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大帝-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31章 成立科学研究院() 
昨天晚上,为了与宋应星的见面,杨毅做了一些准备。他用脑中的ie查阅了许多宋应星和明末工农业的资料,知道明末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工厂作坊,只是技术较为粗糙罢了。

    如果杨毅能通过宋应星将后世的许多工业技术进行明朝化,使之能在明朝得到应用,那将对明朝的工商业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而农业方面,同样如此,也需要一个专业人士来将杨毅提供的技术进行试验。而宋应星恰好就是明朝的一个精通工农业研究生产的科学家。

    见到宋应星之后,杨毅与这位已经57岁的明朝科学家就工农业各方面的研究生产技术进行了探讨。

    宋应星对古代工农业生产的研究确实让人叹为观止。无论是机械制造、砖瓦陶瓷、纸张布匹、兵器火药、制盐采煤,还是土壤气候、育种榨油、农作物栽培等,都有较深的了解。

    其中很多项目,宋应星本人都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深知其中的技术和原理。这人确实不愧是17世纪的大科学家,不比那些同时代的欧洲科学家逊色,杨毅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样的,宋应星对杨毅提出的一些工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稻种的培育、纱布的生产、金属的冶炼等等,杨毅口中说出来的很多技术和理论,都让宋应星大开眼界。

    他却并不知道,杨毅不过是因为脑海里有个ie神器罢了。杨毅将后世领先几百年,并且已经研究验证过的技术拿出来跟他讨论,自然显得即新奇又实用。

    本来,搞研究的人都是有些孤芳自傲、情商低下的,不然宋应星作为一个举人出身的官员,也不会57岁高龄了,还是一个只相当于县级市市长的知州官员。但是,崇祯皇帝对工农业生产的见解却让宋应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恨不能跟皇上彻夜长谈。

    自然,那是不可能的,一个外臣永远不可能在皇宫过夜,哪怕现在南京皇宫并没有一个嫔妃。但是,杨毅确实跟宋应星整整聊了一个下午。直到傍晚,杨毅招待宋应星在皇宫吃了一顿宫宴,才让他离开了皇宫。

    在两人探讨的过程中,杨毅提出,想要在工部建立一个“大明中央科学研究院”,专职进行各种科学技术和理论的研究发明。

    宋应星作为一个应用派科学家,对于皇上如此重视科学研究,自然是举双手赞成。而且,有了皇上的大力支持,宋应星以前因为各种原因搁置下来的研究项目也可以继续搞下去了。

    于是,宋应星离开的时候,杨毅指示他,回到工部后要尽快将“大明中央科学研究院”建立起来,由他全权负责。科学院成立后,要赶紧招募各行各业的工匠、学者、研究人员,确立项目,进行相关的研究,然后投入实用。

    宋应星离开后,杨毅就开始考虑另外一个事情了。那就是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经费从哪里来?

    南京朝廷原来只是明朝的陪都,并不是真正的中央朝廷,根本没有收缴税收的权力。现在杨毅来了南京,这里成了临时首都,户部也收到了一些税银,却也只能供南京朝廷的日常开销而已,并无余钱开展其他工作。

    科学研究一向是非常耗钱的,杨毅指示宋应星成立“中央科学研究院”,进行各项科研实验,虽然也是大明帝国崛起的必经之路,但在以后绝对会变成一个吞金巨兽。

    特别是火器技术的研究,绝对不是一点点钱可以应付得了的,杨毅必须给这些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经费找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他的想法就是将后世一些技术简单、成本低廉,但看起来高档、利润高的商品复制过来,在明朝生产售卖,给科学研究院提供研究经费。

    根据历史学家考证,明朝事实上已经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明朝末年的gdp甚至占据了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3。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结论,让杨毅有些半信半疑。

    但是,即使其中的统计有些出入,杨毅也相信,明朝的gdp,应该不少于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二分之一。

    这说明,当时明朝应该是很富裕的。那明朝中央政-府怎么会因为没有税收、无法赈灾,又没有军饷、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呢?

    因为,明朝奉行的是“藏富于民”的政策。

    这里的“民”,不是指普通的平民百姓,而是指官商士绅、地主老财。普通老百姓自然是很穷很苦的,不然也不会跟着李自成造反了。但江南,特别是江浙一带广大的官商士绅、地主老财们,却极为有钱,不然也不会将明朝的gdp拉到占据当时世界经济总量一半以上的位置了。

    要是能想办法把这些人的钱掏出来,那完全可以支撑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工作,以及杨毅准备进行的一些改革了。

    但是,这些有钱人虽然有钱,却不会平白无故的上交给朝廷,让眼杨毅拿去随便花。没有好处,这些人是不会将钱撒出来的。因此,杨毅就得想些办法,将他们的钱掏出来。

    玻璃明朝已经有了,虽然成本比较高,但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地主老财们不见得有多稀罕。其他小发明不是制造有难度就是销售前途不看好,杨毅没什么把握。

    宋应星离开之后,杨毅就在思考找什么行业来赚钱的问题。最后,在ie上胡乱搜索一通后,他搜到了一个东西——钟表。在明朝,这绝对是一个小巧而昂贵,又能凸显地主老财们身份地位的东西。

    做大一点,可以挂在客厅、卧室,当挂钟用,客人进门看见了,绝对面子里子都有。做小一点,可以揣在怀里、挂在脖子上,当怀表、当项链用,也很方便。相对于明朝人还在用日晷、香、漏斗进行计时的方法,钟表绝对是计时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即美观又实用。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会员点击。】

第32章 皇帝的后宫(求推荐票)() 
【新的一周,急求推荐票,求童鞋们投出你们的推荐票助攻作者啊!】

    虽然杨毅从ie上查到,现在的欧洲已经出现了机械钟,但却粗大笨重,使用不便,而且也没有传到中国来。

    要是杨毅指导工部发明制造出小巧灵敏的挂钟、怀表、手表,绝对可以大发横财。不仅是国内,这东西用来出口,也绝对是可以赚大钱的,钱途无量啊!

    当下,杨毅就下令召见了工部尚书刘源济和左侍郎宋应星,向他们交代了这个事。

    因为南京工部渐渐恢复了工作,开始履行中央工部职能,已经招到了部分工匠师傅。杨毅指示宋应星先将科学院的牌子挂起来,然后安排工匠开始试验试制钟表。

    杨毅从互联网上抄了一些钟表制造的材料,交给宋应星,让他转交给那些工匠师傅。虽然不是直接的生产制造工艺,但却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绝对可以让工匠们少走弯路。知道钟表的原理,是由那些零件构成的,这就足够了。

    钟表试制成功后,要给杨毅验收。验收通过后,再由工部负责成立国营钟表厂,生产制造钟表,销往全国,给工部创收,以支持宋应星那个科学院的研究工作。

    刘源济和宋应星在知道了钟表的作用和效果后,自然大为惊喜,纷纷表示这个东西的出现,绝对是改变人们计时不准确的一大利器。他们一定会遵照皇上指示,尽快将钟表试制出来,然后投入生产售卖。

    工部的事情交代完了后,杨毅的工作又告了一段落。

    因为敢于放权,现在一般的政务,南京朝廷各部尚书和其他机构主官都自己做主,不会来找杨毅的麻烦了。只有涉及到全局性的问题,和一些实在不能擅自做主的事情,他们才会来打扰杨毅一两次。

    因此,杨毅现在开始清闲了下来,可以考虑一些私人的事情了。

    所谓私人问题,其实就是皇帝的后宫问题啦!

    在北京的时候,因为李自成攻入北京,原来的崇祯帝朱由检担心自己的后宫女人和公主们被农民军俘虏后进行侮辱,于是命令皇后妃子公主们自杀,不自杀的朱由检自己动手将她们杀死了。

    在朱由检原来的记忆中,他的后宫女人和女儿们都已经死完了,但杨毅从百科中查询知道朱由检还有一个女儿只是昏迷了过去,却并没有死。她就是金庸《鹿鼎记》中-出现过的独臂神尼,长平公主朱媺娖。

    当然,金庸中的独臂神尼是虚构的,实际上长平公主朱媺娖两年后就会因为国破家亡、忧郁而死,没有等到康熙朝再教韦小宝武功了。

    现在的朱媺娖身在何方,杨毅并不知晓,他估计是被李自成俘虏的可能性最大,也只能等北方有消息了再想法营救了。

    杨毅现在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后宫问题。

    其实杨毅一到南京,王承恩、韩赞周、钱谦益等人就提出了让皇上下令选秀的建议。但杨毅刚到南京,人身安全尚不能保证,怎么会去考虑那些儿女私情呢?

    现在有了锦衣卫当贴身侍卫,还有禁卫军也选拔完毕,不久就要接收南京防卫了。人身安全已经完全没有问题,杨毅自然开始考虑王承恩等人的建议了。而且,钱谦益等人最近也在催促杨毅,说国不可一日无后,皇帝的后宫一个女人都没有,实在是太有失国体了。

    要说作为一个男人,平时看的时候对古代男人三妻四妾的生活那是相当羡慕的。现在既然穿越成了皇帝,前任朱由检又亲手将自己的女人全部杀了,给杨毅留下了自己挑选后宫的权力,那他只能却之不恭了。

    不过,杨毅毕竟不是真正的古代人,要他像古代皇帝一样真的选一大批女人,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名额全部填满,他还做不到。

    于是,杨毅考虑两天后,觉得挑几个贤良淑惠、知书达理的皇后、贵妃之类的,平时聊聊天、晚上暖暖脚,就行了。真要几十上百个女人,杨毅还怕自己禁不起诱-惑,累死在后宫,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考虑清楚后,杨毅找来王承恩、韩赞周、钱谦益商量,准备挑选一个皇后、四个贵妃就行了。钱谦益自然上奏说杨毅身为皇帝,只有这么区区五个女人,实在太少了,连一些乡绅地主都不如,他们的女人都比皇帝多。

    杨毅既然决定了,自然就不会再改。要知道,一入皇宫深似海,女人进了皇宫,可就不容易出去了。

    女人太多,自己就照顾不过来,白白耽误了人家的幸福,让杨毅这个从后世文明社会穿越而来的大好青年于心何忍啊!从一个宅男单身狗,摇身一变成为古代皇帝,一下就有了挑选五名绝世美女当老婆的机会,杨毅觉得自己该知足了。人不能太得寸进尺,以免遭天谴。

    于是,杨毅坚持己见,绝不同意再增加嫔妃的人数。

    大家劝了半天没什么效果,最后,钱谦益几人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了杨毅的旨意。

    规定了后宫人数的限制后,大家又开始商量这些皇帝后宫女人的来源。杨毅提出,这些皇后、贵妃的备选女子,家里九族之内不能有正七品(知县)以上的官员。

    这一点,钱谦益等人自然理解,乃是为了防止本就已是朝廷高官的名门望族趁机壮大,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历史上确实有很多次外戚干政引起的乱世,特别是汉朝居多。因此,明朝从开国起,历代皇帝都对外戚干政有很高的防范意识。

    明朝皇帝的选秀活动,一般都是在民间和底层官员中进行,后宫女子都没什么太大的背景,不可能从低级官员骤然升到能够影响军国大事的职位上来。因此,限制这些备选的后宫女子的家庭条件,是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的惯例,钱谦益等人都非常理解。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的一周,新人新书满地打滚各种求,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打赏、求签到……】

第33章 刘宗周急报() 
除了背景的限制外,杨毅还吩咐,选拔五个皇后、贵妃而已,参加海选的女子不能超过50个,最后送到宫里让杨毅过目的备选女子也不能超过10个。这是因为杨毅在查资料的时候,了解到明朝皇帝选秀的时候都规模浩大,引起了民间极大的恐慌。

    因为成为最后的备选女子,送入皇宫后,即使皇上没看上,当不成皇后、妃子的,也得在皇宫里服役当宫女,终老此生。

    对民间女子来说,当宫女既不能得到皇帝垂青,又不能离开皇宫另寻幸福,无疑是非常残酷的,因此很多人家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被选入皇宫去。

    杨毅不想引起皇室与平民太大的矛盾,也觉得没那种必要,就吩咐他们最多只选10个备选人选进宫就行了。最后选出五个当自己的女人,留下五个当宫女,也无伤大雅,不像以前的皇帝那样耽误太多少女的青春年华。

    还有年龄上,杨毅本人已经28岁,这具崇祯帝的身体也已经33岁,完全可以称之为大叔了。因此,明朝选秀13——16岁的年轻限制杨毅也有点无法接受。让他30岁左右的大叔,去跟一个十三、四岁的小萝莉滚-床-单,想想都恶寒。

    因此,杨毅吩咐,此次选秀的年龄范围为16岁到20岁,低于16岁的不要。

    年龄已经不能定得太高了,古代高于20岁还没出嫁的姑娘,估计找不到几个。即使有,也是歪瓜裂枣的,杨毅也不能为了良心太亏待自己。

    16岁好歹算是成年了,在后世的国外也已经达到许多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了。中国定女子18岁成年、20岁结婚是因为后世中国的人口太多,必须限制的原因,倒不是真的只有到了18岁才算成年。不然为什么16岁以上的少年犯法还是要负刑事责任呢?

    杨毅将自己比较大的要求说完后,剩下的具体操作事宜就交给钱谦益等人去办了。古代皇宫选秀自有其中的一套流程,杨毅没必要亲自去参与,他只负责从最后的十个人中选出五个来就行了。

    过了几天后,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八日下午,应天府粮价暴涨案调查组成立十二天之后,调查组长、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请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