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统天命-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边发公文到朝堂上吊起来打,就有点丢人现眼了,这也算是另一种“家丑不可外扬”了。

    所以那堂官儿了然点头,目送着张辅出了都督府,一边儿往经历司跑,一边儿咬牙切齿地开骂:“老王,给我查一下,盘石卫的指挥使是哪家的王八蛋,让国公爷都发了怒,害我都跟着担了三分小心,国公爷说了,照着规矩狠狠地揍一顿,指挥一下浙江臬司的轩臬台,这事儿他老人家过问了。”

    宰相门前七品官啊,虽然说五军都督府的堂官大部分是五品出头的小官儿,有的还是正七品的都事,听着就像八大胡同的都知似的,但是位不高权重,而且消息灵通,再加上能来这儿混的,都是背景过硬的勋贵子弟,一个两个牛的不行,外面的别说指挥使了,就是都指挥使,都能给甩小脸子。

    那边经历司的经历应了一声,就开始签发文件了,有张辅的话在那儿,谁敢耽误一星半点,那肯定就是军法从事,谁来都不好使。

    再说张辅,出了中军都督府,就看见朱能在那儿等着他,两家也算是世交了,当时朱棣身边能打的武将,提起张玉来肯定就得提朱能,所以两人见面说话的时候,也很是随意:“惟真可知内阁此次请吾等前往,所为何事否?”

    朱勇摇了摇头,脸上也是不解:“那内阁的堂官也是语焉不详,不过我倒是多问了一句,好像是王尚德那厮也被请了过去,想必是有什么急事?可若是边关告急,你我接到线报的辰光,总要比内阁快些。”

    “这杨弘济倒也学会打哑谜了,走罢,你我且去看看,到底有何要事。”张辅摇了摇头,双腿一夹马腹,朝着皇城方向奔去,朱能在后面摇了摇头,也跟了上去。

第一六七章 见了鬼的祖宗成法() 
第一六七章

    等张辅、朱勇到了内阁的时候,王骥正在翻着杨尚荆递上来的那个新式练兵法。

    众人互相见过礼了,也没等杨溥这个做主场的内阁首辅说话,王骥先把手中的奏疏递给了两人:“二位国公,这是浙江台州府黄岩县送上来的新式练兵法,凭此法,黄岩县巡检司新招的一百五十多名隐户,也不过是训练了月余时间,便将三十二名倭寇尽数斩杀,自身伤亡……不过八人。”

    杨溥点点头,加了一句:“此战结果,浙江臬司已然清查,确认无误。”

    刚刚处理完浙江盘石卫那档子烂事儿的张辅,当即就是一挑眉毛,心说你们这帮酸文人是在消遣老夫不成?斩杀了三十二个倭寇,那倭寇总数得有多少?要是总数就三十二个,那肯定是各个顶盔掼甲的精锐了,一百五十来个隐户遇着这样的队伍,除了一哄而散之外,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

    卫所那帮士卒虽然不争气,一年也就农闲的时候练一练,可加起来的训练时间也要远超过一个月,难不成大明朝所有的士卒都是傻逼?

    不过张辅看了看杨溥脸上的笑意,到底是没开口,仁宣两朝留下来的顾命老臣,现在也就剩下他们两个了,杨溥敢把这个拿出来,就证明一点,这战报文臣方面是确认过的,于是他好奇心起,抓起那封奏疏,和朱勇一起看了起来。

    “此奏疏,司礼监可曾看过?”两人看的当口上,王骥转头问杨溥。

    明朝奏疏的流程嘛,宣宗朝之后基本上就定下来了,所有的奏疏经过通政司送到皇城,然后皇帝扫一眼之后,打到内阁,内阁票拟,然后再入司礼监批红,毕竟……朱元璋太勤快了,把后代的勤奋劲儿都用光了,从朱棣的永乐朝后期开始,一直到仁宣二朝,皇帝都是懒鬼,所以内阁才坐大的,到了正统朝初期,皇帝才特么九岁,想勤快都勤快不起来,所以有时候吧,通政司送的奏疏直接略过了皇帝那边儿,就到了内阁的手里。

    杨溥摇摇头,苦笑了一声:“如今李锡掌通政司,何事能不入皇城?不过这浙江来的战报,夹在了诸多公文之间,便是老夫也险些略过,故此……通政司那边理应不曾发现。”

    李锡坑完了于谦之后,本来外朝的人都想弄死他来着,然而皇帝这么多年了好容易找到一个“自己人”,还能不好生护着么?护不住的话,皇帝权威在外朝肯定是要彻底崩盘了,到时候就算大家为了维护“正统”、“礼制”,不玩一点儿谋朝篡位的把戏,那也是得直接把他架空了,到时候就是聋子、瞎子,外朝给他看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吧,当年还没死的诚孝张皇后都没拦着皇帝,硬生生把李锡护住了不说,还直接真正掌握了通政司。

    要不说么,政治无关乎善与恶,只关乎成与败,四个字解释,大局为重。

    这个道理王骥当然是明白的,他沉默地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来也是,不过既然杨公都险些略过,以那李锡的手段,想必也不曾看过才是。”

    说白了这还是公务员……不对,是下级应付上级的手段,奏疏什么的使劲儿往一起掺和,因为这些东西都有时效性,通政司留下细看也没那么多的时间,只要放在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肯定就发现不了,毕竟吧,先不谈李锡能不能把杨尚荆这只正七品的弱鸡看在眼里,就是看在眼里也没法细看,宣府、大同等地的公文是有优先级的,他要给王振、给内廷提醒,而一旦时间超出了投递的期限,就会被外朝抓住把柄一顿喷。

    就在这个时候,张辅和朱勇两人也看完了奏疏,抬起头来,杨溥转而问道:“不知二位国公对这新式练兵之法,有何看法?”

    朱勇沉默了一下,没开腔,将目光投向了张辅,毕竟是江湖地位差了点儿,胸中的韬略也差了点儿,他还得先听听张辅的意见。

    后者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方法倒是不错,严明军纪,总归是比一盘散沙要好,只是此法推广,甚难。太祖皇帝分天下臣民为军户、农户、匠户等籍,祖祖辈辈各安其业,方是传之万世的大道理,若是将军户如此编练,如何屯田?若是另募新军,要军户又有何用?”

    说着话的时候,张辅都觉得自己脸红,正统初年轩輗在浙江那边一口气砍了四十多个脑袋的事儿,不就是因为军户逃亡太多、上面的人吃空饷、喝兵血喝的太厉害了么?低层军户现在和佃户都差不多了,甚至还有些不如,朱元璋那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户籍管理方法早就被搅和成了一团糟了。

    可是……特么的祖宗成法这玩意反人类的,当年朱棣想要从应天府迁都到顺天府,都有多少人站出来反对,说什么“祖宗成法不可违”,那时候大明朝才立了几年的时间?朱棣又是什么样的皇帝?现在别说外朝想要公推了,就是皇帝站出来都没卵用,道义上占不到制高点不说,利益上也没法分配,天下两京十三省多少人靠着军户吃喝呢,非得天下大乱不可。

    经他这么一说,杨溥等人的眉头也皱起来了,祖宗成法这种叫法,最开始就是他们这帮儒生喊出来的,现在想动?没门的,朝廷的政策嘛,和常理无关的,它只关乎治与乱。

    这个时候,曹鼐发声了:“黄岩县知县杨戬上新式练兵法,此乃一功,可令其选几处卫所,勤加操练,以观后效,如何?”

    推广不了,那就搞试点呗?大而化小,小而化了,只要避开了祖宗成法这一项,剩下的还是好办的,而杨尚荆现在是外朝公认的首倡反阉之人,只要他升了官儿,外朝的瘪三们就会有样学样,加大力度反阉。

    朱勇听了这话,福至心灵,红脸虬须的他当即说道:“曹学士此言甚是,只是若是这般,恐其七品知县之职难以服众,不若超迁……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于浙江练兵备倭?”

第一六八章 计议已定() 
第一六八章

    (道个歉啊,记错了个官制,主事是正六品,正五品的是郎中,写着写着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侍郎和主事中间好像落了什么官职,道个歉道个歉,我今天晚上都给改过来……)

    一旦文臣武将之间有了默契,那么之后的讨论就会相当顺利地展开下去了。

    “以七品知县,兼任五品郎中,却是没有先例,不过洪熙年类似的旧事,倒是有些的,只是条件太过苛刻了些。”张辅也是顾命老臣,所以对官场上的各种烂糟事儿心知肚明,只是略略一想,就想到了其中的奥妙,反正五品郎中也好,从五品的员外郎也罢,都是文官系统内部的事情,抢不到勋贵的饭碗。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套理论,明朝的官僚们玩得那是异常的顺溜,按正理吧,明代的官吏虽说三年一考,九年考满,然后调任,升迁贬谪按照考评来定,然而实际操作上,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就不说内阁里那几个大学士一坐就是多少年的例子了,就是下面的府、县,也是有“久任”的传统的,一个县令在一个地方留任十多年不但不会被惩处,还会得到嘉奖,这种例子大明朝从洪武朝开始就多得是了,谁都不能当回事。

    于是杨溥默默地拿出了那份简约版的万民表,递给了张辅:“倒也无妨,浙江黄岩县有民情在此,想必陛下也会体恤民情的。”

    对于任何一个帝王而言,孟子那套理论都是神烦的,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朕乃天下共主,你们这帮刁民总想骑在朕的脑袋上拉屎,是不是要造反?然而吧,再烦也没卵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亚圣”的地位不可动摇,所以民意这个大棒子被士大夫们集体砸下来,帝王捏着鼻子也得认——当然啦,没有士大夫这双手,民意就是造反,需要严酷镇压。

    张辅眉头一挑,接过来看了看,叹了口气:“弘济兄重情重义,老夫……佩服。”

    杨溥听了这话就是一愣,转眼间就明白了,张辅这是以为他在居中调停,给杨尚荆指了一条明路,然后送条子下去,让浙江布政使司、台州府上下帮杨尚荆打点一番,这才有了今日的效果,保不齐那个斩首三十二级、自身伤亡不过八人的战绩,也是这么弄出来的,反正浙江被倭寇搅得乱七八糟,卫所官员之间倒卖点儿人头做军功也是寻常事体,无外乎自己多报点儿损失就是了。

    于是杨溥笑了笑,摇头叹道:“说来惭愧,溥只想让尚荆在浙江安稳妥帖些,待朝中争斗有了个结果,再回京便是了,却是不曾多注意些许,今日这些局面,莫说是溥,便是浙江的孙原贞、轩輗等人,也是颇觉意外啊。”

    这种事儿,当然要撇清了,文官不是不能抱团,也不是不能照顾同僚的子侄,然而这些都有个限度,要是真这么搞了,哪怕只是被认为这么搞了,也是在破坏游戏规则,这会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听了杨溥这话,张辅眼睛就是一睁,略略一愣,大家都是大佬,现在还是盟友,没必要明话暗说,这种事情有一说一才能建立信任,杨溥没有必要在这种事情上骗他,所以他点了点头:“勉仁……有个好孙子啊。”

    停顿了一下,张辅继续说道:“那么,明日的朝会上,主要还是要给他讨一个南京兵部的差事,总要让那些墙头草看得清风向,尤其是都察院的那些。”

    南京兵部多空缺,这是谁都知道的,不说侍郎什么的就留一个,就是现在兵部的武选司、车驾司的,就不是郎中,全是正六品的主事,职方司管事儿的也不是郎中,而是从五品的员外郎,补个缺儿的事儿,外朝公推、皇帝点头就得了。

    不过这时候,在一边儿的马愉发话了:“这也不过是漫天要价,内廷想必是不会答应的,六部郎中之职太过敏感,便是南京亦是如此,难免引外朝官员嫉恨,只消最后给他个浙江臬司正五品的佥事,分巡兵备道,提督宁波、台州、绍兴三府卫所官军,暂行新式练兵法备倭,也便是了。”

    “性和此言甚是。”身为兵部大佬的王骥点了点头,虽然他不想徐晞那样真正管着大大小小的事儿,兵部尚书只是个加衔,遇到外敌拎着弓就往上冲,但是对文官内部的猫腻,他也是很了解的,毕竟被喷了那么多次了,早就成了老司机。

    成国公朱勇也跟着点了点头,他是属于靠近文官这一系的勋贵,对这个深有研究:“如此说来,明日朝堂上只管将此事上报,外朝公推了便是。”

    众人计算完了,收拾好东西刚刚想走,就听外面传来了一个尖声尖气的声音,嗓音略显沙哑,里面充满了刻薄:“这中军都督入了内阁,是想着临老了来个弃武从文,做当朝的宰辅不成?”

    在场的众人眉毛就是一挑,这声音,太熟悉了,司礼监一把手、自号“当世周公”的王振,也是他们计算着对付的最强反派,很显然,兵部尚书王骥、中军都督张辅、执掌京营的朱勇齐聚内阁,让这个司礼监一把手忍不住过来看个虚实。

    张辅冷冷一笑,扭过头来,看着王振,嗤笑一声:“老夫天性愚钝,一身的本事可全都在这督军、练兵上了,内阁首辅怕是做不成了,倒是王公公天性聪颖,若是没有……嘿嘿,嘿嘿。”

    论起外朝勋贵,能和王振刚正面的也就一个张辅了,所以两个人见了面,火药味立马就起来了,王振挖苦了一下张辅,张辅回手就是一巴掌,直接扇在了王振裤裆上,就把王振的脸色气的青一阵白一阵,眼瞅着眼珠子都快红了——要不是生活不济,他能给自己裤裆里来一刀?

    张辅把头一扬,龙行虎步地往外走,边走边说:“至于我等在讨论甚么军国大事,稍后内阁阁臣自会将奏疏送去司礼监请陛下批红,老夫近来身体欠安,嗅不得臊臭之气,告辞。”

第一六九章 地位决定态度() 
第一六九章

    古代的阉割技术是在太差了些,割干净了容易伤到尿道,那年月还没有尿不湿这种东西,所以从青楼楚馆的龟公再到宫里的太监,十个里面有九个是一裤裆尿的,臊臭不堪,全凭着香料之类的玩意遮掩着,张辅这一个二段击直接捅进了王振的心窝子里头,就把王振气的差点翻了白眼,一脸的黑气,看着张辅昂首阔步地出了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