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大帝-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求入宫,有事紧急奏报给皇上。

    因为在调查组里安插了锦衣卫,杨毅知道调查组的查案现在还没有结束。但他派进去的锦衣卫只是监督调查组有没有徇私舞弊、包庇某些粮商或官员,却并不了解调查组最新的调查进展。所以杨毅也不知道刘宗周有什么要事需要紧急入宫面圣,当面奏报。

    下午申时五刻,一脸焦急脸色的刘宗周在一名宦官的带领下,进了乾清宫。杨毅此时正在看吏部报上来的公文,检查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

    虽然杨毅实行了放权的政策,但放权不等于弃权,监督工作还是要做的。因此,杨毅每天都会抽时间检查朝廷各部署上报的政务处理公文。如果查到有明显错误的决定,才会及时下旨找对方来商议,纠正过来。一般的事情,杨毅就没管了。

    看到刘宗周进来,杨毅放下手中的公文,看向他。刘宗周躬身行礼,杨毅道“免礼”后问道:“刘御史这么急着见朕,有什么紧急事件要奏?”

    刘宗周看了看大殿,除了两名司礼监的随侍太监外并没有其他人。但是,皇上的随侍太监也并不是可以完全放心的,刘宗周还是不放心,以眼神示意皇上,让这两名随侍太监也离开正殿。

    杨毅皱了皱眉头,司礼监的随侍太监都是王承恩和自己亲自选定的,无论背景身份人脉都进行一定的考察,按理说应该没什么问题。不知道刘宗周到底有什么事情,尽然连皇帝的随侍太监都不放心,要杨毅将他们赶出去。

    杨毅想了一下,估计可能是粮价暴涨案牵涉到了什么敏感的朝廷大官,让刘宗周顾忌重重,不得不小心行事。为了让刘宗周放心,杨毅挥手让那两名随侍太监离开了正殿,在殿外等候。

    两名随侍太监出了正殿,将大门关上后,杨毅向刘宗周说道:“有什么事,现在可以说了吧!”

    刘宗周点头道:“禀皇上,臣等奉旨查办南京粮价暴涨案,已经查出了一个大概的结果。南京及应天府范围内,各类粮食价格比两年前整整上涨了十倍不止,确实存在不法粮商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事实。而且,我们也秘密审讯了部分粮商,掌握了不少的证据。但是,其中牵涉到的一些人,臣不敢做主,特奏报陛下,请陛下定夺。”

    杨毅心想如此大规模的不法行为,肯定会牵扯到官面上的人,不出当初所料。于是,杨毅问刘宗周道:“具体牵涉到了哪些人?”

    刘宗周答道:“第一个,是礼部尚书钱谦益。根据我们明察暗访的结果,钱谦益虽然没有直接收受粮商的金钱贿赂,但却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以人情往来的名义收受了他们的许多贵重礼品。特别是其堂弟钱谦礼,借过年过节的时机,进献给钱谦益的贵重礼品价值超过一万两白银。靠着钱谦益吏部尚书的招牌保护,钱谦礼的生意做到整个南直隶,甚至江南各省,每年净赚十万两白银以上。特别是近两年来,钱谦礼联合应天府和南直隶各大粮商,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一年获利最少已经超过二十万两白银。”

    杨毅听得脸色大变,这钱谦益胆子也太大了,尽然收受了钱谦礼超过价值一万两白银的贵重礼品。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的贪污标准,收受贿赂二十两银子就算贪污,要革职查办的。贪污受贿八十两以上,直接处以死刑。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会员点击。】

第34章 官商勾结(求推荐票)() 
朱元璋因为出身贫苦的原因,对贪官污吏的惩治有些严厉过度,后面的明朝皇帝就没有朱元璋那么严厉了。

    但是,尽管朱元璋之后的明朝皇帝对贪污贿赂惩治的程度没有朱元璋那么极端,但贪污受贿超过1万两白银,也绝对是超级巨贪。

    虽然钱谦礼没有直接送钱,而是以其他礼品的形式送给钱谦益,但也改变不了钱谦益收受贿赂、为钱谦礼的违法经商行为保驾护航的本质。

    一万两白银,根据杨毅查到的明朝白银跟人民币1:300的兑换率,一万两白银已经相当于后世300万人民币。考虑到明朝的经济水平与后世的差距,这个时候贪污受贿300万人民币,不亚于后世一个官员贪污受贿3000万的恶劣影响。

    更何况,钱谦益本身就是主管教育文化的礼部尚书,身负教化万民的重任。他贪污受贿一万两白银,其性质更加恶劣。

    杨毅查到的资料显示,钱谦益在原来的历史上后来是投降了清朝的,立场非常不坚定。这一点,钱谦益比他的老婆柳如是也不如。现在看来,不光是政治立场不坚定,没有一点气节,连个人操守也很成问题啊!

    杨毅哼了一声,再问道:“你说钱谦益是第一个,难道还有其他朝廷大员牵涉其中?”

    刘宗周摇了摇头,道:“虽然有三五几个官员涉及此案,但级别太低,无关紧要,调查组并未查出还有其他朝廷大员牵涉其中。但是,我们查到的线索却显示,凤阳府总督马士英的下属、凤阳总兵刘良佐跟这次粮价暴涨案也有很深的牵连。刘良佐跟钱谦礼等不法商人狼狈为奸,将凤阳府的军粮高价售卖,然后再低价收购劣质的陈年粗粮给官兵们食用,导致凤阳府数万官兵愤愤不平、怨声载道。”

    听到这个线索,杨毅不由勃然大怒。这刘良佐也太胆大妄为了,连军粮的主意都敢打。伙同不法商人售卖军粮中饱私囊,然后让手下官兵们吃陈年的劣质粗粮。他也不怕手下官兵造反,将他脑袋割了?

    “那凤阳总督马士英知道这事吗?”杨毅问道。

    刘宗周摇了摇头,道:“时间太短,我们还没有派人到凤阳府去调查。现在的情报只是一些粮商的供述,得到了有关于刘良佐倒卖军粮的直接证据,倒还没有谁说凤阳总督马士英牵扯在其中。但是,根据我们的推测,马士英作为凤阳总督,大权在握,不可能不知道手下刘良佐的这些不法行为。即使没有沆瀣一气,也逃不了失职的责任。”

    杨毅点了点头,赞同了刘宗周的判断。就像刘宗周说的,马士英即使没有直接参与其中,也肯定知道这事,而且默许了刘良佐的行为。要说马士英没有从中拿到什么好处,杨毅是不信的。

    刘良佐这个名字,杨毅前段时间在查询明末江北四镇总兵的资料时,已经知道了他的具体情况。他的弟弟刘良臣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随祖大寿投降了清朝,他也会在1645年投降满清。显然,这人对大明朝廷并不忠诚,没有当抗清义士、民族英雄,而是当了汉奸。

    而且,根据百科上的记录,刘良佐的治下官兵军纪松弛、纪律败坏,经常劫掠乡民,真正是官匪一家的代表。由此可见,刘良佐本人倒卖军粮,谋取私利,倒也不算让杨毅太过吃惊。

    “还有吗?”杨毅继续问道。

    刘宗周点了点头,道:“还有就是安庆府知府阮大铖,直接与钱谦礼等粮商合伙,将安庆粮仓内的优质粮食拿出来,高价售卖,中饱私囊。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在安庆粮仓的存粮比规定的库存缺失了至少八成以上。如果安庆府发生什么天灾人祸需要赈灾的话,阮大铖根本拿不出足够的粮食来应急。”

    杨毅道:“一介知府,跟商人同流合污,倒卖粮食,简直是胆大妄为。阮大铖是怎么当上安庆知府的?”

    刘宗周答道:“据我所知,阮大铖跟马士英是好友,阮大铖的知府官位正是来自马士英的举荐。”

    “看来这马士英的眼光有问题啊,手下刘良佐违法乱纪,举荐的阮大铖也同样如此,可见马士英本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杨毅总结道。

    顿了一下,杨毅又问道:“还有人牵涉到这个案件中吗?”

    刘宗周犹豫了一下,才说道:“还有最后一个,就是福王朱由崧。”

    杨毅顿时皱起了眉头,朱由崧是谁他当然知道,南明第一个皇帝嘛。原来的历史上,崇祯帝朱由检在北京上吊自缢后,南京的史可法、韩赞周、马士英等人就拥立了朱由崧当南明第一任皇帝,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登基。

    按百科上的资料,福王朱由崧的封地在河南洛阳。但河南已经被李自成占领,老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杀害,新福王朱由崧南逃,现在应该是躲在淮安府(江苏省淮安市)才对。

    因为杨毅附身,崇祯帝未死,还逃到南京来继续执掌大明朝政了,那朱由崧就当不成皇帝了。此时应该是无所事事的,怎么会参与到南京粮价暴涨案中来了?

    于是,杨毅问道:“福王朱由崧又怎么参与到这事里面来了?”

    刘宗周答道:“据一个老家是扬州的大粮商交代,他们在一个月前便联系上了身在淮安的福王朱由崧,由朱由崧跟淮安府、扬州府的衙门打招呼,对他们囤积粮食涨价出售的事情不要干涉。因为福王已经失去封地、家产,急需生活应急之用,便答应了他们的条件。由福王出面摆平淮安府、扬州府官面上的事情,然后对涨价出售粮食的额外利润进行分红。据说他们已经将第一批三千两银子的分红交给朱由崧王爷了。”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会员点击。】

第35章 紧急朝会(急求推荐票)() 
【从现在开始,本书每日三更,急求推荐票啊!】

    杨毅听完,哼了一声道:“看来,朝廷连年战败,让李自成占领了北方的大片领地,使朝廷失去了很多威望。官府也对很多人也失去了威慑力,什么魑魅魍魉都敢站出来胡作非为了。”

    刘宗周点了点头,深有同感地说道:“是啊!前些年北方虽然也是天灾人祸不断,但流民匪患的规模却没有今天这么大,那时候是没有人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囤积居奇、大发横财。如今,却是不行了,什么人都想站出来,发一笔国难财。”

    杨毅点头道:“不错,此事必须严厉惩办,否则必将激起民变、国将不国。我决定明天早上召开紧急朝会,处理此事,需要哪些部署参加?你说说。”

    刘宗周想了一下,说道:“六部尚书、左右侍郎肯定是要参加的,都察院、大理寺也当仁不让;因为还牵扯到福王朱由崧,宗人府、锦衣卫也应当上朝;还有就是应天府,也要参加。”

    杨毅点头道:“北京已失,南京本来是没有宗人府的,现在也还没来得及建立。而且,朕觉得也没必要再建这个部门了,以后宗人府的职能可以在礼部建一个专门的衙门管理就行了。至于其他的部门,朕待会派人去通知,让他们明天一早上朝。”

    “嗯!”刘宗周应了一声,见没什么事了,就告辞离开了皇宫。

    刘宗周离开后,杨毅将两名随侍太监唤了进来,让他们安排宦官去通知相关部门主要官员,明天一早上朝。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九日,与南京粮价暴涨案相关的部门主官都接到了皇上的传召,天还没亮等候在皇宫的入口承天门外。

    因为不是每旬一次的例行朝会,除了刘宗周提到的需要参加这次朝会的部门外,其他与此事无关的部署和官员就没有参加此次朝会了。因此,这次朝会的人数比平时少一些,只有二十几个。

    寅时末,把守承天门的锦衣卫将承天门打开,检查了各位大人的身份后,将他们放入皇宫。

    经过端门、午门、奉天门,众位大人才来到了奉天殿前。奉天殿门口有司礼监宦官守着,要在卯时开始登记今天来上朝的官员名字,称为点卯。如果有皇上下旨吩咐了,今天却没有来点卯,或者点卯迟到的,就会被询问,甚至追责。

    点卯完了后,官员们才进入到奉天殿,趁着皇上还没驾到的时机,纷纷打探今天召开紧急朝会是为了什么事。

    粮价暴涨案调查组的调查虽然是秘密进行的,但总得要找人明察暗访、了解情况,某些官员还是得到了一些风声的。

    但现在大家都在朝堂大殿上了,周围还有随堂太监和锦衣卫监视,大家自然不能像市井百姓一样,大摆龙门阵。因此,知道内情的人都摇头不说,不知道内情的人也不敢往死里追问。

    这些官员中,现在要数礼部尚书钱谦益脸色最难看。有几个本来想要问钱谦益的人,看到他的脸色,都没敢发问了。

    钱谦益为什么脸色难看呢?因为,昨天下午,他堂弟钱谦礼突然派了一个小厮前来告诉他,有人在找钱谦礼的岔子,秘密调查南京及应天府粮价暴涨的相关事宜。现在钱谦礼的宅子周围还有人在监视,不知是什么人,他根本不敢出面来找钱谦益。所以只是派了个不引人注意的小厮,将消息传给钱谦益,让他想办法将此事化解压下去。

    钱谦益本来想今天找人了解一下,是哪个部门在调查这事,然后他出面将此事压下去的。不料傍晚就得到宫内皇上下旨,叫他今天一早参加紧急朝会,不得有误。

    听到皇上下旨召开紧急朝会,钱谦益顿时就感到有些不妙了。而今天一早在承天门外,看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三法司主官、副官全部到齐,更加感觉大难临头。

    按钱谦益心中的猜测,此次朝会,必定与钱谦礼说的有人在调查粮价暴涨案的事有关。搞不好,下令调查此事的就是皇上本人。

    但他意识到危机的时候已经晚了,现在身在奉天殿内,根本就无法做任何弥补的措施了,只能祈祷皇上今天召开紧急朝会不是为了这个事。但钱谦益心里清楚,这个祈祷八成是不会应验的。

    过了一会儿,随着“皇上驾到”的喊声,崇祯帝出现在了大殿侧门,走上台阶,坐上了龙椅。

    大臣们三呼“万岁”站起身后,杨毅开口说道:“今日让诸位大臣上朝,召开紧急朝会,乃是因为最近一两年南京及应天府范围内粮价暴涨,百姓生活困难之事。具体情况,由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给大家详细说一说吧。”

    “是!”刘宗周应了一声,然后站出来,开始向大家介绍皇上发现粮价暴涨后,责成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应天府组成联合调查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