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大帝-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大喜过望的吕大器听到皇上这么问,立马出列大声道:“臣附议,乔承诏大人为官清正、执政为民,数年内将浙江经营得政通人和、富甲天下,出任户部尚书一职,绝对是人尽其才。”

    吕大器表明了态度后,同为东林党人的刑部左侍郎郑三俊、兵部左侍郎练国事,以及对东林党一向有好感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纷纷出列,赞同宋应星的提议。

    高弘图虽然极力反对大力扶持工商业发展的乔承诏出任户部尚书,却独木难支。他的发言淹没在东林党人和支持东林党的官员口水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于是,杨毅自然以一种顺应民意的态度,通过了浙江布政使乔承诏升任户部尚书的任命。皇帝的圣旨和吏部公文,将由司礼监宦官带着,前往浙江首府杭州,传召乔承诏赴南京上任。

    乔承诏出任户部尚书,浙江布政使出缺,杨毅和众位大臣又讨论了几个合适的人选。最后,杨毅选择了一个同样比较开明的官员出任了浙江布政使,这次紧急朝会就算是结束了。

    五月二十日,中旬末,明朝公务员的旬休日,所有人都放假一天,只有南京刑部却显得异常繁忙。

    因为,刑部尚书张慎言被皇帝任命为专案组长,查办江南数省粮价暴涨案相关官员和不法商人。刑部正在加班加点,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案组成员,准备开始查案呢!

    以前的南京刑部,不过是北京中央朝廷的陪衬罢了,连部门官员都配置不全,就更别说办案了。

    以张慎言为例,在他出任南京刑部尚书的三年内,经过他亲自督办的大小案件加起来也不过区区二十多件。而北京刑部,每年督办的大案要案就超过一百起,完全没有可比性。

    但是,现在皇上将南京作为临时首都,刑部就要开始真正履行中央刑部的功能了。所需的官员、捕快,也已经被吏部补充完整,可以查办任何一个案件了。

    如今,皇上将牵连如此之大的一个案子交给刑部,这是对刑部的信任,也是一种考验。如果刑部办案得力,将牵连进此案的犯罪官员和商人全部逮捕归案,则大功一件。如果办案不得力,让有些人逍遥法外了,那失去皇上信任的刑部,肯定将迎来一场大清洗。这是刑部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张尚书一说今天加班,组建专案组,刑部所有官员没有任何人有怨言,全部准时赶到刑部衙门开始配合张尚书加班。

    除了刑部的刑侦专家、捕快,张慎言还抽调了户部、吏部、兵部的精兵强将,组成了一百多人规模的江南粮价暴涨案专案组。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第41章 禁卫军组建完毕() 
五月二十一日,专案组组建完毕,第一个行动就是赶往钱谦礼家里,将钱谦礼和他的两个儿子抓捕归案。因为在刘宗周组建调查组调查此事的时候,杨毅就吩咐过张慎言,要派人监视钱谦礼等人,不要让他们逃跑了。

    所以,现在专案组成立,办案人员一抓一个准,将钱谦礼和他的两个主事的儿子全部抓住了。同时,应天府范围内钱谦礼的所有粮油商铺,全部被查封,掌柜伙计全部逮捕,等待审讯。

    随后几天,除了钱谦礼外,应天府范围内所有参与囤积居奇、粮油涨价的商人,陆续被抓捕。根据这些不法粮商的招供,那些给不法商人提供便利的朝廷官员,也陆续被抓了起来,进行审问。

    手持尚方宝剑的张慎言,一般人真不敢抗拒。因此,张慎言的办案速度非常快,仅仅十多天的功夫,就将应天府范围内与此事有关的不法商人和贪官污吏全部抓捕归案。并审讯出了口供,签字画押。

    随后,专案组就要准备分赴江南各省,查办整个江南数省范围内参与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不法粮商人和违法官员了。

    五月底,南京禁卫军完成了基本编制,军长徐孚远入宫汇报工作,并请崇祯皇上前往禁卫军驻地进行检阅,杨毅欣然应允。

    在城西的军营大校场内,两万穿着新式军装,戴着新的军衔肩章的禁卫军官兵,整整齐齐的立定在校场内,等待杨毅的检阅。

    杨毅在兵部尚书史可法的陪同下,登上了检阅台。站在检阅台下、部队前面的徐孚远举起右手,喊道:“敬礼!”

    随着军长徐孚远的动作,两万将士整齐的敬礼,向检阅台上的杨毅大声喊道:“皇上万岁!”

    没有人下跪行礼。

    这是杨毅的吩咐,从今以后,军人将不许下跪。军人在任何场合,必须保持昂首挺胸的军姿,不许向任何人下跪。哪怕是面对皇帝,也只需敬礼问好就行了。

    看着站满了校场的两万虎贲,杨毅心神激荡,感到万分自豪。这是他的亲军,是他的第一支军队,是他将来横扫天下的起点。

    杨毅挥了挥手,对台下的两万官兵大声问了一声好道:“大家好!”

    然后,杨毅站在检阅台上,对这支新编御林军发表了一番演说。让他们知道,禁卫军是皇帝的亲军,执掌京畿安全,责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北京的禁卫军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没有发挥任何积极作用,因此杨毅不会再招募北京禁卫军的任何官兵。

    现在这支南京禁卫军是全新的,连编制、军衔、装备都全部进行了改革。所有官兵必须刻苦训练,努力锻炼杀敌本领,不能像北京禁卫军一样成为绣花枕头。

    合适的时候,杨毅会派南京禁卫军投入实战,而不会一直守在南京,当一支门神似的军队,其实一点作用都没有。所以,为了在将来的实战中能更好的存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要认真训练。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希望所有官兵引起重视。

    听到皇上对北京禁卫军一顿失望的批评,所有的官兵都感到一股压力扑面而来。加上皇上还说遇到合适的时机,这支禁卫军将会被投入实战,进行检验,就更让大家紧张了。

    本来大家以为南京禁卫军也跟以前各朝各代的禁卫军一样,就是驻守京畿,保护首都和皇宫安全罢了,没有任何危险。现在看来,皇上对北京禁卫军面对李自成大顺军的表现深感失望,决定要将南京禁卫军锻炼成真正的虎狼之军了。

    如此,大家就必须得认真训练了。不然,到时候上了战场,真的很容易丢掉性命的啊!皇上总结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实在是太精辟,太有道理了,大家必须要遵照执行才行。不然,以后自己在战场上吃亏了,可怪不着别人了。

    对禁卫军勉励一番,吩咐徐孚远认真训练军队,让史可法做好禁卫军的后勤供应后,杨毅离开了校场,回到了皇宫。

    六月初,禁卫军与原来的南京城卫军完成了城防交接,禁卫军正式接管南京城防。从此以后,南京将真正的完全掌控在皇帝杨毅的手中,没有其他人能调动南京的军队了。

    至于城卫军的去向,还是按原来的计划,调往江北四镇,加强江北的防御,预防李自成南下。虽然杨毅觉得多尔衮近在咫尺,李自成应该没有精力攻打南方,但反正这些城卫军在南京也没用,不如调到江北去算了。

    崇祯十七年六月初四,小暑,浙江布政使乔承诏入京,就任户部尚书一职。入职手续办完后,六月初六,杨毅与乔承诏在宫内畅谈了一整天,向他了解明末沿海的工商业生产和外贸情况。

    根据乔承诏的叙说,杨毅了解了明朝在沿海一带的丝绸、纺织、瓷器、茶叶等行业的生产加工技术及贸易情况。明朝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沿海各省在海外贸易上,却极为成功,通过经济手段赚取了无数利润。

    因此,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以及民风比较开放,距离海岸线比较近的江西各省,经济都比较发达。这几个省每年上交朝廷的税银,都位居全国前列,是大明朝廷的赋税主要来源地。

    然后,杨毅也向乔承诏阐述了自己准备扶持工商业生产、大力发展经济、支持海外贸易的想法。并且,跟乔承诏深入的探讨了工商业蓬勃发展后对国家、人民的好处。

    杨毅的这些想法和理论,在当时的儒家学派看来,是非常离经叛道的。如果杨毅去跟王铎、高弘图等人讨论这些问题,绝对要碰壁,遭到王铎等人的驳斥和劝谏。

    但乔承诏不同,他本身是支持工商业发展的东林党成员,自己也一直在沿海各省任地方政-府首长、副首长。从他当官以来的施政路线看得出,即使在东林党中,他也是那种最开明、最激进的经济改革派人物。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42章 黄道周到任() 
因此,杨毅的这些在当时看起来挺离经叛道的想法和理论,在乔承诏这里不仅没有遭到反驳,还得到了大力的赞同。乔承诏对崇祯皇帝为什么有这些想法除了感到好奇,也非常的振奋。

    他的理想,就是通过发展工商业,将税赋的重点征收范围倾斜到工商业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如此,农民劳作一年,能吃饱饭、穿好衣,就不会去想造反的事了。

    古人早就总结了,“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有饭吃、有衣穿,谁吃饱了没事干,提着脑袋造反啊?

    要知道,中国的劳苦大众,一向是很温顺老实的。只要你能让他吃饱饭,不逼上绝路,他是绝对不会造反的。

    乔承诏向杨毅表态,他主政户部后,会配合皇上的旨意,全力扶持工商业生产,加大海外贸易程度,开源节流,使国库更加充盈,让户部成为皇上执掌南京朝政的坚实后盾。

    乔承诏无论是能力、性格、思想,都没有让杨毅失望。有乔承诏执掌户部,杨毅相信自己进行经济改革,增加税收的想法就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并最终收到最大的成效。

    六月初八,王承恩保护着59岁的儒学大师、文学家、画家,黄道周抵达南京。

    黄道周本来对崇祯帝已经失望透顶,觉得崇祯已经无可救药,大明王朝终究是要灭亡的。他心里的想法,是等大明王朝彻底灭亡的那一天,自己再自杀殉国的。

    他心里忠于明朝,却看不起崇祯。他不屑于给崇祯帝当一个唯唯诺诺的官僚,以溜须拍马为能事。

    所以,王承恩第一次登门的时候,直接就被黄道周的仆人挡驾了,连黄道周的面都没见到。就算王承恩说他带着圣旨,代表这皇上的脸面,也没能得到进门的机会,简直是牛叉到了天际。

    因为杨毅必须以礼相待的吩咐,王承恩又不能直接破门而入。最后,王承恩请了当地黄氏族中的一位老族长出面,才算得以进入了黄道周的家中。

    见了面,黄道周连圣旨都不接,更别说下跪了,只招待了王承恩一顿午饭,就要端茶送客。

    还时王承恩道终于道出了皇上得到先皇托梦、神仙授课的秘密,才引起了黄道周的兴趣。这个自然是得到了杨毅的允许的,为的就是在普通的游说劝不动黄道周的时候,用这个秘密引起他的兴趣。

    然后,王承恩向黄道周转述了杨毅的许多新思维、新思想,以及他的理想,和大明帝国以后的目标。向黄道周叙述了杨毅抵达南京后,削减锦衣卫职权,改革禁卫军,查办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的具体行动,以证明现在的崇祯皇帝与以前的崇祯皇帝的区别。

    果然,听到现在的皇上改变了这么多,黄道周还真来了兴趣。如果按崇祯皇帝现在的执政思想做下去,即使只剩半壁江山,未必就不能收复北方、平定天下了。

    黄道周决定,要到南京去当面跟崇祯帝谈一谈,看看崇祯帝是真的改变了原来的很多缺点,还是只是在装模作样而已。

    于是,黄道周就跟着王承恩来到了南京。

    六月初九早上,杨毅在乾清宫接见了黄道周。两人就大明王朝今后的道路,该如何整治吏治、改革军事、经济,减轻农民负担,收复北方、平定天下等军国大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限于历史的局限性,黄道周有些思想未能达到杨毅的高度,比如在扶持工商业的程度上,没有杨毅和乔承诏那么激进。但是,在许多涉及明朝现行吏治、军制、税赋制度的弊病上,黄道周却都一针见血的指了出来。说如果对这些弊病不进行改革,大明朝廷要重新崛起,收复北方、平定天下,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这些弊病,杨毅有些是从ie上的资料早已得知的,有些则一点都不知道。如果不是黄道周指出来,杨毅恐怕一辈子也发现不了。

    除了看问题的眼光,黄道周还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让杨毅大为佩服。在见到黄道周之前,杨毅还在为如何实施改革苦恼着呢。

    对于杨毅来说,以前就算他想改革,也没有合适人去总掌改革事宜。现在不怕了,黄道周来了,杨毅完全可以将这些事情交给他,去进行实施,自己只要进行监督就好。

    当然,如果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那还得等一段时间。现在,杨毅要黄道周先将礼部工作理顺,然后准备开始科举改革,大力选拔人才,充实江南各省中下层官员。

    本来明朝的科举是三年举行一次的,今年还没到科举年,但杨毅觉得明朝的科举弊端很多,靠八股文选拔出来的人才大多是一些书呆子,不敢用啊。要改革,就要许多拥有实干精神的官员,于是杨毅干脆从今年开始直接改革科举的考试制度和方法算了。

    还有就是宗人府的事,杨毅觉得专门设立宗人府管理皇亲国戚的事情太浪费人力财力了,就让黄道周在礼部设一个部门,履行原来宗人府的职权就行了。

    黄道周跟崇祯帝畅谈了一天后,觉得崇祯帝确实改变了很多,还有得救,也就答应留下来,出任礼部尚书一职,继续为大明朝廷效力。至于科举改革的具体方式,还有很多细节要商量,现在先要去礼部上任了。

    于是,黄道周正式到礼部上任,了解礼部的工作,开始掌管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