流程呢?”

    蔡毅点了点头,然后开始给大家解释拍卖会的流程,都是杨毅教给他的。每台摆钟的底价是500两银子,每次加价不得少于10两,喊价三次无人再加就算成交。

    拍卖会结束后,没有拍到的人退还50两银子的押金。拍到摆钟的人则去登记信息,两天之内将拍下摆钟的银子交到工部去,然后才领取拍卖品。如果失约,50两押金的银子就没收了,不再退还。

    将拍卖的规则讲解清楚,再解答了一些人的疑问后,拍卖会就正式开始了。

    蔡毅让后面的工作人员搬了一台摆钟上来,当样品给大家看。然后拿出一张画了摆钟写实图,盖了工部公章的宣纸道:“现在开始拍卖第一台摆钟,编号12345,数字非常好记,绝对具有收藏价值,请大家开始出价。”

    原来大家听到的消息,只是说编号在五位数以内,比以后在市场上销售的摆钟编号要少一位,具有特殊收藏价值。不料拿出来拍卖的第一台就是12345这样顺溜的编号,顿时引起了大家的热情。

    这也是杨毅的一个小手段,反正这些特殊编号给各大衙门办公使用也是浪费,不如拿出来拍卖,多卖点钱得了。

    【明洋天水-作品,求收藏、求推荐票啊!】

第67章 创建报社() 
因此,拍卖的第一台摆钟就拿出这么好的编号,立时就引起了台下达官贵人富商们的争抢,纷纷开始出价。

    “我出500两!”这是第一个,也是这台摆钟的起始价。不过,这个价格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罢了,谁都知道这台摆钟最终价格不可能是500两银子。

    “500两你也好意思,我出600两。”果然,第一个声音刚落,第二个声音就响了起来。根本就没有10两10两的加,而是一下加了100两,直接蹦到了600两。

    随后,此起彼伏的喊价声响起,不到五分钟,第一台摆钟的价格就蹦到了2600两,足足是底价的5倍多。

    宋应星安排的直播员用喇叭直播着里面的拍卖。

    对于外面大街上的大多数平头百姓而言,几百上千两银子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听着直播员对里面的喊价直播,每蹦一次价格,外面就整齐的“哇”的一声赞叹。

    当价格喊道2000两以上的时候,赞叹的声音更大了。

    今天如此盛况,即使是作为首都的南京,平时也是难得一见的。

    当价格喊道2600两的高价之后,终于缓了下来,只有四五个在继续支撑,慢慢的往上加。

    又过了半刻钟后,价格喊到了3260两。这个价格被人喊出来后,就没人再跟了。

    蔡毅于是问道:“现在第一台编号12345的金陵牌摆钟,已经出价到3260两,还有人出价吗?”

    过了一会儿,下面没人回答,蔡毅就继续蛊惑道:“这台编号为12345的摆钟,其编号将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除了实用性外,其收藏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加珍贵,绝对值得你们拥有。现在的最高出价是3260两,还有没有人出更高的价了?”

    下面的人议论纷纷,摆钟是好的,编号更是惹人眼馋,可3260两的高价,实在超出一般人的承受范围。

    但是,蔡毅蛊惑的这台摆钟的独特性,还是蛊惑到了一个人继续出价,喊到了3300两的价格。

    这个价格,差不多已经相当于后世100万人民币了,对于一台摆钟而言,这个价格绝对够恐-怖。这下,连前面出价3260两的那个人,也不敢再加价了。

    最终,这台编号为12345,数字最好记的摆钟就以1500两的价格成交了,可谓是开门红。蔡毅说了几句恭喜的话后,让工作人员将第一张盖了工部印章的摆钟图交给了拍得者。这是他拍卖会结束后前去工部拿东西的凭证。

    听到最终的成交价格是3300两,二楼的杨毅也不由感到很是吃惊,就更不用说外面大街上的老百姓了。这个价格,实在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范围。

    接下来,另外9台摆钟也因为各自有独特的编号,比如66666,88888等编号,都拍出了比较高的价格。虽然比不上第一个3300两的高价,但最少也有3000两的价格。

    十台摆钟最终的成交价格,总额达到了3万1千多两白银。这个收获,远远超出了杨毅的预料。

    3万1千多两白银,相当于后世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了。用十台摆钟拍出这个价格,让杨毅对这些明朝的达官贵人和商人之富裕有了一个直观认识,更坚定了其生产各种奢侈品,从这些人腰包里掏钱的想法。

    拍卖会的盛况,也从南京向全国各地蔓延,很多人才第一次听说有金陵牌摆钟这个东西,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江浙沿海的商人,富甲天下,对这个东西就更想要得到了。

    毕竟,对他们来说,钱已经只是一个数据而已。而如果家里摆上这么一台皇上、朝廷高官都在使用的高端计时器,那就是一种身份和品味的提升。

    通过这次十台摆钟的拍卖,也让朝廷各位高官认识到了摆钟的价值,更加愿意用500两一台的低价购买这个金陵牌摆钟了。

    短短一个多月,工部就通过这个金陵牌摆钟,收获了数十万两白银,为工部的科学研究和钟表厂的建设提供的足够的自有资金。

    崇祯十七年九月十二日,黄道周的书信发出去后二十多天后,松江府陈子龙抵达了南京,拜访了黄道周,黄道周带陈子龙觐见了崇祯皇帝。

    跟陈子龙见面后,杨毅通过一番面对面的交谈,加上自己脑海中ie浏览器上搜索查询到的资料,杨毅知道这是一个很忠君爱国的学者,可以放心交流。

    于是,杨毅向陈子龙陈诉了自己办报社、发行报纸的目的,就是掌控舆论。但是,杨毅的这个目的陈子龙一个人知道就行了,今后报纸上的文章要沿着这个目标努力。此事就不必告诉其他人了,黄道周也不例外。

    陈子龙点头应是,表示愿意当皇上的心腹,出任第一任的报社社长和总编-辑,替皇上掌握天下舆论。

    甚至,陈子龙还表态,虽然报社是挂在礼部名下,但他肯定只听的皇上的吩咐。而且,每一期的报纸发行之前,都会先给皇上过目。如果皇上说不行,那报社就加班加点改版,换掉皇上认为不能发出去的新闻。

    对这样的表态,杨毅深感满意,觉得很合自己的心意。

    接下来,两人讨论了报社的选址、级别、编制、报纸的发行周期、聘用记者采集民间新闻等等事项。最后商定的报纸发行周期是五天发行一次,名字叫《大明新闻报》。

    随后,陈子龙找了几个跟他交好的应用派学者,一起开始筹建大明中央报社,并将报社印刷厂建了起来。

    因为有皇帝和礼部尚书黄道周的支持,陈子龙的这个报社建得很快。

    九月十三日开始筹建,找民宅改报社办公地址,并雇佣熟练工人建了一个简易印刷厂。到九月底,工部的钟表厂建成投产的时候,陈子龙的大明中央报社也投入运作,开始印刷《大明新闻报》的创刊号了。

    【明洋天水-作品,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68章 第一期报纸发行() 
崇祯十七年十月一日早上,秦淮河边的夫子庙旁,一位吃过早餐后正准备进入夫子庙去上学的学子,突然听到旁边街上一个少年的喊声道:“卖报纸咯,卖报纸咯,大明新闻报创刊号。上面有皇上谕旨,有金陵牌摆钟的介绍,有李自成和多尔衮的对峙,只卖10个铜板啦!”

    “报纸?是驿报吗?”学子心里疑惑了一下。不过,听到只要10个铜板,不过一斤多大米的价格而已,学子就不在乎了。还可以看到许多朝廷时政要闻,他马上就心动了。

    于是,这位学子对着那个少年招了招手,喊道:“过来,我买一份!”

    那个可能十三四岁的少年背着一个鼓鼓的布袋,高兴地跑过来,拿出一份两开页、印刷了许多楷体字的淡黄色报纸递给学子。

    这名学子掏出10个铜板递给卖报的少年,然后拿着报纸一边看一边往夫子庙里走去。

    报纸拿到手中,学子才发现,这份报纸的行文方式,跟大家以前看的书并不相同,竟然不是从从上到下,再从右到左排列的。

    这份报纸上的文字内容,是先从左到右、再从上到下排列的。而且,字里行间还出现了许多没有见过的符号,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发现了这份报纸的不同,这位学子顿时来了兴趣,认真的看了起来。

    只见,这份报纸的左边抬头就是五个大字:大明新闻报,下面是一行小字:崇祯十七年十月一日,创刊号。

    然后,报头的右边,是一则崇祯皇帝的贺词,祝贺大明新闻报创刊。

    中间,分了两栏,标题加大字体,正文字体稍小,各自放了一则朝政要闻。

    左边一个,是加黑加粗的重点新闻。讲的是崇祯皇帝下旨,更改全国行政区划“承宣布政使司”的名称。所有“承宣布政使司”全部改称为“省”,南直隶也改称直隶省。原来的各省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全部改称为“省长”,“左、右参政”也全部改称“副省长”。

    因为朱元璋建国后不想使用元朝对地方行政区划“省”的称呼,于是将南北十三个省的后缀名改为了承宣布政使司。但实际上,天下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称呼全国各地行政区划为“省”,朱元璋取的名字“承宣布政使司”在民间根本就没有市场。

    就算是官场上,除了正式的公文以外,大家平时谈话聊天,都是称呼的“xx省”,比如河南省、浙江省之类的。没有谁在平时谈话的时候说“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这样的称呼,又长又难读,拗口拗嘴的,大家都不喜欢。

    杨毅来自后世,已经习惯了全国各地“省”的叫法,就比明朝人更加不喜欢“承宣布政使司”这个称呼了。加上民间的呼声,杨毅就干脆取消这个拗口拗嘴的名字,回到元朝对各地行政区划“省”的称呼了。

    至于少数老学究说祖宗法制不能更改之类的,杨毅就当没听见了。朱元璋是朱由检的祖宗,却不是他杨毅的祖宗,他对更改朱元璋取的这个明显不适宜的“承宣布政使司”毫无压力。

    然后,右边一栏里,则是礼部的通告。通告说新的科举考试即将于十月十日正式开考,提醒各位考生及时赶到自己报名的县府参加考试,不要误考。

    再下面,是户部、刑部联合整顿江南各大城市商户,抑制物价的举动,还有工部南京钟表厂建成投产的消息……

    第二页,有皇上要求改变书籍行文排版方式的谕旨;第三页,有北方李自成和清朝多尔衮发生小规模冲突,然后继续对峙的消息;第四页,有关于各种标点符号的介绍和应用示例……

    这些时政新闻,全是国内目前最新的新闻时事,极具吸引力。这个学子一边走一边看,不经意间就撞到了一个人。

    那个人是他的同学,转身正准备质问他呢,看到他手上的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