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大帝-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24章 粮价暴涨() 
王承恩身为太监,听到“阉党”的蔑称,不由神色一怒,就要开口反驳这人。杨毅一看,连忙压了压手,轻声道:“不用动怒,他骂的是魏忠贤,不是你。让我听听他们都说些啥。”

    王承恩点了点头,喝了一口酒,平复了一下心情,继续陪着杨毅听这些文人士子对朝政的争论。

    只听其中一个年轻人嗤笑反驳道:“简直是笑话,几个太监就想要亡国?你实在是太看得起他们了!没有皇上的信任,阉党就是无根之木,哪来亡国的本事?看魏忠贤的下场就知道。当今皇上一登基,号称九千九百岁、权倾朝野的魏忠贤马上就覆灭了,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将朝政败坏的罪名安在这样的饭桶身上,就是你们东林党党同伐异、结党营私的证据。”

    “放屁!我东林党官员士子均已天下兴亡为己任,努力中兴大明,何来党同伐异、结党营私之说?我看你今天说这些话才是居心叵测,你是不是阉党余孽,想要为魏忠贤翻案啊?”

    “呵呵,不要把你们党同伐异、给人乱安罪名的本事用到我身上来,我还就不怕了。今天我就跟你辩一辩,让大家看看你们东林党是在为国为民,还是为一己之私、结党营私。”

    …………

    争辩的人逐渐增多,二楼十多个文人士子除了杨毅等少数几个人以外,其他人都分为两个阵营,加入了争辩的行列。

    以中年文士为首的一边,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大概都是东林党人或东林党的支持者,均坚持东林党是为国为民的好官员,是国之栋梁。

    而以那两个年轻人为首的一边,均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则坚持东林党是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的朋党。看起来廉洁奉公、正直无私,跟阉党截然不同。其实都是整天不干实事、争权夺利的小人,跟魏忠贤一党没什么区别。全都是朝政败坏,失去半壁江山,导致皇上流亡江南的罪魁祸首。

    本来杨毅还听得津津有味,想要从这些民间文人的评议中得到一些有益的东西,帮助自己执政呢。结果,两个年轻人说到后面突然爆出一个猛料,顿时引起了杨毅的注意。

    因为年龄、经验的原因,中年人那边逐渐占据上风,将年轻人一伙压住,让他们无从反驳东林党乃忠君爱国之党派的说法。其中一名年轻人见说不过,突然爆出一个猛料,让杨毅顿时提高了警惕。

    他爆料说,最近一年,随着李自成大顺军逐渐势大,朝廷连连战败,应天府及南京城内的粮价就开始暴涨。最近两个月随着大顺军横扫北方,南京城内的粮价更是暴涨到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地步。其中缘由,乃是有大粮商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原因。而这些大粮商中的为首者,就是礼部尚书钱谦益的堂弟钱谦礼。

    此言一出,中年文士那一方顿时无可反驳。钱谦礼在应天府,甚至整个南直隶都是大名鼎鼎,谁人不知他是钱谦益的亲堂弟啊。他如果没有钱谦益亲堂弟的身份,也没法做到如今应天府最大粮商的地步。

    虽然没有谁见过钱谦益出面帮钱谦礼打招呼,但光是这个招牌,就够大的了。在应天府范围内,谁都得给钱谦礼几分薄面。没有谁会为了商场上鸡毛蒜皮的事,冒着得罪礼部尚书钱谦益的风险去为难钱谦礼。

    正是有了钱谦益当后盾,钱谦礼才能成为应天府最大的粮商,成为所有粮商的领头人,带领大家囤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

    因此,中年文士只能无力地解释说最近几年连年战乱,加上水灾旱灾蝗灾不断,粮食收成不好,涨价是正常的。而且,钱谦礼是钱谦礼,他做的事与堂哥钱谦益无关,也与整个东林党无关。

    年轻人那边一阵嗤笑,抓住这一点不放,说东林党的官员充当了江南商人的后台。他们给不法商人提供大量的便利和保护,让这些商人欺行霸市、大发横财。东林党如此作为,就是扰乱社会秩序,就是在危害国家利益。

    …………

    不理会他们在那里为东林党是否正义争执不休,杨毅脑海中满是那年轻人说的南京粮价暴涨的事情。

    古语有言,民以食为天。根据杨毅看过的历史书,粮价暴涨带来的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当老百姓拿着往年能买一石米的钱,现在却只能买到一斗,甚至只有一升米的时候,老百姓该是何等愤怒?(ps:明朝1石=10斗=100升)

    生活陷入困顿,又对朝廷满怀愤怒的老百姓会干什么?看看跟在李自成身后的队伍就知道了:老百姓在吃不起饭的时候,就会造反。

    李自成的军队为什么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崇祯朝一直天灾人祸不断,庄稼欠收、粮食涨价等,让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饭,成为了流民乞丐。然后李自成登高一呼,说要均田免赋,给了大家一个辛苦一年后能吃饱饭的希望,大家就跟着他干了。

    你让老百姓饿肚子,老百姓就要你下台!平时的老百姓是懦弱的,但一旦饿急了,被人利用起来,也是能强大到可以推翻皇帝宝座的。这是经过几千年历史证明了的经验,杨毅不敢疏忽大意。

    南京虽然没有经过战乱,老百姓可能有点积蓄,但也不可能承受粮食无限制涨价的负担。一旦因为粮价暴涨酿成民变,禁卫军都还没选拔完成的杨毅连一支镇压民变的部队都没有。

    杨毅可不想刚抵达南京,还没享受几天皇帝的舒爽生活呢,就被老百姓当成暴君给推翻了。

    此事必须引起重视!

    下了决定的杨毅当即对王承恩道:“走,我们回去。”

    两人当即结账离开了书香楼,返回皇宫。在路上,杨毅就下令让侍卫们去传召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中央三法司主要官员入宫,商议调查处理应天府粮价暴涨一事。

    【明洋天水-作品,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第25章 明朝三法司() 
明朝的都察院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最高检察院,刑部相当于公安部,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乃是明朝中央朝廷的司法三大部门。当然,与后世这几个部门的职能还是有些出入的,但大致相当。

    都察院最高长官为左、右都御史,刑部最高长官为刑部尚书,都是从一品的大员。大理寺最高长官为大理寺卿,因为只有死刑复核才会需要大理寺,大理寺卿的重要性就不是那么高,所以大理寺卿的级别要低一些,职级为正三品。

    五月初五下午,端午节还没过去,杨毅就迫不及待地在乾清宫召见了南京刑部尚书张慎言,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大理寺卿饶运霖等南京三法司最高官员。(都察院右都御史暂缺)

    除了三法司最高主官外,应天府尹凌义渠也被一起召见。

    几人不知道皇上召见他们有何事情,行过礼后,就站在那里等待皇上说话。

    杨毅首先对凌义渠问道:“凌义渠,今天朕出宫私巡,得知应天府范围内有不法商人囤积粮食,趁机抬价,导致粮价暴涨。此事你可知道?”

    见皇上开口就问这个问题,凌义渠心里一凛,知道应天府各大粮商联合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事情被皇上知道了。

    要说此事,凌义渠并非一无所知,而是因为这些大粮商的领头人钱谦礼的身份,让凌义渠有所顾忌。

    钱谦礼的堂兄乃东林党领袖之一钱谦益,正经是南京吏部尚书,一品大员。虽然因为南京只是陪都,这儿的礼部尚书实权不大,但品级却比凌义渠高了不止一个等级。无论如何,凌义渠不愿意去开罪钱谦益。

    倒不是说凌义渠怕了钱谦益,而是没那个必要。在凌义渠心目中,商人本就是干的低买高卖的勾当,不然人家怎么赚钱呢?他对钱谦礼带头将粮食囤积起来,涨价出售的事情,看得并不如何重要,他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

    因此,凌义渠并没有仔细过问此事,他的心里根本就没有粮价暴涨会导致民变这根弦。

    现在,一听皇上开口就问起这事,凌义渠就知道自己对此事重视不够,前面的处理方式错了。不过,皇上既然过问起此事,恐怕要拿一些人的乌纱帽来交代了,自己得将自己摘出来。

    于是,凌义渠避重就轻地答道:“回陛下,此事微臣略知一二,但具体情形如何,却不甚了解。”

    “哼!”杨毅一拍龙案,怒声道:“身为应天府最高长官,南京及周边城市粮价暴涨,你居然只是略知一二,却不甚了解?你可知此事有多严重?”

    凌义渠连忙下跪请罪道:“是微臣失职,对此事重视不够,请皇上治罪!”

    听到凌义渠看似自请处罚,实际上却在淡化自己渎职的责任,杨毅冷冷地望着他,心里思量着如何处置他。

    当了一段时间的皇帝,杨毅慢慢适应了皇帝的身份,渐渐的也会从皇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

    南京朝廷本来就配置不全,中央各部署到处都差人。吏部尚书王铎为了给各部署配备工作人员,这段时间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如果自己将凌义渠革职查办,连带的,应天府衙门内也有很多凌义渠的亲信要清除,这将会给吏部本就艰难的工作雪上加霜。

    根据杨毅查询得知,此人的百科资料上说他在明亡后没有投降任何一个敌对势力,而是悬梁自尽了。如此看来,凌义渠也算是对大明朝廷忠心耿耿的一个大臣了。

    只是,可能处于历史局限性的原因,他没有从一个历史的高度去看待应天府范围内粮价暴涨的事情。对粮价暴涨的事情,他没有杨毅看得那么重,没有察觉其中的危险性。加上钱谦礼的身份背景,就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了。

    现在皇帝过问起来,他也没有勇于承担责任的担当,而是百般推脱,试图降低自己的罪责。

    杨毅对这一点有些不满,却又下不了决心就此将他革职查办。撤掉凌义渠容易,但继任者难道就会比他做得更好吗?

    杨毅考虑了一下,觉得凌义渠对应天府的所有事情都很熟悉。从利于工作的角度来说,现在应天府的工作还是要靠凌义渠来维持,杨毅没必要大动干戈。

    于是,杨毅对跪着的凌义渠说道:“你不仅是失职,而是在纵容犯罪。你可知道粮价暴涨会带来什么后果?老百姓会因此吃不起饭,会落草为寇,会当土匪、造反。今天我不治你的罪,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但你必须配合三法司将此事调查清楚,给我一个交代。”

    凌义渠本性不坏,听到粮价暴涨竟然有可能引发老百姓造反后,才猛然惊醒,知道自己纵容钱谦礼等人操控粮价犯了一个大错。然后又听到皇上不治自己的罪,让自己戴罪立功,自然马上答道:“微臣遵命,一定会配合三法司,将此事调查清楚。”

    至于钱谦益,这时已经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要自己的官位能保住,即使与钱谦益结仇也顾不得了。哪怕现在南京成了临时首都,礼部尚书实权大增,却也威胁不到作为应天府尹的凌义渠。此时此景,他只想先应付了皇帝再说。

    杨毅点了点头,凌义渠还是很识时务的,没有任何迟疑,让他比较满意。

    吩咐完凌义渠,杨毅再转头对张慎言、刘宗周等人问道:“此事大家已经知道,你们看应该怎么办?拿出一个章程来。”

    几人互相望了一眼,刑部尚书张慎言道:“回陛下,此事我们尚不清楚具体情形,不便下结论。微臣建议,先由都察院带头,刑部、大理寺、应天府配合,将应天府范围内的粮价涨到何种程度,有哪些粮商参与,都有些什么关系背景调查出来,再谈下一步的处理。”

    【明洋天水-作品,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会员点击。】

第26章 枪杆子里出政权() 
杨毅点了点头,问刘宗周道:“刘御史,你觉得张慎言这个建议怎么样?”

    刘宗周回道:“微臣赞成张尚书的意见,我们先调查清楚情形再谈下一步的处理。”

    杨毅又点了点头,道:“那好,按张慎言的意见,就以都察院为首,刑部、大理寺、应天府为辅,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南京及应天府粮价暴涨一事。中原大地流民四起,就是因为老百姓没饭吃,才跟着李自成造反,导致北地尽失,朕也不得不迁都南京。因此,此事你们必须引起重视,不得偏袒任何人、隐瞒任何事,无论涉及到谁,都必须给朕如实报上来。为了防止有人通风报信,导致消息泄露,嫌犯逃离,朕将派几名锦衣卫进入调查组,专事监督调查组的工作。他们不参与调查粮价暴涨一事,但会监督你们有没有认真调查,有没有徇私舞弊,然后奏报给朕。”

    闻听皇上要派锦衣卫进入调查组,刘宗周等人均皱起了眉头。刘宗周道:“皇上,您不是说要削减锦衣卫的职能,不再胡乱插手各部署政务了吗?为什么现在又要锦衣卫参与此事?”

    杨毅摇了摇头,道:“刘御史理解错了,朕并没有让锦衣卫参与此事。他们没有调查权、没有逮捕权、也没有刑讯权,只是监督汇报调查组的工作而已。而且,我刚才说了,此事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引发老百姓造反。说严重点,这些粮商的无序涨价行为,就是在危害大明江山,危害朕的统治基础,完全可视之为谋逆。因此,朕派锦衣卫监督调查组,也是理所当然的,否则朕如何安心?”

    刘宗周等人细细一想,觉得皇上说得也有道理。而且这次锦衣卫并不是像以前的锦衣卫那样可以直接调查、逮捕、刑讯官员,他们只是监督调查组的工作,汇报给皇上而已,对调查组成员的人身安全并无直接的威胁。

    刘宗周舒了一口气,点头道:“好吧,此事就按皇上的吩咐办。微臣回去就调派人手,和刑部、大理寺、应天府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展开调查,半个月之内当会给皇上一个调查结论。”

    杨毅再吩咐张慎言道:“为了防止走漏风声,嫌犯逃跑,张慎言你要安排捕快,着私服便衣,全天候监视嫌犯,不要让他们逃离我们的掌控。”

    张慎言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